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础教育阶段的创新教育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基础,基础教育只有把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精神、创造思维、创造个性、创造的品德和技能等基础创造素质作为重要的教育教学目标 [1],才能为大批高层次创造人才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而学科创造性教学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基础教育阶段的创新教育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基础,基础教育只有把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精神、创造思维、创造个性、创造的品德和技能等基础创造素质作为重要的教育教学目标,才能为大批高层次创造人才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而学科创造性教学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 创造性教学会因不同学科、教学不同阶段以及教学的具体内容不同在教学策略和方法上有所变化。就小学数学教学而言,我们可以从形成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在解决情境性的问题中学习、转化性地运用知识及学习评价四个环节入手,灵活运用各种创造性教学策略。 一、深人钻研…  相似文献   

3.
创造教育概括地说,就是把创造学、教育学、心理学等有关学科的一般原理,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的途径,帮助学生树立创造志向,发展创造性思维,培养创造精神和创造力的教育。其出发点,就是千方百计地开发人的创造力,培养创造型的人才,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 从人才学的角度来说,创造教育是开发人的创造力,培养创造型人才的教育;从教育学的角度来  相似文献   

4.
一、确立全面正确的教育目标创造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全民族的创造性素质,培养富有创造精神、创造能力的创造型人才。人的创造性和创造能力,是一种综合素质,也是一种综合能力。张开逊同志在谈人的创造性时说:“发明家要获得成功,创造性当然十分重要。但是创造性必须...  相似文献   

5.
创新教育,早已成为教育界的热门话题。创新教育关系着未来人才的素质。是面向新世纪快出人才、出好人才的重要举措之一。创新能力是推动历史前进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教育的目标就是为国家培养创造型的人才。语文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对学生创造精神、创新思维、创造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6.
我们经常听到家长这样教育孩子:读书要多动脑筋,现在不比过去,干什么都得靠本领了!社队办厂也有这样的呼声:厂要立牢“脚”,要有人才搞几件过硬的产品;他们感到苦恼的是创造型人才太少了。是的,种田要讲科学,办厂要能竞争,企业改革要有生命力,都得靠有创造精神的人。知识和人才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按照“三个面向”改革小学教育,应立足于培养具有创造精神的人。小学阶段,应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创造素质,让他们的创造潜能得到挖掘和发展。从语文教学角度看,应该充分利用教材,在课堂教学中培养这种能力。  相似文献   

7.
上海第四师范学校和其他一些单位联合举办关于创造教育的研究班,对创造教育、创造型人才的培养进行讨论和研究。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创造性是现代人才的本质特征,主动的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是现代人才最重要的素质和能力。要迎接新技术革命的挑战,要适应四化建设对人才的要求,必须培养创造型的人才。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示。邓颖超同志号召全国  相似文献   

8.
基础教育的持续发展有赖于高等师范院校源源不断地为其输入拥有创造信念、富有创造精神、掌握实施创造教育技能、善于激发学生创造潜能、注重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组织学生进行创造的创造型师资,这是高等师范院校责无旁贷的使命,也是基础教育发展的保障。  相似文献   

9.
创造意识、创造精神、创造能力是创造性人才必备的基本品质,而这些品质的培养和形成主要依赖于人的"定性"时期中小学阶段的创新教育.因此,广大教育工作者应责无旁贷地肩负起为国家培养21世纪所需要的创造型人才的重任.  相似文献   

10.
开展创造教育,开发人的创造力,是世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大趋势,也是我国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不断深化教育改革的主旨.创造教育,就是将创造学的理论和方法运用于教育实践,开发人的创造力、培养和造就大批创造型人才的教育,它强调对学生进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造性人格品质,提高"创新意识"、"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等综合创造素质.  相似文献   

