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初中语文第三册《纸船》一诗,诗人冰心以孩子般的纯洁和天真,从儿童的游戏世界中找到“折纸船”这个充满童真童趣的方式,表达对母亲刻骨铭心的思念之情。既然如此,教学过程又何必板着面孔大谈什么主题、背景和写作特点呢?我的教学方案就设计了课堂上教学生折纸船的环节,旨在轻松气氛中,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第一课时,我从《小橘灯》、《再寄小读者》等文章入手,介绍冰心诗文温婉的风格。在学生阅读“提示”和《纸船》一诗后,我让学生分组讨论,得出本诗主题为歌颂母爱。后半节课,我让学生关上书本,拿出草稿纸,教他们玩起折纸船游戏。学生…  相似文献   

2.
正【设计思路】《爸爸去哪儿》是一档深受孩子和家长们喜爱的亲子综艺节目,随着节目的热播,爸爸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引起了社会的关注。但目前大部分爸爸较少与孩子进行亲子互动,且缺乏有效的方式方法。为此,我们有意识地开发和利用爸爸的教育资源,邀请并引导爸爸参与本次亲子音乐活动。活动以爸爸和孩子熟悉、喜爱的《爸爸去哪儿》的主题音乐和故事线索为载体,创设森林游戏的情境,通过亲子捉迷藏、开音乐汽车等游戏形式,引导爸爸和孩子倾听音乐信号、感受音乐变化,伴随音乐自主、愉快地进行表现与互动。我们期望通过本次活动,让爸爸现场了解、亲身体验开  相似文献   

3.
《浙江省学前教育保教管理指南》第七条规定幼儿园每周开展区域活动或创造性游戏不少于2次,每次1小时左右。说明区域活动受到了普遍关注,已成为幼儿园开展教育活动的重要途径之一。我在教育教学中,又把区域活动划分为主题区和常规区。主题区就是主题活动与区域活动的结合。主题区的漂亮、丰富、自由、共同参与吸引了孩子,激发孩子的好奇心,鼓励孩子探索四周世界,成为孩子们学习的乐园!  相似文献   

4.
经常遇到些青年教师这样问我:“你是如何培养幼儿的节奏感的?”“你带的孩子表现的节奏这么丰富,是用什么方法教会的?”其实,在节奏教学活动中,我不是致力于教会幼儿什么,而是设法挖掘幼儿潜在的这种能力。通过游戏形式、即兴的动作及奏乐等活动,把语言、表演和音乐有机地结合,让幼儿自然地、带有音乐性地表露自己的感受与情感,让幼儿在这些活动中学习音乐,了解音乐,提高音乐素质。在实践中,我是  相似文献   

5.
在当前的幼儿园音乐教学中,仍然存在着非审美化的现状。音乐教学并未达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所提出的“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的目标。在《纲要》“通过艺术活动,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的审美教学理念的指引下,我们对幼儿园音乐游戏的开发与设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音乐游戏的开发有改编类和创编类两种途径。在开发过程中,要能体现音乐性、游戏性、趣味性、时代性的特征。此外,在开展音乐游戏活动中,要注意活动的组织、教师语言、情绪调整、教具设计等要素。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音乐游戏活动促进儿童的审美体验,获得良好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6.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音乐教学与游戏的完美结合,可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游戏可以使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可以有效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更好地达到教学效果。探究了音乐游戏在幼儿园教学中应用的相关问题,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李瑄 《福建教育》2006,(10A):54-54
生活性 1.根据需要,调整教学顺序。由于种种原因,我校一年级新生入学时间无法统一。学生陆陆续续入学,给教师教学带来了一定困难。根据这种情况,我把教材里主题活动的内容在教学顺序上做了调整。如把第一单元主题三《新朋友、新伙伴》放在学生刚入学的时候上,这样先入学的小朋友就可以通过游戏活动自我介绍,互相认识。后面来的小朋友再补充自我介绍,在“找朋友”游戏中消除刚入学时产生的恐惧心理,  相似文献   

8.
教学课时:第一教时 课型:以歌唱为主的综合课 教材分析:本单元是以“雨”为主题,带领孩子们从选材、情绪、主题等方面感受一个多彩的“雨”的世界。绵绵的雨丝中蕴涵着的既有孩子纯真的友谊、天真的童心,也有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相似文献   

9.
【教学内容】学唱《我和你》;欣赏《运动员进行曲》。【教学目标】1、学会演唱歌曲《我和你》,能准确地表现出歌曲的情绪和意境。2、认真欣赏《运动员进行曲》,熟悉音乐主题,并能感受乐曲雄壮有力的进行曲风格。3、在音乐游戏中,进行旋律流畅感的练习;通过啦啦队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相似文献   

10.
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新教材设计了不少音乐活动 ,在教学中 ,注重音乐活动 ,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 ,可以有效地完成音乐教学目标。一、设置音乐游戏 ,激发音乐兴趣小学生非常喜欢做游戏 ,课堂上可因势利导 ,设置有趣的音乐游戏让他们参与。如教材第四册第四课音乐游戏《谁唱得最准》 ,课堂教学中 ,教师可用不同颜色的笔写上七个唱名 ,做成头饰让学生做游戏 ;也可以设计《爬梯子》游戏 ,根据音阶的结构 ,设置不同格子的梯节 ,并在各个梯节上放上各种小动物 ,“do”是小熊猫 ,“re”是小鸭子…  相似文献   

11.
一、设计思路 诗歌是我国文化的瑰宝,在幼儿园课程中不乏诗歌教学,但孩子是否能真正理解诗歌中的内容,是否能真正体会诗歌的意境。我们不得而知。而音乐的力量是巨大的,孩子往往能够体会音乐所传达的如欢快、悲伤等情感,于是,我选择了“快乐音符幼儿音乐潜能开发课程”大班《静夜思》这样一个活动,  相似文献   

