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其中占相当比重的人物传记可当悲剧文学作品视之,在中国悲剧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继承了中国古老神话的悲剧精神,吸收了先秦散文的悲剧素材,发展了屈原悲诗的抒情特点。《史记》之后我国大量的悲剧文学作品,无论从悲剧意识和悲剧精神,还是从悲剧审美艺术上都受到《史记》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史记·项羽本纪》中的《垓下之围》,是上海二期课改高中语文试验课本(第一册)中选用的一篇文言文。《史记》是悲剧英雄的画廊,《史记·项羽本纪》笼罩着浓烈的悲剧气氛,西楚霸王项羽是悲剧群像中的典型,《垓下之围》再现了那个充满血与火的悲壮氛围,是项羽这一典型悲剧人物历史生涯的最后一幕。在这一幕中,作者以饱满的笔触,给我们描绘了霸王别姬、东城快战和乌江自刎三个令人心灵震  相似文献   

3.
“究天人之际”是司马迁在《史记》中表现他对于天人关系的个人探索。他注意到天的意志与人的意志有相分裂的一面,叉特别重视人的精神独立与独特价值,并在《史记》中予以突出,使得《史记》所兼具的悲剧意识和悲剧精神,具有与古希腊悲剧观念极为相近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4.
苏炳琴 《课外阅读》2011,(6):260-261
《李将军列传》是《史记》中杰出的人物传记之一,主人公李广的悲剧命运一直是读者关注的话题。司马迁在《史记》中将其归结为统治者的用人制度和贵戚的排挤。本文从李广自身素质修养以及社会环境的因素入手,分析论述了《李将军列传》的悲剧根源。  相似文献   

5.
鲁迅先生曾评价史学巨著《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气势磅礴、内容宏深、思想前卫、人物丰富,它开启了我国纪传体史学,是我国古代的历史丰碑.同时,它又具有浓厚的悲剧情调和沉郁的悲剧意识,字里行间渗透着悲剧气氛,悲剧艺术无处不在.  相似文献   

6.
司马迁在《史记》中描写了大量的悲剧人物,这些人物的结局也是各有不同。在我们去体会这些悲剧人物不幸遭遇的同时,美感的体验也显现出不同的形态。在此,本文就《史记》中几个典型的悲剧人物进行探讨,希望能引起大家的共鸣。  相似文献   

7.
《史记》是司马迁留给后人的一部历史遗产和文学遗产,3000~年社会各个阶层的历史人物,尤其是悲剧人物,被刻画的个性鲜明。本文将《史记》中的悲剧人物形象分为性格悲剧与社会悲剧两种,并就其不同特征进行了评析,以便更好地把握作者的创作思想和艺术手法,让这些鲜活的历史人物成为现代人的一面镜子,警示和提醒着现代人,不要重蹈历史悲剧。  相似文献   

8.
司马迁的《史记》是一部伟大的传记文学著作,“《史记》学”中文学研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全书130篇,悲剧人物传记有70多篇,悲剧人物120多个,构成《史记》人物形象的主体部分,他们的精神光耀千古。作者运用了互现法、比较法,抓住主要事件和生活细节,以及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悲剧性格等手法塑造人物形象,给后世留下一座挖掘不尽的宝藏。  相似文献   

9.
文章认为悲剧可分为广义的悲剧和狭义的悲剧 ,《史记》中的悲剧性散文属于广义悲剧的范畴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史传文学是中国古代小说的重要源头这一理念出发,以《史记》和《三国演义》的关系作为个案,从思想内容、美学风格和叙事艺术三方面进行了简要的探讨。重点分析了《史记》的实录和春秋笔法对《三国演义》在题材和思想倾向上的影响,认为《三国演义》的宏大叙事与悲剧风格、叙事虚构等与《史记》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史记》中的凡人悲剧为讨论对象,并把这些普通的人划分为不同类型,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认为《史记》中的凡人悲剧包含了很深刻的社会必然性。  相似文献   

12.
司马迁以独到的政治眼光和历史价值观记载了中国古代纷繁的历史事件,在伟大著作《史记》中绘制了一系列悲剧人物形象。因作者与著作中的悲剧人物之间有着类似的经历与命运,因面记叙时对笔下的悲剧人物深含同情。《史记》在客观地揭示历史悲剧人物命运的同时,呈现出一种悲世情怀式的美学韵致。  相似文献   

13.
司马迁创作《史记》的思想深受《易》理的影响,《史记》的人物形象塑造是其《易》理思想的具体体现。本文从人物典型化手法、含蓄化手法、互见法、悲剧人物、传奇色彩五个方面展开论述,说明《周易》与《史记》二者之间存在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4.
王莹 《文学教育(上)》2010,(15):101-101
元杂剧《赵氏孤儿》是根据《史记》记载的故事改编而成的,而改编后大大增强了原故事的悲剧色彩。本文以《赵氏孤儿》对《史记》的改编为视角,从几个角度对其悲剧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司马迁以独到的政治眼光和历史价值观记载了中国古代纷繁的历史事件,在伟大著作《史记》中绘制了一系列悲剧人物形象.因作者与著作中的悲剧人物之间有着类似的经历与命运,因面记叙时对笔下的悲剧人物深含同情.《史记》在客观地揭示历史悲剧人物命运的同时,呈现出一种悲世情怀式的美学韵致.  相似文献   

16.
文章认为悲剧可分为广义的悲剧和狭义的悲剧,《史记》中的悲剧性散文属于广义悲剧的范畴。  相似文献   

17.
司马迁因其早期生命体验与融合儒道而形成的生命意识,弘扬一种超越于社会功利层面的理想主义精神追求。司马迁的受刑,既是社会的悲剧,也是个性的悲剧,遭受宫刑的人生悲剧玉成了《史记》悲剧精神的目的性、坚韧性与超越性;从而在这两个基础上形成司马迁超越于生死关系之上的价值观。忍辱著述的创作心态使《史记》带有浓厚的人文理想色彩。  相似文献   

18.
论《史记》悲剧场境描写马宝记《史记》所描写的人物、事件千姿百态,雄奇瑰丽,各呈异彩。在这些事件、人物中,悲剧色彩占相当重的成分。总计《史记》全书,大小悲剧人物约有一百多个。虽然人物众多,事件复杂,人物事件之间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是,司马迁在描写中...  相似文献   

19.
元代文学具有其民族文化的特殊性,在这种背景下,《史记》在元代的接受研究就更具价值与意义。《史记》精神源远流长,滋养了后世文学,在元杂剧中主要表现在对《史记》批判精神、侠义精神、悲剧精神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由于司马迁处于逻辑性思维高度发达的时代,因此《史记》中据实而录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渗透着他对当时社会的深刻观察和认真反思.《史记》记载的许多历史人物往往成为一类高度的典型;它所展示的历史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则因其体现了社会的本质和生活的必然而不断在历史上重演、复现.《史记》提出了大量的带有普遍性的社会人生命题,因而它超越了实录的历史和形象的文学而步入了哲学的境界,呈现出象征主义色彩.司马迁记载历史人物时在实录的基础上对之进行了清醒的选择,这体现了《史记》象征主义的自觉意识.同时司马迁对历史现象的悲剧主题体会尤深,这就使《史记》的象征主义具有了悲剧色彩.《史记》象征主义的方法学价值正是在记叙和观照中得到了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