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0 毫秒
1.
北京师范大学万安伦教授的新作《中外出版史》在付梓出版前夕,他嘱我为书作序.我因曾长期在北师大编辑出版专业为研究生授课,也算和他是同事,不好推辞,只好答应下来了.为朋友的书写序其实是一个苦差使,但也是逼着你读新书、长新知的好机会.以我之见,该书至少有这么几个创新点,值得关注和称道. 一、按载体不同将整个人类出版历史划分成“硬质出版…“软质出版…“虚拟出版”三大阶段,符合历史科学中的生产力标准.  相似文献   

2.
《编辑心理论》花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姬建敏的专著《编辑心理论》即将出版了。她抱着书稿清样,兴高采烈地跑来要我作序。建敏善言:“写什么怎么写都行,有个序,我这书就算完整了!”怎么好推辞呢?序者,绪也、叙也。但对编辑心理学,我没有系统研究过,序写不来,只能写点儿散叶花絮。要赏新曲,还得细翻《杨柳枝》,读读建敏女士这本书。  相似文献   

3.
以转企改制为主要任务的出版改革和以数字出版为重要标志的技术革命双重推动下,中国当代出版进入了一个重要的转型发展期.这基本上仍然是一个"摸着石头过河"的时期,前面充满机遇、挑战和诱惑,但也潜藏着某些未曾遭遇过的误判和误区.从认识和实践上警惕并防止蹈人这一误区,是中国当代出版健康发展的必要作业.  相似文献   

4.
正最近,笔者在审读一本管理学的书稿时,看到其中有关创新的部分写得很有新意,忍不住多读了几遍。再结合自己从事多年的出版行业,觉得有许多地方值得借鉴。也许有人会说,出版行业是一个相对稳定而又保守的行业,规制和限定较多,因此,没有创新的前提也没有创新的必要。但事实恰恰相反,正是由于多年的"事业单位企业管理"的体制,积累了很多传统国企的特征,出版行业才更有创新的必要,创新也才更能有利于企业走在前头,吃到甜头。提到创新,多数人的脑海中立马想到的是开发一个新产品或申请一个新专利,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困难、适用于  相似文献   

5.
陈杰 《黑龙江档案》2014,(3):202-203
正到过齐齐哈尔的人,肯定会知道扎龙自然保护区。扎龙是齐齐哈尔人的骄傲,也是齐齐哈尔的一个重要品牌。这些年来,我已经记不得多少次来齐齐哈尔了,接待的朋友换了好几茬,但扎龙的主题却始终没有变。经常都会有朋友邀请我去扎龙看看,而只要有时间,我也从来没有推辞过。在我的心目中,这是一块百看不厌的宝地。  相似文献   

6.
李春青教授对于连的辩护,我很赞成。我也是从于连对一些中国传统概念的分析得到了启发。比如,我在《中国的书写艺术》一书中就参考了于连对"文"这一概念的深刻见解,同时对诸如"力"、"神"等其他概念作了较为深入的阐释。我认为这种探讨是最有用的、最必要的,也是我最感兴趣的。于连这方面的研究能够引起中国学人的关注,我当然为他高兴。  相似文献   

7.
"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以下简称"经典中国")作为国家级出版"走出去"重点工程之一,自2009年启动以来,受到了广大出版机构的热烈响应,激发了各出版机构参与出版"走出去"的积极性。"经典中国"见证了中国出版从"让我走出去"到"我要走出去",从"借船出海"到"买船出海""造船出海"的变化历程。截至2019年,"经典中国"累计资助258个国内出版机构,1505个代表国家水准、传承中华文明、反映时代风貌的外向型图书,以版权输出或合作出版的方式在65个国家和地区发行出版,涉及49个外译语种,有效提升了我国出版物版权输出的数量和质量,丰富了国际图书市场中国主题图书的种类。  相似文献   

8.
资讯     
《出版广角》2013,(23):94-96
[评刊]寻找独属于自己的风格文/宫立文学研究者吕叔湘先生曾说:"《读书》有《读书》的风格,这就不容易。很多杂志没有自己的风格,什么是《读书》的风格?正面说不好,可以从反面说,就是‘不庸俗’……可是‘不庸俗’要自然形成,不可立意求‘不庸俗’。那样就会矜持,就会刻意求工、求高、求深,就会流于晦涩。"我想以"与中国出版同步,为中国出版服务"为宗旨的《出版广角》也不例外,也应当思考是否拥有独属于自己的风格,如何才能"不庸俗"。  相似文献   

9.
"出版"史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 关于"出版"的研究,学界有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出版是刻板刷墨印纸技术发明以后出现的图书文本的复制与行销现象.印刷术出现以前没有出版,也没有文字编辑.由此导致的商品出版史观,把中国出版的起源推定在隋唐时期,以雕版印刷的佛像和佛经为标志.但那时佛像佛经的刻印复制,并不是投入市场销售的,而是免费布施于寺院、传播于信徒的.属于非买卖的宗教品文化现象.将公元6世纪前即魏晋南北朝以前的竹简、版牍、帛书、碑刻等大量的经、史与诸子文本都排斥在出版之外.  相似文献   

10.
《出版广角》愿意为"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做一期专题,没有任何条件,让人感动。因此,编辑嘱我写几句话作为卷首,我几乎没打折扣就答应了。  相似文献   

