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以丰富的文化内容和完美的艺术形式向世人展示了殷周社会的历史画卷。在以男性为中心的《诗经》时代,作为社会弱势群体的妇女,婚姻是她们唯一的依靠和出路。一旦夫妻感情破裂,受害最深的往往是女子,而遭弃后的生活更是悲惨。《诗经》中的弃妇诗就是这种社会问题的佐证。对弃妇诗中弃妇人格风貌的探析,有助于更深入地体悟此类诗歌的丰厚内蕴,同时也可以加深对上古时代妇女在家庭和社会生活中真实处境的认识,进而体会她们的形象风貌、道德情操以及自我意识的觉醒。  相似文献   

2.
弃妇是男权中心文化的历史见证.《诗经》里记录了男权中心文化将思妇沦为弃妇的全过程,甚至可以说,《诗经》是男性无条件征服女性的文学记载.弃妇的形象并不是单篇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那一种模样,而是由众多篇章组合起来演绎出的一个有机整体.弃妇的形象应该包括三个层面:一是弃妇被弃前后在家庭角色中所表现出的品格;二是被弃后对此一命运的态度;三是社会对弃妇本身态度的评价.这三个层面结合起来,在文学史上构成了完整的弃妇形象.  相似文献   

3.
元杂剧中塑造了众多的女性形象,而弃妇又是众多女性形象中一类比较特殊的群体。元杂剧中的弃妇敢于大胆追求爱情,既富有斗争精神又具有妥协性。弃妇产生的原因在于封建礼教思想和书生的负心。弃妇的命运揭示出社会的男权意识。  相似文献   

4.
“五四”以来的许多女作家自觉地采取模拟男性的形式来对抗男权社会,张爱玲却丝毫没有维护父亲权威和男性传统形象的迹象。通过遗老、遗少及“时代弃儿”三代男性形象的描写,张爱玲无情地揭露了没落阶级的道德堕落与精神颓废,成功颠覆了男权话语霸权,并以此来宣泄自己的反叛与绝望,并以女性形象塑造进一步剖析了中国男权(父权)社会。  相似文献   

5.
《诗经·氓》这首诗,有诸多研究文章。大多认为女主人公是一位弃妇,自叙了从恋爱、结婚、受虐到被弃的全过程,深刻反映了当时的婚姻制度对女子的压迫与损害,也生动形象地反映了那个时代女子在婚姻、家庭中处于被动低下的地位。这些评析,都将女主人公的悲剧归为社会因素所致。实际上,联系当时的社会,  相似文献   

6.
“背弃”模式是中外文学中普遍存在的一个母体类型,“背弃”包含两层含义:背叛和抛弃。其中既有传统的“痴情女子负心汉”模式,也有女性对丈夫或者情人的背叛和抛弃;前者导致的结果是“弃妇”命运的绵延不绝,后者则产生了一批反拨男权社会传统的“弃夫”形象。“弃妇”和“弃夫”是活跃在文学长廊里的两类鲜活的形象,他们作为不同的性别,在情感、背弃方式、背弃原因等方面存在很多差异。本文选择中西方文学中有代表性的作品,着重对“背弃模式”中行为主体的差异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诗经》之弃妇诗与汉乐府弃妇诗有着各自鲜明的特色,从弃妇自身形象,在爱情生活中所处的地位,恋爱的方式和被弃的态度的比较中可以看出,从先秦到后汉,中国古代弃妇诗的内容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诗中的女性形象也有显著的转变。以《诗经·氓》与《孔雀东南飞》为例,将《诗经》时代和汉乐府时代诗歌中的弃妇形象作比,使读者了解作为弱势群体的妇女中最不幸的部分——弃妇的生活感受,洞察当时的婚姻家庭状况,了解当时妇女的社会地位,体会上古时代女子的整体风貌和美德以及婚姻给她们带来的悲哀。  相似文献   

8.
宣姜在后世经学家对《诗经》的传统阐释中,一直是以“淫妇”的形象出现的,对她这样定位似乎已成定论。本文试图结合《诗经》文本,更主要的是通过对春秋时期一些婚俗的分析,论证宣姜两次婚姻的合理性,由此对宣姜“淫妇”论提出质疑。宣姜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被卷入政治婚姻中,是一个可悲可悯的人物。其淫荡形象的确立是后世解经者“以诗附史,妄生美刺”的结果,是男权社会对她进行的虚妄的道德评判。  相似文献   

