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媒体的大量涌现,打破了传统媒体的传播垄断地位,使传播环境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文章从媒体话语形态上探究自媒体给传播带来的变化,认为在自媒体环境下,媒体话语发生了三个转向,即由宏大叙事向微叙事转变,由精英话语向草根话语转变,由意识形态话语向消费话语转变.  相似文献   

2.
自习近平总书记于十九大提出"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1])以来,生态文明的建设加紧了步伐,媒体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更是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主要表现在环境知识的传播上。媒体融合背景下催生了新的传播形态,这些新形态的出现对于环境知识的传播产生了一定的独到效果,在引发思考、激发讨论、推动行为等方面都比单一的传统媒体或新媒体传播具有一定的优势,同时,这些新形态的出现由于自发性、无序性等固有缺陷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效果,本文将从上海垃圾分类事件入手简要分析媒体融合背景下环境知识的传播新形态并对其面临的困境和挑战提出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新媒体引起的传播方式改变是革命性的,作为传统媒体,电视在新媒体的影响下从节目的生产、传播到节目产品的消费整个产业链都在发生变化,在新媒体的冲击下,电视媒体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从电视节目的传播和运营角度来看,时间是构成电视节目形态的重要变量,传统的电视节目都是在线性的时空  相似文献   

4.
《新闻界》2014,(10):42-45
移动互联网已经打通了电视、PC、移动终端的屏幕壁垒,改变了受众的媒体接触形态和内容消费习惯,"第二屏"正成为电视观看的新体验。在新的传播环境中,电视媒体必须冷静分析消费者的需求,通过合理的"第二屏"设计才能在新的媒体生态中稳占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5.
王晖 《新闻前哨》2014,(9):18-20
日新月异的传播手段,带来媒体格局的深刻调整和舆论生态的重大变化.平面媒体实现了从“翻阅时代(纸质媒体)”到“点击时代(电脑媒体)”再到“触摸时代(移动媒体)”三次大跨越.以此相对应,传播形态呈现出社会化和碎片化的特征.江西日报社高度重视媒体融合发展,积极探索推进媒体融合的途径,力求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之间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人才队伍的共享融通.  相似文献   

6.
由于实行一国两制,香港的社会传播环境之于内地有所不同,比如在新闻传播理念方面,比如在媒体与政府、媒体与企业、媒体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方面,比如媒体的机构设置及管理机制方面等等,但是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不同媒体之间的激烈竞争态势确是相同的,它们之间由竞争到融合,用户、受众从分化到聚合的趋势十分明显,都进入到相互渗透和交叉、既竞争又合作的融媒体时  相似文献   

7.
<正>"自媒体"传播形态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新闻生产与传播的格局,在这个人人都可以成为公民记者的时代,往往忽略了新闻专业主义的重要性。本文从三个方面具体地阐述了"自媒体"传播形态下新闻专业主义的重要性和存在依据,说明"自媒体"传播形态是对新闻专业主义的一次重构。新媒体技术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新闻生产与传播的整个过程。很多人认为传统的新闻生产与传播过程的格局被打破,并进入到"自媒体"传播形态之下。"自媒体"传播形态,即任意一个人或组织机构能够在任何时间、地点,以任何方式访问互联网,通过新  相似文献   

8.
肖兴辉  李波 《青年记者》2016,(23):110-111
媒体融合一词最早由美国学者提出,原意是指媒体形态的融合,即原有的媒体形态在特定情况下融合为新的媒体形态,比如电子报纸、网络电视等.近年来,随着受众文化消费水平和层次的不断提升,加之数据传播技术的日新月异,媒体融合已经不再局限于媒体形态的简单融合,而是扩展到了所有相关媒体要素的大融合.信息内容、传播手段、互动方式等方面开始出现了很多新的积极变化,信息产品层出不穷,给广大受众的文化消费提供了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信息传播环境的改变推动了社会个体信息消费行为的变革。当下,我国媒介环境的改变使社会化媒体成为人们信息消费和人际交往的主要场域。社会化媒体中信息生产者身份的匿名性和网络公共领域的开放性加剧了信息风险等级。受众在表达自我的同时,由于缺乏辨别信息真伪的能力,往往盲目地充当风险信息的二次生产者。风险信息一旦进入以"圈层形态"为主的人际传播环境中,则极易引发葡萄藤效应,进而诱发社会群体性事件。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和经济转轨的关键时期,和谐的传播环境有利于社会稳定和个人发展。受众作为信息传播链条中的重要环节,其信息解构能力与传播效果密切相关。因此,需要从媒介素养的研究视角出发,探寻社会化媒体环境下受众应对信息风险的可行性路径。  相似文献   

