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邹敏华 《闽江学院学报》2002,22(4):103-105,118
本文从校园文化建设和艺术审美两方面出发,阐述了提高艺术审美能力对于营造健康、清新、高雅的校园文化氛围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提升其艺术审美趣味;如何保证校园文化活动能常规化地健康、有序、繁荣发展,真正使校园文化活动起到陶冶情操、怡情启智的熏陶作用。  相似文献   

2.
校园文化本质上是一种情感的审美的精神文化,具有非强制性、中介性、渗透性等特点,有极大的审美育人功能。校园人际关系的审美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层次。  相似文献   

3.
美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加强美育,高校应充分挖掘校园文化的美育功能,加强指导,利用优美的校园文化环境,抓住楔机,整合资源,完善学生的审美心理,强化他们的审美意识,提高他们的审美创造力。  相似文献   

4.
促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有多方面的综合因素,但是独具特色的审美教育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却不能不是一个更具影响力和活力、更有持久性和丰富性的重要因素,它在校园文化建设的独特地位是无以取代的。 校园文化由三个主要的层面组成,这就是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精神文化包括思想意识、价值取向、道德观念、审美情趣、心理素质等,是校园文化的深层结构,被称为校园文化的灵魂工程。而精神文化又大致分为智能型知识文化、素质型心理文化和情感型审美文化,正是这三大类型文化的相互交融和相互促进,形成了高校校园文化特有的氛…  相似文献   

5.
戴巧平 《文教资料》2009,(27):94-96
未来高校校园文化的发展将越来越注重校园文化内涵的审美性.审美性校园文化所塑造出来的审美主体以具有审美人格为其本质特征.在校园文化实践中,校园审美人格,是校园文化的审美人格化,当校园文化的表层文化实现了审美性特征,内层文化又达至美的境界,校园文化也就具有了审美人格的意义.审美人格与高校校园文化内涵有共通性,即它们都以审美性为特征,追求审美境界.这决定了要实现高校校园文化美的内涵,必须通过审美人格的构建,在校园文化实践中使校园文化主体人格审美化.  相似文献   

6.
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校园文化和审美教育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校园美以校园文化为主要载体。审美教育要求校园文化建设要有新颖性、形象性、社会性和教育性。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实施审美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7.
作为亚文化范畴的校园文化,是学校实施审美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它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塑造美的人格,创造美的生活起着重要的作用。加强校园文化的审美化建设,将更好地寓教于乐,寓教于情,以实现最终的育人目的  相似文献   

8.
高等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已经形成了多样化的局面,各种类型的校园文化活动高度繁荣,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学生美育的建设水乳交融,如何从更高层次审美引导的角度来反观大学校园文化建设,这是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组织者应该思考的问题。通过提高大学生审美能力,可以加深其对审美的认识,准确把握审美的标准,正确理解审美判断、审美趣味、审美思想的关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因此,校园文化建设应重视和谐审美观的建设,注意营造直观审美文化氛围、加强课堂审美教育、重视社团审美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校园文化建设和艺术审美两方面着重阐述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审美趣味,构建健全的审美心理结构,形成审美情操,丰富审美情感体验,怡情启智,从而推动校园文化艺术活动健康有序地发展。  相似文献   

10.
文学语言的特性在于它是一种审美语言,具有导向意象世界的审美功能。这种功能是作家和读者在语言表现功能的基础上共同建构的结果。因此,对文学文本语言的解读应是一种审美的解读,其中心环节,是不断摆脱语言指称功能的限制,实现语言的表现功能,完成从审美语言到审美意象的转换生成过程。  相似文献   

11.
西方著名心理学家荣格认为:“文化的最后成果是人格”。随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向深层发展,素质教育得到全方位的实施,青少年学生在校园文化的美感熏陶渗透下,潜移默化地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准,陶冶高尚情操,促进了学生智力潜能的开发和身心健康的发展。审美教育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美辐射,把审美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中,利用美育对青少年学生进行人格培养,就具有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校园文化中的音乐教育,就凭借它的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等内容,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审美知识、审美情趣、审美鉴赏和审美能力的教育,它是其它任何教育所难以企及的,更是无法替代的。  相似文献   

12.
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艺术作为最贴近生命本质的声音,它的审美功能是以音乐的美作用于人身心乃至社会的审美效应,审美价值取向是审美教育中带有方向性的问题。审美价值取向的建立以及审美能力的培养,不仅能提升学生感受美、理解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通过审美实践还可以提高学生审美价值取向的评价能力和鉴别能力,促进学生精神世界的健康发展、向上提升和向外拓展。  相似文献   

13.
美术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实施素质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有着特殊且无法替代的作用。它有利于培育道德,健全人格;有利于培养审美情趣,提升人的品位;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锻炼创造能力。美术教育的育人功能渗透在美术实践之中,贯穿于美术活动的全过程。我们可以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开展不同形式的美术活动,激发学生的审美意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和美术创作水平。如亲近大自然,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丰富校园文化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想象能力;积极开展美术实践,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14.
试论校园文化活动的审美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园文化活动是学校第一课堂的延续和补充,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其功能是多方面的.本文试从剖析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及校园日常生活中的种种现象,在阐述高校审美教育的重要性的同时,着重论述校园文化活动的审美功能.  相似文献   

15.
对当代大学生审美素质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和基本任务之一,对当代大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大学生审美素质因为种种原因遭受冷落,加强大学生审美素质教育要充分认识审美素质教育在人才培养目标中的地位,建立完整开放的审美素质教育体系,积极建设校园文化,创造健康高雅的美育氛围。  相似文献   

16.
《现代教育科学》2004,(10):36-37
发展活动课程,加强活动课程的审美教育,优化课外、校外的活动,建设有利的校园文化。这同样是教育模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周博 《丽水学院学报》2003,25(3):43-46,50
对教育功能的重视是中国文学的传统,这种传统在极左思潮泛滥的时期被强调到极致,文学因而沦为政治教化的附庸和工具。新时期文学拨乱反正,却又出现矫枉过正的现象,一些作家和批评家忽视甚至排斥文学的教育功能。需要对文学的教育功能进行重新审视。文学的审美功能固然重要,但它却不能脱离认识和教育功能而存在;文学的教育功能不是游离于审美功能之外,而是寓于审美功能之中;文学的审美和教育功能不是简单机械的相加,而是互相依存、互相渗透的“有机整体”。  相似文献   

18.
诗歌中的比喻往往是一种整体性的艺术表现手法,其美学内涵已远远超出了单纯语言修辞的意义范围。在诗歌创作中,比喻具有独特的审美在现功能。多重辐辏、整体拓展是诗歌比喻的整体审美形态;连贯喻、联想喻、抽象喻、写景喻、通后喻、象征喻是诗歌比喻的六种具体审美形式;意蕴丰厚及注重情感价值为诗歌比喻欣赏中独特的审美效应.  相似文献   

19.
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已经形成了多样化的局面,各种类型的校园文化活动高度繁荣,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学生美育的建设水乳交融,如何从更高层次审美引导的角度来反观大学校园文化建设,这是每一个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组织者均应该思考的问题.文章从审美引导的角度来分析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一些问题和有价值之处.  相似文献   

20.
苗飞 《教师》2013,(10):10-10
音乐教育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青少年学生个体文化的成果——人格,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校园文化中的音乐教育,就是凭借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等内容来进行审美知识和审美情趣的教育,进行审美鉴赏和审美能力的教育,以美辐射,把音乐教育渗透到其他教育中去,充分利用美育对青少年学生进行人格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