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美国人对中国形象的认知差异较大,相对而言,做严肃政策研究和位居政府要职的美国人对中国形象的认识离真实的中国更近一些,他们关于中国形象的结论往往经过了比较详细的调查和分析.美国在任总统对中国形象的表述是建立在美国主流价值观和美国主要国家利益之上的.本文主要考察最近三届美国总统克林顿、小布什和奥巴马对中国形象的大致看法及其价值.  相似文献   

2.
"妖魔化中国"这个概念,最早是1996年新华社记者李希光等人在合著的《妖魔化中国的背后》一书中提出的,当时是针对美国掀起的一股反华浪潮,而美国的一些主流媒体借机大做文章,对中国极尽造谣毁谤之能事,播发了大量不利于中国国家形象的负面报道.这个概念一经提出后,便出现了富有戏剧性的一幕,美国人马上针锋相对地提出了"中国妖魔化美国"这个概念.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文化软实力测量的三个角度对美国在校大学生进行网络调查.研究发现,所调查的美国大学生对中国文化软实力表现了出一种"高评价、低了解"特点.首先,在总体上给予中国较高评价,在12个测量国家中居于第四位.其次,在具体指标的测量上发现所调查美国大学生对中国文化的接触率整体很低.第三,中国戏剧在文化软实力中作用很低.第四,在媒体和文化产品的使用上中国存在明显"逆差"现象.第五,中国文化符号在所调查美国大学生中整体受认知程度很低.  相似文献   

4.
本文旨在通过对普利策新闻奖中的中国题材的历史梳理,简析在最为美国主流新闻媒介所欣赏的新闻文本中,中国国家形象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变迁.研究发现,普利策新闻奖中的中国题材经历了一个从边缘、负面聚焦到理性批评的轨迹,相应的中国国家形象也经历了一个从被忽视、敌视到正视的转变.文章认为,这种转变,一方面是美国主流新闻价值观对新闻客观性的回归使然,一方面是一个更加开放、发达、自信的中国向世界展开胸怀使然.  相似文献   

5.
王希 《兰台内外》2008,(1):18-18
中国人对美国的印象正在发生变化,普通市民对美国心情复杂,可谓爱恨交加。 一部分中国人认为美国年轻、有活力、富有。同时,也有一部分中国人将美国描述成为一个试图阻挠中国发展的国家,他们还认为美国的媒体对中国的苛刻程度甚于对待自己的国家和领导人。  相似文献   

6.
尽管美国的《中国军力报告》本身对美国政府内的任何部门都没有法律约束力,但它会成为美国各界人士及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判断中国军事实力及意图的依据之一,如果内容出现偏颇,将可能误导美国和其他国家的政客和民众  相似文献   

7.
在美国本土和其他一些国家直销营收超过30%的美国头号存储厂商EMC公司,在中国销售业务却是100%通过合作伙伴完成的。潜力巨大的中国市场吸引了EMC渠道部全球副总裁Gregory W.Ambulos先生和亚太区合作运营部副总裁James Hanley先生。在存储行业闯荡了十余年、深谙渠道拓展之路的两位高层此番来京与知名全国的分销商合作伙伴和重点行业用户进行了广泛交流。本刊记者日前对他们进行了专访,我们的话题就是从EMC见长的直销方式开始。  相似文献   

8.
2004年11月,"文化中国"在美国华盛顿、纽约、洛杉矶、西雅图等几个主要城市进行了宣传活动.介绍的五本书是:<中国十年短篇小说选>、散文选<中国女子>、<沈从文和他的湘西>、<王蒙和他的新疆>、<中国珍宝>. 我们这套书在北美向一些重要的图书馆和公共单位,如纽约市公立图书馆和哈佛大学进行了捐赠,以期扩大中国文化的影响."文化中国"丛书在美国发行并且向一些公益机构赠送后,有很多的政府部门向我们表示感谢.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组长何传启研究员近日表示,在过去300年,每100年都有一些国家从发展中国家升级为发达国家。18世纪,美国从发展中国家升级为发达国家。19世纪,澳大利  相似文献   

10.
国家形象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一个国家综合实力,而文化产业更是国家形象建设中重要的一部分.以动漫产业为例,从文化自信、文化符号和文化价值三方面,分析中国动漫产业应帮助我国进行国家形象的建构与传播.并参考美国、日本等国家的成功经验,探究塑造一个更加良好的国家形象的一些先进做法.  相似文献   

