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6 毫秒
1.
影响儿童青少年最大有氧活动能力的因素(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颜凯  邓树勋 《体育学刊》2001,8(5):126-128
儿童青少年在青春发育期前后,机体各组织器官的功能都在迅速的提高.儿童青少年VO2max的研究和测定,可以综合反映儿童青少年体格状况、有氧运动机能,是判断儿童青少年发育水平及不同环境因素对儿童青少年体质影响的比较理想的动态机能指标.通过综述了前人对儿童青少年最大有氧活动能力的研究,特别是影响其有氧能力的遗传因素、个体状况、环境因素和训练因素在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期的作用和特点,使大家正确认识儿童青少年这一能力的发展,关心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2.
以2010年中国30个省市中城市汉族青少年为研究对象。身高、体质量数据来自《2010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以Stevenson和Du Bois公式计算男女体表面积值。选择7~18岁12个年龄段身高、体质量和体表面积3项指标的36个参数,利用方差最大正交旋转进行因子分析,将各指标参数的均值转化为因子分。以因子分作样本间Q聚类分析(Ward法),将男女各30个样本归纳成若干类别,用Cub模型拟合上述各类体表面积发育曲线。3项指标(身高、体质量和体表面积)能较好综合概括不同种族群体生长发育的差异;男女生均聚合成3类;男女生均可分为发育较高组和较低组;各类群体间生长发育存在差异性。结果表明中国城市汉族青少年体表面积既有相似性,又有差异性,总体上呈现出北高南低、东高西低的发育格局。  相似文献   

3.
我国农村青少年生长发育21年追踪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1979年、1985年、1995年和2000年4个时期全国乡村汉族学生体质调查数据,采用数理统计、比较研究等方法,对全国乡村13-17岁汉族青少年身高、体重和胸围3项生长指标进行21年追踪比较分析,其结果:农村青少年的身高、体重发育迅速,胸围发育缓慢,生长发育水平处于“长期趋势”中的快速增长阶段;农村13~17岁青少年身高、体重和胸围的生长速度逐渐放慢,且2000年略有上升;21年来我国农村青少年身高、体重和胸围生长发育的“突增期”没有明显的变化;幼儿时期的生长发育水平对青少年未来生长发育水平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4.
二、双指标法一般有相关法和指数法,它的特点是比较简便,与单指标法相比复杂不了多少,但是它能够在一定范围中反映出人体协调发展的情况,而这些情况和信息是大家普遍所需要的,下面分别予以介绍: 1.指数法它是根据人体各部份之间存在的一定比例、借助于数学公式将几项有关发育的指标联系起来,用以表示多项发育指标之间的比例关系,也可以作为评价身体发育的得分方法。它特别适用于对体格、体型的评价。 a.对现有指数公式选用  相似文献   

5.
1.分析与讨论根据1979~2000年间全国农村儿童青少年各个时期身高、体重2项生长指标的实测值,运用灰色分析GM(1,1)模型对各项指标进行建模,并通过数学拟合的方法可得到未来一个时期青少儿身高、体重生长生育的预测值,该预测值能比较科学地反映未来一定时期全国农村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变化的趋势与状态。为了进一步弄清楚我国农村青少儿未来10年生长发育变化的趋势与特点,本文将预测结果同2000年的实测值进行比较发现未来10年我国农村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变化的趋势与特点。2.生长发育继续提前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的提前,不仅表现在突增高峰年…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1979年天津市7—25岁青少年共6803人的形态、机能、素质材料为依据,分析研究身体发育不同阶段的体型特点、运动能力特点以及某些形态指标与运动能力的关系;绘制能反映上述特点的体型图和体能图,介绍体型图在运动员选材中的应用。一、不同发育阶段体型的变化1、形态的自然增长和分期在7~25岁青少年生长发育过程中,[15项形态注1]指标数值均随年龄增长而增长。男生13岁增长率最高,女生身高、坐高、小腿加足高等长度指标10岁时增长最快,其余也是13岁增长最快(图1)。男生从16~17岁,女生从15~16岁以后增长速度逐渐缓慢。男生19岁,女生18岁增长基本停顿。根据上述形态增长的快慢可将男12~15,女10~13岁称作生长发育加  相似文献   

