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板桥集》版本脞说于天池为纪念中国文化史上的怪杰郑板桥诞生300周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影印出版了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馆藏的《板桥集》原刻本的早期印本。这个影印本不仅装帧光洁雅致,印刷精美明晰,再现了《板桥集》“俾吟揽之余,即为临池之助”(茶坨子:《板...  相似文献   

2.
读书感悟录     
读书兴趣之由来我进学校读书,恰在共和国诞生的那年。自此与书籍结缘,尔来半个世纪矣!“我心匪石,不可转也”(《诗经·邶风·柏舟》)。随着年岁的增大,读书的兴趣愈来愈烈。大有前人“嗜书如嗜酒,知味乃笃好”(范成大:《寄题王仲显读书楼》)的旷达情怀,极易沉入“或当食忘匙箸、或对客不听其语”(郑燮:《板桥自叙》)的痴迷境界。倘若道出我读书成癖的个中堂奥来,似乎不外下述者三:一、别人的热心鼓励我读的第一本书是《三字经》。由于孩提时代记忆过人的缘故,不消3天,就把它从头至尾背完了。然后读《大学》、《中庸》、…  相似文献   

3.
《板桥杂记》虽然是一部冶游之书,但值明清交替之际,却渗透着汉文人普遍的“遗民情怀”,仔细剖读《板桥杂记》会发现,这一时期“遗民文人”普遍感伤的常常不属高尚的家国情感,更多的是一种文化失语和个人的挫败感。  相似文献   

4.
雅骗     
官场上有“雅贿”一词,收藏界则有“雅骗”一说。郑板桥“诗书画三绝”,但平生有“三不卖”:贪官、奸商、小人休想得之。一次,板桥路遇一落拓老者,见言语投机,便应邀做客其家,进门见大门上悬“富儿绝迹”匾,问何意,答曰:“平生寡欲,寒舍不纳铜臭之徒。”板桥暗想与己趣味相投。入室,见壁挂青藤居士徐渭《补天图》,余壁皆空空,再问其故,老者又答:“青藤走狗爪痕也堪钦。”板桥暗喜老者竟悉自己别号。  相似文献   

5.
陆忠良 《成才之路》2012,(20):62-63
郑板桥,扬州“八怪”之一,原名郑燮,字克柔,号板桥居士,板桥道士,晚年署名板桥老人,生于清康熙三十三年(1693年),卒于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他曾是康熙时期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进士,官任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曾因“以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遂乞病归。”辞官后回到扬州,以卖画为生,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人称三绝。  相似文献   

6.
一、“板桥体”作文的命题与审题 2009年高考上海卷作文试题:写作(70分)。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白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诗歌除外)。  相似文献   

7.
优秀文章奖(5名)王虎森《一部高尚的作品———余华〈活着导读〉》(2001.1)宋子伟《“屋漏”“雨脚”及“麻”》(2001.2)方仁工《凡事只求过得去》(2001.4)陈健梅《“伊人”并非“佳人”》(2001.6)肖家芸《一稳三变二点缺憾》(2001.10)优秀作文奖一等奖(1名)刘钧《命案》(2001.4)二等奖(2名)程婕《理想是什么东西》(2001.6)杨小娟《真正的锋芒》(2001.11)三等奖(3名)陈亚娟《一波已息》(2001.1)曾艳《曾经是朋友》(2001.2)杨博亚《会考纪事…  相似文献   

8.
一、表早晨的 曙:天亮,破晓。“鸡鸣外欲曙”(《孔雀东南飞》)。 晓:天亮。“晓驾炭车辗冰辙”(《卖炭翁》)。 夙:早晨。“受命以来,夙夜忧叹”(《出师表》)。 旦:早晨。“旦辞爷娘去”(《木兰诗》)。 质明:天刚亮时。“质明,避哨竹林中”(《(指南录)后序》)。 朝:太阳刚露出地平线时,与“旦”同。“朝服衣冠”(《邹忌讽齐王纳谏》)。 东曦既驾:太阳从东方升起时。“东曦既驾,僵卧长愁”(《促织》)。 二、表中午的 日中:中午。“而日中时远也”(《两小儿辩日》)。 亭午:中午。“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相似文献   

9.
说起《诗经》中的成语,你也许会感到陌生,其实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诗经》中的成语早已深入人心。请看,“高高在上”(《诗·周颂·敬之》)、“斤斤计较”(《诗·周颂·执竞》)、“万寿无疆”(《诗·豳风·七月》)、“小心翼翼””(《诗·大雅·文王》)、“子...  相似文献   

10.
郑夔,是我国清代心系百姓的清官,又是诗、书、画“三绝”的文坛才子。《(吃)亏(亏)是福》,就是其当官清廉为民、书法自成一体的集中体现,有极高的传承民族文化和书法艺术欣赏价值。
  郑夔(1693-1765年),清代著名书画家、诗人。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自幼丧母,生活贫困。乾隆年间中进士后,任山东范县(今河南)、潍县知县,深受百姓拥戴。因潍县灾荒,先开仓放粮后请赈而获罪。辞官后,返乡以卖画为生。其诗、书、画皆有成就,世称“三绝”,尤善墨竹、兰花、奇石,讲究诗、书、画并茂,以诗书表达画意、抒情怀。其书法,则集隶、楷、行、草之大成,独创板桥书体,自号“六分半书”,与金农、李、黄慎等七位书画家共称“扬州八怪”。  相似文献   