11.
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的国际影响力迅速提升,在国际事务上已是与美国这个超级大国抗衡和磋商的主要力量,此点毋庸置疑,然而在许多涉及文化、意识形态的软实力方面,国际社会对中国的看法是不确定、不透明、不理解.对于中国的国家形象,现在的认识是中国经过了挨打、挨饿的阶段,目前进入了一个挨骂的阶段."挨骂"其实就是舆论、传播领域的战争,是争夺话语权、确立合法性、塑造有亲和力和说服力的国家形象的战争.在这场战争中,电视外语频道的作用尤其重要.早在1986年,上海电视台首次在中国电视荧屏上播出英语新闻.上海外语频道的前身东方卫视英语栏目,也始终是走在中国国际传播前沿的一支劲旅.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美国公共图书馆的历史、卡内基图书馆、图书馆法、管理机制、国家调查及统计数据、运营收入及资金模式、运营支出、人员机构和藏书、图书馆服务等方面进行了简要介绍,同时对中国公共图书馆的社区与乡镇图书馆的发展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3.
余志 《航空档案》2004,(4):59-60
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发明飞机后.飞机逐渐在一些国家进行空中飞行。作为世界上国土面积比较大的清朝,很快也出现了飞机,然而,飞机不是中国制造的,来自西方国家。其中,法国飞行员环龙成为第一个驾驶飞机在中国飞行的“老外”。可惜的是.他也是第一位在中国进行飞行时遇难的“老外”。  相似文献   

14.
赛珍珠(Pearl S Buck,1892-1973)撰写的以中国农民为题材的小说《大地》(The Good Earth)不仅为她赢得了1931年美国普利策奖和1938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成为诺贝尔文学奖设立37年以来第三位获得该殊荣的美国作家,还使她有幸成为20世纪40年代美国知识分子当中令人瞩目的公众人物之一.利用这种身份,她不仅积极地游说美国政府支持中国抗战,还将自己对中国的深厚情感转化为支持美国的种族平等运动,并发起成立了东西方协会,帮助美国人了解中国乃至亚洲国家的文化和国情,进而帮助同盟国在亚洲的作战.  相似文献   

15.
朝鲜战争是二战结束后在远东地区发生的唯一的大规模战争,涉及到美国、苏联和中国等多个国家。其中,苏联参战具体情况一直是个谜。为此,俄罗斯专家戈巴雷夫查阅了美国和俄罗斯等地大量档案,将一些情况披露出来,内容包括苏联被迫卷入战争、苏军秘密拟订对美军作战计划、协助中国对付美军原子弹和帮助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作战等。  相似文献   

16.
沈津 《图书馆论坛》2012,(4):36-40,66
1美国东亚图书馆概况美国东亚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广泛涉及中国、日本、韩国,以及东南亚国家与地区的文献、资料与档案,还涵盖了西方专家学者研究中国、日本、韩国以及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一些论文、著作、报告及其他形式的成果等。从文献形式看,包括纸质文献、照片、缩微资料、音像资料、数字资源等。这些资料对全世界所有国家和地区的研究者开放,为其进行东亚  相似文献   

17.
美国人普遍以老大自居,他们对亚洲、对中国了解很少.但也有一些美国人发现中国的文化,中国的历史其实是非常迷人的,偶或有对中华文化起源感兴趣的,河南便成了他们心目中的"麦加".  相似文献   

18.
"文化大革命"初期,中国几乎和大多数国家都失去了外交联系.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中国与美国、日本等国家恢复外交关系,并逐步扩大国际间的友好交往,动物成了传递国与国之间友情的"外交使者".  相似文献   

19.
美国副总统在中国吃的一碗炸酱面,在中国国内媒体上被炒作得热闹非凡.这位美国副总统到北京一个普通的饭馆,吃了一顿便餐,花费不到100块钱,成为中国许多新闻媒体的头条新闻.不明就里的人还以为,中国是一个新闻资源极度贫乏的国家,如此简单的事情,居然能够引起如此巨大的关注.其实他们不知道,中国记者这样做是在用春秋笔法.在日常生活中,许多中国记者的消费水平大体不过如此.他们之所以对美国副总统的吃饭感兴趣,就是因为他们无法窥探中国政府官员特别是高级官员吃饭的情形.随着国务院各部委公款消费预算陆续公开,许多中国新闻记者愈加感觉到,与中国庞大的公款吃喝相比,美国副总统的一碗炸蕾面才更有新闻价值.从表面上来看,中国记者是在报道美国副总统的炸酱面,但是,从本质上来说,中国记者是想借此新闻事件,表达自己对中国官员消费的不满.  相似文献   

20.
乔兆红 《历史档案》2008,(4):102-107
翻阅美国出版的有关中国问题与中美关系的历史文献与著作,发现美国人对中国的认识与了解十分贫乏.不仅一般民众对中国的历史与现状知之甚少,即使某些研究亚洲与中国问题的专家与学者,对于中国历史知识的了解也非常薄弱.关于中国的西藏问题,一些媒体在报道时,不仅缺乏基本的常识,有的甚至带有意识形态上的傲慢与偏见.对于美国的西藏政策与"西藏问题"的由来,我们有必要进行历史的审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