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灌区概况 三屯河灌区属国家大型灌区.由于地处典型的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三屯河流域气候干燥,降雨稀少,蒸发强烈,总体上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农业生产要依靠人工灌溉,形成了独特的“荒漠绿洲、灌溉农业”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体系。  相似文献   

2.
干旱缺水是干旱半干旱地区植被恢复和生长的最大限制因素.我国西北地区生态建设和发展,目前和将来遇到或可能遇到的最大限制因子就是干旱缺水,在开发大西北战略中,生态环境建设是切入点.地膜覆盖具有降低地表土壤水分蒸发,提高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壤持水能力和土壤水分的利用率等有效作用.本文通过野外实验测定结果和室内分析初步揭示了地膜覆盖对降低干旱半干旱地造林地土壤水分蒸散的效应.  相似文献   

3.
CBR值是路基材料重要的力学指标,文章对干旱半干旱地区CBR值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提出在干旱半干旱地区,CBR规范值偏高,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标准。  相似文献   

4.
CBR值是路基材料重要的力学指标,文章对干旱半干旱地区CBR值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提出在干旱半干旱地区,CBR规范值偏高,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标准.  相似文献   

5.
文章根据西藏主要农区农作物生产区的气候特点,全区粮食单产提高和总产提升的总体需求,保障藏区粮食安全的生产需要,对主要粮油作物生态区域布局进行综合分析,按照主要粮油作物布局原则,提出了藏东南和边境亚热带区、藏东南温凉半湿润区、藏中温凉半干旱保灌区、藏中西温凉半干旱中间地带、高寒农区保灌区和高寒农区旱作区等六个农业生态区布局规划。  相似文献   

6.
宁夏引黄灌区耗水量及水均衡模拟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在系统地分析和总结以前有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搜集和整理大量的试验观测资料,研究了宁夏不同地区地下水浅水埋深条件下的产汇流规律。由于引黄灌区受到引黄灌溉的人类活动影响十分激烈,大量的引黄水量使灌区形成了类似于江南的自然景观和下垫面条件,其产汇流规律与所处的干旱半干旱地区的一般性规律相差甚远,而与湿润半湿润地区基本相同。利用灌区引黄耗水量与引黄灌区降水量系列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的结果表明,灌区引黄耗水量与灌区降水量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说明降水量对灌区引黄灌溉水量的有效利用和无效蒸发产生较大的影响作用。然后根据灌区作物生育过程需水、耗水机理和灌区的水循环规律,建立起基于灌溉动态需水量计算的灌区水均衡模型,对宁夏引扬黄灌区的引水、耗水、排水进行了系统分析和精确计算。最后以1995年为现状年计算了在75%降水频率条件下,灌区的农业总引水量为 80.51×108m3,总耗水量为39.41×108 m3,其中耗用黄河干流的水量为32.31×108m3,为正确地分析和研究确定引黄灌区的总耗水量和直接耗用的黄河水量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依据漳河水库灌区1980-2005年的蒸发资料,分析了灌区蒸发量演变的趋势:在地区分布上,从上游向下游逐步递减;年内月分配主要集中在7月,季节分配主要集中在夏季或汛期内;年际分布呈逐年减少的趋势.干旱指数变化范围在0.75-1.09之间,干旱指数在地区分布上,呈现与蒸发量地区变化趋势一致.年内分配主要是非汛期(11-4月)蒸发大、降水少、干旱指数高,而汛期较湿润,基本反映了南方湿润地区的气候变化特征.研究灌区蒸发能力和干旱指数将为灌区水资源合理配置、科学调度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利用MODIS时间序列数据和地面气象数据,通过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及Thornthwaite湿润指数(Im),对2000年~2013年内蒙古自治区干旱、半干旱地区荒漠化进行了动态评估。结果显示:内蒙古自治区不同荒漠化气候类型的空间分布有着较强的规律性,其中干旱区主要分布于阿拉善盟戈壁及沙漠地区,半干旱区则主要分布于锡林郭勒盟以西和科尔沁沙地一带,且以半干旱区为主导。相比2000年~2013年,内蒙古干旱及半干旱地区整体面积减少了18.75万km2,干旱区总面积减少了18.46万km2,半干旱地区年际变化总体呈上升趋势,但是其面积到2013年也减少了0.29万km2;与此同时内蒙古干旱及半干旱地区的边界向西部地区移动,这表明两种气候类型区的荒漠化逆转。  相似文献   

9.
黄凤兰 《大众科技》2009,(7):137-138
文章介绍国内外半干旱地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生产力的研究进展,为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及农村发展模式提供依据、例证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干旱地区,降雨稀少,气候干燥,由于缺乏水分,一般情况下作物不能正常生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根据干燥度(年降水量与蒸发能力之比)将全球干旱地区分成:极端干旱、干旱、半干旱、半干旱-半湿润(过渡)四类地带。本文参照此标准,将我国干旱地带划分如下: 1.极端干旱地带。干燥度小于0.03,年降水量小于100毫米,相当于我国最干旱的荒漠地区。包括新疆古尔班通古特、塔克拉玛干、内蒙古巴丹吉林等沙漠、新疆准噶尔、塔里木、青海柴达木盆地、藏北羌塘地区。  相似文献   

