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在现代信息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的引领下,物流行业转型升级趋势明显,用人需求呈现专业化发展趋势,院校的人才供给与用人需求存在差距。在“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职业教育的理念和全面育人目标的指导下,高职现代物流管理专业探索校企协同、项目管理的育人模式,完善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平台建设机制,以数智化背景下物流相关岗位及晋升路径为依据创新实践课程体系,搭建协同育人平台,在实践教学体系创新中推进校企协同育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解决专业人才供需矛盾。  相似文献   

2.
高职院校图书馆产业文化育人校地融合机制,以图书馆为平台,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合作开展产业文化育人实践活动的组织结构和运行规律;是在系统论等多学科理论思想指导下,思考高职院校图书馆产业文化育人工作的结果,包括战略、组织、保障协同,政府政策引导,行业组织参与三个层面。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互联网+”知识创新信息化时代,云计算大数据环境下电子商务、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滞后的问题,以汕尾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分析协同育人平台的需求、发展目标和具体建设思路.结果表明: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协同其他科研机构、企业,合作共建基于大数据运用的“互联网+”协同育人平台,将有效地服务地方专业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4.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借助政府政策支持,依据用户需求,转化企业科技成果,以浙江省协同创新平台为依托,通过联动平台搭建、教学体系重构、“双导师”团队打造、“产教+科教”双线育人等措施,进一步深化“产学研”融合,将三位一体的“产学研”协同育人,拓展为五位一体“政产学研用”的“三共三同”人才培养模式。该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促进了高素质技术技能的化工人才培养,赋能地方石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5.
产学协同能有效驱动新工科人才培养对接地方产业链和创新链。从构建集教学、科研、创新、就业为一体的实践教学平台,并基于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PBL(Problem-based Learning)依托实践教学平台开展产学协同育人实践。结果表明,厦门理工学院基于PBL的产学协同育人模式有鲜明特色和较好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校企协同育人是当前高校解决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相匹配的主要方式,构建校企协同育人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是校企协同育人的重要途径,借助网络技术,集成、整合数字化教学资源,对推动校企协同育人工作的纵深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网络技术加速数字资源建设、扩展数字资源的应用范围,有助于推动校企协同育人数字资源平台的项目化发展。面向校企双方的数字教学资源项目化构架,不仅能够提升数字教学资源的关联性,还有助于交叉学科之间的深入合作,同时打破不同资源获取的屏障。打造数字教学资源平台,必须深入理解校企协同育人的目标和要求,强化优质资源的整合。在数字化资源的整合上,可以利用项目化构建思路,通过打造交互式、多课程协同等教学方式,实现数字教育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论协同创新引领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协同创新是高校与高校、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地方政府建立协同机制,共享优质资源,实现教育与科技、经济、文化高效互动的一种高等教育治理范式,其核心是知识协同,本质是管理创新。高职院校在协同创新引领下,通过育人协同、组织协同、知识协同和管理协同等路径和方法实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酒店行业的日益壮大,酒店行业的专业人才处于严重不均衡的发展状态,因此,为培养酒店管理专业高层次的"技能+管理"二合一型人才,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形式越来越受酒店和高校的青睐。以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机制作为切入点,探讨协同育人平台的管理办法。  相似文献   

9.
西部高校法学专业的发展关系着地方法治人才的培养,在推动法治中国、法治社会建设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构建西部高校法学专业协同育人机制有助于推动高校法治人才培养改革、有助于合理构建法学教育的实训课程体系、有助于推动法律实践教学内涵式发展。要进一步深化法学专业协同育人机制,西部高校应明确共同育人目标,坚持以育人为中心,搭建立体化协同育人平台体系,建立人才培养质量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0.
当前,生物学硕士研究生培养存在培养目标定位不清、课程内容的先进性与前沿性不够突出等方面的不足,制约了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以重庆师范大学生物学硕士研究生培养为例,创建了基于"生物产业化学院""生物行业企事业单位""生物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三方平台的协同育人模式,建立科教结合、产学融合、校企合作的协同育人机制,搭建三方育人平台,拓展育人途径,联合共建适应生物产业需求的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创新丰富了协同育人内涵,在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11.
《实验技术与管理》2020,(1):225-229
鉴于经济社会发展对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整合校内外资源开展协同育人是地方高校发展的有效途径。基于"开放·延伸·互融"理念,构建了具有区域特色的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模式。通过科研与教学深度融合、课内外一体化、多学科交叉、校企联合、境内外协同等多种方式,在构建协同环境下多样化人才培养体系、全方位协同育人实践平台、高水平协同育人师资队伍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旨在培养适应区域发展及国家经济建设所需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12.
高校基层党组织是党在高校基层的政治核心,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具体实施单位。创新基层党组织运行机制,推进协同育人体系建设,是新时代高校基层党组织有效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根本保障。针对高校基层党组织运行机制存在的问题,通过搭建政治引领平台、组织凝聚平台、立德树人平台、服务发展平台和考核激励平台“五大平台”,创新高校基层党组织运行机制,推进党政协同育人、党支部和专业协同育人、辅导员和教师协同育人、校地校企协同育人、基层党组织和职能部门协同育人,构建上下贯通、内外结合、整体推进的协同育人“五大体系”,并形成协同运作效应,建立健全“三全育人”体制机制,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力。  相似文献   

