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介绍了电磁学实验考核方法改革的做法与体会.提出通过平时考核、设计实验考核、期末考核等考核措施,使电磁学实验考核全面客观地贯穿于整个实验教学过程中,激励学生做实验的自主性,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
结合实验教学的经验,阐述了实验过程考核的意义,提出了计算机辅助实验过程考核的办法,并指出其中的一些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3.
文章介绍了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验考核方法的做法与体会,提出通过平时考核、期末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措施,使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验考核全面、客观地融合于整个实验的教学过程中,激励学生做实验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加强学生操作技能性,提高实验课程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4.
创业教育是高等学校教育的未来,将课程学习向创业方向延伸,是实验课程教学在新形式下的特质和使命,为达到这一目标,最好的方法是以考核推进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实施同步考核。文章论述了在实验过程中实施同步考核的必要性,以及实施同步考核具体方法和步骤。  相似文献   

5.
文章首先阐述了传统生物化学实验教学考核方式的不足,然后论述了基于“鞭策+激励”的生物化学实验教学考核体系的构建,包括增加实验课成绩占比、制定实验预习考核标准、制定实验过程考核标准等。  相似文献   

6.
基础化学实验考核方法的探索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介绍了基础化学实验考核方法改革的做法与体会。提出通过平时考核、设计实验考核、期未考核等考核措施,使实验课考核全面客观地贯穿于整个实验教学过程中,激励了学生做实验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了实验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7.
针对传统以实验报告为依据的单一实验考核模式,提出了面向实验过程和实验操作考试的《新能源发电技术》实验考核模式。该模式对实验考勤、预习报告、实验操作、实验报告、实验操作考试成绩评定等环节进行了量化考核,以统一标准全面而客观地评定学生的实验成绩,避免了原有考核模式不能真实反映学生的实验成绩以及主观因素所致的成绩差异等问题,维护了学生个体之间的公平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基础实验课程考试的现状和特点,兼顾实验考核的过程性和结果性评价,构建了"三位一体"的基础实验课程考核体系;在课程的考核方式、考核内容和考核标准等方面做了深入研究,系统提出了基础实验考试改革的基本内容与评价标准。通过考试改革提高基础实验的教学质量和水平,充分发挥基础实验课程在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基石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生化工程实验考核方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现状进行分析,明确实验考核在实验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和改革的必要性,确定实验前的预习成绩,实验过程的考核,实验报告,实验考试作为考核的四大因子,并结合教学情况对每项内容的考核进行细化,实现对实验过程的全程监控和综合评价,体现实验考核的全面性和客观性,激发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增强学生参与实验的自觉性、主动性,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科研实验态度和习惯,最终提高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0.
本文针对目前高校分析化学实验考核的现状,从平时的实验过程、实验报告和结果及期末考核等方面对其进行探讨,阐述了考核项目、考核内容、考核方式等方面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基于表现性评价的实验教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针对当前实验教学评价的现状,提出了基于表现性评价的实验教学评价模式,在说明该评价模式特点的基础上,阐述了实施实验教学表现性评价应具备的条件,对其可行性进行分析,并对表现性评价在实验教学中的实践进行了研究与探索。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高校实验教学评价现状的研究,在分析独立学院实验教学质量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构建实验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介绍Elman神经网络的结构和学习过程。将Elman神经网络运用到独立学院实验教学评价活动中,把实验教学评价指标量化成确定的数据作为其输入,实验教学质量水平作为输出,对模型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进行了验证,并提出了改进独立学院实验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3.
实验教学是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科研素养的重要手段,实验教学质量评价有助于提高实验教学水平,促进实验课程体系和实验教学内容的持续改革与创新,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本文从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为出发点,介绍了地方高校实验教学工作的基本流程,以及建立实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意义及内容,并构建了实验教学质量评价和监控体系。  相似文献   

14.
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以学生为主体的实验教学质量评价对实验教学的发展至关重要。通过对广州若干大学实验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分析与比较,阐述高校实验教学质量学生评价的特点,指出实验教学质量学生评价的目的,分析学生评价应当涵盖的内容和对象,建立实验教学质量学生评价指标体系,为高校实验教学质量评价实施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在基础护理学课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2016级护理本科生122名、2017级护理本科生125名作为研究对象,将2016级(n=122)作为对照组,2017级(n=125)作为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实验组进行课程思政教学。课程结束后对护理专业学生专业知识、技能的掌握和职业态度进行评价和网上评教。结果:实验组学生专业知识、技能的掌握和职业态度评价和网上评教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课程思政运用于基础护理学中,可以提高护理本科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提高职业态度及对教师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项目式实验教学模式及其可行性评价方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研究和分析了项目式实验教学法的主要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初步提出了实验教学中引入项目式教学法可行性评价的标准,指出了项目式实验教学需具有系统性整体性等特点,提出了从项目的构建、实施、管理等7方面来对项目式实验教学模式进行可行性评价。最后,以湖南大学环境学院大气污染控制工程项目式实验教学为例,简述了项目式实验教学模式的构建及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7.
科学的实验教学基本要求与合理的实验教师评价体系是提升实验教学水平的关键。文章针对原有实验教师评价体系存在的诸多问题,积极改革创新,依据"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借鉴教师全方位反馈评价法,将实验课教师评价标准从理论课教师评价标准中独立出来,完善实验教学管理规程,建立了符合安徽大学发展实际的多维度、多主体的科学实验教学评价体系,在充分实践的基础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18.
实验教学发展性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目前高等院校实验教学评价的现状,倡导在实验教学中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评价观,提出了有利于学生终身技能的培养与终身的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思路,并在理科实验教学评价实践的基础上,构建了以学生为本的发展性实验教学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9.
THE USE OF EXPERIMENTAL DESIGN IN EDUCATIONAL EVALUATIO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onsiderable controversy has existed concerning the utility of experimental design in educational evaluation. The polar positions are that experimental design has no utility in educational evaluation and that experimental design is the only valid evaluation strategy.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se positions in terms of conceptualizations of evaluation according to the'LCIPP Evaluation Model "and of experimental design according to the "true comparative experiment." An alternative position including three main points is developed: (a) The methodology of educational evaluation includes much more than the methodology of experimental design; (b) Experimental design does have potential utility in the areas of input and product evaluation, but not within the areas of context and process evaluation; (c) The utility of experimental design can be increased by following a set of procedures that do not require the use of common criterion instruments and uniform decision rules for all students in an experiment; this allows judgment of a program in terms of the number of students for whom it was successfu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