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区域创新环境对广东工业专业镇创新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广东省专业镇调整升级的背景下,从区域创新环境视角研究其对广东省工业专业镇创新绩效的影响效率,有助于地方优化区域创新环境的配置,有针对性、高效地营造良好的区域创新环境,从而提高专业镇创新绩效,保持专业镇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广东省19个地市(除深圳、韶关)为研究对象,运用主成分因子分析法和DEA方法,综合评价各地市区域创新环境对专业镇创新绩效影响效率.通过对实证结果的分析,提出基于提高专业镇创新绩效的区域创新环境营造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2.
区域创新网络结构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创新效率是影响区域创新能力的关键因素,而区域创新网络结构直接影响了区域创新效率的高低。运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从网络规模、网络开放、网络结构洞和网络链接四个方面研究区域创新网络结构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网络规模、网络开放性、网络结构洞、网络链接对区域创新效率的提高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并根据上述研究结论,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基于DEA的区域创新系统创新效率评价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孙凯 《科技管理研究》2008,28(3):139-141
在简单评述国内外有关区域创新系统测度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引入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并将其作为评价区域创新系统创新效率的定量方法.通过建立区域创新系统创新效率的评价指标体系,使用统计年鉴有关数据.对中国30个省的创新投入、产出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它们的效率表现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地对不同区域创新系统效率进行比较和排序,并为制定区域创新系统发展政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薛永刚 《科研管理》2021,42(8):150-159
    创新是驱动经济增长和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的一个关键因素,是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一个主要驱动力,在经济转型时期有必要研究创新影响因素及创新策略,增强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现有文献主要从创新影响因素、区域创新空间特征、区域创新效率、创新对企业的影响等方面展开研究,取得了相关研究结论和成果。区域创新系统是一个多因素交互作用复杂社会系统,并且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因此研究区域创新系统有必要考虑不同要素之间的交互作用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对区域创新的影响。基于相关理论分析提出九个假设,建立了广东省区域创新系统的空间结构方程模型,从创新主体、创新要素、创新政策、内部经济环境、外部经济环境、专利申请、新产品销售交互作用视角下实证分析广东省区域创新系统影响因素和路径。以广东省21个市域创新数据为样本,基于ESDA方法分析了广东省区域创新系统空间特征和空间相关性,基于空间结构方程模型研究了广东省区域创新系统影响因素和影响机制。通过研究得到以下结论:1)创新政策、创新要素和外部经济环境对广东省区域创新系统具有正向影响,创新政策影响最大;2)创新主体对广东省区域创新具有不利影响;3)内部经济环境对区域创新系统具有正向直接影响,但是考虑到各因素交互作用后对新产品销售具有不利影响;4)区域创新空间相关性对广东省区域创新系统具有正向影响。根据研究提出以下建议: 1)适当管控外资引入规模,限制有技术壁垒的外资企业,提高外资利用质量;2)改进现有高校和科研机构创新评价和激励制度,实施多元化和市场化的创新评价体系;3)建立政府主导的广东省创新系统公共平台,提供创新系统所需的信息交互、多方合作、成果交易和需求发布等功能;4)加大教育科技投入力度,营造创新氛围,增强创新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5.
基于技术生态位视角构建广东省科技创新效率评价体系,运用DEA-Tobit模型对广东省21个地级市进行科技创新效率测算,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广东省科技创新效率在培育阶段和孵化阶段的平均综合效率分别为0.685和0.813,孵化阶段的整体科技创新效率高于培育阶段,且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共同制约着整体效率的提升;科技政策、应用研究与实验发展费用、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数量是影响科技创新效率提升的重要因素。基于实证分析结果,从知识产权保障、成果转化、基础研究等方面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区域创新环境对广东工业专业镇创新绩效影响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广东省专业镇调整升级的背景下,从区域创新环境视角研究其对广东省工业专业镇创新绩效的影响效率,有助于地方优化区域创新环境的配置,有针对性、高效地营造良好的区域创新环境,从而提高专业镇创新绩效,保持专业镇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广东省19个地市(除深圳、韶关)为研究对象,运用主成分因子分析法和DEA方法,综合评价各地市区域创新环境对专业镇创新绩效影响效率。通过对实证结果的分析,提出基于提高专业镇创新绩效的区域创新环境营造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7.
