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若者言葉"是现代日语发展变化中的一种现象,它不受传统日语规范的制约,对标准日语造成了很大的冲击。语言的发展规律说明了语言的产生是变化动态的进程,今日的不规范用语很可能就是明日的规范用语。文章分析了"若者言"形成及流行的原因,从构成法及产生的途径和方法等角度对其进行分类,并进一步探析其对现代日语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语言接触产生语言影响、从而导致语言变化。自古以来日语就擅长吸收外来词汇,古代有汉语词汇、近现代有西洋词汇,通过与其他各语言接触融合,便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日语混合词。本文从语言接触视角出发,尽可能全面地探析现代日语混合词的构造形式、特征及其现状。  相似文献   

3.
研究两者读音变化关系,有助于对这两种语言音韵学进行更深一步的研究.本文从汉语声母和日语音读对比出发,以<常用汉字表>为基础,将现代汉语中声母为g、k、h的汉字找出对应在日语汉字中的音读,在总结其发音规律的基础上,利用同汉语声母的变化历程进行共时和历时的比较,同时观察汉语声母对日语音读的影响因素,找出日语音读发音变化的根源.  相似文献   

4.
日语敬语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的变化发展是其宿命,日语敬语同样如此。文章在回顾现代敬语的运用基础、适用范围、表达形式及繁简程度的同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日语敬语未来的的发展趋势作出一定的预测。  相似文献   

5.
日语汉字词语是现代日语的重要组成部分,汉字是由古代中国传播到日本的,现代日语中运用的汉字词语在日本经过了1000多年的发展、衍变,相当一部分的汉字词语运用与现代汉语相比呈现出了明显的差异.本文对日语中使用的常见汉字词语与现代汉语的差别进行了归纳总结,意图为日语学习研究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基础日语授课时间逐渐减少,生源质量不断变化,再加上网络课程以及网络教学的普及,给传统的日语教学带来很大冲击。合理运用"翻转课堂"和传统教学模式相结合的方式,是对现代基础日语教学的良性驱动。研究发现合理运用"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对基础日语教学课程设计有着积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日语汉字中浊音的发音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浊音是日语语韵学习中重要环节。现代汉语中没有清音和浊音的区别,而现代日语中却完好的保存了398个汉字的浊音。那么,古代中国的汉字是怎样转化为日语的浊音,转化后,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发同类浊音的汉字又有怎样的关系呢?通过对日语汉字发音中吴音、汉音、唐音和惯用音的分析,对日语汉字中浊音的分类进行研究,探讨其内部的发音规律。  相似文献   

8.
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日语教学不能一直遵循传统方法进行下去,日语教学者要不断探究新的教学方法,满足社会对日语教学的不同要求。今后在日语教学中应多导入日本文化方面的信息,教学手段也要多采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教学形式。  相似文献   

9.
苟坤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26(10):74-75,110
从上代文献到现代日语,(して)的用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现代日语中,(して)是动词(すみ) 的连用形(し)和接续助词(て)的结合形式,而古日语中的(して)则可单独用作接续助词和格助词。本文以上代文献《古事记》、《日本书纪》、《万叶集》为考察对象,考察格助词(して)的具体用法,指出,在上代文献中,格助词(して)表示做某事的人或人数,相当于现代日语中的(て)。  相似文献   

10.
汉语对日语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现代日语的常用汉字约1945个,其中,1154个与中国语的形相同或者极为相近。日语虽然将汉字作为表意符号,也使用汉字的含义,但是,其意义与中国古代汉语的含义相同。而且有一部分汉字在日本写法和意义都发生了变化,所以,不能简单地引用汉字,完全按照中国语的含义来理解日本的汉字,因此,有必要研究汉语和日语中相同的汉字的不同含义。  相似文献   

11.
日本近代文学中的女性形象是日本女性文学向女性主义文学迈进道路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此,从阿关、叶子、伸子这三个人物形象入手,分析日本女性文学形象的渐变与突破,以及日本社会近代化历程中女性思维的嬗变。通过对这三个女性人物性格、经历的剖析,透视日本女性文学向女性主义文学过渡的历程,以及与同时期的西方女性文学相比存在的差距。  相似文献   

