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不能承受生命之轻的心灵需要不断的填充 ,科学与技术在此追寻探索中产生 ,并用于价值实现的实践活动。科技和社会关系巨大影响着人的价值。人的价值取向、价值目标在实践中被永不停歇地修正 ,人类的发展史即是价值实现史。文章结合现实中的具体情况 ,对人的命运是否应当由物来控制和决定 ,以及价值分裂今天的我们的未来 (价值 )略作探讨 ,以给人启示。  相似文献   

2.
论价值、教育价值与价值教育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当代西方迅速崛起的“价值教育”思潮以其巨大的声势影响着教育实践的发展,本文站在教育哲学层面从马克思主义教育哲学角度,对价值、教育价值和价值教育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对西方“价值教育”思潮的评述,提出在中国今天的教育改革中同样可以借鉴这一思潮,以推进当前深入开展的素质教育,同时,也有助于人文精神的弘扬和民族素质的构建。  相似文献   

3.
任何事物及其属性从抽象角度出发总是难以理解和把握的,将其具体化则容易得多,价值属性亦如此,从大量具体的价值现象出发,可以看出,价值既不是主体的孤立属性,也不是客体的孤立属性,而主客体以一定方式相互作用的表现的整体特性,具体的主体、客体、确定的主体目的与主客体相互作用方式四要素构成的价值关系整体,是价值产生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在环境伦理学中,自然价值一方面指自然物对人的有用性,即自然的外在价值或工具价值;另一方面是指自然界或生态系统的自我满足,即自然物之间彼此联结、相互利用而产生的动态平衡效应,即自然的内在价值或固有价值。自然价值是外在价值和内在价值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价值不是一种实体,而是客体与主体之间的一种特定关系。这种关系表现在社会领域,就是个人和社会的利益关系,表现在价值领域,就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关系。人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是既统一又对立的。社会主义为我们创造价值提供了良好的客观条件,只有树立正确的价值目标艰苦探索,才能使人生更加充实美好,使社会更加和谐繁荣。  相似文献   

6.
价值冲突具有激励当事双方竞胜,激励弱方、受害方发愤图强等激励功能。它具有强化强者,弱化弱者,优胜劣汰,促进进步,淘汰落后;弱化强者,强化弱者,促使弱小战胜强大,促进新陈代谢;促使正义战胜邪恶,促进真善美战胜假恶丑等扶抑功能。它具有磨砺主体,解决旧的价值矛盾,形成新的价值矛盾;具有直接推动价值活动与价值关系的发展,直接推动人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功能,等等。这些功能被主体利用,就转化为价值。价值冲突之价值,有其形成发展的基础和实现机制。把握价值冲突之价值,有其科学的方法和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富裕属于抽象的中性概念。消除贫困、追求富裕是人之常情、国之共性。价值体系是决定不同类型富裕发展方向和道路的精神之魂,价值体系中的价值取向是灵魂、价值追求是目标、价值实现是手段。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的核心要义,具有深刻的价值内涵,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形态下的富裕相区分可知:共同富裕内涵中的以人民为中心、社会主义和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取向,是对资本主义少数人富裕价值取向的扬弃;共同富裕的价值追求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国家、社会、公民的和谐统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是共同富裕价值实现的领导者和推动者,物质富裕和精神富有相协调是共同富裕价值实现的根本要求,和平发展是共同富裕价值实现的国际化路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共同富裕价值实现的品质保障。厘清共同富裕的价值体系,对深入研究共同富裕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8.
从人的价值角度审视德育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克思主义价值观认为,人是目的与手段的统一体。从人的价值角度探讨德育的价值,可以看出德育的价值不仅体现在它为社会服务的功能上,更重要地体现在为人的发展服务的功能上,因为社会是由人来构成的。德育的价值体现为为社会服务和为人的发展服务的双重功效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9.
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既是对立的 ,又是统一的。既要通过暂时舍弃某些个人价值以确保社会价值的实现 ;又要把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矛盾控制在适当的程度上 ,增强社会价值目标的兼容性 ,扩展个人价值选择空间 ,才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善恶、美丑、利害分别表达了某种价值评价。这些价值评价包含着两个共同的内容:主体的主观性因素和客观事实。这决定了价值评价的双重特征:主观性特征和客观性特征。主观性特征表现为:它们表达了主体的主体性元素,同时也显示了自己的主体性。客观性特征表现为:它陈述了某种客观事实,以及主体本身对客观现实的依赖。在价值评价中,不仅表达了主体的元素,而且陈述了客观事实。价值似乎有两个载体,即价值物和价值评价。由于价值评价本身包含了价值物,因此这两个载体合并为一个载体:价值评价。价值依托于价值评价而存在。在经验层面,我们看到的仅仅是这些价值评价,而看不到价值,因此,事实上,价值等同于价值评价。  相似文献   

