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科技新时代》2010,(9):105-105
A:伦敦动物研究所的研究员根据模型计算出了理论上的数字:生活在陆地上的食肉哺乳动物体重的上限约为1100千克。食肉动物的体型越大,它面临的挑战就越大——它必须获取更多的能量。当食肉哺乳动物的体重超过20千克时,为了满足自身的能量需求,它们必须要捕食与自己体型相当或更大的猎物。体型大的猎物意味着更多的食物、更多的能量,但是同样也要消耗更多的能量才能将其捕获。因此,大型食肉哺乳动物需要调整自己的行为来保存能量——狮子在90%以上的时间里都躺在地上休息,大部分熊需要冬眠。爬行动物的代谢速率比哺乳动物低,因此体重的上限会高很多——肉食恐龙的体重可达11.8吨。  相似文献   

2.
当幼狮们互相追逐、打闹,甚至摇晃屁股的时候,它们是在玩耍吗?其实在这个过程中,它们可以学习到生存所必需的一些技巧。比如,捕食技巧,或者怎样与同伴友好地相处。科学家们早已发现,许多鸟类和哺乳动物都有玩耍行为。一些动物的肢体,如腿、尾巴和灵巧的嘴,都非常适合玩耍嬉戏。举个例子说,一条蜥蜴看上去就比一条蛇会玩得多。大人经常会逗小孩子玩,而一些兽类也会逗自己的孩子们玩耍、科学家认为,哺乳动物要比鸟类更会玩耍。  相似文献   

3.
哺乳动物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物种,对物种进化、生态系统和经济发展都产生重大影响。它们几乎存在于这个星球上的所有生态系统内,在其演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今,哺乳动物的生存很艰难,最新发布的《欧洲哺乳动物评估》所反映的情况正是全球哺乳动物现状的缩影。  相似文献   

4.
秦锐 《百科知识》2014,(12):22-22
正大家都知道,哺乳动物是脊椎动物亚门的一纲,通称兽类,是脊椎动物中躯体结构、功能行为最为复杂的最高级动物类群,因能通过乳腺分泌乳汁来给幼体哺乳而得名。但是"哺乳动物"这一名称是怎么来的呢?早期的动物分类最早进行动物分类的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他把动物分为两类:有血和无血。"有血动物"有温热的红色血液,属于高等动物;而"无血动物"有类似于血的体液,但无色无  相似文献   

5.
“人有人言、兽有兽语”,世界上任何一种动物,从最简单的粘液霉菌到高等的哺乳动物,都利用自己特有的交往方式进行信息交流,以协调个体之间的行为。通过有效的交往,动物可以进行种类辨认、社会合作、性的引诱和辨认、求爱和交配,以及抚育亲子等行为,从而维持个体与群体的生存与繁衍。 动物的交往系统 一、动物交往系统按感觉器官性质的分类  相似文献   

6.
《大科技.科学之谜》2006,(2):F0002-F0002,I0001
大约2亿年前,一类被称作哺乳动物的新型动物开始在地球上出现,最早的哺乳动物都是体形极小、以昆虫和植物为食、看起来像老鼠的家伙。最早的哺乳动物几乎是和恐龙同时出现的,但是和恐龙不一样,在此后长达1亿多年的时间里,它们都没有发生进化,在庞大的恐龙的阴影下,它们通常只能在夜间出来活动,那情景是很可怜的。  相似文献   

7.
辽宁西部发现的张和兽化石是目前世界上惟一一件对齿兽类的骨架 ,属鼹兽科 ,时代为早白垩世 (约 1 .2 5亿年前 )。它具有非兽类哺乳动物的原始特征和兽类哺乳动物的进步特征。系统发育分析表明 ,现生单孔类与其它现生哺乳动物———有袋类和有胎盘类之间没有很近的亲缘关系。现生哺乳动物听觉功能的真正发育和直立运动姿态都是在比张和兽更进步的兽类哺乳动物中演化形成的。  相似文献   

8.
动物的性爱     
汪小霞 《百科知识》2004,(11):51-52
世界上大约有4300种哺乳动物,大多数哺乳动物并不是以一对成年雄性和雌性共同照顾后代这样的核心家庭模式生活的。相反,很多种哺乳动物的成年雄性和雌性都是“分居”的,至少在产仔期如此,两性相会只是为了交配。即便是大多数群居的哺乳动物,例如狮子、狼、黑猩猩和有袋哺乳动物,也不会脱离种群而雌雄成双成对。在这种种群中,你看不出哪一个成年雄性有迹象特别关照群体中某些特定的幼崽,认可它们为自己的后代。但是,共性之中也有例外,少数成年雄性哺乳动物确实给予他们的后代以父性的照顾。  相似文献   

9.
《科技风》2020,(17)
自噬对于哺乳动物来说是保证机体正常运行的重要过程,其工作机理是通过溶酶体对老旧细胞以及多余蛋白质的降解从而使细胞能够正常代谢,从而使机体内部运转达到平衡。哺乳动物的自噬可以分为大自噬、小自噬、分子伴侣介导的自噬三种,而且其发生过程的分子机制都较为复杂。本文通过相关资料对哺乳动物自噬的相关调控因素进行罗列综述,以便参考。  相似文献   

10.
正大多数哺乳动物都是色盲。如牛、羊、马、狗、猫等,几乎不会分辨颜色,反映在它们眼睛里的色彩,只有黑、白、灰三种颜色。鸟类则不然。除了某些过惯了夜生活的鸟类,如猫头鹰等,因为视网膜中没有锥状细胞,无法辨色以外,许多飞禽都有色的感觉。昆虫虽然属低等动物,但是它们的辨色能力比哺乳动物高明。蜻蜒对色的视  相似文献   