7.
骨龄测试是评价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的重要内容,它能准确反映机体的发育水平和成熟程度,是儿童青少年运动选材的重要参考指标。文章通过对几种主要骨龄测试方法介绍,分析了不同骨龄测试方法的差异,有助于我们在测试工作中更准确的评价骨龄。  相似文献   

8.
探讨男性青少年生长发育过程中血清IGF-1水平与下肢骨骼和肌肉形态、机能发育的关系以及运动训练对青少年生长发育及血IGF-1分泌规律的影响。对68名青春发育期男性青少年的身高、体重、下肢长、小腿长以及小腿三头肌肌腹和肌腱长度等身体形态学指标及反映下肢跳跃能力的指标进行测试、同步检测了血清IGF-1浓度。结果发现,样本男性青少年的血清IGF-1浓度在9-12岁以前升高不明显,12-13岁骤然升高,15岁达到最高峰后,缓慢下降;样本男性青少年在青春发育前期运动训练组与非运动训练组和青春发育后期运动训练组与非运动训练组血清IGF-1浓度无显著性差异。提示运动训练并未影响血清IGF-1的分泌规律。除体脂外,样本所有的生长发育指标均与IGF-1有正相关关系。垂直跳高度,连续跳高度在运动训练组与非运动训练组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并与血IGF-1水平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中国农村青少年生长发育地区差异的环境影响因素浅析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本文利用因子分析方式,抽选男女各5个因子反映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农村青少年形态发育不同方面的差异;通过相关研究,发现其中一些主要因子与许多反映各地地理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和生活水平的背景指标间存在显著相关。作者根据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比较衡量了不同背景指标在反映不同因子时所表现的相对重要性,并就回归分析结果的合理解释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0.
本文依据1985年对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28个民族50余万人的调查资料,以1979年调查的16省(市)省会汉族学生为样本,对7—18岁城乡男女学生的身体形态、机能发育和素质发展进行了多指标的综合动态分析。结果表明:自1979至1985六年间,我国儿童青少年形态、机能发育迅速;身体素质发展不平衡;生长发育有提前的趋势;体型继续向“细长型”发展。其中,主要形态指标身高、体重和胸围每十年平均增长值超过日本同期水平。与日本发育速度较快的十年(1960—1970)比较,城市男女生较接近,乡村男女生均明显超过日本,差距正在缩小。  相似文献   

11.
中国高身材青少年的地域分布特点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季成叶 《体育科学》2000,20(1):89-92
利用1995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资料,分析中国高身材青少年的地域分布特点,对象249 492人,年龄7~22岁。分析证实影响中国高身材青少年分布的3个主要影响因素是城乡差异、同地区内不同社会经济状况人群间差异和不同地区间的差异。认为其中影响效应最大的是存在于不同地区间的由世代遗传与地理气候条件决定的因素。对中国高身材青少年的地域分布特点进行讨论,并推荐新建立的中国男女青少年(城乡合并)身高百分位数参照值作为筛选不同程度高身材青少年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中国11省市大学生皮褶厚度测定与体成分分析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研究目的:建立我国大学生的肱三头肌和肩胛下皮褶厚度正常值并估测体成分。研究方法:对11省市17611名19~22岁男女大学生进行体成分分析并作分组差值检验,利用百分位数法建立正常值。主要结果和结论:我国大学生在皮褶厚度和体脂率、瘦体重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城乡差异和地区间差异。体格发育和体成分指标间存在密切的相关关系。分别为男女生建立了两处皮褶厚度的百分位数正常值。建议:该正常值可广泛应用于对大学生人群进行营养状况评价,筛查肥胖和营养不良。  相似文献   

13.
吴春霞  蒋薇 《体育科研》2003,24(5):42-45
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比较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从训练学角度对我国少年艺术体操选手运动损伤的训练学致因进行了调查分析。依据少年选手的生理发育特点,从训练学角度提出合理的训练学建议,为少年艺体教练员的训练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环境因素对城市学生生长发育的综合影响。方法:应用因子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以18岁年龄组为个案,采用发育分与自然环境因素和社会经济环境因素进行相关性及其重要程度的分析。结果:1)发育分排在前10位的大多数位于北部地区,且北方组显著的高于南方组。2)发育分与地球纬度、地球经度、年日照时数、气温年较差呈显著的正相关,与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平均相对湿度大多数呈显著的负相关,其中地球纬度、年平均气温和平均相对湿度影响程度相对重要;发育分20年的变化与气候因素20年变化的相关不密切。3)发育分与人均GDP、每千人拥有病床数和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呈显著的正相关,与恩格尔系数呈显著的负相关,其中每千人拥有病床数影响程度相对重要。4)自然环境因素和社会经济环境因素中平均相对湿度、地球经度和每千人拥有病床数影响程度相对重要。结论:自然环境因素和社会经济环境因素对城市学生生长发育水平的影响是综合的、交互作用的。  相似文献   