11.
人的价值内在地包含了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两个方面。自我价值是个体的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它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是社会价值创造的前提;社会价值是处于价值客体地位的人以自己的活动满足他人和社会需要的意义关系。它是人的价值的最基本内容,是自我价值实现的保障。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二者相互依存、相互渗透、不可分割,共同构成人的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12.
法治是以人为核心、完善和满足人类自身需要的价值追求,法治的价值不可脱离人的价值去谈论。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人创造价值的目的是享用价值。法治的价值在于对人创造价值和享用价值的关怀。  相似文献   

13.
本刊今年第6期(下)“视点”栏目刊发了有关“公开课教研价值”的一组讨论章后,又陆续收到有关公开课的众多来稿。来稿探讨的范围更加广泛,角度更加多样。本期选择其中三篇发表,以飨读。[编按]  相似文献   

14.
人本价值和社会价值是教育管理的两大基本价值;每一种基本价值里又分别包含了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精神价值主要体现为真、善、美,美是真与善统一并超越的主体自由的最高价值。在美的境界里教育管理的人本价值和社会价值实现了整合统一。教育管理的美(审美价值)是教育管理的最高价值,它引导教育管理的人本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实现。  相似文献   

15.
一、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关于价值的内涵,我国哲学界有关系说、实体说、属性或功能说、主体需要说、意义说、观念说等。[1]实际研究中,诸多学者在价值的分类上主要以“人”为中心区分、理解内在与外在价值,认为内在价值即事物对人的价值,外在价值即事物对社会的价值。笔者不赞成这种观点,因为这不利于充分揭示内在与外在价值的内涵。对事物内外价值的理解应以事物自身在实际关系中是否处于主动或被动而定,应以其自身作为参照点来区分内外价值。内在价值是指事物作为主体对自身所具有的价值,它是事物具有的对自身生存与发展的作用和意义,是事…  相似文献   

16.
德育即育德。在德育价值关系中,德育价值主体是对德育需要的社会价值主体、德育者价值主体和德育对象价值主体,德育价值客体是能够满足德育价值主体需要的德育的实践活动。德育价值主体对思想、政治、道德的需求具有主体定向的特征,使不同的德育价值主体具有价值导向、价值指导和价值取向的德育价值需求向度。德育价值主体的价值契合程度愈高,主导价值体系愈成为价值主体的共同追求,社会的包容性愈大,社会就愈加和谐。在学校德育中,确定学生为德育对象价值主体,与教师、学校和社会具有平等的德育价值主体地位,明确各价值主体间对德育具有共同的价值需求,在各价值主体间的地位平等和价值需求相同基础上开展学校德育,可以使彼此在感觉、理念和实践上把德育看成是自己的真实需要,使德育成为各价值主体的共同诉求,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学校德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7.
人的价值活动是指人的价值认识、价值评价、价值选择、价值创造和价值实现过程,是从价值必然王国向价值自由王国发展的历程。人的价值自觉既是价值自由的动力,又是从价值必然到价值自由的桥梁和纽带。因此,我们必须不断地努力提高自身的价值自觉性,使自己在价值活动中逐渐取得更大范围和更大程度的自由,才能真正实现自身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从哲学对价值的一般规定(客体对主体需要的满足)阐释能满足人类生存发展需要的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特别是对人类社会存在具有能动作用的精神价值(包括知识价值、道德价值、审美价值)的和谐统一,构成了人类社会真、善、美的统一。这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9.
价值与价值评价:主客体关系的深层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价值是属于主客体之间深层关系的范畴,它所揭示的是主体需要与客体属性之间的一种特定关系。价值评价是价值主体对客体属性能否和在多大程度上满足自身需要的一种肯定或否定的判断。价值与价值评价,从更深层意义上反映着主客体之间的关系,也是价值哲学研究的重要基础理论问题。建立科学的价值与价值评价观,是建立马克思主义价值哲学体系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20.
价值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双重特性,价值哲学应体现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的统一。价值哲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片面强调理论而忽视实践到逐步全面、正确处理理论与实践两者关系的发展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及核心价值观作为当代马克思主义价值哲学是达到理论价值与实践价值高度统一的理论成果。实践导向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重要功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实践导向性功能既表现为自身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对实现中国梦的价值引领上,又通过赋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实践导向,成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现实的中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