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虽然人们很早就提出了"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这一猜想,但直到18世纪,人们通过生产实践和大量化学、物理学实验,才加深了对原子的认识。把原子学说第一次从推测转变为科学概念的,应归功于英国一个教会学校的化学教员,他就是道尔顿。道尔顿是怎样攀登上科学高峰呢?他自己是这样回答的:如果我比我周围的人获得更多的成就的话,那主要是——不,我可以说,几乎唯一的——是由于不懈的努力。一些人比另外一些人获得更多的成就,主要是由于他们比一般人更加专注和坚持,而不是由于他的天赋比别人高多少。  相似文献   

2.
化学是在近代兴起的一门学科,无数的科学先驱者为这门学科奠定了理论基础,英国物理学家、化学家约翰·道尔顿就是其中的一位.道尔顿既具有敏锐的理论思维头脑,又具有卓越的实验才能,尤其是在对原子的研究方面取得了非凡的成果,因而被称为"近代化学之父",成为近代化学的奠基人.……  相似文献   

3.
化学是建立在原子分子学说上的一种实验科学。研究分子的行为和分子间的反应,对分子的认识和改造是化学科学的首要任务。在上世纪初,化学家从分析物质开始,定出物质组分,以求出所含的原子种类、数目和化学武。后来有机化学出现了同分异构体,化学家才知道分子的结构对认识分子的重要性。一百多年来发现了百万多个有机化合物。另一方面,化学家从研究分子的化学性质出发应用各种物理方法去改变分子形成了新的物理化学学科,也得出许多经验性的法则。但总的说来化学仍然是一种实验的科学。他缺少一个完整的理论,他不能说明为什么原子能结合成为分子,和化学键的成因。他的规律是经验性的。  相似文献   

4.
孙玉红 《科教文汇》2008,(21):41-41
介绍了汤姆森发现电子和卢瑟福发现原子核式结构的经过。汤姆森精心设计方案,认真观察实验现象,用了20多年的时间,发现了电子,打破了200多年前近代化学之父道尔顿提出的“没有人能将原子再分”的论断。同样,卢瑟福不畏权威,精心设计方案,认真、反复、仔细观察实验想象和记录数据,最终得出了原子核式结构的重要结论。这两个重要的科学发现过程,充分显示了科学家不畏权威、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和百折不挠、认真、细心的科学态度。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汤姆森发现电子和卢瑟福发现原子核式结构的经过.汤姆森精心设计方案,认真观察实验现象,用了20多年的时间,发现了电子,打破了200多年前近代化学之父道尔顿提出的"没有人能将原子再分"的论断.同样,卢瑟福不畏权威,精心设计方案,认真、反复、仔细观察实验想象和记录数据,最终得出了原子核式结构的重要结论.这两个重要的科学发现过程,充分显示了科学家不畏权威、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和百折不挠、认真、细心的科学态度.  相似文献   

6.
物质到底是由一些什么组成的? 偉大的俄國科学家洛莫诺索夫,很早以前就正确地回答了这个问題。在他的早期著作“数学化学原理”中就提出:“一切物質都是由極小的微粒(即原子)組成的。”十九世紀初,英国的物理学家道尔顿發表了有名的原子学說,但是道尔顿却認为原子是组成物質的終極粒子,原子不能再分割了。二十世紀初,科学家們証明原子并不是終極粒子,而是以一个带陽电的几乎集中原子所有質量的原子核为中心,核外是带陰电的电子圍繞着原子核旋转,原子核含有帶陽电的質子和不帶电的中子。人們对于物質結構的探索并未就此終止,随着科学和技術的發展,对物質內部結構的認識更加深入了。科  相似文献   

7.
正有些人不能分辨红色和绿色,他们不傻,而是患有道尔顿症,即色盲。道尔顿?他不是英国著名的科学家、近代原子核理论的创始人吗?没错,同时,他还是色盲的第一发现者哦。1794年,28岁的道尔顿为了给妈妈祝寿,特意跑到百货商店准备购买一件令老太太称心如意的礼物。商店里的东西琳琅满目,应有尽有,买什么呢?他看了一圈,精心挑选了一双很高级的袜子。他想,妈妈看到这双袜子肯定会高兴的,便一溜烟跑回  相似文献   