11.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为西部地区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历史性机遇。对干旱半干旱黄土丘陵地区而言 ,退耕还林还草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改善生态环境的切入点 ,如何使退耕还林还草与当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紧密结合 ,如何使群众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有机地结合 ,使生态、社会、经济效益融为一体 ,积极稳妥地推进这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是需要各级领导、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共同探讨研究的问题。1 干旱半干旱地区退耕还林还草的自然适宜性1 .1 草灌乔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适宜性清水河县多年来的水土保持…  相似文献   

12.
黑河实验(HEIFE)研究获重大成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人类面临着一系列重大而紧迫的全球环境问题,如温室效应与全球变暖,植被破坏与土地退化,淡水资源短缺等。全世界人类居住的陆地有32%为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我国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占国土面积的44%。沙漠化的威胁,造成人类生存空间的萎缩,它已成为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之一。面对全球环境问题,国际科学联合理事会(ICSC)于1986年组织了以全  相似文献   

13.
方汝林 《资源科学》1982,4(2):55-63
我国新疆、甘肃、青海、宁夏、内蒙、山西、陕西等七省(区),大部分属于干旱与半干旱地区。水,是这里农业生产发展中最突出的问题,这不仅由于水资源有限,而且一些主要自然灾害,如干旱、土地的盐碱化、沙化等,都与水资源利用有关。 就目前水资源利用的情况看,不少地区已经达到比较高的程度,如在新疆地区开发利用的水量已占河水资源的53%以上,河西走廊高达89%以上。另一方面,河水灌区又出现积水成灾,30%以上的耕地受盐碱危害;在井灌比较集中的地区,又面临着含水层枯竭的危险,农业供  相似文献   

14.
宗吉 《西藏科技》2005,(6):41-43
山南地区作物种植区主要分布于沿江一线,占全地区总耕地面积的70~80%。多为干旱、半干旱耕地,干旱是其最主要的灾害。本文根据历年气象资料,对干旱时空分布以及造成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同时对防御和减缓干旱灾害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5.
干旱等级是描述一次干旱强度的定量指标,干旱灾度是描述一次干旱造成社会损失大小的定量指标。这两个指标从理论和应用方面来说具有客观、定量的优点,逻辑关系严密,概念明确,简单易行,计算方法科学,实时资料可得,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能运用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干旱监测业务。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论述人工增雨的科学性,国内外一些实践证明的有效性及在赤峰市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人工增雨的可行性和关键点,提出了实施人工增雨是缓解赤峰地区水资源匮乏的一个重要的补充方式,以此希望能推动此项工作的开展,为缓和干旱做一些贡献.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30多年来,随着东南沿海的工业化、城市化飞速发展,大量农田被占用,我国历史沿革上千年的“南粮北调”,已经逐步演变为“北粮南运”。据《农经》记者掌握的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全国未利用土地面积39亿亩,主要分布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和青藏高原。全国可开垦的6448万亩耕地,也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毫无疑问,从长远看,我国农业增产的希望和潜力在干旱半干旱地区。  相似文献   

18.
十年九旱,严重制约了吉林西部干旱半干旱区的粮食增产。吉林省西部现有耕地面积大约220万hm2,约占全省总耕地面积的50%,但水资源总量却仅占全省的18%[1],严重影响了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农业发展。因此,在该地区发展多渠道节水农业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9.
五常作为我国东北平原重要的水稻生产基地,土地肥沃,资源丰富,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但因有些年份气候干旱,水田没有足够的降水,造成水资源利用不够合理,对灌区及下游生态环境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针对五常灌区建设实际情况进行了简要分析,并制定了相应措施规划设计五常灌区的农田水利工程,基于此对加强五常地区的农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亚洲内陆是北半球最大、最广阔的中纬度干旱区,且不同于世界上分布于副热带高压控制下的干旱区。现今的亚洲中纬度干旱区深居内陆,远离各大洋的水汽来源。亚洲中纬度干旱区究竟如何形成?历经了怎样的干旱化过程?其形成演化的动力机制是什么?这些一直是悬而未决的问题。事实上,亚洲中纬度干旱区发展成今天所见的干旱荒漠,并不是短时间内实现的,而是经历了漫长的阶段性演化进程,是在新生代以来印度、阿拉伯、非洲板块与欧亚大陆的碰撞,青藏高原的隆升,新特提斯海的退却以及新生代全球气候变冷与海平面下降等区域和全球要素共同作用下,从半湿润—半干旱—干旱—极端干旱渐进演化而来。历经了始新世的半湿润气候,渐新世的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和中新世末期以来的干旱-极端干旱气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