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息是调节经济生活的重要杠杆之一。但自1958年以后,在吃“大锅饭”和刮“共产风”的影响下,发生否定价值规律,不要核算的倾向,利息的作用也被否定了。特别是由于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干扰破坏,使得人们对利息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杠杆作用更不重视,对如何制定正确的利息率,以及如何改革利息制度等问题漠不关心,从而削弱了利息应有的作用。为了引起对利息作用的充分认识并发挥利息的作用,本文拟就利息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2.
营造氛围,使学生乐于思考。只有在一个民主和谐的氛围中,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使学生想象丰富,乐于思考。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把他们当成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合作者和朋友,要用商量的口吻说话,如“你认为怎样”、“你有什么看法”等。   创设条件,让学生多思。课堂教学要为学生提供思考的广阔空间。如教“利息”一课时,教师请学生思考:利息与哪几个因素有关 ?如何计算利息 ?“利息”问题引起了学生浓厚的兴趣,学生发言踊跃。有的说利息与本金多少有关,有的说利息与利率的高低有关,有的说利息与存款时间长…  相似文献   

3.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人教版)第十一册,第五单元“百分数”第124页“利息”这一节里,有这么一个概念,即:“利息与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笔者认为此概念有些欠妥,容易对学生发生误导,使计算“利率”时出现错误。因为某人在存款时,本金相同,所存的时间不同,因此所得到的利息也就不同。例如,某人存款一百元钱,存期为一年,到期取款时,得到利息3元钱,它的利率是3∶100=3%;如果他把这一百元钱,存期为三年,假如年利率按3.5%计算,到期取款时,将得到的利息是10.5元,按照此“利率”概念计算,应是:10.5∶100=10.5%。但这个10.5%其实并不是真…  相似文献   

4.
从“复利息”谈重复变化问题曹天民所谓复利息,就是经过一定时间,将存款所生利息加入本金再计利息,逐期滚算。请看下例:某先生将a元存入银行,年利率为p,一年后将所得利息计入存款之内,再按增加的存款计算利息。如此类推,求t年后该先生的存款总额。因为一年后的...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与借贷关系和股份制有关的利息、股息,已成为我国经济生活中越来越引人注目的问题。过去人们把利息和股息当作资本主义的东西,一概予以排斥,现在有些人却把它们当作按劳分配的一种方式,并提出“按资分配是按物化劳动创造的价值分配,实质上是按劳分配”的观点。在这方面有代表性的是《经济学文摘》1986年第二期,摘登的郭世辉同志的观点。本文主要就郭文的有关观点进行商榷。  相似文献   

6.
一、活动内容活用“利息”解决实际问题。二、活动目标1.复习巩固深化所学的有关“利息”的知识。2.针对实际生活中计算利息的复杂情况,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利息”方面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实践意识和应用意识。3.提高学生参加储蓄的积极性及树立纳税光荣的思想,有机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三、活动过程(一)组织实地调查,发现提出问题。师:同学们已学过“利息”,请先回顾一下应怎样计算“利息”。  相似文献   

7.
利息     
教数学课的老师问:“有人借了5000元,每月利息1分,两年后,能收多少利息?”全班的同学都开始运算,只有银行家的儿子端坐不动,“你为什么不计算呢?”“对1分这样低的利息,我不感兴趣。”……利息@易垣  相似文献   

8.
利息是经济学研究的重点之一,有关的理论颇多,对利息本质与利率决定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与论述,但对“自然利息率”进行过研究的学者只有洛克、马西、马克思及维克赛尔四人,在综述他们观点的同时,对其理论价值进行简要评析。  相似文献   

9.
时下,人们对投资入股的股息和银行存款的利息,有着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二者一模一样,无异同可言。有人则认为,二者并不一样,无类似之处。甚至有人认为,“股份化不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可见,对股息电自有他的见解了。那么,二者到底是“异”,还是“同”呢?这不是我搞折衷,我认为,事物是多维的,立体的,运动的,我们不能用单维的、片面的、静止的观点去看待它,解析它。股息与利息,既有“异”,  相似文献   

10.
一、问题的提出随着全球信息化、世界经济一体化进行的加快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科学数学化趋势的加剧,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经济活动也越来越多姿多彩,买与卖、存款与保险、股票与债券……几乎每天都碰到。相应地,与此相关的数学,如比和比例、利息与利率、统计与概率、运筹与优化以及系统分析与决策……也已成为人们的常识,应用数学与数学应用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将其内容、思想、方法乃至语言以技术化的方式辐射到科学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因此,数学教育目的也趋于由“形式训练”转向“应用价值”,探求如何培养学…  相似文献   

