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是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重要手段。新形势下的科技体制改革,要加强以科技需求为导向的政府行为,建立有利于成果转化的保障机制,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努力加强政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进程,在建立健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上做文章。  相似文献   

2.
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出发,邓小平提出了科技体制改革的基本理念和原则,为我国构建新型科技体制奠定了思想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渐以"科技治理"的理念和模式处理科学技术发展问题,为科技创新进步提供了重要的动力支持。但是,转型时期科技治理的相关运行机制和制度仍然需要进一步健全,应继续深化和践行邓小平的科技体制改革思想,通过有效途径积极完善科技治理,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3.
科技人才的培养关键在教育,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中学历史教学和其他学科教学一样担负着"普及科技知识、树立科技意识,培养科技能力"这一教育使命。当代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现在是科技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的接受者,将来是科技的掌握者、创造者,是我国实施"科教兴国"的主力军,因此中学教学应重视学生科技知识的教育、科技意识的培养、科技能力的训练,努力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  相似文献   

4.
科技与金融结合运行机制研究沈阳市科技领导小组东北大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秦树梅,董中保科技与金融结合是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科技体制和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对于加速科技进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实现高新技术商品...  相似文献   

5.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环节,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重点任务。回顾了我国科技报告制度建设的历史,探讨科技报告制度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作用机制及科技报告在成果转化应用应注意的问题,并就发挥科技报告作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6.
正20世纪80年代,为贯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我国开始科技体制改革,取得了重要进展和成效。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进入新时代,对深化国家科技体制改革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本文全面回顾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历程,围绕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科技体制改革的目标任务,总结改革完成情况,提炼历次科技体制机制变革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7.
<正>为提高农业科技服务水平,强化科技服务"三农"力度的支撑作用,水富县紧紧围绕主导特色优势产业,根据农户对科技的实际需求,启动了科技"110"热线服务。科技"110"是新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农村科技服务的一个创新和发展,也是推进农村科技进步,普及科技知识,实现服务机制创新的重要途径。近来,水富县政府出台了《组建科技"110"  相似文献   

8.
“九五”期间我国的科技立法工作将以《科技进步法》为依据,选择当前科技体制改革和科技事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着力予以法律规范。 “九五”期间除已经制定的《促进科学技术成果转化法》外还将要通过实施的科技立法有: 1.《科学技术基金法》。科学技术基金制是保障科技投入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科技管理的重要  相似文献   

9.
县(市)是农业科技与经济的结合部,是实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前沿阵地。县级以下农业科技机构是农技服务的前沿阵地,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桥梁,是联接千家万户的重要纽带。能否深化县级以下农业科技体制改革,是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我国现行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已形成种植业、畜牧、水产、农机、农村经营管理以及林业、水利七大独立的体系,为农业科技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但在运行机制、经济实力、队伍素质、服务领域等方面,很难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必须  相似文献   

10.
基于科学知识图谱的我国科技管理研究可视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助CiteSpace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软件和文献计量学,对CNKI收录的在核心期刊和CSSCI期刊上发表的科技管理文献进行定量分析,发掘我国科技管理研究的研究力量、热点主题和前沿趋势等,对我国科技管理研究进行整体把握。高频关键词"科技成果""科技体制改革""基础研究"有较强的中心性,我国科技管理的研究热点可以分为科技管理制度政策、科技成果转化、科技评估、科技创新、科技人员队伍建设等方面,其中科技成果转化问题一直是科技管理领域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1.
正为全面落实中央关于科技体制改革的部署,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印发的《青海省贯彻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实施方案》要求,推动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向纵深发展,进一步释放创新创造活力,加快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努力破解发展短板,构建举全省之力的科技创新体系,为实施"一  相似文献   

12.
世界上第一所科技馆是1937年由巴黎大学创办的以“发现宫”为名的科学实验馆。在以后的近一个世纪中.全世界已建成数千座各种类型的科技馆。科技馆.是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需要了解掌握更多的科技知识、了解更多的科技信息.作为向人们普及各种科技知识的阵地,而在经济、科技的发展中应运而生的。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科技创新虽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科技创新体系仍存在着一些需要克服的深层次矛盾和战略发展性问题。以习近平新时代科技创新思想理论体系为指导,提出在2020年新起点上我国未来科技创新的战略重点是在实现以"后发优势"向"先发优势"转变得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突出原始创新;坚持科技惠民大力发展民生科技;突出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促进科技与经济协调发展;坚持人才是创新第一资源,进一步解放人才第一生产力。  相似文献   

14.
科技对社会公平的冲击体现在加剧原有的社会不公平和引发新的社会不公平两个维度上。科技作用于经济使经济差距扩大;作用于知识使缺乏科技知识的公众处境艰难;科技作用于竞争等社会机制产生新的不公平,某些生命科技可能将人自身的差异转化为不公平。除了继续发展科技使科技不断修正自身外,还需要科技政策和经济政策合力调控、普及科技使用知识、规范科技在竞争机制中的应用以及对重点领域科技进行平等调节等辅助机制。  相似文献   

15.
我国科技传播体系的缺陷与民间力量崛起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殿华 《未来与发展》2006,(12):20-22,26
科技传播组织有效联结着科技知识的供给和需求,具有合理配置科技资源的作用。随着经济繁荣、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大量以传播科技知识、提供科技服务为宗旨的民间社团组织自发地建立起来,成为现代科技传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农村,这种自发成立的组织增长迅猛,为改变农村落后面貌、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何文祥  陈宣文 《科技广场》2012,(12):110-113
协同创新是以知识增值为核心,企业、政府、知识生产机构(大学、研究机构)、中介机构和用户等为了实现重大科技创新而开展的大跨度整合的创新组织模式.在全国科技体制改革与创新体系建设中,重点是创新体系的建设,通过一系列体制改革,结合当前国内外形势,探索一条适合我国提高第一生产力的发展模式.本文结合科技工作职能,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为契机,以全面贯彻落实科技协同创新为目的,建设创新型地区,实现创新驱动发展.  相似文献   

17.
我国科技活动结构发生根本性转变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科技活动的内部结构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内涵,是衡量我国科技体制改革进程的主要指标之一.198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科技体制改革的决定>对于当时我国科技资源的配置作了深刻的分析,揭示了"过多研究机构与企业相分离,研究、设计、教育、生产相脱节"的体制弊端,提出"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指导方针.经过十几年的科技改革与发展,我国科技活动结构的实际状况如何?科技发展的总体格局是否发生了一些变化?对于这个涉及国家科技战略态势的重要判据性指标需要进行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8.
生态产业系统发展的科技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产业系统是模拟自然生态而建立的高效的经济发展的模式,是实现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的主要途径,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内容。在生态产业系统的发展中,科技不仅能够提高该产业经济效率,还能保护生态环境,更能促进社会和谐,因而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生态产业系统发展的科技战略包括普及科技教育基础,增加科技投入提高科技转化率,以及相关科技知识的转化于生态技术的应用而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9.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促进湖北科技资源优势向经济社会发展优势转化为主线,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为着力点,以"一项建设,三大工程"为抓手,着力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着力推进"科技成果大转化工程",加大技术合同买卖、中介的激励力度,加强技术合同登记人才培养,实现了技术合同交易额的历史性突破。  相似文献   

20.
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是科技体制改革深化的基本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科技体制改革逐渐向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转化的初期,常常有人会提及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与科技体制改革的关系问题。这是十分正常的。对此,不能简单的作形式上的比较,还是应当以科技体制改革的目的、目标、内容与方法的制约关系为线索,从其本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