11.
在小学阶段,创造教育要突出基础教育的本质特点——“基础性”。所以,创造教育的目标应定位在“基础性”上,也就是以培养学生的基础创造素质为主。学生的基础创造素质主要包括:创造意识、创造精神、创造性思维能力、创造技能技法等。在这些基础创造素质中一个关键的因素,就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因为只有通过各种思维能力的开发和提高,才能形成学生的创造力。在1999年小学自然学科全国大赛中获一等奖的我省参赛课《摩擦力》一课,就是以此为目标而设计的。现以本课为例,谈谈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2.
基础课程改革不仅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更是我国基础教育迎接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新世纪挑战的重大举措。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新课程的重要目标,教师队伍素质的高低则成为能否培养出创新人才的关键,新课程呼唤创新型教师。美国学者史密斯(R.Smith)认为,“所谓创新型教师,就是那些善于吸收最新教育科学成果,将其积极运用于教学中,并且有独特见解,能够发现行之有效的新教学方法的教师。”只有具有创造精神的创造型教师,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具有创造精神的创造型人才。  相似文献   

13.
面临知识经济时代到来的机遇和挑战,党和政府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在教育领域大力倡导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推进和深化素质教育指明了方向。我国是人口大国,在基础教育阶段,对千百万中小学生进行创新教育,关系到21世纪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培养创造型人才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中学历史教学实施创新教育,应依据历史学科特点、功能和学生认知水平,重点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的个性品质、一定的独立思考和实践能力,为将来成为创造型人才奠定较为全面的素质基础。本文拟就中学历史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提出以下认识。  相似文献   

14.
开发创造力,培养创造型人才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需要。这些都说明,把开发人的创造力,培养创造型人才作为我们教育事业培养人才的重要目标是不容忽视的。因此,要培养创造型人才,必须把学生潜在的创造力解放出来,抓住课堂教学的主渠道,开展创造性教学,即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结合生物学科教学的特点,挖掘教材内容中所含的创造性因素,在传授知识、发展智能的同时,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创造性个性,培养创造精神。  相似文献   

15.
姜立新 《辅导员》2012,(6):23-24
当今时代,国民创造力的高低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标尺。创造型人才的培养,成为民族振兴的关键。基础教育阶段,是一个人启蒙教育和基础教育的重要时期,是孕育创造型人才的摇篮。因此,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创造型人才,必须从娃娃抓起。多年来,我们一直坚持"科研强校,科研兴校"的发展战略,提出"教育科研是学校第一生产力"的科研理念,走内涵发展之路,打造研究精品,实施品  相似文献   

16.
在小学阶段,创造教育要突出基础教育的本质特点─—“基础性”。所以,创造教育的目标应定位在“基础性”上,也就是以培养学生的基础创造素质为主。学生的基础创造素质主要包括:创造意识、创造精神、创造性思维能力、创造技能技法等。在这些基础创造素质中一个关键的因素,就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因为只有通过各种思维能力的开发和提高,才能形成学生的创造力。在1999年小学自然学科全国大赛中获一等奖的我省参赛课《摩擦力》一课,就是以此为目标而设计的。现以本课为例,谈谈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一、营造民主、和谐…  相似文献   

17.
审美教育对培养具有个性化创造型人才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是促进人的创造精神得以形成和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主要从审美教育同发展个性心理、净化精神世界和开发创造智能的关系与作用的分析中,阐述了它在完善人的人格心理结构方面的特殊功能,说明在学校和学科教育中要丰富学生的审美创造心理,使创造型人才的培养卓见成效,就必须重视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18.
当今时代,国民创造力的高低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标尺.创造型人才的培养,成为民族振兴的关键.基础教育阶段,是一个人启蒙教育和基础教育的重要时期,是孕育创造型人才的摇篮.因此,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创造型人才,必须从娃娃抓起.多年来,我们一直坚持"科研强校,科研兴校"的发展战略,提出"教育科研是学校第一生产力"的科研理念,走内涵发展之路,打造研究精品,实施品牌带动战略,紧紧围绕"今天小发明家,明天大科学家"的人才培养目标,着力从"科技创新教育"这个途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孩子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经过努力,探索了一条落实创新教育理念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9.
科学技术的新发现、新发明、新突破、新创造更加层出不穷,知识更新的周期也越来越短.因此,尊重、珍惜、保护和鼓励创造精神是时代发展的新趋势,开发创造力,提高科技人员的创新素质,培养更多的创造型人才,已成为世界各国在竞争中取胜的关键.一、培养创造型人才是世界各国跨世纪的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20.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它以发掘人的创新潜能、弘扬人的评价精神、促进人的个性和谐发展为宗旨,目的是发展人的创造性,培养具有良好素质的创造型人才。数学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主要课程,数学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它对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创新思维能力具有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