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大众文化是一种以大众传播媒介为载体的文化形态,具有商品化、娱乐化、时尚化和世俗化等特征。大众文化在塑造大学生的独立个性、丰富大学生的精神生活、拓宽大学生的知识面、促进大学生的社会化过程等方面有积极影响;但在刺激大学生的非理性消费、诱发大学生日常行为的异化、导致大学生的价值观裂变、弱化大学生的思维能力等方面也存在着消极影响。在大众文化影响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采取如下对策: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说服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挥大众传媒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大众文化的盛行,导致当前中国部分大学生出现了文化自信弱化的迹象,主要体现在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当代中国主流文化自信弱化两个方面,其根源在于大众文化所具有的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异化力、对中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权威的冲击力、对部分大学生价值期待的解构力。必须积极寻求各种有效路径,努力使大众文化成为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强大助力,最终使文化自信成为大学生精神场域的新常态。  相似文献   

3.
大众文化影响下的大学生价值观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众文化以平等化的参与、多样性的选择以及娱乐性的表达方式等特征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一方面,大众文化为大学生提供了民主表达的平台和丰富多彩的人生选择机会,另一方面,大众文化又容易引起大学生价值观的认知混乱和判断错误.因此,大学生价值观教育要正视大众文化具有广泛影响的事实,在价值观教育中注重主流文化大众化的表达,注重开展均衡的价值观教育,并在引导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同时充分尊重大学生的个性选择.  相似文献   

4.
黄汀 《怀化师专学报》2012,(10):100-102
对当代中国青年来说,大众文化已经成为青年价值观形成的文化环境中的最重要因素。当前青年大学生在价值观上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价值取向上更加追求个性,崇尚自由;价值观世俗化、实惠化;对社会主导价值取向排斥、拒绝等。因此,重塑我们的政治价值观,为青年价值观构建营造一个和谐健康的外部环境、用先进文化引领消费时代的大众文化以及重塑青少年人文精神成为消费时代大众文化背景下青年价值观构建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大众文化是文化的一种特殊形态 ,有其特指性和时代性。大众文化理论研究是一个高度语境化命题 ,移用西方理论必须要经历本土化洗礼。当代中国大众文化批评话语的错位 ,反映在对西方批判理论的机械套用和对“中国已经产生了后现代主义”的轻率判断。这是文化自觉与理论创新意识缺乏的表征  相似文献   

6.
微文化是新时代以微媒体技术为载体的大众文化重要传播形态之一,大学生在通过微文化获得即时数字信息和丰富精神体验价值整合的同时,也遭遇着碎片化、去中心化、表象化、娱乐化、市场化等微文化引发的价值颠覆影响。高校要充分发挥思政课的育人功能,真正实现高校思政课以大学生为中心的话语转向,引导大学生坚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意识形态正确导向,在客观认识微文化的整合与反整合、理性判别微文化的颠覆与反颠覆中,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新闻评论娱乐化是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后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并成为当下新闻文化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现象。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要探析新闻评论娱乐化的原因需要从当下文化语境的重要方面——大众文化来研究。大众文化与传统的精英文化和主导文化不同,它以"大众"为幌子实现了文化的"媚俗",其产生机制、传播机制和接受机制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新闻评论的娱乐化。结合大众文化的理论和新闻评论娱乐化的实践是探析当下新闻评论娱乐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程瑞  林泽玉 《陕西教育》2009,(2):126-127
大众文化的本质是消费和娱乐,和主流精英文化取向存在极大的差异,对后者构成了极大的冲击.大学生是大众文化的主要消费者和受影响最深的一个群体,大众文化审美情趣的庸俗化影响大学生的健康成长.通过公共艺术课程的教学,提高大学生的审美修养,增强抵制不良文化影响的机体能力,是高校应对大众文化影响的一个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9.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大众文化对高校校园文化的影响不断加强。面对大众文化的冲击,高校应积极促进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的良性互动,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重视科学精神的培养,不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使高校成为创建21世纪新文化的主力军,不断提高大学生对大众文化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0.
大众文化是一种以消费为特征的文化,消费是大众文化中一个重要的话题.本文将女大学生消费置于大众文化的时代背景下浅析了其呈现的不同特征,并剖析产生这些特征的原因.女大学生关联着家庭和社会,在大众文化的视角下研究她们的消费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把影视文化引入大学语文课堂,可改变教师唱独角戏的传统教学模式,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影视文化引入大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日渐明显,但它永远都不能代替教师的讲解。在教学中,教师应找到影视文化与大学语文教学的契合点,这是值得大学语文教师深思熟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时代氛围带来了如今流行文化的蓬勃发展。作为一种时代潮流又是当代日常生活的一种普遍现象,流行文化中内涵的对抗与宽容、权威与个性、变革与品牌的耦合,既是大众传媒技术进步的体现,又是经济发展的必然。大学生作为当代流行文化最主要的追随者和传播者,关注和引导他们在流行文化中的状态与行为,既是文化建设一种迫切需要,又是教育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13.
电视选秀节目作为现今最流行的一档电视节目,其参与的主体主要是广大的青年,特别是广大的在校大学生。而校园文化是学生生活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电视选秀节目由于其所包含的一些大众文化的弊端对校园文化产生了冲击。鉴于此,在分析电视选秀节目的一些特征及其对校园文化的负面影响的基础上,以期不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出一些解决的办法。  相似文献   

14.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体育文化以其特有的魅力,逐渐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高校校园文化.新时期高校体育文化建设应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创新校园体育文化形式,挖掘地方特色和优势,形成具有高校特色的先进文化,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以促进高校良好育人环境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繁荣,大众文化消费正在蓬勃兴起并向各个社会领域强力渗透。大众文化作为大学生主要的精神食粮,以其特有的娱乐意义与意识形态意义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客观上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我们应该全面分析大众文化消费对于大学生思想观念的不利影响,有针对性地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6.
大众文化作为当今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社会的影响不容忽视。高职生作为我国未来产业大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素质高低关系到未来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应依据高职生特点探讨大众文化对其产生的负面影响,并从政府、学校、高雅文化、学生生活四重角度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7.
体育文化是大学校园文化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它具有隐蔽性、时代性、娱乐性、多样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等六大特征,其形式和内容受到大多数学生的喜爱,它对形成良好校园氛围,提高学生运动兴趣,增强学生健身能力,培养终身锻炼意识都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大众文化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面临很多冲击和挑战。在诸多问题中,大学生群体人文精神的缺失成为最突出的问题,其症结之一在于远离文学经典。高校文学教育任重道远。承载传统文化精华的古代文学教学是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任务的主要阵地,在课程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阅读经典是关键。教师在努力发掘经典本身价值的同时,应该充分调动大众文化内部的积极因素,通过高雅文化对大众文化进行扶持和引导,实现对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19.
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问题是一个复杂而常新的课题。宗教文化作为多元文化的一部分,对我们进行大学生的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教育有一定的影响。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研究宗教文化对他们理想信念教育的影响,从而加强对他们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对我国的长治久安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作为高校图书馆的主要读者群体,其"脸文化"作为重要的体态语言,是大学图书馆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脸文化"个性、共性表现作了探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图书馆员的应对策略,以求融合大学生与图书馆员的关系,进一步提高图书馆员的服务艺术,为构建和谐大学校园文化尽一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