11.
正顾家的男人受欢迎,在动物中也是如此。英国赫尔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发现,在哺乳动物中,雄性越"顾家",雌性的生育率越高。无论人还是其他哺乳动物,养育后代都是一件大事。科学家发现,在这个过程中,几乎所有雌性哺乳动物都会投入大量精力;雄性则通过直接或间接为雌性和后代提供食物的方式为养育后代做贡献。然而,如此"顾家"的雄性哺乳动物只有10%左右。因为对雄性而言,提供照顾可能意味着  相似文献   

12.
包括人类在内的哺乳为何不是从蛋中孵化出来的?瑞士科学家的一项最新研究,找到了哺乳动物从卵生向胎生变迁的基因证明,证实了这些改变是在进化史上逐渐发生的.该研究表明,乳蛋白基因出现于所有哺乳动物种类的共同祖先中,而且是在编码卵蛋白的基因消失之前.这说明哺乳动物都有卵生期.  相似文献   

13.
如果我们回到爬行动物统治地球的时代做一次旅行,陆地上最能吸引我们眼球的很可能是嗜血残暴的暴龙和体形庞大的梁龙,海洋里则有矫健迅捷的鱼龙聚拢我们的目光,天空中还有怪模怪样的翼龙。到处都是通过卵生繁衍的爬行动物。偶尔你能在茂密丛林的底层发现几只小狗一样大小的小动物,可怜巴巴地生活在爬行动物帝国的小角落里,那就是我们哺乳动物的祖先。如今,爬行动物早已退居二线,哺乳动物——从牛、马、大象乃至鲸类——也已经进化出很多大型物种,完全接管了这个星球。那么究竟是什么给予了哺乳动物崛起的机会呢?科学家们认为,哺乳动物从小可…  相似文献   

14.
封面故事:能够滑翔的远古哺乳动物一篇关于中国晚侏罗纪或早白垩纪一种滑翔哺乳动物的研究报告,是已知最早的关于一种哺乳动物试图腾空的研究报告。这种跟松鼠大小差不多的动物在很多方面都不同寻常,被认为代表着一个迄今未知的哺乳动物目。该动物生活在距今大约1.30亿年前,有一组适合吃昆虫的利齿和一个用于滑翔的翼膜。该翼膜是以印痕的形式保存在化石中的,上面覆盖着致密的毛发,由伸长的翼骨和尾巴来支撑。该发现表  相似文献   

15.
《发明与创新》2004,(7):22-22
日本东京农业大学河野友宏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在世界上首次成功利用两只母鼠卵子中的遗传物质,以“无受精生殖”方式培育出幼鼠。这一成果的取得打破了哺乳动物繁殖必须依赖雌雄双方的遗传规律,确立了哺乳动物除受精、克隆之外的第三种繁殖模式。该成果发表在4月22日出版的最新一期《自然》杂志上。在自然界中,“无受精生殖”仅存在于少量昆虫、鱼类和两栖动物的繁殖活动中。迄今为止,在哺乳动物中不用雄性精子,只使用雌性的卵子进行繁殖的“无受精生殖”尚被视为不可能的事情,历来哺乳动物的生殖都离不开卵子和精子双方的遗传基因。河野教…  相似文献   

16.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4,(6):766-766
<正>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所毕顺东、王元青和孟津等研究人员报道了在中国发现的、年代为1.6亿年前的6件相当完整的哺乳动物化石;并命名了神兽、仙兽两个新属的三个新种,分别是Shenshoulu(i陆氏神兽),Xianshoulinglong(玲珑仙兽)和Xianshousongae(宋氏仙兽)。这些属种,都属于已经绝灭的"贼兽目",一个特别的、迄今为止所知甚少的中生代哺乳动物类群。新命名的神、仙兽都是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5):I0009-I0010
许多哺乳动物都利用脸上特殊的毛发感受无法看到的物体。研究人员早就意识到,人工胡须可以帮助机器人感知周围的世界,但是直到今天,在胡须感应器方面的尝试都显得笨拙和效率低下。  相似文献   

18.
《科学大众》2011,(6):13-13
胎生是哺乳动物独特的生殖方式。那么植物有胎生的吗?可能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答案。给我们来信吧!  相似文献   

19.
黄土高原南缘的渭河盆地第四纪地层出露良好,富含哺乳动物化石。本文在对渭河盆地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产地野外调查的基础上,系统收集整理前人已有的成果,结合最新研究进展,对渭河盆地第四纪哺乳动物群做了归纳总结。渭河盆地第四纪哺乳动物群的时代由早到晚依次为:早更新世的后河动物群、公王岭动物群、阳郭动物群,中更新世的陈家窝动物群、锡水洞动物群、大荔人动物群,晚更新世的涝池河动物群以及全新世的半坡动物群。本文针对渭河盆地第四纪哺乳动物研究中的若干问题进行了初步思考,旨在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杜瑞尔獴     
几年前,英国杜瑞尔野生动物保护基金会的一个研究团队在马达加斯加岛考察竹狐猴的途中,偶然在阿劳特拉湖中捕捉到了一种奇特的半水栖食肉类哺乳动物。这是一种属于獴科的哺乳动物,身体与家猫的大小相似,毛色呈棕色,身上有斑点。科学家曾以为它应该属于已经在该岛西部雨林中发现过的一种獴科动物——棕尾獴。然而,两者的头骨、牙齿和爪子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