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校学生的攻击行为及现状并对攻击行为进行差异研究。方法:采用T检验分析高校学生攻击行为及现状。结果:(1)88%以上高校学生具有攻击暴力行为;(2)高校学生的攻击行为存在学校类别、男女等差异显著,但攻击行为不存在是否体育专业、独生子女和新老生差异性;(3)家庭教养方式、个性、自尊与社会支持等不同变量存在高低攻击分组差异。结论:塑造良好的高校大学生个性,适时提供支持,家校结合,使其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以健康心态来进行学习、生活、交往,减少高校学生攻击、暴力等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2.
对近年来国内外关于中小学生攻击行为与自尊关系研究的成果进行了总结分析,发现以往研究结果相互间存在争论。一部分人支持攻击与自尊关系的低自尊假说,认为低自尊导致了学生之间的攻击行为;另有研究者赞同受威胁的自我理论,认为中小学生攻击行为是由高自尊引起的,与高自尊紧密相关的自恋对中小学生攻击行为的产生也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利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高职生自我和谐与其影响因素的关系,采用自我和谐量表、16PF人格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自尊量表、心理控制源量表对598名高职生进行测量。发现人格是影响自我和谐的主要因素;自尊是影响自我和谐的关键因素;社会支持通过自尊间接影响自我和谐;心理控制源的机遇量表直接影响自我和谐。人格、自尊等诸因素能解释自我和谐48%的变异。因此,高职生的人格、社会支持、自尊、心理控制源对自我和谐的作用方式得到了模型的支持。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社会交往的重要方面——自尊在班级环境与中小学生学校适应之间的中介作用,采用"儿童自尊量表"、"我的班级量表"和"中国化班级戏剧量表"对711名中小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得出自尊在班级环境的同学关系与攻击行为间和秩序纪律与攻击行为间存在完全中介效应;自尊在班级环境的学习负担与攻击行为间不存在中介效应;学习负担直接影响攻击行为。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探讨了小学生家庭学习支持与自尊的关系。采用小学生家庭学习支持量表和自尊量表对金华市550名小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被调查小学生家庭学习支持及自尊得分均较高;(2)小学生家庭学习支持总分及各维度与自尊呈显著正相关(P〈0.01),家庭学习支持总分及学业和学习策略辅导维度对自尊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F=56.379,P〈0.001)。结果证明了小学生家庭学习支持与自尊存在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中学生的人格五因素、感知的社会支持与自尊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北京和西安1432名初一、初二、高一、高二的中学生为对象,采用小五人格学生问卷、社会关系网络问卷、Rosenberg整体自尊量表,综合探讨中学生的人格五因素、感知的社会支持与自尊的关系。结果发现:(1)人格五因素中的情绪性、开放性,感知的社会支持中的社会性支持、冲突惩罚、满意度对中学生的自尊具有显著预测作用;(2)在人格与社会支持对中学生自尊的联合作用中,人格的作用更为显著,因而是主要的;(3)中学生的人格特征会直接影响自尊,也会影响感知的社会支持,从而间接影响自尊;(4)对男生和女生的自尊产生影响的人格特点和感知的社会支持特点不同。本研究对于促进中学生自尊和心理健康水平的教育实践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健康的自尊是个体心理健康的主要标志,是实现大学生积极人格的重要途径,对控制大学生的情绪情感和个体行为有着重要的作用。人格、归因方式和社会支持是影响大学生健康自尊的重要因素,通过培养乐观的人格、积极的归因方式、增加社会支持度可以促进大学生健康自尊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通过问卷法对江西省某大学的大学生进行调查,综合考察父母教养方式、自尊水平对大学生攻击行为的影响,发现:(1)大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2)自尊水平存在性别和城镇与乡村差异;(3)总攻击行为存在性别差异;(4)大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自尊水平、攻击之间密切相关。通过父亲惩罚、父亲拒绝、父亲偏爱、母亲拒绝四个因子和自尊水平可以预测大学生的攻击行为。  相似文献   

9.
以850名初中生为被试,采用问卷调查法,考察青少年马基雅维里主义人格、移情和关系攻击行为的关系,并检验移情在马基雅维里主义人格和关系攻击行为之间的中介效应。结果发现:马基雅维里主义人格、移情和关系攻击行为间存在显著相关(P0.01),移情在马基雅维里主义人格和关系攻击行为之间存在部分中介作用。表明:马基雅维里主义人格、移情和关系攻击行为间的关系密切,马基雅维里主义人格通过移情影响关系攻击行为。  相似文献   

