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正国内外中小学音乐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器乐教学的本质是学生通过乐器来表现音乐,器乐教学实际上教的是音乐,而不是乐器。但是在教学中,教师往往容易片面进行音阶、指法等演奏技巧方面的训练,而忽视了通过乐器演奏让学生喜爱音乐、参与音乐、接受音乐美的熏陶。如何通过器乐教学来激发学生参与音乐学习的兴趣和培养学生表现音乐的能力,下面谈谈我在器乐教改实验中的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2.
器乐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器乐演奏对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他们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部分指出:课堂乐器应使用易于学习、易于演奏、便于集体教学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艺术教育的蓬勃发展,乐器学习作为音乐课堂的一项重要内容日益受到重视。正如音乐课程标准提到的:器乐演奏对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乐器学习相对比较枯燥,需要大量时间和精力,如果以专业教学模式和专业教学思想对待中小学的器乐教学,不但会给  相似文献   

4.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器乐演奏对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可因地制宜,选择那些适宜音乐课堂教学的乐器来让学生进行学习。而口风琴作为一种键盘式吹奏乐器,其易学  相似文献   

5.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器乐演奏对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器乐教学是音乐教学的一项重大改革与突破,它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的有效途径,对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艺术才能,提高受教育者的  相似文献   

6.
顾吉雯 《广西教育》2013,(37):62-63
器乐教学是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美国当代音乐教育家默塞尔说:“器乐教学可以说是通往更好体验音乐的桥梁。”音乐课程标准更是明确要求学生“学习课堂乐器的演奏方法,参与歌曲乐曲的表现,并每学年能够演奏乐曲2—3首”。有着音色优美、表现力强、简便易学、携带方便等优点的竖笛,深受音乐教育专家的青睐。新音乐课程标准编写的音乐教材在面向全体、贴近学生生活、适当降低难度、加强实践与探究方面做出了巨大改变,特别是提供了许多优美动听的竖笛,深受广大学生与教师的喜爱。学生在竖笛演奏的实践活动中,兴趣得到极大地提升,对音乐理解、表达和创作能力的提高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音乐课程标准强调器乐演奏对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指出课堂乐器应使用易于学习、易于演奏、便于集体教学的乐器。目前我国中小学的器乐教学活动开展得非常广泛,尤其是课堂器乐教学活动正在积极推进。普遍选用的课堂乐器有:口风琴、口琴、竖笛、竹笛、陶笛、葫芦丝等。我校结合小学生学情和口风琴音色美、易学习、易携带、音域广、适吹奏、好入门等特点,把口风琴作为我校班级课堂器乐教学的乐器。  相似文献   

8.
徐晖 《教师》2009,(21)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器乐演奏对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器乐演奏对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而,器乐教学不仅仅是学会一件乐器的演奏方法,学会几首歌曲、乐曲的演奏,它对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实践能力、鉴赏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学会与他人合作的意识等方面都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为提高器乐教学的成效,将器乐教学与唱歌、欣赏、乐理、视唱,表演,创造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将课堂成为学生探究、合作、参与、表演、欣赏、创造的天地,使学生愿学、乐学、学用、学好,从而使器乐教学的质量和学…  相似文献   

10.
孙莹滨 《考试周刊》2008,(8):213-214
声乐、器乐、欣赏等内容的教学对中小学生的音乐素质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对声乐、器乐、欣赏等课程内容的教学提出了更符合实际的要求:感受与鉴赏是培养学生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歌曲演唱是中小学音乐教学的主要内容;器乐演奏对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力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秦娣 《华章》2005,(12)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器乐演奏对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音乐教育的蓬勃发展,中小学音乐教学作为音乐课堂一项不可缺少的内容,以深层内涵和独特作用日益受到重视。它给学生音乐学习带来无限乐趣,也给新课标下器乐课堂带来了崭新面貌。那么,小学音乐演奏教学应选用什么样的乐器、选择什么样的乐曲呢?采用哪些教学方法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下面就这三方面,谈一下我在教学中的心得与体会。一、合理选择演奏乐器音乐课堂教学所使用的乐器主要是适合集体演奏的普及性乐器。小学音乐课是综合性的审美教育,又采用了班级课堂教学形式,因此选用的乐器应符合以下几个条件:  相似文献   