15.
中国青少年足球赛事体系主要由教育系统内的校园足球赛事体系和体育系统内的俱乐部足球赛事体系构成。依据《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提出的青少年足球赛事"一体化设计、一体化推进"的原则,结合日本青少年足球赛事体系构建的经验,针对校园足球和俱乐部足球赛事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发展需求,提出优化中国青少年足球赛事体系的构想:构建融校园足球赛事体系、俱乐部足球赛事体系和融合赛事体系为一体的中国青少年足球赛事体系,强化教育系统和体育系统赛事资源的整合,疏通青少年足球人才成长通道,为振兴中国足球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The purpose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examin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xygen uptake (VO2) and heart rate (HR) responses during rest and exercise in Chinese children and youth and to evaluate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maximal heart rate (%HRmax), heart rate reserve (%HRR), peak oxygen uptake (% VO2peak), and oxygen uptake reserve (% VO2R) in Chinese children and youth. Forty-nine Chinese children and youth were studied at rest and during a graded maximal exercise test on treadmill. Resting, submaximal and peak HR and VO2 were collected. Regression analyses were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associations between the various forms of HR and VO2 measures. The equivalency between %HRR and % VO2R for adults was examined for children using data obtained in this study. Results indicated that all regression lines between HR measures and VO2 measures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e line of identity (p < .05), except the regression line for %HRR versus %VO2 peak in boys. The equivalency between % VO2R and % HRR for adults was not demonstrated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in this study. In contrast, %HRR was more closely equivalent to % VO2 peak. Because a strong linear relationship was found between HR and VO2, HR measures, in terms of either %HRmax or %HRR, would still be a practical variable for prescribing appropriate exercise intensity for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Unlike results found for adults, a given % HRR in children and youth was not equivalent to its corresponding % VO2R.  相似文献   

17.
以"锻炼行为分阶段转变模型"、"经济资本"、"文化资本"、"社会资本"等理论为基础,选取福建省七城市家庭为调查对象,通过对不同家庭环境资本构成特征的调查研究,考察青少年锻炼行为阶段转变的多维家庭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我省大约21.72%城市青少年处于锻炼行为前意向阶段,仅大约13.53%城市青少年处于锻炼行为保持阶段;(2)青少年锻炼行为处于不同阶段的家庭经济资本不具有显著性差异,而文化资本、社会资本和家长的体育意识具有显著性差异;(3)家长的体育意识和家庭文化资本是影响青少年锻炼行为阶段转变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城市老年人生命质量影响因素,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挑战。方法:采用自编问卷,借鉴“SF-36生命质量调查问卷(中文第二版)”,对城市老年人进行调查和访谈。结果:影响城市老年人生命质量因素主要有社会人口学、经济收入、患慢性病、社会参与、健身状况等。其中老年人“婚姻及居住方式”“养老保险”“就医决策”“规律健身状况”和“医疗费用月支出”的回归效应非常显著(P<0.01),而“工作与否”和“每次医疗费用支出”的回归效应显著(P<0.05)。结论:对老年人健康促进和生命质量干预主要目的是对影响因素进行调节,降低影响生命质量风险因子的负作用,老年人是否患慢性病及参与规律健身行为的阶段等是影响老年人生命质量提升的重要因子,超过12个月以上规律健身行为对城市老年人身心健康和生命质量提升的积极作用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9.
以生态学的视角研究分析城市青少年体质健康生态模型的构建问题,从体质健康生态学模型的内涵入手,进一步分析城市青少年体质健康生态学模型原理的运用,并以此为基础,提出构建城市青少年体质健康生态模型的策略,希望能对我国城市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的提升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