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洪钧 《当代电大》2002,(11):59-61
1  根据图 1 (a)所示点的立体图 ,画出点的投影图。解 点的投影图如图 1 (b)所示。(a)                   (b)图 1 题 1图2 如图 2 (a)所示 ,点D到三角形ABC间的距离为 1 5mm ,求点D的正面投影。解 点D的正面投影如图 2 (b)所示。(a)                   (b)图 2 题 2图3 如图 3(a)所示 ,求作四棱柱被截切后的水平及侧面投影。解 四棱柱被截切后的水平及侧面投影如图 3(b)所示。(a)                   (b)图 3 题 3图4 图 4(a)所示是物体的主、俯视图…  相似文献   

2.
<正>追求数学问题的多种解法,能培养数学思维的深刻性、发散性、灵活性和开放性.一、原题如图1,AB∥CD,分别写出图中∠APC与∠PAB、∠PCD的关系,并写出你的推理过程.(1)P点在射线AB、CD组成的图形的外部(如图1(1)).方法1如图2,过点P作AB的平行线PE.  相似文献   

3.
正1、背景呈现在等边三角形ABC中,点E在AB上,点D在CB的延长线上,且ED=EC.试探索以下问题:(1)当点E为AB的中点时,如图1,请判断线段AE与DB的大小关系,请你直接写出结论:AE_DB(填""、""、"=")(2)当点E为AB上任意一点时,如图2,AE与DB的大小关系会改变吗?请说明理由.  相似文献   

4.
题目(2005年包头市)如图1,☉O1与☉O2都经过A、B两点,经过点A的直线CD与☉O1交于点C,与☉O2交于点D。经过点B的直线EF与☉O1交于点E,与☉O2交于点F。(1)求证:CE∥DF; (2)在图1中,若CD和EF可以分别绕点A和点B转动,当点C与点E重合时(如图2),过点E作直线MN∥DF,试判断直线MN与☉O1的位置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正>1试题呈现(2017嘉兴卷第23题)如图,AM是△ABC的中线,D是线段AM上一点(不与点A重合).DE∥AB交AC于点F,CE∥AM,连结AE.(1)如图1,当点D与M重合时,求证:四边形ABDE是平行四边形;(2)如图2,当点D不与M重合时,(1)中的结论还成立吗?请说明理由.  相似文献   

6.
题目:已知等边△ABC和一点P,设点P到△ABC三边AB、AC、BC的距离分别为h1、h2、h3,△ABC的高为h.若点P在边BC上(如图1),此时h3=0,可得结论:h1 h2 h3=h.请直接应用上述信息解决下列问题:图2当点P在△ABC内(如图2)、点P在△ABC外(如图3)这两种情况时,上述结论是否还成立?若成立,请  相似文献   

7.
自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课程改革以来,美国出版了多种小学数学教材,其中有很多体现了发现法教学。现介绍一例供教师参考:让我们探索1.在你的纸上画上这个圆。2.a.把你的三角板放在圆上,直角必须接触到圆周上(如图1)。b.在圆周的D和E两点做上记号(如图2)。c.从D点到E点作一线段(如图2)。  相似文献   

8.
例1如图1,数轴上点A、B、C、D对应的数都是整数,单位长为1.若点A对应数a,点B对应数b,且b一2a一7.那么数轴上的原点应是(). (A)A点(B)B点(C)C点(D)D点 (1995年湖北宜昌市中考题) 解法1分别设A、B、C、D为原点,逐一进行检验.如设C点为原点,则a一一4,b-一1,b一2a一(一l)一2只(一4)一7. 所以C点为原点正确,故选C.解法2由图1知道b一a~3.又‘:b一2a一7,可知a-一4,…C点为原点.—吝一一土一‘匕一祷一曰卜一J一一J一一刁卜~~-Jesesesesesleseses山esesesJ一亡a ob图2DC1B图A 例2已知实数a、b、c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2所示,化简}a干引一1…  相似文献   

9.
北师大高中数学必修5(2007年5月第3版,2009年7月第3次印刷)第二章"解三角形",其中的第二节"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的习题2-2B组题第1题,题目如下:如图1,有三点A,B,C,点C在点A与点B之间,点P是此直线外一点,设  相似文献   

10.
题目(2001年北京市宣武区中考题)如图1,AB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C的斜边,若点M在边Ac上,点N在BC上,沿直线MN将△MCN翻折,使点C落在AB上,设其落点为点P,(1)当点P是边AB  相似文献   

11.
《考试周刊》2016,(74):6-7
<正>2011年三明中考数学第23题:在矩形ABCD中,点P在AD上,AB=2,AP=1.将直角尺的顶点放在P处,直角尺的两边分别交AB,BC于点E,F,连接EF(如图1).(1)当点E与点B重合时,点F恰好与点C重合(如图2),求PC的长;(2)探究:将直尺从图2中的位置开始,绕点P顺时针旋转,当点E和点A重合时停止.在这个过程中,请你观察、猜想,并解答:  相似文献   