我国东部省市区域创新系统的运行效率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创新系统的运行效率是创新系统结构优化与功能发挥程度的反映,本文将区域创新系统效率分为直接科技效率、宏观经济效率和社会效率,建立了三段式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效率评价的DEA模型,研究了阶段效率的总效率合成方法,对区域创新系统运行效率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8.
运用DEA方法评价区域创新系统创新效率的传统作法是将区域创新系统作为一个"黑箱"来处理,不考虑系统内部实际的运作过程及其对系统整体效率的影响.本文将区域创新系统分解为两个相互关联的创新链式子阶段,通过构建基于规模报酬可变的链式关联网络DEA模型对我国各区域创新系统技术创新的整体及各子阶段的效率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计算两个子阶段间的关联系数,来评价各区域创新系统技术创新子阶段的关联有效性程度.  相似文献   

9.
为构建适用于各地区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发展跨年度比较的评价体系,结合企业创新特点和区域创新管理需求,从创新实力、培育潜力、区域贡献等维度构建区域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发展评价量化基础指数体系,评价指标由40个减少至27个,客观赋权形成指标权重,通过一级指数和3个二级指数从多维度量化评价区域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发展情况,并可延伸兼容多个年度时间序列周期;进一步利用2008—2019年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相关指标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与熵值法进行量化实证研究,结果表明2008年以来,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发展指数持续快速提升,创新实力指数和区域贡献指数增长快,但是培育潜力指数下降,为此提出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未来发展重点方向应由数量规模增长转变为规模效率提升,以及调整高新技术企业政策导向、增加高新技术企业金融供给、加强高新技术企业产业组织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构建创新网络评价指标,着重考察高技术产业和中低技术产业两个网络节点,结合分区域回归和门槛回归,实证分析创新网络与区域创新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 创新网络对区域创新具有直接促进作用,这种作用随着区域创新网络的提升而减弱;在不同的创新网络水平地区,创新网络对区域创新影响的途径不同.在创新网络欠发达地区,创新网络对区域创新主要表现为直接促进作用,节点间的溢出效应对区域创新影响不大;在创新网络发达地区,创新网络有助于将节点间知识溢出扩散至区域层面,从而间接促进区域创新.根据以上结论,本文从提高网络联系强度、建立孵化园以及加强地区主导产业作为“创新增长极”作用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管理创新是基础研究原始创新的保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基础研究的管理体制与机制创新方面,探讨基础研究原始创新的环境与管理模式。建议创建国家研究中心和人才培养基地,引导交叉科学研究,孕育原始创新;创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和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2.
技术创新的悖论与开放式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先华  郭际 《科技与管理》2007,9(1):127-129
主要探讨了技术创新悖论的类型,深入研究了技术创新悖论的成因,并重点介绍了开放式的创新模式,最后对如何解决技术创新的悖论提出了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3.
不同层次创新主体自主创新策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刘娜  薛耀文  耿丽萍 《科学学研究》2007,25(6):1203-1208
 本文分析了自主创新的内涵与实现形式,研究了超大型、大型、中小型企业的特点以及对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三种自主创新实现形式选择实施的策略,最后阐述了对不同层次创新主体自主创新梯度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4.
开放式创新在世界范围内逐步兴起,相关创新政策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本文通过梳理开放式创新概念的发展脉络和各国实践,重点比较它同中国目前主要采用的系统创新范式之间的异同,并探讨从系统创新范式转化为开放式创新范式所需要的政策设计原则和政策框架。在中国,开放式创新实践逐步出现,但现有的政策工具无法有效激励该创新模式。在创新范式转型的情况下,创新政策设计需要有两点变化:一是在现有创新政策体系中引入开放式创新理念,丰富金融政策、税收政策等"奖励"式政策工具;二是政府应通过公共知识库的建设进一步激发私有部门自下向上的创新动力。  相似文献   

15.