10.
变中求存 在媒体变革中,广播独有的竞争优势是什么?也许新媒体的发展可能会导致某些媒体形态的灭亡,但并不意味着某种传播形态的消失,就像纸质媒体可能会被电子媒体所取代,但并不代表着文字传播就会销声匿迹一样,在新技术革命中受到冲击的只是传统广播媒体,而非声音传播形态。只要人类还有对声音传播的需求,广播就有生存的空间。  相似文献   

11.
本文深入剖析了高校校园媒体的传播状况和高校学生的媒介消费习惯与需求,并以分析结果为依据,对高校校园媒体在新的环境下的传播定位策略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詹骞 《新闻传播》2010,(4):37-38
新媒体作为与传统媒体相对应的概念和事物,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发展迅速,其形态也呈现出丰富多变、融合吸纳的局面,既保持双向传播的本色,为受众提供舆论场;也更长于娱乐休闲平台和人际关系网络的搭建,开辟了当下生活的重要空间,可划分为如下四种主要形态:网络媒体、手机媒体、互动性电视媒体和新型媒体群等。  相似文献   

13.
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引发了媒介传播形态的不断变革,新的媒体环境中,传统舆论导向模式面临着挑战。  相似文献   

14.
当前,社会传播环境发生了巨变,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不同媒体之间由竞争到融合,用户或受众从分化到聚合的趋势十分明显,进入了相互渗透和交叉、既竞争又合作的融媒体时代。融媒体是充分利用媒介载体,把广播、电视、报纸等既有共同点,又存在互补性的不同  相似文献   

15.
李婷婷  沙莎 《采.写.编》2021,(12):105-106
当下媒体环境受到时空制约的属性越来越弱化,数字媒体的发展促使受众在物理环境和虚拟现实中突破了固有空间的限制.以受众的个人生活时间、媒体活动消费时间,以及两个空间的媒体节目特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除了实时收看电视外,其他所有媒体活动都显示了居家空间和移动空间之间数量的相关性.媒体使用形态受到时空和生活时间段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6.
《新闻记者》2012,(2):82
进入21世纪,西方媒体的海外传播网络也发生了相应变化。一是从组织机构来看,实体性驻外机构总量减少,本土外派记者数量遭削减,但松散型信息采集网络覆盖扩大,功能增强。二是从传媒形态来看,报刊媒体海外网络层级分化,通讯社海外网络优势与挑战并存,广播  相似文献   

17.
需求的变化是时代变迁最显著的特征,也是改变媒体内容和形态的关键因素.传统媒体时代一对多的传播形式,实际上无法提供给个体平等参与社会对话的权力.经济盈余带来中产阶级迅速成长,个体的自主性和社会参与的需求,就成为整个时代的需求,新兴媒体作为这种需求的有效协商形式得到快速发展.这种协商形式解决的是个体与社会整体、社会参与的关系,这种新型的关系构成了“无数的联结”.新的媒体形态必须考虑人的关系属性,信息和服务只有切入人的社会关系中,才能实现传播的价值和功能.媒体形态是媒体效用的实现路径,关系塑造与累积是媒体形态发展与创新的路径和方向.  相似文献   

18.
国际媒介     
《青年记者》2005,(7):66-66
传播技术手段的变革,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现有媒体形态的命运。作为报纸媒体从业。《报纸的光明前途》一的作试图剖析报业的现状和未来,并试图说明:各种媒体形态的变化,不仅是一个物竞加天择的过程。也必须是一个互相取长补短、共存共生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蒲亚南 《新闻窗》2015,(3):43-44
一、什么是新媒体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是继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之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它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有线网络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以互动传播为特点,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触摸媒体等,是一种具有交互性与即时性的创新形态媒体。  相似文献   

20.
区域性电视节目元素与电视节目形态创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区域是一个相对性概念,是一个动态性概念,它取决于人们分析传播现象的角度和研究传播现象的范围。就我国电视媒体而言,相对于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等国家级电视媒体而言,上到省(市、自治区)级电视台、中到市(州)台、下到县(市)电视台,都属于区域性电视媒体。而省(市、自治区)、市(州)、县(市)三级电视媒体的节目形态创新,都离不开区域性电视节目元素。换言之,区域性电视节目元素是区域性电视节目形态创新的基本差异性优势和核心竞争力之一。①一、区域性电视节目元素的内涵电视节目元素是构成电视节目形态的基本单位,包括视觉元素、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