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Microsoft.net作为开发平台,完成超声相控阵无损检测自动成像系统的开发和设计。该系统可以通过USB接口控制相控阵电路硬件系统阵元发射,完成数据实时采集和数据实时成像任务。系统同时支持A扫、B扫和S扫等多种超声相控阵扫查方式,同时成像参数、成像方式可以通过界面参数进行选择,并能实现图像放大缩小、光标定位、图像标尺标定和实时系统参数校正,采集到的数据可根据不同的扫查方式,实现3种格式的文件存储。通过自主开发超声线控阵无损检测自动成像系统节约了成本并拥有独立的知识产权。该系统方便灵活,加深了对超声相控阵信号成像的直观理解,有助于推动相控超声技术在无损检测中的应用。该系统也可以植入便携式设备,方便检测人员的使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一种用C语言程序设计开发对串口设备进行检测的技术,使用该技术可以检测分散距离较远多站点计算机外设的状态,在数据通信中具有很高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介绍船舶建造过程中船用克令吊筒体超声波检测工艺。对船用克令吊筒体超声波检测的引用标准、探伤设备、探伤人员、检测工艺及检测结论等方面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4.
当前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检测学生注意力的方法主要是基于人眼闭合特征和头部偏转特征。当学生处于头部正视、眼睛睁开而视线在看电脑屏幕以外区域时,用以上两种特征无法检测出该类分心情况。针对该问题,提出了一种融合视线检测的注意力检测方法。通过摄像头抓取图像,分析每帧图像中学生的眼睛闭合特征、头部偏转特征以及视线特征,用以判别学生的注意力专注度。实验结果表明,融合视线的注意力检测方法准确性较高,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虚拟现实技术是利用计算机与光学成像技术去生成逼真的三维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虚拟感觉世界,让装备适当设备(如带上头盔、目镜、触觉手套、操纵杆等)的用户,可以用自然的技能(眼看、手摸、耳听、鼻嗅等)对虚拟现实世界客体进行考察和交互作用的一种高新技术。人类的视觉对三维空间图像产生的反应,比对二维平面图像产生的反应要强烈。虚拟现实的三维立体空间,令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早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萨瑟兰教授在开发交互式实时计算机三维图像系统时,首先提出了“虚拟现实”的概念。后来华盛顿大学的科学家们为美国空军培训飞行员…  相似文献   

6.
科技资讯     
对脑部进行微小电击可恢复记忆 美国费城天普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对脑部进行微小的电击可以恢复11%的记忆。科学家表示,如果能够进一步完善这种“雷人技术”,将为中风、年老或其他疾病引起的失忆患者带来福音。  相似文献   

7.
超声波技术作为一种新兴技术,已逐渐显示出了其优越性,并随着研究的深入,超声波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文中综述了超声波技术在板材检测中的应用,重点分析了板材检测中的具体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8.
快速准确的定位是智能考场监测与课堂行为分析的基础。当前较为成熟的面部检测与人体检测方案易受到遮挡、大视角变化的影响,通过对已有的快速人脸检测算法RetinaFace进行迁移学习,并改进其特征金字塔中特征融合策略,提出了一种新的适用于教室场景下的快速头部检测算法。此外,对已有对数据集进行挑选,并自行收集数据,进行人工标注,组成新的教室场景下头部检测数据集。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快速准确地定位教室场景下人员头部的位置,并能够在CPU进行快速推理。  相似文献   

9.
近期,《新科学家》杂志报道,英国科学家对胎儿的超声波扫描表明,人成为“右撇子”或“左撇子”的倾向,在胎儿发育早期就形成了。英国研究人员对1000个胎儿进行了超声波扫描。他们发现,这些胎儿在发育到15周的时候,有90%会吸吮右手大拇指,只有10%吸吮左手大拇指: 研究人员对其中75个胎儿进行了跟踪调查,他们中的60个偏好吸吮右手,15个偏好  相似文献   

10.
王鹏  葛红 《教育技术导刊》2013,12(5):139-141
提出了一种人脸关键点检测方法,该方法用了少量的正面图像,不用归一化人脸图像,而传统的人脸关键点检测方法需要对图像进行严格预处理。随机森林是一种分类器融合算法,可以很好地解决多类分类问题,虽然LBP特征简单,但其可以包含大量的纹理信息。利用改进的LBP特征与随机森林相结合,构成一种对人脸关键点检测的方法。通过高斯平滑图像的LBP特征的提取,对每个点生成特征,计算出有用的特征作为正例,并且与反例集合变为训练集。通过随机森林分类器进行分类,误差率较低,仅在10%左右。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利用超声波光栅的原理,检测超声波在不同温度纯净水中的传播速度,从而得出纯净水温度与超声波传播速度的经验公式。超声波测温技术是非接触型温度检测技术,超声波测温是近40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测温技术,其理论基础是超声波传播速度与介质温度有确定关系。该测温系统工作稳定,具备长期自动跟踪测温能力等优点,因而得到了迅速发展和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电力系统中的高压设备是变电站安全运转的重要因素,温度过高等故障会严重危害变电站及高压设备的正常运行。对在线式全视场红外测温技术进行了研究,采用光机式高速红外测温扫描仪并结合分析软件,分析高压设备的实时图像,实现了对高压设备表面温度进行精确的定位和检测,从而提高巡检人员的工作效率,预防高压设备的损坏。  相似文献   