10.
贫困大学生自尊与社会支持、应付方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探讨贫困大学生自尊状况与社会支持、应付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自尊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应付方式问卷对153名贫困大学生进行测评。结果:贫困大学生自尊水平、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中的一些因子与非贫困大学生有显著差异,且贫困大学生自尊的构建与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的选择应用存在显著相关。结论:良好的社会支持、积极的成熟的应对方式对贫困大学生自尊水平的提高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父母教养方式与子女人格特征关系的研究现状。方法:在查阅近7年来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本文对父母教养方式与子女人格关系的研究进行归纳总结,并对此方面研究存在问题进行反思。结果:子女的个性特征、自我意识、自尊与父母的教养方式存在密切的关系,子女的人格偏离及人格障碍的产生也与教养方式有关。结论:目前我国此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果,但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家庭教养方式与小学生学校归属感的关系及孤独感和自尊在二者关系间所起的作用,本文采用家庭教养方式量表、小学生学校归属感正式问卷、儿童孤独量表和自尊量表对730名2~6年级小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父母情感温暖、父母过度保护与学校归属感呈正相关,父母拒绝与学校归属感呈负相关;(2)孤独感和自尊在家庭教养方式与小学生学校归属感之间分别起部分中介作用;(3)孤独感和自尊在家庭教养方式与小学生学校归属感间起链式中介作用。研究启示,应该从家校社三个方面协同努力,为小学生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在家庭层面,父母应为子女提供积极的教养方式;在学校层面,应通过多种方式发挥育人主导作用;在社会层面,应构建完善的家庭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3.
赵欣  袁茵 《绥化学院学报》2013,33(7):112-115
儿童攻击行为是儿童诸多问题行为中十分普遍的一种,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文章从家庭的角度分析造成儿童攻击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错误的家庭教养方式,家长的不良行为,家庭关系质量差以及父母职业、学历、收入低等。解决此问题要改进家庭教养方式,科学教育;家长要加强自身修养,以身作则;处理好家庭关系,提升家庭和谐度。  相似文献   

14.
独立自尊性与民主他利性是构成健康人格的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的和谐是健康人格精神核心。本文在充分阐述"独立自尊性"与"民主他利性"内涵和辩证关系的基础上,就家庭、学校、社会三个方面在健康人格培养中的相互关系和作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流动儿童社会支持与自尊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流动儿童社会支持、自尊及二者关系,为更好地采取教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社会支持量表(SSRS)和自尊量表(SES)对4~6年级402名小学生进行研究。结果:流动儿童的社会支持状况更差,流动儿童社会支持总分显著低于非流动儿童;流动儿童自尊得分高于非流动儿童,但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流动儿童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与自尊呈显著负相关;社会支持总分对自尊具有显著预测作用。结论:家庭、学校和社会应给予流动儿童更多关注和支持,并注重其内心感受。  相似文献   

16.
通过问卷调查高校学生,探讨自尊与环境素质这一关系的环境教育意义。采用回归分析等数据分析法发现,高校学生自尊水平与环境素质呈显著正相关,环境教育可以提升高校学生的自尊水平和环境素质。自尊在高校环境教育与环境素质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环境素质在高校环境教育与自尊之间起到完全中介的作用,验证了自尊在高校环境教育中的路径价值。同时,研究还验证了高校学生环境素质的结构,具体包括环境认知、环境意识和环境行为三个部分。  相似文献   

17.
探讨高校学生干部主观幸福感及其与人格特征、归因方式、价值取向、社会支持等影响因素的关系,能够明晰高校学生干部主观幸福感的培养手段和途径,进而为分析、引导学生干部的认知行为、增强校园文化建设等提供针对性的指导,进而增强高校思政工作的目标性、系统性和创新性.  相似文献   

18.
自我观与攻击行为密不可分,本研究首先介绍自恋与自尊——作为自我观的主要表现形式的区别与联系。其次,介绍攻击行为的概念与发展趋势。深入对攻击行为进行理论阐释,并在此基础上,探究父母评价方式对儿童自我观形成的重要作用。最后,据此提出改善攻击行为有效的教育对策,以期为日后儿童不良行为的发生起到良好的预测作用并能把握最佳干预时机。  相似文献   

19.
教育的本质在育人。作为教育工作者,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培养拥有健全人格的学生。因此,培养青少年拥有高自尊格外重要。首先,自尊可以让青少年保持健康的身心状态,从而可以快乐地生活和学习;此外,自尊可以完善人格,对于青少年未来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基于此,概述了青少年自尊发展的重要性,并对影响青少年自尊发展的因素作了详细的阐述,包括父母教养方式、亲子关系、父母自身因素、家庭结构、外表、年龄、学业成绩、师生关系、同伴关系以及文化差异和城乡差异等。  相似文献   

20.
师范类大学生人格特质与自尊关系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师范类大学生人格特质与自尊关系的抽样调查及研究结果显示,影响自尊的主要人格因素是“外向性”和“处世态度”,自尊主要与中国人人格结构中“自我指向”的人格特点关系紧密。这表明培养积极、乐观、随和、友好的人格特质将有助于师范类大学生自尊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