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选择了清末明初中国历史大变局的一些至关重要的节点,分析了在风云变幻的清末民初年间,是什么社会、历史的契机和影响使不识外文、堪称古文名家的林纾成就一代西方文学翻译大家,以180余部翻译作品启迪民智。  相似文献   

2.
本文选择了清末明初中国历史大变局的一些至关重要的节点,分析了在风云变幻的清末民初年间,是什么社会、历史的契机和影响使不识外文、堪称古文名家的林纾成就一代西方文学翻译大家,以180余部翻译作品启迪民智。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儿童文学翻译、出版存在四种怪现状:翻译作品份额巨大;重复引进,译本泛滥;系列作品跟风涌入,鱼龙混杂;翻译粗糙,质量低劣.当前儿童文学翻译和出版是乱象横生的假繁荣.只有儿童文学的翻译界、出版界共同努力,才能促使中国儿童文学翻译和出版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清末民初时期,随着交通的发展、城市的发展,歌舞音乐成为人们的重要休闲方式。清末民初我国的早期钢琴创作,就是国人生活方式、民族文化心理在钢琴作品上的体现,是对民族变迁的真实记录,蕴含了十分丰富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发端于西方儿童文学的译介,清末民初的出版机构为西方儿童文学的引介移植提供了丰富的平台与载体,也为其广泛传播起到了宣传推广之功效.本文以20世纪前期文化传播的重镇商务印书馆为例,通过考察这一出版实体在儿童文学引介与传播上的具体实践,探讨近代出版之于儿童文学发生发展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清末民初,中国社会处在一个剧烈动荡时期。有这样一位传奇人物,他不畏艰险,敢于担当,以民族兴亡为己任,用文学作品掀起时代的狂澜,他就是苏曼殊。本文从他的翻译作品解读苏曼殊的翻译思想及在作品中获得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包天笑的《馨儿就学记》的分析探寻包天笑的翻译,然后从包天笑的翻译看晚清儿童文学翻译的作品类型,晚清儿童文学翻译的作品特点,进而实现对晚清儿童文学翻译的全面了解。  相似文献   

8.
清末民初西方侦探小说的译介,是我国近代史上一个十分重要的文化现象,给当时寂寥的我国文坛带来了新的气象。本文分析了清末民初西方侦探小说盛行的文化背景,考察分析了清末民初西方侦探小说译介的特点及其史学价值。  相似文献   

9.
从江南制造局翻译馆开馆至清末民初几十年间,翻译馆翻译了大量的西方科学著作,对中国近代化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将从江南制造局翻译馆设立时的时代背景、译书的过程和影响进行考究,以深化对江南制造局翻译馆发展历史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王静 《兰台世界》2015,(5):146-147
从江南制造局翻译馆开馆至清末民初几十年间,翻译馆翻译了大量的西方科学著作,对中国近代化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将从江南制造局翻译馆设立时的时代背景、译书的过程和影响进行考究,以深化对江南制造局翻译馆发展历史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清末民初西方侦探小说的译介,是我国近代史上一个十分重要的文化现象,给当时寂寥的我国文坛带来了新的气象。本文分析了清末民初西方侦探小说盛行的文化背景,考察分析了清末民初西方侦探小说译介的特点及其史学价值。  相似文献   

12.
崔欣 《大观周刊》2011,(42):11-12
任溶溶既是外国儿童文学的翻译家,又是中国儿童文学的创作者。他不仅翻译了大量的优秀外国儿童文学作品,也在翻译理论上有自己的见解。其翻译的著作一直在读者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同时也有需斟酌的的地方。 关键词:任溶溶 儿童文学 翻译批评  相似文献   

13.
中国儿童文学翻译诞生于晚清,繁盛于“五四”时期,历经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政治转向,改革开放以后迎来高潮.经过百余年的发展历练,中国儿童文学翻译完成了从成人主体观到儿童主体观的转变,也为我国儿童文学的发展奠定基础.我国儿童文学翻译史也是我国文学翻译的缩影,对百年来儿童文学翻译研究有助于我们纵观历史,了解我国文学翻译的得失,并为当代我国文学走出去提供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4.
孙毓修在清末民初儿童文学编译出版史上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为我国儿童文学编译出版事业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为建构特定的道德教育价值并易于为儿童读者接受,孙毓修在编译出版《伊索寓言演义》时采取了一些卓有成效的读者顺应策略:内容上增加了一些蕴含道德教育功能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语言形式上浅显易懂;装帧设计上融趣味性、审美性与知识性于一体。孙毓修《伊索寓言演义》编译出版中的读者顺应策略对当代儿童读物的编译出版具有现实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程巧玲 《兰台世界》2012,(13):25-26
林纾(1852—1924),是清末民初我国著名的文学家和翻译家,其经由曾宗巩口述而翻译的《鲁滨逊漂流记》文言版本,言辞精美,文笔舒畅,体现了出众脱颖、笔墨饱满的翻译水准,令人崇敬,影响深远。一、文化交流的沟通者林纾是福建福州人,热衷于文学阅读,  相似文献   

16.
清末民初,中国翻译界以男性为主。闽籍才女薛绍徽不仅精通传统诗词文学创作,还作为早期西方文学的女性代表,与夫陈寿彭共同完成儒勒·凡尔纳的科幻小说《八十日环游记》的翻译,开创了女性翻译外国小说的先河。  相似文献   

17.
西方童话在中国的百年译介经历了清末民初的开创期、五四时期的热潮期、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低谷期、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的曲折期和改革开放以来的繁荣期.西方童话在中国的翻译与传播呈现出鲜明的阶段性特征,通过梳理和分析中国百年来的西方童话翻译与传播历程,可以总结中国童话翻译的得与失,深化我们对童话尤其是中国童话内在特征的认识,从而进一步促进我国童话文学与文化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冰心作为与本世纪同龄,经历了现当代两个伟大历史时代的老人,是我国“五四” 新文学仅存的先驱者,为现当代文学的发展做出过独特和卓越贡献并具有世界声誉的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诗人和儿童文学作家。她独具艺术魅力的创作,无论是成人文学作品、儿童文学作品,抑或是翻译作品,都产生过异乎寻常的强烈反响,滋润和哺育过一代又一代的读者,成为自“五四”至今拥有最广泛的读者并为人们所敬重和爱戴的大作家。今天,当这位新文学开拓者年逾九旬时,其作品与创作经验更加受到了广大读者和研究者的关注和珍爱。由著名儿童文学研究专家浦漫  相似文献   

19.
张梅 《中国出版》2017,(16):71-71
自晚清以来,仁人志士就积极探索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具体到儿童文学,清末民初孙毓修在编著《童话》丛书时改编了不少中国传统故事。这时期的儿童读物《蒙学报》《启蒙画报》等也随处可见对圣人贤哲故事的现代抒写,随后胡适、周作人等五四文人也积极从事对传统儿歌的搜集、整理和研究。当下语境中,如何创造性继承传统文化仍是儿童文学面临的重要课题,此举措既能有效对抗外来童书的大规模进逼,也是本土儿童文学长足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清末留学生在外语教育上的努力有助于语言教育的改革和科技的进步。本文借清末时期外语教育的兴起,探讨了清末时期外语教育的发展特点,从四个方面考察了晚清留学生对清末民初外语教育的贡献,希冀为我国外语教育事业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