9.
《氓》与《美狄亚》是中西文学史上较早描写弃妇的作品,它们确立了所谓“痴情女子负心汉”、“始乱终弃”式的文学主题。历来这些弃妇作品中的弃妇形象成为人们研讨的主体,而对其中的负心汉形象的研究则显得相对薄弱一些。本文试图通过比较分析《氓》和《美狄亚》两部弃妇作品中的负心汉形象,在对其基本特征进行探讨的同时,揭示两种不同文化背景对负心汉形象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关汉卿是我国戏曲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戏曲作家。他在杂剧中塑造了一大批形形色色、生动有趣的人物形象,其中女性形象的塑造更使他的剧作锦上添花。关汉卿的杂剧创作中,描写最多的是女性形象,其中有思妇、有弃妇、有大胆追求爱情的女子、天真烂漫的少女以及技艺高超而又生活痛苦的女艺人。他的杂剧极为关注女性的生存状态和人生际遇,在理解、肯定、讴歌女性的同时,更具有强烈的民主精神和理性精神,极具时代特色。本文就关汉卿杂剧中的女性形象进行了研究,对我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女性观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贾平凹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由于具有“以性特征为表征”以及“被男权意识所异化,认同男权”的倾向,因而缺乏时代感,使得当代女性精神缺度。  相似文献   

12.
白沙精神是一种道德精神, 它突出道德、精神和个体的价值。它表现为“为己”、“无累”的自我价值和“救人心”而“无负于斯世斯民”的社会价值。白沙精神凝聚、升华为白沙先生“豁达大度、不见小利”的人格形象, 成为世人的道德楷模而内化为岭南文化、中国文化的优良美德  相似文献   

13.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其“劳者歌其事,饥者歌其食”的现实主义精神,成为后代文学的源头。《氓》是一首弃妇诗,通过女主人公的爱情悲剧,深刻揭示了古代女子在婚姻问题上的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14.
根据说合性质与特征,本文将“三言”“二拍”的媒妁形象概括为成人之美型、唯命是听型、为利是图型和官府权为月老型。由于都处于中晚明这一“世界”变化,他们中既有对程朱理学为代表的传统伦理文化的继承,又有对道德文化的越界,无不传承着特定的婚姻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5.
弃妇现象在中西方社会和文学中都存在,而中国则表现出在其特有的社会和文化背景下独自的走向特点,中国文学中,这种走向特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弃妇形象绵延不断,不绝如缕;弃妇形象从顺从走向反叛,但依然无法彻底摆脱传统的束缚,反叛精神依然较弱。  相似文献   

16.
朱玲玲 《考试周刊》2013,(36):14-14
在封建社会中"弃妇"即被丈夫抛弃的女子,在几千年漫长的封建社会中被丈夫无情抛弃的女子不计其数。"弃妇"现象无足为怪,产生了大量弃妇诗。从《诗经》到唐诗都有大量的描写弃妇的诗歌。就连唐代著名的"诗圣"杜甫也写了一首弃妇诗——《佳人》。本文主要从内容和手法分析《佳人》中的弃妇形象,通过这一形象从侧面管窥杜甫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17.
苔丝与珍妮都是美丽纯洁的贫民女子,但她们的结局都很悲惨。她们的悲剧命运有着很多相似之处,贫富差距巨大的资本主义社会,男权社会,虚伪的宗教伦理是造成她们悲剧的原因。但有所不同的是苔丝更具有反抗精神这使得她的命运更为悲壮。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狄更斯《远大前程》中的郝薇香和福克纳《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中的爱米丽这两位女性人物的坎坷遭遇进行比较.揭示了这两位女性悲剧人生的社会根源:来自男权社会的层层重压压抑着她们正常的人格发展,婚姻不幸给她们带来巨大的精神打击,最终导致她们的性格畸变。  相似文献   

19.
主要对《氓》与《孔雀东南飞》两诗的女主人公形象作了全面的赏析,聚焦于人物品行、婚姻变故、个人反抗和主题思想四个维度,探讨“弃妇”形象的历史文化意蕴和审美价值,从中感悟文学作品经典人物形象的永恒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20.
从《国风》中可以看到当时女子的世界观主要限于爱情、婚姻、家庭方面 ,她们崇尚真爱 ,追求家庭和美 ,毕其精力于家庭。这无疑适应了男权主义的主流文化 ,为那个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牺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