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影响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主要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政策执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是政策执行者通过建立组织机构,运用各种政策资源,采取解释、宣传、实验、实施、协调与监控等各种行动,将政策观念形态的内容转化为实际效果,从而实现既定政策目标的活动过程。现实的政策实践表明,某些政策付诸实施以后,并不能取得政策效果。这是因为在执行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因素的干扰和影响。本文旨在探讨影响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主要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利于在政策执行过程中,趋利避害,保证其顺利执行。  相似文献   

2.
公共政策执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是指政策方案合法化后,政策执行者通过建立组织机构,运用各种政策资源。采取解释、宣传、实验、实施、协调与监控等各种行动,将政策观念形态的内容转化为实际效果,从而实现既定政策目标的活动过程。公共政策要达到其预定的目标,取得预期的效果,关键在于政策的有效执行。现实的政策实践表明,某些政策付诸实施以后,并不能取得政策效果。这是因为在执行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因素的干扰和影响。本文旨在探讨影响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主要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利于在政策执行过程中,趋利避害,保证其顺利执行。  相似文献   

3.
政策的有效执行是指通过实施一系列行动和措施,确保政策的目标能够得到有效实现。基于史密斯政策执行过程模型,全面分析了陕西省宅基地制度改革政策执行过程,发现其在理想化政策、执行机构、目标群体和政策环境四个维度均面临严峻挑战。为此,提出在陕西省宅基地制度改革政策执行中,须在完善顶层设计、明确政策内容;完善政策执行机制,提高政策执行效率;提高目标群体认知,优化目标群体行为;塑造适宜政策环境,夯实政策执行基础等方面下功夫,持续推进陕西省宅基地制度改革政策的稳步落实。  相似文献   

4.
教育公平是教育发展的价值追求,也是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途径之一,它的实现有赖于政府相关部门对教育政策的有效执行。加分政策作为教育政策的一种,目的就是为了实现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然而在实际执行中出现了象征执行和附加执行等问题,严重地违背了教育公平原则。要实现教育公平,可以从政策科学性、政策监督机制和政策执行人员等方面对加分政策执行进行分析,逐步改善加分政策执行的效果,以期待进一步的教育公平,进而实现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5.
基层变通执行是政策实践中常见的政策行为,也是教育政策领域需要重视的研究课题。本文对案例县政策执行中上下级组织间的互动过程进行观察,发现教育政策的基层变通执行并不是基层政府或教育政策执行组织的单方面行为,而是以基层政府为主导、教育政策执行组织为主体的特定任务情境下的互动行为,是基层组织为快速达成共同政策目标而结合地方性知识和自身实际不断调适的结果。这一政策行为内嵌于正式的组织运作过程之中,其发生需要满足一定的组织条件和遵循特定的行动逻辑。在组织条件上,它不仅要满足组织运作的一般条件,更要触发教育资源的稀缺性、权责关系的灵活配置等特定条件。在行动逻辑上,它同时兼顾了效率性逻辑和合法性逻辑,这不仅表现在追求更高的政策执行效率上,还表现在谋求变通行为的制度化、合法化上。从组织学的视角阐释这一政策行为有助于丰富对教育政策基层执行中上下级关系联结的认识,反思教育政策的属性问题,并为化解变通执行带来的负面影响提供初步的策略预判。  相似文献   

6.
构建教育政策行动一体化体系是解决教育政策执行偏差的重要途径。文章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阐述教育政策行动一体化的内涵,分析教育政策行动一体化应遵循的三个原则,提出构建教育政策行动一体化体系的具体路径为实现教育政策过程的多元参与、加强教育政策的程序化、建立教育政策实施经验交流平台。  相似文献   