11.
解放前的小学算术教材中,有专讲“利息”的章节,内容包括月利、年利;单利、复利;利息、本金、本金和……它在“百分法”中,自成一个小体系。解放初期,小学里也一度教过“利息”,不久,就被删节了。大概是由于放债牟利属于剥削行为,而翻了身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各有其业,生活得到保障,再不必借贷于人。学生学习利息计算,似乎已成多余。  相似文献   

12.
同学们知道,储蓄是日常生活中常有的事,其中有着很多的数学知识,如本金,利息,利率,本息和等.储蓄利息通常都是“单利”,即利息不再产生利息.  相似文献   

13.
利息是投资的机会成本.它是货币所有因贷出货币贷款要支付利息,反映了资金的时间价值,贷款数额越多,占用的时间越长,应该缴纳的利息也越多。计息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单利法,即逐月(或连年)加总,若存入100元,年息10厘.三年共可得利息10×3=30元。另—种是复年利法.若每年取出一次,然后再存进去,第—年取出110元,存入.  相似文献   

14.
面对人人公平且有限的时间,管理层教师既要做到开源节流,又要系统规划。要以构建价值判断、模块化管理、复盘式反思、时间加法与留白等策略对时间进行规划管理,从而成为时间的主人,与时间交朋友,让时间利息不断增值。  相似文献   

15.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第十一册第124 ̄125页。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本金、利息、利率、税后利息等术语的含义,掌握利息和税后利息的计算方法。2.培养调查能力、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自学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在存款、调查、搜集处理信息、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过程一、课前探究,思考课前教师布置学生到银行去存款,去搜集、了解有关“利息”的相关信息,并探究、思考利息的计算方法。[评析:让“学”先行一步,在课前引导学生在课堂之外的业余学习…  相似文献   

16.
可能有些同学已经有过储蓄经验:在银行存一笔钱.过一段时间取出来,可以得到一点“奖励”——利息。利息一般是按年计算,例如:年利息为5%的意思是说,每100元存一年可得(100×5%)5元利息。利息的计算通常用下面的公式:  相似文献   

17.
贵刊2004年第5期发表了安徽省淮南市毛集区实验小学李克乐老师《此“利率”定义欠妥》的文章、李老师认为:人教版六年制小数第十一册124页“利息”一节里,将“利率”定义为“利息与本金的比值”,“有些欠妥,容易对学生发生误导,使计算‘利率’时出现错误”。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与借贷关系和股份制有关的利息、股息,巳成为我国经济生活中越来越引人注目的问题。过去人们把利息和股息当作资本主义的东西,一概予以排斥,现在有些人却把它们当作按劳分配的一种方式,并提出“按资分配是按物化劳动创造的价值分配,实质上是按劳分配”的观点。在这方面有代表性的是《经济学文摘》1986年第二期,摘登的郭世辉同志的观点。本文主要就郭文的有关观点进行商榷。按劳分配和按资分配,是巳有正确解释的两种不同的分配制度。但是,郭文为了证明它们是同一种分配制度,特意作一番新的解释。他说:“按资分配跟按劳分配到底是怎样的关系?社会总产值(或企业总收入)由三部分构成:C+V+M,通常所讲的按劳分配是指以工资奖金形式对V即劳动者为自己劳动创造的这部分价值的分配。因此,劳动者将自己工资奖  相似文献   

19.
一、案例简介下面是小学六年级第二学期的一节课“利息”的教学片断。下面请将你们搜集的与储蓄、利息有关的信息和大家共同交流,交流时要  相似文献   

20.
活动年级六年级活动目标1.巩固深化有关利息的知识。2.通过收集生活中的有关数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实践意识和应用意识。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培养实践能力和爱国精神。活动准备1.学生4人一组,到银行或储蓄所调查存款利率和国债利率。2.教师准备投影片、多媒体课件;学生每人准备一个计算器。活动过程一、实地调查,发现问题师:(回顾)什么叫利息?怎样计算利息?月利率与年利率有何异同?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利息=本金×利率×时间。师:上节课老师曾布置大家分组到附近的银行或储蓄所实地调查有关利息的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