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习近平总书记在公开场合多次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追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历史源流,它是由多重基因聚合而成的: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国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的优秀基因;世界多民族文化中的有益精华。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形势下,大力弘扬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首当其中的是考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当代价值: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亟须文化自信出谋划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亟须文化自信保驾护航;全球化时代中国多元化思潮亟须文化自信引领风尚。习近平总书记中国文化观所阐释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与制度自信打下了更为厚实的思想基础,为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助力前行。  相似文献   

2.
文化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文化自信并不仅仅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自信.文化自信与理论自信不同,理论自信的内核是意识形态自信;文化自信的内核是价值观自信.文化自信是最根本的自信,这既源于文化价值观渗透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的选择中,也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建立在深厚的历史文化根基上,还源于文化价值观自信的力量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文化自信决非文化决定论,也不意味着走向文化复古主义和文化霸权主义.  相似文献   

3.
文化与价值观内在相联,任何文化都承载着一定的价值观,是一定价值观的体现。从核心价值观的层面理解文化,无论对文化时代差别和民族差别的把握,还是对文化现象的总体概括和本质透视,都要深刻地进行文化反思以形成文化自觉。文化自信要以文化自觉为基础,根本就是核心价值观自信。在当代中国,文化自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发挥着更基础、更深层、更广泛的作用。我们需要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从人类情怀和人类解放的高度理解社会主义文化,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处理好"中国特色"与"社会主义"的关系,大力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提高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这是确证、增强和提升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蕴含着丰富的中国元素,彰显着中国特色。首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源泉,是在继承传统文化基础上的超越与升华。其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为基础,既立足于社会主义实践,又指导不断发展的社会主义实践。最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以人为本"为价值指向,是对社会主义本质的集中展现,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和"以人为本"社会主义本质三者之间的互通共融,体现了核心价值观的民族性、时代性与人本性,具有深厚的中国底蕴、独特的中国风格和鲜明的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文化自信,并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五周年大会上,把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并列使用,表明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和综合国力的上升,已经到了把文化自信列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组成部分的时候了,文化自信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并且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密切联系,我们要在坚持文化自信的基础上,对国民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牢牢掌握意识形态话语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精神保障,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相似文献   

6.
<正>文化自信是"四个自信"的重要内容,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自信的底气来自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来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我国革命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形生了红船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一大批可歌可泣的红色文化传统,成为文化自信的坚实底色。  相似文献   

7.
核心价值观自信是文化自信的本质,文化自信是培育核心价值观自信的源泉,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民族自信的根基。当前,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与行为存在着矛盾,未能将传统文化的继承付诸实践;理想信念缺失,缺乏革命文化的精神引导;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缺乏整体和更深刻理解等。因此,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以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的丰富精神资源,以涵养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其从内心深处坚定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8.
坚定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文化自信所指的"文化"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正确理解和把握其科学内涵是坚定文化自信的前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信与坚守是实现文化自信的有力彰显,因此,应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中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夯实文化自信的基础;用红色革命文化熏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文化自信的定力;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反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自信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新时代条件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需要重新厘定和认清的传统文化的内涵,需要充分吸收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因子,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凸显在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奠定深厚的民族底蕴、为中国梦的实现铺垫精神的导向引领,只有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才能既立足传统又瞄准现实,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不断注入活力。  相似文献   

10.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文化自信问题并就此阐发了许多重要思想,包括: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自信既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又缘自当代中国发展成就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景;基于历史诉求和现实需要,文化自信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必然要求;增强文化自信,必须加强中国文化宣传教育,促进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1.
价值观是文化的内核和精髓,文化与价值观天然地具有紧密联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源泉和历史底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两者在价值追求和精神实质上高度契合。增强文化自信、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正确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并实现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结合,既要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中的民族文化教育内容包括:探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华民族文化的关系,培养大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意识;分析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实现路径,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多元的文化价值观;剖析文化霸权主义的实质与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地位,培育大学生文化强国的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13.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多次谈到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它既是新时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又是"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内容,在《生活与哲学》"价值与价值观"及《文化生活》"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有专门介绍。笔者认为,要真正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学生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应将其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真正为  相似文献   

14.
笔者主要论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借鉴和吸收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和正确选择。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新的理论成果丰富和发展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代社会不仅彰显出它独特的魅力,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理论来源。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弘扬和传承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树立文化自信与自觉,坚持文化创新,更好地服务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践。  相似文献   

16.
教育自信是我国在教育强国建设中重要的精神力量。中国之所以能够走出教育自信的发展道路,在于传承了中国特色教育理念,走出了教育强国建设的道路自信;在于构建了中国特色教育理论体系,坚定了教育强国建设的理论自信;在于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践履了教育强国建设的制度自信;在于承继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了教育强国建设的文化自信。铸牢教育强国建设的自信自觉,需要我们在世界教育环境中不断创生“中国范式”、发出“中国声音”、贡献“中国智慧”,走好建设教育强国的中国特色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7.
中华民族的复兴需要中国文化复兴的引领和支撑,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核心价值观是民族认同的基础,是引领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精神支柱。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正确处理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坚守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优秀特质,守护传统文化的优秀成果,同时我们也要吸收借鉴人类其他文明成果,鼎新我们的民族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2个词,分为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是一个完整的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吸收世界文明成果,体现时代精神,是国家软实力的灵魂,是强国固本的理论基础.高校是立德树人、培育人才的基地,领导干部、教职员工要以德为先,言传身教,率先垂范,改进教学内容与方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让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修身养性,做核心价值观的先行者.  相似文献   

19.
卷首语     
文言诗文的人文教育作用如下:引导青少年更加全面正确地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认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理想信念;培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弘扬者,推动文化传承创新,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导青少年学生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20.
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基础,没有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吸收借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是培育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而核心价值观则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超越。传承传统文化要做到吸取精华去其糟粕,要发挥学校教育的引导作用,把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