13.
应用型新文科是新文科理念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实践。地方高校要适应新科技革命推动的区域经济的转型升级,培养支撑引领地方产业发展的新型人才。政产学研协同育人是应用型新文科人才培养必经之路,要提高培养质量需要发挥人才培养理念的价值引领作用,提高协同育人平台建设水平,强化协同治理机制等。  相似文献   

14.
在交叉学科背景下,传统行业跨界融合与转型升级成为新的发展模式,新一代信息产业也需要跨学科强交叉的专业人才。高等教育学科设置专业性较强、较深,影响专业人才培养向多学科融合转型。学科交叉不能一蹴而就,需要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才能培养具备创业基本素质的开创型人才。黑龙江大学“机器人技术”课程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项目,依托黑龙江大学与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的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以下简称“大疆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预期建立完善的机器人技术创新创业课程与平台,借助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在机器人技术方面的产业与技术优势,发挥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作用,为不同专业学生提供参与创新创业项目与竞赛的技术支撑平台。  相似文献   

15.
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是地方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的难点,新时代地方社会经济转型发展也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本研究在此背景下,发掘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和特点,从需求和价值培养出发,提出了价值观教育为基础、志愿服务为纽带、社会实践为平台、专业服务为提升的校地协同育人机制,丰富了地方应用型高校协同育人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6.
家园社协同育人是新时期我国学前教育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是学前教育研究与实践的重要趋势。随着数字社会的发展,数字技术为家园社协同育人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与机遇。文章在客观分析数字技术赋能家园社协同育人驱动因素的基础上,探讨了建构以家庭、幼儿园、社区为主体,以数字平台为依托,以政府制度为保障的协作育人模式的有效途径,以期为数字技术有效赋能家园社协同育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了让校企协同育人能真正落到实处,从而满足土木建筑行业对BIM技术人才的需求,文章以土木类专业BIM技术人才培养为例,首先阐述了校企协同育人中各方诉求与责任调查情况,然后综合分析了校企协同育人中各方诉求与责任。  相似文献   

18.
苗丽  唐新梅 《广西教育》2023,(6):105-108
本文阐述构建“互联网+”协同育人平台的意义,论述大数据背景下构建“互联网+”协同育人平台的路径:构建“互联网+”协同育人实践课程体系,以信息化管理提高“互联网+”协同育人平台使用效果和促进师生互动,有效整合协同育人教育资源。  相似文献   

19.
现代产业学院是高校深化产教融合的重要载体。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的时代价值体现为产教融合逻辑分界的应用性和学科交叉现实选择的融合性。地方高校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推进模式呈现出“系统性驱动的政府+高校协同育人模式”“个性化驱动的企业+高校协同育人模式”“协同化驱动的政府+高校+企业协同育人模式”“一体化驱动的政府+高校+行业+企业协同育人模式”。在地方高校现代产业学院未来建设中,要有效提升产教协同融合度、产业需求契合度,真正激发企业内在动力,实现育人模式与产业需求契合度的不断提升及瓶颈突破;产业定位要精准,学科优势要突出,建设特色要鲜明,以强化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特色的凝练。  相似文献   

20.
针对省属高校地方政府协调难、优质教育资源集聚共享难、产学研协同育人难三大问题,常州科教城建设了融"高教园区、科技园区、孵化园区"三位一体的产学研合作基地和"教学资源、产学研合作、公共服务"三大资源开放共享平台,首创高职教育跨界"共建、共管、共享"新机制和"校、所、企"产学研协同育人新路径,探索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地方特点、时代特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与产业互融的创新之路,形成了具有全国影响的高职教育发展常州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