杨磊  刘海兵 《科研管理》2022,43(2):9-17
     本文针对理论缺陷,结合案例企业具体实践,立足情境和开放式创新模式两大视角,试图探索开放式创新演化的一般规律及情境影响其演化的内在机理。研究发现:(1)可以以开放方式和合作伙伴性质作为描述企业开放度的两大核心内涵,并完善了相关构念维度及测度指标;(2)以合作密切程度作为衡量标准,不同企业的开放式创新大都经历“初级开放阶段-成熟性开放阶段-引领性开放阶段”,合作密切程度分别为契约式、团队式、战略式合作;(3)企业的内部情境会影响开放式创新的演变:创新战略会影响合作伙伴密切程度、合作形式及伙伴类型;组织结构作用于合作伙伴类型;企业规模影响合作形式及合作伙伴空间分布;(4)企业外部情境也是开放式创新模式演变的重要影响因素。其中,行业特征会影响合作形式、合作伙伴类型、密切程度及其空间分布;行业位势作用于合作形式、空间分布及合作伙伴类型;创新环境影响合作伙伴类型及交易逻辑。以上结论为企业开放模式的设置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根据技术创新和组织创新这两个不同的研究思路,回顾和总结了企业创新能力理论发展的路径,并介绍了将两者结合是该理论发展的一个方向及其对我国企业创新产生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虚拟创新:未来技术创新的主导模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龙一 《科学学研究》2001,19(3):108-112
本文探讨了信息化时代技术创新的新模式 :虚拟创新 ,及其特征、理论依据、运作模式 ,和虚拟创新应注意的关键因素 ,并对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技术创新生态与生态技术创新及其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创新与生态学理论的结合引发了两个不同方向的研究领域:技术创新生态与生态技术创新。前者关注影响技术创新的社会环境因素,以便更好地开展技术创新;后者则关注技术创新的发展方向,探讨技术创新与人类、社会、环境的关系。界定二者对学界今后的研究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9.
刘海兵 《科学学研究》2019,37(9):1680-1693
本文基于探索性案例研究方法,探讨开放式创新实施的情境、实施路径和效应,在深入分析创新情境、开放式创新和创新能力的动态变化轨迹基础上,试图构建一个“创新情境--开放式创新--创新能力”的整合分析模型。依据这一研究框架,文章对在开放式创新方面有代表的海尔集团作了2009-2018年纵向案例研究。本文研究丰富了开放式创新的内核,从作用于创新链的节点、交易逻辑和类型等三方面诠释了开放式创新的内涵;定义了开放式创新的类型,提出从驱动力、创新链开放节点、交易逻辑、知识流、卷入的创新资源、沟通方式、沟通频率和核心特征等8个维度定义开放式创新,可划分为内部依赖-内向型、主导参与-内向型、主导参与-双向型、社群共创-双向型4种类型。研究结论发现,由技术控制力和创新活跃度反映的创新情境是决定开放式创新模式选择的依据,开放式创新是一个依据企业面临环境和战略选择发生的连续的、动态的创新资源吸引、整合、利用、释放和扩散过程,随着创新情境越来越有利,开放式创新依次经历内部依赖-内向型、主导参与-内向型、主导参与-双向型、社群共创-双向型4个阶段,与之对应的创新能力则沿着“技术创新能力-整合创新能力-生态创新能力”的路径演化。本文的理论贡献在于:丰富了开放式创新的内核,定义了开放式创新的类型,并基于创新情境、开放式创新与创新能力动态演化路径提出了COC模型,为企业如何实施开放式创新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20.
It has been empirically observed that, in some industries product users are the most frequent sources of product innovations while, in other industries, product manufacturers are. I hypothesize that such differences are caused by differences in the ability of these two “functional” categories of innovators to appropriate innovation benefit. I explore this hypothesis by examining the real-world effectiveness of mechanisms (such as patents and lead time) used for the appropriation of innovation benefit and the dependence of this effectiveness on the functional relationship between innovator and innov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