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张婕 《出版参考》2006,(36):11-12
为进一步突出本刊特色,充实海外和港澳台板块内容,11月16日下午,本刊在商务印书馆组织召开了专题研讨会。会议邀请了国家出版行政管理人员、出版界老前辈、出版社社长和作者四个方面的代表,就如何进一步提高本刊质量进行了深入研讨,大家在肯定杂志的办刊方向的同时,也提出了很多意见和建议。为了使读者更多地了解本刊的办刊思路,加强与读者的沟通,我们特将与会代表的发言择要编发,同时希望广大读者也为我们多提意见和建议,以利于我们更好地服务于业界。  相似文献   

2.
为及时了解受众群体变化,掌握读者阅读习惯,进一步提高办刊水平,本刊于2006年9、10月份随刊向读者发放了问卷调查表.截至11月30日,共收到从全国各地寄回的问卷914份,其中有效答卷844份,样本有效率达92.3%.此外还收到来自上海、北京、浙江、江苏、江西、山东、河北、新疆、广西、云南、黑龙江、四川、陕西、河南、福建、湖北等各地的读者来信共计55封.读者们在对本刊目前的办刊风格给予充分肯定的基础上,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辰目 《传媒》2008,(5):1
比起本刊的订户读者,笔者有幸作为第一读者先睹为快.因为笔者是办刊人,更确切地说是办刊的第一责任人.  相似文献   

4.
10月16日,本刊编辑部在福建省厦门市召开了企业传媒座谈会,就企业传媒的定位、企业传媒在企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企业传媒与企业党政工领导及职工群众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同时交流了办报办台经验。与会对本刊的定位及办刊方针提出了很多很好的意见与建议。本刊在此表示,接受大家的意见,把握好办刊方向,更好地为广大读,特别是广大企业传媒同仁服务。 为了更广泛的交流,本期以《共同开创企业传媒新天地》为题,选登部分与会的发言或提交的论,同时刊登中国企业报协会常务顾问叶世忠的章《(新闻三昧)的成长与展望》。集中发表这一组现实与历史交织的章,意在表明本刊编辑部的坚定决心:与大家一起共同开创企业传媒的新天地。[编按]  相似文献   

5.
这里我们将几篇读者来信冠以《“上帝”的心声》的总标题,放在首页发表,表示我们对热心关心本刊、支持本刊,把本刊当做自己刊物的读者的敬重。 1948年10月,刘少奇同志在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中说:“你们是为读者服务的。看报的人说好,你们的工作就是做好了。”“读者就是你们的主人,他说你们的工作没做好,那就等子上级说的,你们没有话讲.”重温少奇同志的指示,我们愿意谒诚为读者服务,本期所发表的来信,我们都一一去信答复,也热切地希望读者不吝赐教,积极地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参与我们的办刊活动。  相似文献   

6.
毕耕  冯桂萍  谭圣洁 《编辑之友》2015,(12):105-108
在大革命时期农运期刊的创刊号上,通常都有一篇发刊词置于篇首.这既是作者对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的理论探索,又是对农运期刊的办刊宗旨的明确主张,同时也是对编者、作者与读者的殷切希望.通过这些发刊词,不仅可让读者领悟到农运期刊的办刊宗旨,且有助于深化对国民革命的理解与认识,同时也可为现代发刊词的写作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基于读者与作者互动的办刊策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陶范 《编辑学报》2010,22(4):286-287
基于编辑本位观和作者本位观的办刊策略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它们或多或少地忽视了读者以及读者与作者的互动.基于读者本位观的办刊策略,需要编辑树立读者本位观、确立读者与作者双向交流的办刊宗旨,采取诸多技术措施;办好互动栏目、做好导读工作、促进成果转化、尝试公开同行评议、开展网上互动、组建实践社群.  相似文献   

8.
来自读者的意见和建议自1997年《中国信息导报》第五期刊出《读者调查表》以来,收到不少读者的反馈信件。读者在信中对本刊寄予了极大希望,提出了不少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我们对广大读者的支持,表示深深的谢意。现将读者的反馈意见和建议归纳如下:1.在办刊方向及...  相似文献   

9.
青年记者     
《青年记者》2008,(1):F0002-F0002
新的一年开始了,《青年记者》根据广大读者和专家的建议,版面上作了些调整。 当然,我们力求更内在的变化; 关注“趋势”:中国政治社会的发展变化,新闻传媒业的发展趋势,是我们办刊的肥沃土壤,也是我们办刊的主线。  相似文献   

10.
《北京档案》走过23年的办刊历程,迎来了出版200期这值得纪念的日子. 今天,我们召开纪念《北京档案》出版200期座谈会,回顾办刊的历程,听取各位领导、专家学者及读者的意见和建议,认真总结办刊经验,以使《北京档案》在宣传、引导、指导全市档案工作方面发挥更积极的作用,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相似文献   

11.
李庚  杜承宸 《编辑学报》2022,34(2):138-140
分析了现有学术期刊评价体系的不足之处,批判了由此引发的社会问题。阐述了编辑办刊应回归初心,即为作者服务,为读者办刊,搭建作者与读者的沟通桥梁,广泛而快速地传播高质量的科技成果,并论述了坚守办刊初心的重要意义。提出编辑在回归办刊初心中应扮演服务者、守门人、鉴赏家、编辑匠、研究者、引路人等角色。  相似文献   