12.
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偏小,在学习中容易产生注意力不易集中或集中时间短,同时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和认识有一定困难。然而节奏、音高、音乐主题、音乐情绪等音乐概念是高度抽象的专业词汇,仅仅使用语言进行解释说明难以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德国教育家福贝尔认为游戏可以作为引导孩子认知世界的工具,游戏能极大程度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克服困难,学习音乐知识。  相似文献   

13.
邵喜红 《考试周刊》2010,(7):224-224
音乐是综合的艺术,音乐不仅仅要和舞蹈、戏剧、美术等艺术进行综合,还要和政治、语文、历史等学科进行综合教学。结合新课标.我觉得现在的学生应该多方面地掌握知识,把音乐与游戏、舞蹈有机地结合起来,把抽象的音乐概念、复杂的音乐原理及枯燥的技能训练转化成生动有趣的游戏、舞蹈,让学生很快地进入角色.让老师和学生在课堂上共同体验、感受音乐,把听、视、触等各种感觉活动和运动、唱歌、表演、游戏、舞蹈等结合起来.从而把学生从座位的柬缚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既动口、动手、动脚.又创编歌词、创编舞蹈动作、创编节奏等,让孩子们蹦蹦跳跳地进入音乐世界,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创设合平实际的教学情境,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听、视等多种途径积极参与教学过程,这样给学生真正的展示平台,让学生在乐中学、学中乐。随着音乐教育改革的深入和音乐新课程标准的实施,“音乐审美”与“相关文化”观念在我国音乐教育中越来越引起音乐教师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一、案例背景因特殊原因,我中途接手了中班的音乐教学任务。在我的教学理念中,一直提倡让孩子在宽松的环境中自主、自由地学习,音乐活动也不例外。我接手后组织的第二个教学活动是律动《调皮的猴子》,没想到孩子们上演了“极为精彩”的一幕,这让工作至今很少担任音乐教学任务的我深深思考:如何在音乐活动中寻找“自由”与“自律”之间的平衡点。  相似文献   

15.
小学音乐课程标准规定:小学低年级音乐课要增设唱游内容。唱游内容包括:律动、歌表演、音乐游戏、集体舞等。实践证明,越是低年级的孩子越爱动。因为年龄小,他们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那么如何能够保证教学效果,让他们在40分钟的音乐课堂真真正正的学到知识?游戏应该是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音乐游戏是以发展儿童音乐能力为主的一种游戏活动,它也是学生欢迎和喜爱的一种综合性活动。在音乐教学中如果能恰当地运用游戏,我们将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正>音乐游戏是以培养和提高孩子音乐能力为主要目的一种教学活动。音乐游戏教学是以音乐为灵魂,以游戏为教学手段,让孩子通过轻松愉快的游戏去体验音乐、感知音乐,最终提升孩子的音乐素养。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融入音乐游戏活动,可以增加课堂互动,让课堂的氛围瞬间变得活跃,师生的交流也会由此增加。音乐是音乐游戏的灵魂,音乐游戏必须伴随音乐,才能实现音乐教学的目的,所以音乐游戏的最大特点就是“音乐性”,让儿童在游戏中学习音乐,感受音乐的流动、旋律的起伏、  相似文献   

17.
近两年来,不少幼儿园盛行综合课。综合课本是一种好的教学形式,但有的教师却把它当成了一种时髦,结果使有的综合课搞成了不伦不类的拼盘。如某教师教“等分物体”的计算课,最后一个环节竟是让幼儿用两种已被等分过的彩色纸条粘接成彩练,听课者不禁哑然失笑。这位教师之所以这样做,就是因为未从本质上去认识综合课,而只是在形式上对别人上的综合课进行模仿。从形式上看,综合课打破了幼儿园现行的语言、常识、计算、美术、音乐、体育等学科的界限。然而其实质是什么呢?为认识这个问题,下面对《总结性谈话——春天》作一实例分析。教师制定本节课的教  相似文献   

18.
高军 《天津教育》2003,(3):44-44
教师应让学生懂得一个“合”字,培养孩子有与人合作的愿望,有合作的能力及行为。我尝试了在学生们乐于参加的英语对话创编、音乐游戏等课堂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下面以四年级英语统编教材下册第七单元B课的教学为例,介绍我的做法。我将教学内容改编成需要小组合作完成的音乐游戏:《Pickupthestrawberries》(《摘草莓》)。我在黑板上粘贴一棵草莓树,周围画上小草、蘑菇、蝴蝶吸引学生兴趣;学生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头饰戴在头上;每组的桌前放一个小竹篮;教师制作好不同人物(或动物及物体)在不同场景的电脑幻…  相似文献   

19.
<正>音乐课程标准指出:艺术课程所涉及的感知与体验、创造与表现、反思与评价等活动,具有游戏性和愉悦性。将艺术知识技能的学习隐含于人文主题及游戏性活动之中,可以让学生轻松快乐地获得自然发展。《音乐教育与教学法》认为:"幼儿音乐教育的趣味性、游戏性最直接地体现在‘音乐游戏’上,无论是侧重于创造和表现的歌舞游戏,还是侧重于情节、角色的表演游戏或侧重于音乐要素方面的反应游戏,都能在听听、唱唱、动动、玩玩的趣味活动中既增强幼儿的节奏感,促进幼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就《中度智力残疾儿童教育训练纲要》中的生活适应,活动训练,实用语数的综合教学所创设的“三式”教学模式进行了阐述:对为什么要上综合课、如何上好综合课、综合课应注意的三个环节进行了说明,从中度智力残疾儿童的特点出发,安排综合课的程序,并用真实的数据作了对比,证实了对中度智残儿童教学采用综合课方式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