11.
在前不久结束的“武高杯”江苏省第三届高中生作文大赛中,“(郑)板桥故里”的江苏省兴化中学陆蕴同学以一篇《遥远的琵琶语》,深深地打动了评委,从而获得了大赛一等奖。(见2004年1月9日《成才导报》)  相似文献   

12.
“可”字在《上博》中为常见字,用法多样,除了读作本字之外,尚可读作它字,计有以下五种读法:一、读作本字,《君子为礼》:“虚子可亓 也【3】。”:二、惯用通读作“何”,如《季庚子》:“青(请)昏(问)可(何)胃(谓) (任)之惪(德)【2】”;三、通假为“诃”,如《周易·豫》:“可(诃) (豫)[14]”阜阳本作“诃豫”,帛书本作“杆余”,今本作“盱豫”;四、通假为“兮”,如《有皇将起》:“又(有)皇 (将) (起)含可(兮)【1】”;五、通假为“奇”,如《曹沫》:“必 (召)邦之贵人及邦之可(奇)士[29△]”。即就“可”字这五种读法进行讨论,整理出《上博》“可”字的用字情形,尚祈诸家指正。  相似文献   

13.
郑板桥在《仿文同竹石》画里有一段题辞:“文与可画竹,胸有成竹;郑板桥画竹,胸无成竹。与可之有成竹,所谓渭川千亩在胸中也;板桥之无成竹,如雷霆霹雳,草木怒生,有莫知其然而然者,盖大化之流行,其道如是。与可之有,板桥之无,是一是二,解人会之。”玩味之余,让人颇有感想。  相似文献   

14.
古诗中“可怜”一词的含义“可怜”一同,在古代有好几种意义。(1)值得怜悯。如“可怜身上衣正单”(白居易《卖炭翁》)(2)可惜。如:“可怜夜半虚前席。(李商隐《贾生》)(3)可爱。如:“可怜九月初三夜”(白居易《暮江吟》)“百花高楼更可怜”(杜甫《江畔...  相似文献   

15.
现行初中《语文》第三册《故宫博物院》(以下简称《故》)一文第10段,介绍保和殿有这么一句:“殿前广场是举行最高一级考试———殿试的地方。”殿试在“广场”举行?使人生惑。查阅1987年版初中《语文》第三册《故》文,则为“这里(指保和殿)也是科举制度的最高一级考试———殿试的地方。”两文比照,殿试之所竟一外(殿前广场)一内(保和殿内),如此不同,孰对孰错?殿试考场究竟设在哪儿?查《辞源》(合订本,商务印书馆)“殿试”条(1914页):“科举时代,帝王于宫殿内考试贡举之士称殿试。”指出“殿试”在“宫殿内”。《…  相似文献   

16.
在前不久结束的“武高杯”江苏省第三届高中生作文大赛中。“(郑)板桥故里”的江苏省兴化中学陆蕴同学以一篇《遥远的琵琶语》,深深地打动了评委,从而获得了大赛一等奖。(见2004年1月9日《成才导报》)该文全文化用了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三)》(咏王昭君)的诗意,巧妙地借用王昭君的“琵琶”来弹奏自己  相似文献   

17.
郑板桥 ,“扬州八怪”画家之一。板桥画兰竹以外 ,是否还画其它题材?长期以来研究者很少问津。本文通过对郑板桥和《梅竹双清图》作品的研究 ,阐述郑板桥不仅画其它题材 ,而且曾努力想画好梅 ,但终因不能超越兰、竹而放弃  相似文献   

18.
"给力"正流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千里 《学语文》2011,(1):70-70
最近,“给力”(gei li)一词高频亮相于报刊、网络等媒体,特别是亮相《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标题(《江苏“给力”文化强省》),更是引起网友的热议.大呼标题“给力”(《山东商报)2010)。  相似文献   

19.
释“率尔”     
《论语·先进》中的“子路率尔而对”“率尔”一词,高语课本解释为“轻率”;《现代汉语词典》(1984年版1072页)和《古汉语常用字字典》(228页)也均作“轻率”解。  相似文献   

20.
奉手书并承惠赠大著《屈赋注解》(贵州人民出版社)一册,谢谢!拜读之后,获益良多。然大著中诸多观点或受《屈原新考》(中国文史出版社,作者张中一。下又简称《新考》.转述引文矾吗,均指该书)影响,或直接采用《新考》之说,如《新考》说“汉北”是“滩北”,指“西洞庭”“古滩‘汉寿’之北”(66页、70页);说“陵阳”是指“城陵矶水域”“城陵山之阳”(73页)或“巴陵之阳”(75页),又说“陵”是“小山”,“陵阳”是“山地之阳”(175页)或“陵”“陆”通用,“陵阳”即“陆阳”,即“大陆之阳”(175页);还说“庐江”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