13.
这种生物芯片原型中含有可以检测单个病毒的纳米线晶体管,其管道可以向芯片送入或从中带出流体样本。能够快速简便地检测、识别单个病毒的环境传感器和手持式设备,可以对个人病毒感染、人群中疾病的传播以及生物武器攻击等提供预警,而近年来纳米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科研人员提供了制造高灵敏度病毒检测设备的工具。美国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研制出了一种采用纳米线晶体管的检测器,它可以对未提纯样本中的单个病毒颗粒进行实时识别。他们研制的原型产品使用附着在纳米线上的抗体蛋白质来简捷地捕获单个病毒颗粒。基于这种装置的“单芯片实验室”设…  相似文献   

14.
基于Nios Ⅱ的倒车雷达系统的实验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Altera公司的DE2开发板为硬件平台,利用其扩展IO口通过放大电路接超声波传感器。利用SOPC Builder生成SOPC系统,并用C语言在Nios Ⅱ IDE开发环境下编程,控制超声波的发射,检测超声波的接收,从而计算出超声波传感器到障碍物的距离,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修正,结果证明该测距系统比较精确。  相似文献   

15.
图片相比文字而言,可以为人们呈现更生动、更易于理解和更丰富的信息,海量图片成为互联网信息交流的主要媒介之一。因此,如何快速、便捷地自动生成图像描述具有研究意义。介绍了一种根据图像生成其内容的自然语言描述模型,该模型是基于一种在图像区域上应用改进的Faster-RCNN、在句子上应用BRNN以及通过多模嵌入达成两种模态对齐的一种结构化目标的新颖组合。对实验生成描述与图片本来描述相似度进行评估,B-1为0.63,B-2为0.45,B-1为0.32,相较于初始的一些语言描述模型性能有明显提高,说明该模型有一定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6.
传统视频监控系统要求监控人员时刻紧盯画面,很容易造成监控人员视觉疲劳与疏忽,为克服该弊端,设计一种远程智能监控系统。通过客户端与服务器端的实现过程,重点阐述了智能监控系统的设计,通过对出现在监控场景中的运动物体进行检测,实现了对运动目标跟踪,使用感知哈希算法可以保证在光照变化时不丢失追踪目标,并开发了Android移动设备应用程序。用户在有网络的情况下可以查看监控场景,在应用程序退出后能够接受服务器传输过来的报警提醒。  相似文献   

17.
基于静态图像的虚拟现实技术是一种提供初步VR体验的虚拟现实技术,其最鲜明的特点就是开发、研制成本低廉,使用过程简单方便,并不需要专用的诸如头戴镜、数据手套等昂贵的设备,仅需要一台多媒体电脑就可以了。由于这样的特点,使得以往需要复杂昂贵的专门设备支持的虚拟现实技术在现实生活中以及教育领域中的广泛应用成为可能。本文以QTVR为例,介绍了基于静态图像的虚拟现实技术的工作原理、基本特色、开发系统的组成及其在教育领域中的典型应用。  相似文献   

18.
公路路面检测是公路养护管理的重要内容。基于物联网技术,结合图像分割和嵌入式技术,设计了一种便携式公路路面检测系统。该系统通过高清摄像头传感器采集路面图像,利用图像分割技术对路面图像进行分析和处理,发现路面病害。系统使用嵌入式技术实现,体积小、便于携带与安装,公路路面检测效率高,可以实现对公路路面的高效、智能检测。  相似文献   

19.
课堂教学质量的系统生成模式和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堂教学质量生成模式是指课堂教学质量生成的主要方式。纵观中外教育史,教育家们没有明确提出课堂教学质量的生成模式具体有哪些,但在他们的教育教学思想和各种教育主张中蕴含着对课堂教学质量的认识。通过研究教育史可以发现每一时代的课堂教学质量观都是受这一时代的社会条件和教育家的思想影响的,每一种教育思想和每一历史时期主要的教育思潮都蕴含着其统帅下的课堂教学质量观。有关课堂教学质量生成的思想,根据已有的研究可以概括为四种:即课堂教学质量的教师生成模式、学生生成模式、技术生成模式、管理生成模式。四种生成模式都有其…  相似文献   

20.
猕猴桃软腐病是一种采后储藏性病害,可导致果实完全腐烂,对于猕猴桃的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实现对受到软腐病病原侵染的猕猴桃果实进行早期检测,对于猕猴桃软腐病的监测预警和及早防治具有重要意义。为研究红外热成像技术早期检测猕猴桃病害的可行性,该研究以猕猴桃软腐病为例,在实验室环境下对猕猴桃进行软腐病病菌的接种。以健康猕猴桃果实和感染软腐病的猕猴桃果实为试验材料,利用红外热成像技术采集他们的热红外图像和果实温度,在潜育期内连续检测其热红外图像和果实温度随接种天数的变化。通过将图像导入IRSoft对比发现,接种后72 h,肉眼观察热红外图像可将受到侵染,但未显症的猕猴桃与健康的猕猴桃区分开来。经过方差分析发现健康猕猴桃和患软腐病猕猴桃的温度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运用数据分类判别可以通过温度数据判断猕猴桃是否患软腐病,测试集准确率为94.3%。可见,利用热红外成像技术可以在病害潜育期检测到猕猴桃受到早疫病侵染后的温度变化,热红外成像技术作为猕猴桃软腐病早期检测的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