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我针对"运动的合成和分解"教学演示实验中的不足之处,进行了如下改进:1.为方便控制红蜡块 R 何时开始上浮,以确定计时开始时刻,可在原实验的基础上做如下改进:如图1所示,在红蜡块的外面捆一两圈细铁丝,并准备一块小磁铁,当磁铁从玻璃管外面接触红蜡块上  相似文献   

2.
笔者认为,在高中物理《运动的合成和分解》一节中,“演示运动的合成”实验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红蜡块在玻璃管中上浮,玻璃管水平移动,红蜡块同时参与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两个运动,演示中红蜡块的合运动瞬间即消失,存在观察上的困难;另外,教师在演示时,玻璃管的水平移动不能走走停停,这样使得操作困难。于是,笔者自制了一套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运动合成演示器。  相似文献   

3.
阳同福 《物理教师》2004,25(7):41-41
现行高中物理教科书《物理》(必修)第一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5月版)关于合运动的定义,是在红蜡块在玻璃管中运动的实验事实基础上给出的(P.84):“上述实验中红蜡块沿玻璃管在竖直方向的运动和随管做的水平方向的运动,通常叫做分运动,红蜡块实际发生的运动(由A到C)通常叫做合运动.”(以  相似文献   

4.
何建文 《物理教师》2006,27(5):52-52
1原来的实验高中物理“运动的合成与分解”一节中有一个经典的演示实验(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②.p.35).该实验分2步演示:(1)将玻璃管倒置,可以显示红蜡块能向上作匀速直线运动.(2)再次将玻璃管倒置,在红蜡块上升的同时将玻璃管水平向右匀速移动,观察(合)运动的情况.2实验的不足在  相似文献   

5.
读者可先做以下一个小实验:取一长方体蜡块,放入平底容器中,使蜡块的粗糙面与容器底部接触,将水缓缓倒入容器,蜡块上浮;如使蜡块的平整面与容器底面紧密接触,重复上述步骤,蜡块不会上浮.后一种情况.蜡块没有上浮,说明蜡块没有受到向上的浮力.但根据阿基米德原理,这两种情况中,蜡块浸没在水中的体积是相同的,水的密度也是没有变化的,蜡块受到的浮力也应是相同的.这是否是阿基米德原理有错误呢?事实是:上述实验不能使用阿基米德原理,即阿基米德原理有使用条件:物体首先应受到浮力.阿基米德原理只是用来计算浮力的大小,…  相似文献   

6.
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第一册第83页的运动合成实验取材简单,易于操作,但在实际实验时却需要反复倒置玻璃管,不仅麻烦费力,而且很难保证蜡块在上升的同时玻璃管也在做水平运动。实际情况往往是玻璃管倒置后,蜡块已先在玻璃管中上升,而后教师才拿着玻璃管做水平运动。由于整个过程需人为操作,很难保证玻璃管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运动;同时因缺少对照,学生对该运动在水平方向上的分运动为匀速运动可信度不高,从而大大影响了该实验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何立宏 《物理教师》2004,25(9):6-27
在新教材“运动的合成和分解”(人教版高一物理第五章第二节)这一节中,课本设置了一个蜡块上浮的演示试验,它成功地建立了合运动与分运动的概念和规律,该实验的整体设计思路是巧妙的,效果也是明显的.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发现这个实验存在着一些的缺陷.比如,①课本中仅凭学生的直觉观察就得出蜡块沿玻璃管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结论是不科学的;②用两种情况下的蜡块的运动时间相等来说明分运动的独立性有些抽象,学生不易理解;③使玻璃管在水平方向匀速移动,用手操作不易做到.所以,在课本实验的基础上,笔者根据自己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的体会,对上述试验装置进行了改造,对实验过程重新进行了设置,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人教版高中《物理》第一册“运动的合成和分解”一节,课本上介绍的实验为蜡块在装满水的倒置的长玻璃管中的运动,笔者认为有以下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9.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教材第83面关于运动的合成和分解的实验,利用了一根玻璃管、红蜡、水来演示运动的合成和分解,笔者发现此实验效果不佳,原因有二:一是在翻转玻璃管时必须迅速.若手忙脚乱,很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且极易打破玻璃管;二是红蜡块上升速度过快,而且不能"定格",实验做完后大多数学生对蜡块的运动情况根本不清楚.经过笔者及同事多次实践,我们发现了如下一种效果非常明显的方法:我们同样选用了玻璃管,用一根重锤线(带重锤)  相似文献   

10.
设计背景:在“浮力产生原因”实验教学中,利用蜡块放入平底容器中,来探究浮力产生的原因.这样虽能很好地说明浮力产生的原因是,液体对浸在其中物体向上的压力和向下的压力之差.但实验中,对“蜡块平整面与底面紧密接触,注入水时蜡块不上浮”的操作比较困难.若在容器底部涂一层蜡再操作,往往会使学生在探究中误解为蜡块是被粘在底部.为此我们对教材中的探究实验进行了创新设计.  相似文献   

11.
高一物理教材“运动的合成与分解”一节的演示实验在实际操作(具体操作见课本)中存在以下缺点:1、起始计时受限制———玻璃管倒置后必须立即开始计时;2、实验操作麻烦———须多次倒置玻璃管;3、现象和结果的记录既不方便又不准确———在黑板上记录蜡块的位置不方便;时间记录  相似文献   