8.
原子论是哲学家和科学家在迫寻构成物质的终极单位时提出的一种学说,它有一个以思辨的原子论到实验的原子论的发展历程。对这一发展历程的剖析,有助于我们对物质分割的有限性与无限性这一古老而又常新问题的进一步认识。原子论起源于古希腊时代,它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德谟克利特的思辨的创造。他认为一切事物都由原子组合而成,而原子既不能创造又不能消灭,是一切变化之中恒定不变的东西。原子在其运动中不断离合,构成事物的变化生灭交替的过程。我们对他的学说无需详述,重要的是探讨这一学说的性质  相似文献   

9.
由于各种原因,我们现行的物理和化学教科书几乎找不到罗蒙诺索夫的名字,而他实际是化学和物理化学的奠基人,是俄国近代科学的开创者和集大成者。在罗蒙诺索夫逝世250周年之际,本文试对其成长经历、科学成就作一简要介绍,以引导学生学习他矢志科学、报效祖国、奋斗不息的崇高精神。  相似文献   

10.
人造元素     
关于化学元素的学说,构成了化学的基本内容,我们周围世界中所有的复杂物质就是由这些元素组成的。在长时期内,人们一直认为元素是不可改变的,并且没有共同的联系。直到1869年,门捷列也夫才发现了所有化学元素的普遍规律性,并且在这个基础上创立了著名的周期系。这位伟大的俄罗斯学者的科学成就,标志着化学上新纪元的开始。门捷列也夫的发现的重要意义是:他确定了所有元素的化学性质随着它们原子量的增加的有规律的周期的重覆性。门捷列也夫把性质相似的元素一个个地上下对齐,这样就组成了周期表。他证明了,每一种化学元素的原子都有着一定的形态,这种形态的特徵不仅仅是由原  相似文献   

11.
中国近代科学体制化的系统性学术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国近代化学有百年的历史,而体制化的历史不过50年。中国近代化学体制化始于欧美留学生在海外创建化学社团,中国最重要的化学社团——中国化学会是由清一色的近代留学生创办的,这是中国近代化学共同体形成的重要标志。留学生开创了中国近代高等化学教育的局面,建立了中国近代高等化学教育体系。中国近代化学留学生创建了中国近代化学研究体制,它意味着近代中国社会对化学家共同体及其活动和价值的正式承认。在中国近代化学体制化进程中,中国近代留学生取得了一批标志性的科研成就,在高水平的国际学术刊物,包括《自然》、《科学》、《美国化学会会志》等上面发表了一批具有世界水平的学术论文。化学学科院士是中国近代以来化学家社会角色的最高体现,而中国近代留学生是20世纪中国化学学科院士群体的中坚,为中国化学体制化的各个方面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化学史家们往往将1803年9月的第一份相对原子质量表看作道尔顿原子论形成的时间点,但是道尔顿本人在1810年的讲座中则称原子论诞生于1805年。这一分歧源于道尔顿与化学史家们对其原子论工作的不同理解。道尔顿认定原子论的证明需从物理角度出发,故自称1805年完成证明。然而纵观原子论发展的历史,道尔顿无法从物理角度证明原子论,其工作实则达成了化学上的证明。因此,1803年9月实为其原子论真正形成的时间点。  相似文献   

13.
本世纪50年代,由美国遗传学家沃森和英国物理学家克里克共同提出的著名的 DNA(脱氧核糖核酸)双螺旋结构学说,成为20世纪生命科学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发现。它开创了生命科学的新纪元。 40年来,在 DNA双螺旋结构学说的推动下,生命科学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在全球掀起的“生物工程热”,是一股由非生命的物质革命奔向生命物质科学的巨大潮流。它使人们认识到:21世纪是生命科学、生物工程业的世纪。 近代科学史早已证明,一个国家科技的兴衰与其基础学科的结构是否健全、合理有着至关重要的联系。我国著名学者赵红州先生指出:“在相当的历史时期,保持我国‘物理──化学──生命科学’的三足鼎立结构,使其适应我国产业结构(或技术结构)的发展变化。一句话,在世纪之交的30-50年里,中国基础学科重点应放在物理科学(核物理、凝聚态物理)、化学科学和生命科学上。”  相似文献   