7.
政策工具是指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为促进社会公共问题的有效解决或者达成既定的公共政策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手段和机制,理应成为转型期我国教育政策执行偏离研究一个崭新的视角。在剖析政策工具的内涵、分类及其选择模型的基础上,探讨政策工具在教育政策执行过程中的重要性,通过政策工具自身的特性、政策目标、政策执行主体、政策目标群体和环境等五个影响因素揭示出教育政策执行偏离的"工具"原因,为教育政策执行偏离的矫正和教育公平的实现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教育政策执行是教育政策研究过程中的一个必经阶段。虽然教育政策从现实问题上升到政府议案,直至教育政策终结的评估和反馈之届的改进、完善或终止等是连续统一的过程,但为方便教育政策的理性研究。国内外学已普遍认可和接受这种阶段性划分研究,以追求实践过程中教育政策的科学性价值。教育政策执行是指政策的执行依据政策指示和要求,为实现政策目标、取得预期效果,不断采取积极措施的行动过程。从这个定义可以得出,教育政策执行过程本身给地方教育执行组织留有很大的自由裁量权的空间。[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为了均衡教育资源,促进城乡教育的公平以及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一些地方教育部门出台了城乡教师流动的政策,但在实际的执行中存在着流于形式等困境,政策执行理论从理想政策、执行机构、目标群体以及政策环境等方面对教师流动政策执行中的困境作出了探究并尝试给出了对策,这对于使城乡教师有序流动这一教育政策的有效落实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教育政策执行过程中充斥着不同利益相关方的博弈,不同的利益主体由于自身特定的利益偏好而采取不同的行动策略。基于公共选择理论的视角来看,地方政府在教育政策执行中兼具"政治人"与"经济人"的双重特质。在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政策执行过程中,地方政府追求效率而牺牲公平、注重布局调整速度而忽视公共利益、关注任期内政绩而忽视长远利益、追逐部门利益而忽视整体利益等情况普遍存在。这使得我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着较大的盲目性,在很大程度上加重了农村学校、普通教师、家庭以及学生的负担,一些农村地区的辍学率回升。以制度主义的分析视角审视教育政策执行,地方政府应从正式制度建设与非正式制度建设两个方面入手,促进教育政策合法性与合理性的内在耦合,确保教育政策执行效能与教育公平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1.
“就近入学”教育政策公平性考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近入学"教育政策实施的主要目的在于促进教育公平。从教育公平的内涵看,在不具备适合条件的情况下,"就近入学"教育政策与教育公平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联系,相反加剧了教育的不公平。要全面实施"就近入学"教育政策,促进教育公平,必须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多元教育经费投入体制,发展多元、互通有无的教育格局,积极探寻高考人才选拔与基础教育的衔接机制,使学生们在"就近入学"教育政策的主导下能有更多选择的可能,而不是限制。  相似文献   

12.
制度视野下,教育政策执行研究的方法论正经历着范式转换。传统制度分析中方法论整体主义和方法论个体主义对教育政策执行均有启迪,各自分别形成了教育政策执行的自上而下路径和自下而上路径。但这两种方法论范式均有不同程度的缺陷,难以为政策执行中的执行行为和执行活动做出整体性的解释。政策网络作为教育政策执行方法论的新范式有效地弥补了这些不足,对于教育政策执行四重路径的形成具有很好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教育政策执行效果的评估是教育政策活动乃至教育系统有序运行的基本保障。好的教育政策执行效果的评估,不仅是教育政策目标实现的根本途径,也是强化教育政策操作与执行力度的重要措施,而且是"再造教育政策"或"生产新的教育政策"的基本依据。教育政策执行效果的评估是评估主体依据一定的价值标准,运用特定的方式方法,对教育政策执行活动作用于政策目标领域内的社会系统要素的影响变化进行事实描述与价值审判,并反馈于政策循环的活动,具有涉及复杂的利益相关者、目标模糊且广泛、过程不稳定与不确定并存、方法具有局限性、结果具有反馈性等特征。当前我国教育政策执行效果的评估存在着理论研究匮乏滞后、评估视域困守于实证范式、评估方法与技术单一、评估活动要素专业性有待提升、评估结果的反馈利用低效等问题。基于此,好的教育政策执行效果的评估需要从评估标准坚持事实与价值相统一、指标体系兼顾要素多元与联动协调、评估方法与技术切实可行、评估结果分析说理与反馈应用并重等方面重构分析框架,从而使教育政策执行实践中的政策虚置、政策悬置、政策失灵等现象尽量少出现乃至不出现。  相似文献   

