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题目]一个棱长为3厘米的正方体, 把它的六个面全涂上色,然后把它切成棱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体。问三面涂色、两面涂色、一面涂色、没涂色的小正方体各有几块?  相似文献   

2.
[题目]一个长方体由若干个棱长为3厘米的小正方体拼成。已知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72厘米,那么这个长方体可能是由几个小正方体拼成的?  相似文献   

3.
数学课上,张老师拿着一个棱长为10厘米的大正方体,说:"如果在这个大正方体上,挖去一个棱长是2厘米的小正方体,剩下部分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同学们想了一会儿纷纷举手发言。小强说:大正方体的棱长是10厘米,表面积为10×10×6=600(平方厘米),小正方体的棱长是2厘米,表面积为,2×2×6=24(平方厘米),用大正方体的表面积减去小正方体  相似文献   

4.
<正>学了长(正)方体后,在同步练习(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上有一道拓展题:把一个棱长为3厘米的正方体表面涂上红色,然后切成棱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则三面涂色的小正方体有()个,两面涂色的小正方体有()个,一面涂色的小正方体有()个,没有涂色的小正方体有()个。这是一道好题,如果充分利用,能使学生进一步积累探索简单数学规律的经验,感悟数学思想方法,发展数学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学生在探索  相似文献   

5.
丢失的面积     
活动内容:拼接长方体、正方体时表面积的变化问题。活动准备:棱长3厘米的正方体玩具积木12个,长4厘米、宽3厘米、高1厘米的长方体2个(可用萝卜切成)。活动过程:一、面积会丢失五.计算:①一个棱长3厘米的正方体的表面积。②二个棱长3厘米的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和。2.操作:把三个校长3厘米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计算:先求出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再求出它的表面积。3.比较:二个正方体的表面积之和与长方体表面积哪个大?大多少?4.讨论:长方体本身就是用正方体拼成,为什么表面积会不相等呢?为什么正好是相差18平方厘米呢…  相似文献   

6.
[题目]一个正方体木块,棱长为3厘米,把一个棱长为1厘米的正方体木块放到它的上表面的中间位置,再把一个棱长为0.5厘米的正方体木块放到棱长为1厘米的正方体木块的上表面的中间位  相似文献   

7.
[题目]在一个棱长是3厘米的正方体上,挖去一个棱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体,所得几何体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分析与解]由于在大正方体不同部位挖去小正方体所得几何体的表面积不同,因此,应分三种情况计算所得几何体的表面积。第一种情况:如图1所示,在大正方体的某一顶点处挖去一个小正方体,原来大正方体的表面减  相似文献   

8.
一、想想算算(共40分.建议用时30分钟) (一)填空(18分) 1.把一个棱长是6厘米的正方体,分成若干个体积相等的小正方体(要求棱长为整厘米数),有( )种不同的分法。  相似文献   

9.
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后,我设计了这样一道培养学生空间观念、促进思维发展的思考题:从一个长5厘米,宽4厘米,高3厘米的长方体上,截去一个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长方体的表面积有怎样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吴国和 《辅导员》2011,(21):26-26
数学课上.张老师拿着一个棱长为10厘米的大正方体。说:“如果在这个大正方体上.挖去一个棱长是2厘米的小正方体.剩下部分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同学们想了一会儿纷纷举手发言。  相似文献   

11.
<正>教学片断:师(出示2个棱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这2个小正方体的表面积之和是多少?生1:2个小正方体的表面积之和是12平方厘米。师:如果我把这2个小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那么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呢?生2: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还是12平方厘米。  相似文献   

12.
学生初接触几何概念,教师可先让学生课下动手做模型,如在讲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前,老师先给学生看一组长方体、正方体模型,并让学生参照书上的图样用硬纸做:(1)一个长2厘米、宽3厘米、高5厘米的长方体。(2)长、宽都等于4厘米,高5厘米的长方体。(3)制作棱长是2厘米的正方体。同时布置思考题:(1)长方体或者正方体六个面的总面积叫什么?(2)六个面中,上下两个  相似文献   

13.
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有关知识时,我们经常会遇到关于用若干个相同的小正方体拼成一个大长方体或正方体的问题,这里有什么奥妙呢? 问题1:用12个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有几种拼法?怎样才能很快找全而又不重复不遗漏?拼成的长方体表面积分别是多少? 思路点睛:我们可以列出下表,从中发现规律。  相似文献   

14.
[引题]X老师教学"正方体的认识",为了使学生能建立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这一概念,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课件出示了一个长6厘米,宽4厘米,高5厘米的长方体,并提出问题:怎样才能使这个长方体变成一个正方体?一名学生立即举手作答:"只要在6厘米处割下1厘米,补给4厘米,这样就变成正方体了."第二生紧接着解释:"这样一来,长、宽、高都变成了5厘米,所以长方体就变成了一个正方体."  相似文献   

15.
[题目]三个正方体的棱长分别是2厘米、2厘米和5厘米,把这三个正方体粘在一起,可得到一个新的立体图形。问:怎样粘才能使得到的立体图形的表面积最小(画图表示)?这个最小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相似文献   

16.
我喜欢课堂上出点意外,同学讨论中那种激烈的对话,总让我有一种莫名的感动.这一次意外,着实让我"一惊". 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一节课中,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时,有这样一个小环节: 首先根据不同的数据想象并描述长方体的样子. (1)长15厘米,宽8厘米,高2厘米. (2)长15厘米,宽8厘米,高8厘米. (3)长8厘米,宽8厘米,高8厘米.  相似文献   

17.
一、纵横联系——长方体认识的拓展 魔方涂色:如“一个棱长为3厘米的正方体.六个表面都涂上红色.将这个正方体切成棱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后.三面涂红色的有( )个.两面涂红色的有( )个,一面涂红色的有( )个.没有涂红色的有( )个一”此道题目让学生靠想象,答案很难准确。动手操作,麻烦.耗时耗力.对思维帮助不大。教师自己则应深入研究此题的编排目的.既不是为了让每个孩子都动手操作.也不是为了让大家都来记忆这样的题目.  相似文献   

18.
一、填空.1.0.75立方米=( )立方分米40立方厘米=( )立方分米0.03立方米=( )升2050毫升=( )升( )立方米=25立方分米=( )立方厘米2.长方体相对的面( ),相对的棱( ).3.正方体( )的面相等,( )条棱的长度( ).4.一个正方体所有棱长的和是60厘米,它的表面积是( ),体积是( ).5.一个长方体,长5厘米,宽4厘米,高3厘米.它上、下两个面的长是( )厘米,宽( )厘米;左、右两个面的长是( )厘米,宽( )厘米;前、后两个面的长是( )厘米,宽( )厘米.  相似文献   

19.
每个学生课前准备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方块24个。 1.操作。引导学生用24个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方块摆成长方体。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摆出了各种不同的长方体。 2.思考。要求学生闭起眼睛,想一想是怎么摆的。  相似文献   

20.
有一道综合练习题,题目是这样的: 一个长方体的容器,长5厘米、宽5厘米、高8厘米,容器中装有水,水的深度是6厘米.将一个棱长3厘米的正方体铁块浸没到水中,水面上升多少厘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