12.
除了与传统的显著差异,日本近现代成长小说作为一个整体自身也经历了显著而深刻的精神流变:主人公形象完成了"边缘人-外倾性-向内倾型-软弱性"的演变,小说的主要矛盾也更多地由外在社会冲突转为聚焦自我内心。由此,日本近现代成长小说呈现出西方乃至东方其他国家相异的文化表征。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东北地区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由于开发较晚,资源丰富,且地处东北亚核心地带,近代以后逐渐成为列强角逐的重要区域。其中日本先后通过中日甲午战争、日俄战争逐次夺取在东北的侵略利益,不断地辐射侵略东北,其目的就是最后吞并整个东北。东北地方当局崛起后,力图改变这种危机局面,在经济上采取措施对日本侵略进行抵制,力图用经济方法把日本经济侵略赶出东北,逐渐摆脱日本的经济控制。  相似文献   

14.
语言在使用的过程中会发生一定的变化,"鼻浊音"是现代日语中比较典型的一个例子。除此之外,还有"ら抜き言葉"、外来语、敬语、年轻人用语等问题。语言的变化一般来讲首先从年轻人开始,这种变化如果具有合理性,被大多数人所接受,就有可能随着社会的发展、时间的推移,逐步固定下来。  相似文献   

15.
日本社会中的"共同体"意识产生于原始农耕社会,被学者称为"地域共同体".进入封建社会后,"共同体"意识通过日本特有的家业制度得以发展,并在日本早期的商业组织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在现代企业社会中,以企业为中心的"企业共同体"意识已经深深植根于企业职员的日常生活中.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日本企业社会的经营发生了重大变化,而传统的"共同体"意识则继续在现代企业社会中发挥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6.
日本社会中的"共同体"意识产生于原始农耕社会,被学者称为"地域共同体"。进入封建社会后,"共同体"意识通过日本特有的家业制度得以发展,并在日本早期的商业组织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在现代企业社会中,以企业为中心的"企业共同体"意识已经深深植根于企业职员的日常生活中。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日本企业社会的经营发生了重大变化,而传统的"共同体"意识则继续在现代企业社会中发挥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中国近代的高等教育,在清末主要仿日本模式,从20世纪20年代初开始转向仿美国模式。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杜威访华的影响、留美归国学生的作用、“二十一条”的负面效应等几个方面。这一转变,对于中国高等教育的近代化,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从日语的词汇来看,现代日语中仍然保留着许多汉字及汉语词汇,而且许多词汇除发音与现代汉语不同外,字形却相近或相同,我们就把汉日语言中这些词汇称为中日同形语.中日同形语是中日两国文化交流、互动的产物.汉语和日语中的汉字词汇,虽然都使用了汉字,但是这些汉字用在不同的语言体系中,必定也会产生一些不同的含义和用法.  相似文献   

19.
日本政府公布的《常用汉字表》中读后鼻辅音韵尾的汉字共333个,本归纳出了这些汉字在日语中的音读与现代汉语普通话读音=汉语中古音的对应关系,证明了,日语汉字遥音读是以汉语中古音为基础,与日语音的相结合并受日语音韵的制约而形成的一套成系统的读音。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国内外的学术界关于"词"的研究十分活跃,相反对于"辞"的复合形式的研究却鲜有进展。在日本,虽说从近代开始就有了复合辞这一说法,但使用频率较低。随着语言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复合辞不断地涌入日本社会,引起了日本学者的注意。我考察过平成8年的日语国际能力考试一级的试卷,在所有问题当中,关于复合助词的问题出现了13个,占总数的37.1%。而平成9年的试卷中,关于复合助词的问题出现了15个,占总数的42.1%。从这不难看出,日语中对于"辞"的复合形式的关注日益提高。即便如此,当今对于这一领域的研究还很薄弱,给日语学习者带来诸多不便。本文试图围绕复合辞、复合助辞及复合助词的认定标准作一简单的概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