12.
赵建荣 《物理教师》2007,28(5):18-18
新教材高中物理必修2(人教版)第6章第2节“运动的合成与分解”中介绍了“红蜡块的运动”演示实验,笔者在实际教学中发现该实验至少存在两点不足:(1)玻璃管水平移动很难保证其匀速运动;(2)蜡块的运动轨迹是不是直线,很难观察清楚.为了丰富探究内涵,提高演示效果,使实验现象与理论分析更加吻合,笔者对其进行了重新设计.  相似文献   

13.
1.实验用品:交直流低压电源(24V),玻璃管,中心穿透细铜丝或细铁丝的橡皮塞2个(其中一个橡皮塞要打一排气孔,电极端绕成圆形);装置见图:2.制备Fe(OH)3胶体.小烧杯中放蒸馏水100毫升加热煮沸,逐滴滴入FeCl3饱和溶液直至溶液呈红棕色,继续煮沸1-2分钟,放冷,渗析除去所含HCl,再加入尿素8克,搅拌使之溶解.另配制0.01%KNO3溶液.3.实验操作(1)将玻璃管竖直固定在铁架台上,底端塞上电极.(2)把含尿素的F3(OH)3胶体倒入玻璃管高约4cm,然后用吸入KNO3溶液的胶头滴管的尖端紧靠玻璃管的内壁缓缓加入KNO3溶…  相似文献   

14.
多功能贮气瓶江苏省海门市包场中学(226151)姜逸中一、结构(见图一)A.带导管的双孔橡皮塞B.截去底部的可乐类饮料瓶C.玻璃筒或截去上口的可乐类饮料瓶,瓶内盛水D.进气玻璃管E.活塞F.排气橡皮管二、原理关闭E,导人气体,B充气上浮.因B的上口有...  相似文献   

15.
陈毓华 《物理教师》2008,29(3):37-38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是学习抛体运动的基础,人教版高中《物理》第1册“运动的合成和分解”一节,课本上介绍的实验用蜡块在装满水的倒置的长玻璃管中的运动演示、说明合运动与分运动的独立性和等时性.许多教师利用自己制作的教具对此进行了改进,还有教师对操作方法进行了改进,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可以看出,大家对这个实验还是很重视的,也说明这个实验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a .制作。①取一端封闭、一端开口的玻璃管一根(上面有长度刻度 ) ,橡皮塞一只。②用蜡烛制作一个比玻璃管直径稍小一些的圆球 (小球越圆 ,实验精确度越高 )。③在玻璃管外端每隔 1 0cm绕橡皮筋一根 (管子平放时 ,橡皮筋还能对玻璃管起保护作用 )。④准备电子节拍器一台。b .使用。①玻璃管装满水 ,放入蜡小球 ,塞上橡皮塞。②开启节拍器 ,玻璃管竖直放置 ,小球由下而上 ,每过一段距离 ,节拍器的发声次数基本相同 ,即演示了小球作匀速直线运动。管子倒过来 ,又能演示此实验。c.原理。①球体在流体中运动时 ,所受到的粘滞阻力为 :Fr=-…  相似文献   

17.
在进行“运动的合成与分解”这一节内容教学时,做好演示实验至关重要。教材采用在注满水的玻璃管内放一小段红蜡柱来演示运动的合成与分解,该实验装置的不足之处是不能把蜡柱运动的轨迹记录下来,以致学生不易观察清楚蜡柱运动的轨迹。为了弥补这一不足,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地运用磁片来描绘蜡柱运动的轨迹,如图1所示,将玻璃管置于磁性黑板前,手持数片彩色圆形小磁片把蜡柱运动过程中的一系列位置描绘在磁性黑板上,然后把这些磁片连成一条光滑的曲线,得到蜡柱运动的轨迹。  相似文献   

18.
在初中学习浮力知识的时候,为了能让同学们搞清浮力的本质,我们经常做这样一个实验:将一长方体蜡块.放在平底水槽中.使蜡块与水槽底面紧密接触。向水槽中缓慢注水,可以看到水没过蜡块以后,蜡块并不浮起。当用细棍轻轻拨动蜡块,使水进入蜡块与水槽相接触的底部表面之间时,蜡块立即上浮。  相似文献   

19.
磁力线的分布投影及图板的制作南漳县巡检中学孔庆福(441531)一、永夕、磁铁的磁场磁力线的分布实验方法:1.将永久条形磁铁放在投影仪上,再把玻璃板放在磁铁上。用小刀将蜡烛刮成蜡粉与铁屑混合,用细筛将铁粉和蜡粉均匀地筛一层在玻璃板上;2.闭合电键,轻...  相似文献   

20.
托里拆利是意大利的物理学家和数学家.他在物理学方面的最大贡献是设计了著名的“托里拆利实验”,证明了真空的存在,并第一个准确地测出了大气压强的数值.一、实验器材长约一米的一端封闭另一端开口的玻璃管、水银、水银槽、刻度尺等.二、操作步骤在玻璃管中灌满水银,将管口用手指堵住,并将玻璃管倒立于水银槽中后放开堵管口的手指,使玻璃管竖直在水银槽中,待管内水银面下降到一定高度不再下降时,用刻度尺测出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约为76cm.简记为“灌~堵~倒~插~放~竖~测”三、注意事项1.实验所用的玻璃管必须洗净并干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