12.
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器乐演奏对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兴趣、提高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器乐教学是学生学习音乐的重要艺术实践,可在课内外适当安排简单乐器进入课堂。为此,我校于2000年9月承接了省级实验课题"引竖笛进音乐课堂,逐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由于教参中没有现成的资料,课本中也没有相应的练习曲,我们本着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相似文献   

13.
2011年版小学音乐课程标准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中提出:"器乐演奏对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小学阶段开展器乐教学,提高学生艺术素质,已是我国小学音乐教育发展的普遍趋势。然而音乐课堂器乐教学比较枯燥,难度大,让许多音乐教师不敢尝试,笔者认为有效的激励和多样化的评价机制能有效地实现器乐进课堂。  相似文献   

14.
<正>《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器乐演奏对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可见,器乐教学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是音乐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是学生学习音乐的重要艺术实践。我校目前推广普及的课堂乐器——口风琴,保持了键盘乐器的特性,又吸取了吹管乐器的特点,琴身小巧、美观,不易损坏,携带方便,适合多种场合。有独立的吹管,便于清洁。音色优美,音准  相似文献   

15.
新课标指出:器乐演奏对于学生激发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力,表达力和创造力有着重要作用。竖笛作为一种乐器有着其它艺术表现形式所不可替代的功能。学生学习竖笛能增强音乐表现能力,培养音准,尤其运用竖笛在视唱和唱歌、欣赏教学的过程中可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刘鑫 《课外阅读》2011,(3):184-184
音乐是一门极富创造性的艺术,尤其是器乐的演奏。让学生学习简易乐器演奏,易教易学是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发展中中国音乐教学国情。学生在音乐课中不仅动口(唱),还动手(奏),既能丰富教学的内容又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实践证明:增加学乐器的班级,学生在音准、节奏、识谱能力、乐感等方面,都优于不学乐器的班级。口风琴、竖笛、口琴等小乐器的加入对于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表达和创造能力及可持续发展的情感生活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器乐演奏对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湘艺版音乐实验教材从三年级到八年级都纳入了器乐学习的内容,竖笛的学习板块最多,由于课堂乐器教学时间有限,加之练习时间少,学生很难学出成绩,影响了学生学习兴趣,教学效果不理想。如何改善此部分教学内容的教学现状,使器乐教学真正落实于音乐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8.
莫塞尔说“器乐教学的本质是教儿童通过乐器来表演音乐,器乐教学实际上教的是音乐而不是乐器。在这样的一个领域内,它为音乐教学提供了独特而令人高兴的音乐教育价值、效果的可能性。”赫伯德·齐佩尔认为学习音乐不仅是为了艺术为了娱乐,而是为了训练头脑,发展身心。由此看来,器乐进课堂成为音乐教学的一个手段不仅对学生的音乐学习更多的是对其有着不可估量的教育价值和发展前景。的确,从已知的心理学角度来看,人的大脑对人的活动支配是有着一定的区域分别。当学生学习乐器的时候,人脑各部分相应的区域就会被唤醒,当这些区域处于激活状态…  相似文献   

19.
朱丽娟 《教师》2013,(28):56-56
音乐是一门极富创造性的艺术,器乐演奏对于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创造能力及可持续发展的情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音乐课程标准》不仅将器乐与演唱等并列作为表现领域的重要内容之一,而且在感受与鉴赏、创造等领域都渗透了器乐教学因素。本文对小学音乐器乐教学进行了探讨,以求教于大方之家。  相似文献   

20.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器乐演奏对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能力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竖笛是历史悠久的木管乐器,其音色优美、简单易学,是一种易于广泛普及的乐器之一。很多小学音乐教师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指导下,将竖笛教学应用于音乐课堂中,以期达到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提升学校音乐教学有效性的目的。就竖笛教学在音乐课堂中的作用进行系统研究,以期为提升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供更多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