12.
题目:已知点E、F在△ABC的边AB及所在的直线上,且AE=BF,FH∥EG∥AC,FH、EG分别交边BC所在的直线于点H、G.HAB CEFG图1(1)如图1,如果点E、F在边AB上,那么EG FHAC;(2)如图2,如果点E在边AB上,点F在AB的延长线上,那么线段EG、FH、AC的长度关系是;HAB CEFG图2(3)如图3,如果点E在AB及的反向延长线上,点在AB的延长线上,那么线段EG、FH、AC的长度关系是。HABCEFG图3(4)对(1)(2)(3)三种情况的结论,请任选一个给予证明.’’’’’’’’’’’’’’’’’’’’’’’’’’’此题是长沙市2005年中考数学试卷中的一…  相似文献   

13.
在新课标理念下,中考试题不断创新,不断出现一些图形的“旋转”和“翻折”数学问题,以考查同学们的空间想像能力。为帮助同学们了解和掌握有关问题,现举两例分析如下:一、旋转问题例1(2005年武汉市中考试题)将两块含30ο角且大小相同的直角三角板如图1摆放。(1)将图1中△A1B1C绕点C顺时针旋转45ο得图2,点P1是A1C与AB的交点。求证:CP1=22AP1;图1图2(2)将图2中△A1B1C绕点C顺时针旋转30ο到△A2B2C(如图3),P2是A2C与AB的交点,线段CP1与P1P2之间存在一个确定的数量关系,请你写出这个关系式并说明理由;(3)将图3中线段CP1绕点C顺时…  相似文献   

14.
一道课本例题的再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把生动活泼的学习过程和知识技能的掌握统一起来 ,使“探究新知”成为学生思维发展的重要途径 ?在数学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学会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概括、提炼 ,学会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共同的、本质的特征 .本文试对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 (试验修订本·必修 )数学第二册 (上 )第 13 0页例 2作一点探究 .题目 如图 1,直线y=x -2与抛物线y2 =2x相交于点A、B ,求证 :OA⊥OB .关于本题有如下的命题成立 :若直线l与抛物线y2 =2 px相交于点A、B ,则OA ⊥OB 直线l过定点 (2p ,0 ) .本文在上述命题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探究 .如图 1,一个自…  相似文献   

15.
<正>1试题呈现(重庆中考B卷第26题)在等边三角形ABC中,AD丄BC,垂足为D,E为线段AD上一动点(不与A,D重合),联结BE,CE。将CE绕点C顺时针旋转60°得到线段CF,联结AF。(1)如图1,求证:∠CBE=∠CAF。(2)如图2,联结BF交AC于点G,联结DG,EF,EF与DG所在直线交于点H。求证:EH=FH。(3)如图3,联结BF交AC于点G,联结DG,  相似文献   

16.
1试题再现(江苏徐州第27题)如图1,将边长为4cm的正方形纸片ABCD沿EF折叠(点E、F分别在边AB、CD上),使点B落在AD边上的点M处,点C落在点N处,MN与CD交于点P,连接EP.(1)如图2,若M为AD边的中点,①△AEM的周长  相似文献   

17.
如图 1 ,点P是x轴正半轴上一动点 ,过点P作x轴的垂线 ,交双曲线y =1x 于点Q ,连结O -Q ,当点P沿x轴的正方向运动时 ,Rt△Q -OP的面积 (   ) .                     (A)逐渐增大  (B)逐渐减小  (C)保持不变  (D)无法确定2 .如图 2 ,已知反比例函数y=1 2x 的图象与一次函数y=kx+4的图象相交于点P、Q两点 ,并且P点的纵坐标是 6 .(1 )求这个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2 )求△POQ的面积 .3.如图 3,一次函数y=kx +b(k≠ 0 ) 的图象与x轴 ,y轴分别交于A、B两图 3点 ,且与反比例函数y=mx(m ≠ 0 ) 的图象在第一象限…  相似文献   

18.
一、推论概述定理的引入(平面定比分点公式)P1、P、P2是平面内位于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如图1),设P1P=λPP2,点P1、P、P2坐标分别为(x1,y1)、(x,y)、(x2,y2),则有x=x11 λλx2,y=y1 λy21 λ.相应的推论(空间定比分点公式)P1、P、P2是空间内位于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如图2),设P1  相似文献   

19.
一目 已知:在△ABC中,AB=10. (1)如图1,若点D、E分别是AC、BC边的中点,求DE的长. (2)如图2,若点A1、A2把4C边三等分,过A1、A2作AB的平行线,分别交BC边于点B1、B2,求A1B2+A2B2的值. (3)如图3,若点A1、A2、…、A10把AC边十一等分,过各点作AB边的平行线,分别交BC边于点B1、B2、…、B10,根据你所发现的规律,直接写出A1B2+A2B2+…+A10B10的结果. (2004年江苏省南通市中考题)  相似文献   

20.
题目已知:在△ABC中,AB=10. (1)如图1,若点D、E分别是AC、BC边的中点,求DE的长. (2)如图2,若点A1、A2把AC边三等分,过A1、A2作AB的平行线,分别交BC边于点B1、B2,求A1B1 A2B2的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