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美食类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展示了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在国内外受到了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通过运用韦努蒂的翻译策略,旨在探究该纪录片饮食文化的翻译。结果发现,异化策略被更加广泛的运用到题名、菜名、和节日习俗的英译。研究表明,对饮食文化采取异化翻译策略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抵抗西方国家的文化霸权,并且体现中国不断崛起的地位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2.
付朝业 《英语广场》2023,(16):15-18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一经推出,就获得了国内观众的广泛好评。中国美食对国外观众也极具诱惑力。《舌尖上的中国》以其内容的多元性、语言的丰盈性和所介绍食材的广泛性很好地展示了中华文化的精髓,将中国璀璨的饮食文化介绍给世界,有利于中国对外形象的宣传和经济的发展。在向国外观众推介《舌尖上的中国》时,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做好字幕翻译工作。因此,本文从生态翻译学视域研究《舌尖上的中国》的字幕汉英翻译。  相似文献   

3.
由于中西文化背景的差异,中式菜名英译一直具有较大难度,误译现象广泛存在,翻译质量有待提升。文章先就中西菜肴命名方式的异同进行阐述,然后选取在国内外广受好评的纪录片佳作《舌尖上的中国2》第三集《时节》中出现的菜品英文翻译进行分析,试图总结出中式菜名英译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4.
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中式菜名英译一直具有较大难度,误译现象广泛存在,翻译质量有待提升。文章先就中西菜肴命名方式的异同进行阐述,然后选取国内外广受好评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2》第三集《时节》中的菜品英文翻译进行分析,试图总结出中式菜名英译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5.
翟晓丽 《海外英语》2014,(7):148-149,153
《舌尖上的中国》在海外受到热播,活色生香的翻译是其海外热播的原因之一。将《舌尖上的中国》的翻译技巧运用到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不失为一种新的尝试,为翻译教学提供新的素材,将其翻译策略作为翻译课堂教学的一部分,对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与提升翻译技能起到较好的作用,为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带来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纪录片有其特有的语言特点,即以真实为本质,同时能做到升华主题,语言偏向书面用语。随着观众对纪录片的关注度逐渐提高,越来越多的外语纪录片走入国内,也有许多优质的国产纪录片走向世界,这使字幕翻译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如何使译语更贴近译语观众的文化审美,成为诸多译者需要思考的问题。文章以Wild China以及《舌尖上的中国》为例,分析研究不同的文化审美对纪录片字幕翻译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从维索尔伦顺应论视角下的语境顺应分析《舌尖上的中国》字幕翻译的策略和方法可以发现,在本土纪录片字幕英译过程中,译者应顺应目的语观众的物质世界、社交世界、心理世界。只有这样,才能为中国文化的正确、高效传播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生态翻译学中的三维转换理论,以《出发吧!去中国》字幕翻译为例,探索在翻译生态环境下字幕翻译的适应与选择,提出更优的纪录片字幕翻译策略,以期提高文化类纪录片“走出去”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纪录片的本源是人的历史和现实的存在,它以人的现实存在作为它第一性的东西。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以众多的人物故事为载体,通过选择平民化的创作路线与叙述方式,来彰显其对人文价值的尊重。本文以《舌尖上的中国》为例,从创作题材、创作过程、创作结果等方面分析了平民化在纪录片创作中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10.
电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一炮走红,吸引无数人选择在周末的夜晚宅在家里等CCTV1的更新集,特别是《舌尖上的中国2》从《脚步》《心传》《时节》《家常》《秘境》《相逢》到《三餐》七集,集集都形成热门话题,仅从简短的题目即可略窥一斑;刮起了一阵阵舌尖上的风暴。下面我们就从《舌尖上的中国》来看看舌尖上的文学。  相似文献   

11.
张宁  高歌 《英语广场》2023,(32):36-41
纪录片是跨文化交流、展示国家形象的重要媒介,字幕翻译对纪录片海外传播效果的推进作用不容小觑。本文结合生态翻译学与纪录片字幕翻译,以人文纪录片《人生第二次》的字幕汉英翻译为例,探讨译者如何适应翻译生态环境,在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进行适应性选择转换,从而提升字幕翻译质量,促进中国纪录片更好地走出去。  相似文献   

12.
王姣 《鸡西大学学报》2013,(12):147-148
《舌尖上的中国》是一部美食类的纪录片,一经播出就受到观众的关注,展现了中国各地美食和中国文化。从西方修辞学中的诉诸情感的角度分析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的成功之处,希望能为纪录片的制作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3.
在文化"走出去"的背景下,中国文化类纪录片作为中华文化精髓的真实记录,是对外传播中国文化,树立中国良好形象的重要手段。本文从文化"走出去"的背景出发,以《舌尖上的中国》为例,在对外文化交流的框架内,解读分析中国文化类纪录片英译策略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现代社会,生动有趣,内容真实的纪录片愈受人们喜爱。鉴于纪录片承载大量的信息,采取有效的字幕翻译,有助于促进实现文化的深入交流。本文从翻译两大策略归化与异化入手,列举并分析该纪录片《美丽中国》中出现的经典案例,进一步分析如何实现归化与异化的最佳融合,实现更好的跨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5.
以《舌尖上的中国》为代表的一批中国纪录片在国际上广受好评,使得中国文化产品如何更好地进行国际传播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当今世界已经成为一个整体,中国纪录片的发展趋势也必定会更深程度地与国际接轨。除了题材选择要更加多元以外,中国纪录片还需要采用故事化的叙事策略、模式化的制作方式以及市场化的营销模式,才能更有效地进行国际化表达。  相似文献   

16.
英文纪录片《美丽中国》播出后,受到了来自世界各地观众们的欢迎,这离不开其成功的字幕翻译。本文将在翻译目的论框架下,以英文纪录片《美丽中国》为个案,剖析纪录片英汉翻译纲要,探讨该类翻译实践所遵循的原则,总结纪录片字幕翻译中可行的翻译策略,如简化、套译等,旨在为该领域的翻译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基于笔者在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的翻译实践,将纪录片字幕按照莱斯的文本类型理论分为信息型、表达型和操作型,探讨了文本类型对纪录片字幕翻译的指导意义,以及针对不同文本类型采用的不同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8.
在塑造中国形象,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道路上,文化传播和翻译任重道远。《舌尖上的中国》在西方观众群中的传播,无形中承担了文化输出这一角色。该剧英文食品翻译整体流畅、贴切,符合西方表达习惯。但是对于某些具有中国特色的食品专有项的翻译有待商榷。以韦努蒂(Venuti)的异化翻译理论为指导,借助艾克西拉(Aixelá)文化专有项翻译策略,对"饼"和"路菜"进行尝试性地创新翻译,使西方更好地了解中国饮食文化的精髓。  相似文献   

19.
中国饮食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在文化传播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舌尖上的中国》这档美食节目的推出以及英文版本在各大网站上播出之后,便迅速吸引了无数的国内外观众的眼球,本文基于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以美食节目中部分菜名的英文翻译为研究文本,对其翻译中所使用的翻译方法和策略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找出了其中之规律,为同种文本和类似文本的翻译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0.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到底火到什么程度?这么说吧,现在购物网站上的店主都这样介绍自己的产品:“《舌尖上的中国》之推荐云南火腿”“正宗武汉小吃,《舌尖上的中国》里有介绍”……通过这部纪录片,人们重新找到了传统美食的可贵和食物中蕴含的人情味儿,可谓“口水与泪水齐飞”。当然,这里面少不了一个人的功劳,导演陈晓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