14.
陶行知作为一个有改造中国远大抱负的教育家,他对近代中国的关注并不局限于教育领域。他对近代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也极为重视。创造二十世纪科学的中国,这是陶行知科技进步思想的最终目标。为此,他认为要实现近代中国科技进步,必须从整合传统文化、注重科学伦理、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三个方面来进行。  相似文献   

15.
在前边第二讲里,曾经提到原子的构造。原子是由一个原子核和围绕在外面的许多电子构成的。当元素互相发生化学变化的时候,祇是各元素原子外层或次外层的电子互相交换移转,每个原子的原子核并不发生变化。在普通情形下大多数原子的原子核都是很稳固的,很不容易用普通方法使它们破裂和变化。只有少数的较重的原子,因为它们构造复杂些,原子核是不大稳固的,经常自动地在那里放出东西来,慢慢的自己便发生改变。这种元素叫做放射性元素,像镭、铀等都是。现在我们已经能用一种特殊的办法人工的改变它们的变化,或使原子核之间也能互相发生反应,这就属於原子核反应的范围。今天在结束为一化学讲座的时候,我们就来简单的介绍一下近代科学中关於原子核反应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个科学家,他把自然界当作一个整体来看待,涉猎了当时的解剖学、生理学、医学、化学等许多科学领域。为了弄清哈维刚发表的血液循环学说,他亲自从肉店买回猪肺、猪心,动手做解剖。有人问他:“你现在在读什么书?”他让人看看手术台上的心肺、动物脑袋,回答说:“这就是我的书库。”这个人就是笛卡儿。正是这种科学的观察和实验精神,使他在许多科学领域中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从神学到科学的转变1596年3月31日,笛卡尔出生于法国一个古老的贵族家庭。8岁时,笛卡儿进了当时欧洲著名的拉·弗勒希神学院接受教育。但是,笛卡尔很快发现,自己在神…  相似文献   

17.
近代化学史上值得纪念的学者——虞和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虞和钦(1879—1944年)是中国近代化学史上值得纪念的学者之一。他最早向国内读者介绍了化学元素周期律,也是制订有机物系统名称的第一个人。基于其在科技史上零散可见,未见全貌,故据其著作和有关资料整理成文,以介绍这位近代科学的早期传播者。  相似文献   

18.
原子国战争     
“原子军团一级戒备!原子军团一级戒备!……”广播声刚落,训练有素的原子军排兵布阵,各就各位,严阵以待。 “就在那儿!”有个叫道尔顿的“坏家伙”正拿着武器准备向金原子国发射小粒子。  相似文献   

19.
在玻尔原子模型诞生一百周年之际,本文通过考察尼耳斯·玻尔在1913年之前的思想发展,以及他提出原子模型的过程,试图回答如下问题:玻尔为什么从金属电子论的研究突然转向了原子模型的研究?他是如何在原子结构与光谱线之间建立不可分割关系的?他的原子模型在哪些方面突破了经典物理学?更进一步,科学家如何解决一个公认的科学理论所遇到的问题?一个人如何才能从学术边缘走向学术中心?通过梳理对玻尔建立原子模型过程的不同解读,本文试图对上述问题给出初步答案。  相似文献   

20.
一代植物学大师——纪念胡先骕诞生100周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我们在灰裹尘封的陈书旧籍中寻觅中国近代植物学历史发展的头绪时,有一个人的名字会不断闪现出来。是他开创了中国学者自己采集、调查并用近代科学方法研究本土植物的新时代,是他发起和组织了中国植物学会,是他和动物学家秉志共同创办了中国第一个生物学研究机构,是他参与创办了中国近代声名远扬的静生生物调查所、庐山森林植物园、昆明农林植物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