12.
吴健敏 《编辑学报》2009,21(5):423-424
服务意识是期刊体现"以人为本"的关键.要树立为读者、作者服务的办刊思想;编辑要把人文关怀自觉地导入医学期刊的文化构建中,对广大医学工作者人文情怀的养成起到重要的范导作用;编辑要将自身所追求的人文境界与审美理想传达给读者,使读者在获取科技信息的同时得到审美的享受、心情的愉悦并产生创新的灵感.  相似文献   

13.
宏观环境对期刊选题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选题,是对期刊办刊宗旨的具体实施,是期刊编辑的一项经常性的策划工作。在期刊的办刊宗旨制定之后,选题的精当与否,是决定期刊能否长盛不衰地抓住目标读者,占领市场,获取两个效益的阿基米德杠杆,是对编辑贯彻既定办刊宗旨的意志、创意和诚笃程度最长期切实的考验.也是编辑综合素质特别是对社会、对读者、对市场洞察能力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4.
对办杂志的一点意见王仿子编者按:全国版协同问王仿子先生的这封信,不仅是对本刊,也是对所有办刊人的宝贵建议。要办好一个刊物,不仅仅靠妇者的缔力,还翼靠广大访者的关心、主持和帮助。为了加强与读者的联系,本刊自本场开设“纳访往来”专栏。闪回各位读者提出宝贵...  相似文献   

15.
《新闻记者》走过了20个春秋,从20世纪80年代跨入了21世纪初叶。对一家杂志来说,20岁生日,似乎是可以名正言顺地庆祝一番的。而我们,却没有举行有规模的纪念活动,没有敬请领导和名人题词,也没有“诚邀”贺信贺电祝贺广告,惟一的纪念形式:出一个专辑,并对3月号增加篇幅,把原本可以用于喜庆应酬的花费投入这期杂志,以此请读者一起来参与纪念,更让读者从中受惠。静悄悄地过“生日”,不图一时之热闹与风光,但求读者之满足。而让读者满意,不是比什么都重要吗?我们在纪念专辑栏目里,请上海市新闻学会的新老会长、当年最早参与创刊的编辑记者、我们的读者代表等撰文,抚今追昔,鞭策激励;而重温老一辈新闻工作者楷模的人品文品,剖析当前新闻工作者队伍中令人忧虑的现象,则为的是使我们大家都深长思之,校正坐标;对中外新闻学期刊的综述,给我们办刊人员以新的启迪,取长补短,继续努力。这一组文字,就是我们对《新闻记者》20周岁生日的纪念,也是我们的编辑方针、编辑思想之显现。同时,这一期杂志我们还特约和“抢发”了一些稿子,犹如水灵新鲜的菜蔬,秀色可餐的美景,愿读者能一饱口福和眼福。  相似文献   

16.
可以这样认为:女性期刊纪实饭块的趣味和走向,基本上决定了整个期刊的趣味和走向;同时,女性期刊纪实板块的形成气候及健康发展,对于多角度、全方位地实现其“向女性宣传社会,向社会宣传女性”的办刊思想,都的确起到了不可低估的积极作用。然而,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在中国加入WTO以后,在期刊作为一种特殊商品早已进入了社会主义市场,期刊与期刊,  相似文献   

17.
以往,我们过多地从政治属性和社会属性来认识党刊,认为它是党的舆论宣传阵地,是党的喉舌,是对党员干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工具,是一种精神产品。但对其商品属性、产业属性认识不足。因此,办刊人员往往以宣传者自居,总是在一种文风官样化、文章文件化、开口教训人多年木变的办刊老套子里徘徊,形成“以办刊者为中心”的宣传模式,缺乏读者意识。还有,  相似文献   

18.
《新闻界》2011,(3)
各位作者:首先感谢您对本刊的支持。《新闻界》自创刊以来,一直得到广大专家、学者和业界人士的关怀与厚爱,使本刊成长为新闻传播领域一本比较知名的学术期刊。为进一步提高办刊水平,更好地为读者服务和为行业服务,本刊特对规范投稿格式及增添投稿邮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邮件标题:请发邮件时在邮件主题中注明姓名和论文题目,格式为:作者姓名+论文标题。  相似文献   

19.
郭柏寿  廖允成 《报刊之友》2010,(12):133-134
从优化管理、改善办公条件及方式、建立动态化审稿专家数据库,固化和深化兼职主编职责,缩短刊稿周期提高服务质量等方面论述了《西北农业学报》办刊中的一些心得体会。同时,提出了本刊存在的人员编制不足、办刊内敛、主动性不强、未能充分发挥期刊编委会职能等亟待解决的问题。以期在今后的工作中取长补短,争取早日将《西北农业学报》办成精品期刊。  相似文献   

20.
办中国的《时代》——访《南方人物周刊》副主编徐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妍 《传媒观察》2005,(3):11-13
南方日报报业集团以做出一系列品牌报纸著称,可是,最近两年他们也开始向杂志市场进军。2004年6月,全国许多媒体及南方日报报业集团各系列报均刊布“一个‘人物’的诞生”的广告,宣告一份由“南方日报报业集团主管、南方周末出品”的新锐杂志——《南方人物周刊》创刊。这本新刊物向世人宣示:办刊宗旨是“记录我们的命运”,办刊理念为“平等、宽容、人道”,刊物将关注那些“对中国的进步和我们的生活产生重大影响的人、在与命运的抗争中彰显人类的向善力量和深邃驳杂的人性魅力的人”,为历史留存一份底稿,为读者奉上一席精神的盛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