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旅游业与文化产业相结合,形成旅游文化产业,是旅游业发展的应然趋势.立足于旅游文化产业的构成,分析探讨张家口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从而将张家口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定位为"以文化引导旅游,以旅游推动文化".  相似文献   

2.
济南历史悠久、文化厚重,人文旅游资源种类丰富,但人文旅游发展相对薄弱,旅游活动、旅游产品缺乏文化创意,致使济南市旅游业发展不足.本文首先阐述人文旅游与文化创意的概念及辩证关系,并结合济南市人文旅游发展现状和文化创意存在的问题,分别从旅游业转变发展方式层面、重点是旅游产品文化创意层面和文化创意带动旅游产业提升层面,提出具...  相似文献   

3.
旅游业是极具潜力的朝阳产业,对其他产业的发展有很强的带动作用。安阳市具有较好的旅游资源优势,旅游业对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也起到一定带动作用。通过对安阳旅游业发展现状进行实地调查,在得出初步结果的基础上,进行了SWOT分析,指出安阳旅游业发展中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并从提高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扩大旅游消费,加大旅游宣传力度等方面分析了安阳旅游业发展的方向及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各省市都在抓住这个机遇发展旅游业,甘肃地处一带一路战略的黄金地段,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拥有旅游发展优势.在当前形势下如何借助自身优势发展文化旅游业,以文化开路,旅游唱戏,带动甘肃经济发展.笔者通过实地考察,深入分析甘肃文化旅游业发展的现状,从景区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区域旅游合作,旅游营销等几个方面对甘肃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提出创造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徽文化是我国三大地域文化之一,既有鲜明的特色和浓郁的区域特征,又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而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关联度高,两者的融合发展,能够促进区域经济的良性循环,徽文化因旅游业的带动而发扬光大,旅游业因徽文化的融合而富有更深的文化内涵.针对目前徽文化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现状和不足,提出新的策略与构想,从而更好地满足现代社会不断增长的文化旅游需求.  相似文献   

6.
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机制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加快文化旅游业发展有利于推动区域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以文化旅游大市安庆为例,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分析安庆市文化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研究发现,加强文化资源开发、突出旅游文化特色、实施政府扶持战略可以加快安庆市文化旅游业发展。  相似文献   

7.
随着现代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中国少数民族旅游业的推动,结合广西少数民族旅游项目,对广西龙脊古壮寨梯田稻作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实证分析龙脊古壮寨梯田稻作文化资源,梯田稻作传统景观文化资源,梯田稻作生产民俗文化资源,梯田稻作生活民俗文化资源,梯田稻作精神民俗文化资源状况,并对龙脊古壮寨梯田稻作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提出对龙脊古壮寨梯田稻作文化旅游产业整体框架、景观文化产业、梯田稻作旅游活动,住房饮食产业、节事娱乐产业、旅游商品制作产业等创新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8.
针对当前河南旅游业存在的文化性薄弱问题,从树立文化旅游大产业的理念、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构建具有河南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体系、重视非物质文化旅游、全面实施整合开发、依靠文化创意促进旅游产品升级、建立提升旅游业服务质量的长效机制等方面,为河南文化旅游的强省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浅论西安旅游文化产业政策的制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西安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已经初具规模.并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鉴于产业政策会对该产业起到加速发展、调整产业结构、规范市场等作用.西安需要制定旅游文化产业政策,从明确旅游文化产业定位、加强旅游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完善旅游文化产业的多元化投入机制、搭建旅游文化产业发展信息平台.加大旅游文化产业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实施重大旅游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大力实施精品战略.加强旅游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创造文化产业发展环境、加强法规建设等方面着手加快旅游文化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0.
关于加快洛阳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会宾 《文教资料》2008,(26):70-72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和旅游的联姻使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实现了双赢,并形成了一个新的产业--文化旅游.洛阳发展文化旅游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但随着形势发展,人才匮乏、体制陈旧、创意不足等已成为影响制约文化旅游发展的主要瓶颈.因此,如何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便成为加快洛阳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1.
湘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具有良好的共生性 ,共同构成可进行产业开发的自然、生态、体育和人文旅游资源 将其产业化发展并与旅游产业互动发展 ,是一项极具开发价值的可持续发展的朝阳产业 从湘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着笔 ,分析其互动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在此基础上 ,提出两者互动发展的思路 ,以培育湘西新的产业门类 ,保护文化、生态环境 ,发展旅游经济 ,带动贫困地区的经济繁荣  相似文献   