14.
Abstract

Improving administrative efficiency is the core problem in administrative governance. This case study of quota allocation policy implementation in City A reveals that a set of education policy implementation and incentive mechanisms revolving around responsibility contracts and target evaluations has already taken shape, to guarantee effective policy implementation. However, these highly efficient policy implementation and incentive methods were established on the foundation of quantified policy goals, while nonmeasurable, nonperformance-based targets such as the goal of educational equality suffer the problem of ineffective incentive. Therefore, in pursuing the goal of educational equality, it is necessary to explore more possibilities for implementation and incentive of education policies.  相似文献   

15.
教育政策执行滞后问题是教育政策执行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综合作用产生的非正常状态,对于教育政策目标实现、教育政策问题有效解决具有严重负面影响,大大地降低了教育政策的绩效。在综合分析了教育政策执行滞后的诱发因素的基础上,基于治理理论提出了相应的教育政策执行滞后问题的消解策略。  相似文献   

16.
在当前教育政策贯彻执行的实践中存在着多元利益主体利益争锋的现象,其产生有着深刻的主客观原因。本文从利益契合点的寻求、执行过程监督机制的完善和以实质正义的再审视三个方面分析教育政策执行过程中多元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对于准确、全面地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政策,促进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的全面落实,具有重要意义。
Abstract:
In the current practice of the education policy implementation,there is a phenomenon that the diverse stakeholders always conflict with each other,these problems are caused by some profound factors.By seeking the common interests,improving the supervision mechanism of the educational policy implementation and re-examining the educational policy implementation with the real justice,we can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stakeholders during the progress of educational policy implementation.This can ensure that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of the educational policy smoothly and correctly.  相似文献   

17.
第一轮"公办高中禁办复读班"政策颁布以来,部分地区公办高中仍然公开或变相地招收复读生,不仅极大挑战了教育政策的权威,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全局教育的发展,影响了教育公平的推进。从政策视角进行分析,政策未取得实效的原因主要在于"禁办"政策制定、执行过程中的问题所致,在于政策执行过程不尽完善。新一轮"禁办"政策要取得实效应认真归纳政策过程中的问题,分析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只有这样,才能在新一轮政策执行中吸取前车之鉴,达到政策有效落实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七大报告将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作为提高决策科学性的重要举措,对政策执行的有效性给予高度重视。近年来,我国教育政策执行出现了许多失真现象,严重阻碍了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究其原因,不乏教育政策执行协调性的缺失。从理论上讲,教育政策执行的协调性符合政策本身所具备的协调功能,符合唯物辨证法的基本要求,符合行政管理的基本要义。从内涵上看,教育政策执行的协调性是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以人为本”思想的具体体现,是教育领域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实现教育政策执行的协调性要处理好四种关系,即教育政策制定主体与教育政策执行主体间的关系、教育政策执行各环节的关系、教育政策所涉及各利益主体的关系、教育政策执行与影响教育政策执行的各外在环境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教育政策作为对主体利益资源与格局的一种重新分配机制,这其中必然涉及到对政府部门的利益、区域的利益和集团的利益的重新调整,也正是在这三种利益形态的交杂博弈和选择中,我国教育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实施活动和结果与政策目标、要求相背离的现象。因此,我国教育政策的真正实现,需要在正视这些利益需求基础上进行相应的制度变革。  相似文献   

20.
国家助学贷款政策是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上学难、促进实现教育公平战略目标的重要措施。本文从政策和实践两个层面探讨国家助学贷款的可持续问题。文章梳理了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体系、类型,比较了不同类型政策的制度安排;以政策实践的行动者和行为角色为变量,归纳了市场化经营和行政主导两种政策实践模式,并从行为意愿和管理能力两方面剖析实践模式的优势与潜在问题;最后,分析、讨论了国家助学贷款发展趋势,指出政策层面和实践层面的潜在冲突,并进一步提出了改进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方向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