11.
涂明 《编辑之友》2004,(6):32-34
中国出版竞争的日益激烈,是业内人士已经感同身受的客观现实.但是,我们谁也没有经历过像美国兰登书屋被德国贝塔斯曼跨国公司收购的切肤之痛、广东珠海"巨人"集团破产全军覆没所遭遇的灭顶之灾.这就是说,市场竞争的伴娘--兼并与淘汰,离中国出版人还有一段时日和距离.事实上,国内的出版竞争仅仅是市场份额分配的竞争,你多占了、我就少占,或者今天我多、明天你多,是不危及"饭碗"的竞争.只要出版的垄断还存在,书号继续由国家按编辑的人头数发放,那么,谁也不会感到失业迫在眉睫,淘汰兵临城下."狼来了"之说,到目前为止,也还只是会议报章的宣传,尚未从根本上对出版社的生存构成威胁.  相似文献   

12.
正服从组织安排到出版社工作,屈指算来已有12个年头了。经受"书行天下,传承文明"出版人精神的洗礼,耳濡目染书香世界的精彩,出版的情结已经深深扎根我的内心深处,文化激情和出版理性像孪生兄弟如影随形,一直伴随着我的出版生涯。我认为,文化激情造就事业,没有激情,梦想将只能是昙花一现,失去持久的支撑,更难以谈得上去创新;而理性则是夯实出版事业大厦的基础,没有足够理性经营出版工作,也只能是"文人式"的舞文弄墨,难以在真正意义上实现梦想。  相似文献   

13.
中韩建交已迎来第21个年头,中韩两国关系在各个领域发展日益密切,2012年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以纪念中韩建交20周年.在出版领域,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与韩国出版学会每年举行出版学术会议,在两国交替进行,至今已持续了15年.中国出版界还与韩国出版协会结下深厚友情.2012年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邀请韩国作为主宾国参展,韩国从中国引进版权量列全球第4,中国也一直把韩国当作最重要的出版合作对象国,但我们不能说对韩国出版现状了解得很清楚,对韩国的出版历史了解得就更少了. 由韩国元老出版人组成的"思刊会"于去年年底出版了《思刊会三十年史》,该书可以成为了解韩国出版产业的很好的参考资料.根据思刊会的会则,该组织设立目的是"增进会员之间的友谊与和睦,必要时,协助出版界的发展和韩国出版文化协会的运营".  相似文献   

14.
商恺同志是老一辈的新闻工作者,是我的老师,也是我的老领导。没有想到,具有这样“三老”身份的长辈竟然要我这个晚辈为他的新作《致青年记者的60封信》一书写一篇序言!当他提出这个希望的时候,我开始是有一种受宠若惊的感觉,但是我深知他的为人,很快就理解了他的真心实意,便没有再做什么过多的推辞,就欣然应允了。  相似文献   

15.
毛主席的光辉著作《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指示要编写近百年的经济史、政治史、军事史、文化史,教导我们要认真研究我国的历史。本刊第九期中文之冈同志建议编写《中国出版史》,我表示积极响应。编写《中国出版史》是应该做而且有条件可以做到的。而《中国出版史》的能够编写完成,也就是中国政治史、文化史的组成部分。我想提供一点建议和一些有关文化出版资料: 一点建议是关于请文化出版界人士撰写资料。当代从事于文化出版工作的老前辈老同志,大多还健在,他们都是亲身经历过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对国民党反动派进行过针锋相对的斗争,掌握第一手文化出版史料。有必要请  相似文献   

16.
从来没有哪一顿晚饭会让中国的超级富豪们如此矛盾。9月29日下午举办于北京的一个原本单纯的聚会,因为巴菲特和盖茨的慈善行为变得越来越复杂和沉重。有人郑重其事地“裸捐”,有人低调地婉拒推辞,但更多的中国富豪,则选择了沉默。  相似文献   

17.
正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领导,首先感谢武汉大学、美国佩斯大学、高等教育出版社给我这个机会,让我汇报过去几年我们在推动中国出版业转型升级过程中的一些思考和具体工作。在2010年中国数字出版年会上我提出了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十大关键问题,并做了一首打油诗:"数字出版,失魂落魄;产业链条,各自为战;战略定位,空中楼阁;传统出版,首鼠两端;版权问题,怨声载道;统一标准,望眼欲穿;文化安全,内忧外患;复合人才,千呼万唤;商业模式,路在何方;行业管理,任重道远。"三年过去了,现在看来这些问题不但没有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18.
《出版史料》2004,(2):33-33
丰子恺以漫画散文著称,他的《子恺漫画》出版于1925年,《缘缘堂随笔》出版于1931年。但也有翻译集多种,最早出版的是翻译日本文艺评论家厨川白村《苦闷的象征》(商务印书馆1925年出版)。其时,鲁迅翻译的《苦闷的象征》(作为“未名丛刊”的一种)已由新潮社于1924年出版。鲁迅说:“我翻译的时候,听得丰子恺先生亦有译本,现则闻已付印,为“文学研究会丛书”之一………现在我所译的也已经付印,中国就有两种全译本了。”  相似文献   

19.
2005年五大出版关键词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刚刚过去的2005年,对出版界来说似乎是沉寂的一年,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举措,没有出现让人特别感到兴奋的热点,但出版界发展的方向并没有动摇,改革探索并没有止步,管理的力度也在加强.当前中国出版业正处于十字路口,就像一位出版界权威人士所言,出版业进入到了一个"拐点".作为一个处于第一线的出版工作者和不断对出版改革和发展进行理论思考的学者, 2005年有几个出版关键词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中,这里我把它们梳理一下,供业界同人参考.  相似文献   

20.
声音     
《出版广角》2012,(11):94
幸福就是什么都不想,一切都放下,身体健康,精神没有任何压力才幸福。我现在压力很大,忧虑忡忡,能幸福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莫言在接受央视《面对面》栏目采访时关于"幸福"的回答。中国出版人用了十几年的时间,很不情愿地接受了一个事实——数字化是出版的大趋势,现在才终于清醒地认识到:数字出版将从根本上颠覆传统出版业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