12.
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是中国西部地区未来产业发展当中的重点产业.文化基础是支撑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互动发展的内在源泉,西部地区的历史文化、地方文化、民族文化、生态文化四大文化基础为西部地区走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互动发展的道路提供了可能.发挥文化基础作用的关键是增强文化吸引力.通过创意来增强文化基础的吸引力,在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从互动发展到融合发展的新道路上实现西部地区新的飞跃.  相似文献   

13.
旅游与文化产业的融合是产业发展的趋势和必然要求。旅游是文化传播和保护的重要载体,而文化又是旅游产业发展不可或缺的灵魂。通过产业融合,旅游和文化产业相互渗透和发展,拓展了旅游业的内涵与外延,延伸文化产业的价值链。但必须清晰地认识到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又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独立行业,两者的融合只是“边界”的融合,而非行业的整合,融合的关键在于政府的顶层设计和企业的市场运行,因此,纠正人们对产业融合论的错误认识,并对二者的融合进行批判性的思考,有利于我们更好地推动二者的融合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孟威 《集宁师专学报》2014,36(4):95-102
当今世界,文化产业方兴未艾,文化在提升国家综合国力竞争的地位愈来愈凸显,文化与旅游的结合可以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试图从文化与旅游相结合的角度,探讨其发展的必要性,并通过swot分析法,探讨其市场运作模式,以期对我国文化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趋势下,推进旅游业的不断转型以及发展,进一步扩大产业规模,完善现有的市场体系,已经是重中之重.根据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直接贡献率将达到百分之六,综合贡献率将达到百分之十四.在我国潮州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城市,也是文化旅游的胜地,具有"内省名邦"、"海滨邹鲁"等美称.潮州古城的人文、风俗、传统手工艺、饮食等文化独具魅力,要把潮州古城特有的文化作为潮州旅游的重要内容从而带动潮州旅游产业的发展,打造潮州古城文化旅游品牌.通过加大对潮州旅游业财政扶持力度、优化旅游发展政策、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我国正努力建设潮州旅游业,并为旅游产业可持续财政支持.  相似文献   

16.
我国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有许多秀丽山川、湖泊,更有许多人文景观.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不仅追求物质上的享受更在追求着精神上的放松,因此带动了旅游这一行业的兴起与发展.一项以"无烟产业"著称的旅游业具有高开放性、综合性的特点.而且旅游业可以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因此也被称为"经济催化剂".为了进一步加快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要努力研究旅游发展的对策,拟定旅游开发策略,加强景点开发力度.  相似文献   

17.
张家口市拥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在张家口的发展规划中,旅游业是优先发展的产业,而涉外旅游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英语文化建设对旅游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张家口旅游文化中英语文化建设存在着不足,影响其旅游业的发展。通过分析张家口旅游文化中英语文化建设现状,提出加强张家口市旅游英语文化建设的措施,以便更好地促进张家口市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随着时代的发展,旅游业正成为城市发展新的动力,而旅游的文化内涵对推动旅游业的发展也日趋重要。旅游文化资源是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是一个国家和地区从历史文化中留存下来的物质和精神遗产。无锡吴文化旅游资源具有突出的优势,完全可以将其作为城市文化旅游业的支撑,从而打造出无锡文化旅游品牌。  相似文献   

19.
底蕴深厚的文化旅游资源是洛阳旅游业发展得天独厚的优势所在.文章通过对洛阳文化旅游资源形成条件的探讨和开发现状的分析,提出今后洛阳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战略,即走以塑造精品为核心的品牌化经营战略,以文化旅游为引领的文化产业战略和以保护为中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20.
旅游和文化相互促进,相互依存。河南的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需要逐步推进,分阶段进行。应充分发挥河南政府的扶持作用,寻求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新的结合点,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文化品牌。要发挥科技在文化旅游融合中的作用,培育精通外语的复合型人才,推动河南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高度融合,扩大河南在全国乃至世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带动中原经济区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