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武术存在着许许多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使人们产生了失望。但是,悲观的情绪无济于事,武术工作者应该振作精神切实地进行创新,寻求中国武术发展的思路。文章就此提出了五个方面的思路,通过创新促进中国武术发展,使人们燃起新的希望,使武术焕发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2.
中国武术早已闻名于世。目前,中国有二亿人从事武术学习和训练。中国武术是强身健体、预防疾病的良好方法之一,它是一种神奇微妙的体育运动。因此,倍受人们喜爱。中国武术不仅在中国,它巴发展到了国外。它分为一百三十种,每一种都有固定的套路和呼吸、运动规则。苏联远东科学院非常重视中国武术在苏联的传播。为了更好更系统地研究和学习中国武术,苏联远东科学院专门建立了中国武术健美研究中心,研究中心有  相似文献   

3.
以中国武术国际化传播为研究对象,试图通过对奥林匹克运动发展中所推行的一系列关于奥林匹克运动理念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寻求中国武术国际化传播中的理念缺失这一核心问题.注重奥林匹克运动理念的传播是其实现国际化传播的成功之处,而偏重技术的"体育竞技化"改造,忽略"自身的文化主体性"构建是中国武术国际化传播进程缓慢的主要原因.总结并提出中国武术的国际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着理念的缺失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4.
大众传媒社会中,文化偶像是人们了解并接受某一文化的重要原因,中国武术在当代社会发展滞缓的症结之一就是中国武术偶像的缺失。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中国武术偶像的发掘策略进行研究,以期对中国武术偶像的发掘以及武术的发展提供理论上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对中国武术与奥林匹克文化相融合,奥运后中国武术在市场中的发展进程和中国武术迈向全球化为研究方向,从而使中国武术体现出应有的社会价值,激发出人们对中国武术传统文化的兴趣爱好,让中国武术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6.
对于武术人而言,不同的套路动作与不同的拳种流派技术,往往是区分武术人师承关系的重要手段和形式之一,所以,对于中国武术中的套路认同、拳种认同,也就自然而然成为中国武术认同中十分重要的表现形式。正是由于人们对这些不同风格的套路、拳种的认同,构成了大众对中国武术的认同。认同是一种接纳,或者说是一种承认。对于武术人来说,认同则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美德。对于中国武术而言,对不同套路、不同拳种流派的认同,则是保持中国武术多样性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7.
梅继伟 《精武》2013,(35):125-126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对中国武术在传播过程时,首当遇到的武术动作术语繁杂.难以理解以及在面临当今西方主流文化的影响下.在国际学术上失去了话语权等问题进行研究。欲从科学性、民族性.大众化分别对中国武术学术话语体系进行论述;寻求中国武术学术话语体系的界定策略。以此为中国武术的推广和发展提供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8.
WMA的意义     
七月流火,正是一年中最为炎热的季节,中国武术迎来了属于自己的职业联赛一WMA(中国武术职业联赛)。这对近年来发展称不上顺利的中国武术无疑是一个巨大的促进,同时,由于WMA所采取的赛制和比赛内容,又为中国武术的回归传统提供了一种可能,从这个意义来说,WMA对中国武术  相似文献   

9.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对中国武术近代以来在西方体育思维映照下中国武术的发展进行了文化学层面的思考:近代以来中国文化所发生的巨大变革直接导致了中国传统武术的文化断裂,导致武术西方体育进程的开始;西方体育思维的确立使中国武术在发展过程中逐渐远离传统,直接影响了中国武术的当代发展。  相似文献   

10.
武术演练的风格与个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武术演练的风格与个性太原师专体育系周玉芳随着中国武术运动的不断发展和逐步走向世界,人们的欣赏水平也不断提高。但是。目前中国武术的发展主要是长拳类套路,似乎存在这样一种倾向:即单纯追求速度快,难度大,轻捷飘逸,风格逐渐趋于一致,而缺少鲜明的个性,缺乏内...  相似文献   

11.
吴剑 《浙江体育科学》2015,(2):113-116,128
身体承载着所有的文化体系——中国武术也不例外,也必然要还原和服务于身体的根本需求。中国武术作为身体文化的一种形式,是在时空的变化中展现其生命的整体。因此,立足身体文化谈中国武术的发展是展现中国武术之流变的一条主线,同时也是考察身体之于中国武术重要性和指导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体育仲裁受案范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在文化全球化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下,对民族国家、民族主义与中国武术几个概念作了反思性的解读。结论认为:中国武术在寻求文化认同的过程中,并不能完全离开一个“他者”文化。不能为了认同自己、寻求“本真性,”而把自己民族性标准无条件地凌驾于其他价值标准之上,应当提倡一种流动性的文化认同概念。中国武术文化认同的策略应是:需要发出自己的声音,需要有自己的一套话语系统,从而能与一切优秀的民族文化进行对话,积极应对文化全球化,而不是怀旧。只有这样才能使武术更好地得到世界的认同,并代表中国民族文化奏响民族体育文化的最强音。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大陆开始向韩国钾放,两国之间的交流逐渐频繁,两国人民也开始了相互间的重新认识,武术开始向韩国传播。文章通过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的研究方法,对中国武术在韩国的发展现状作了直观的、详尽的调查和分析。结果显示,中国武术在传播的过程中,过度偏向竞技化,使得大众化、普及化受到忽略。中国武术在韩国的大众化和普及化到目前为止不是很乐观。加之中国武术试图进入2008年北京奥运会未果,中国武术在韩国的进一步普及还面临一定的困难。  相似文献   

14.
彰显中华文化显著基因的中国武术在发展中存在着过度学习"体育"的现象。在促进文化繁荣、凸显文化自信、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的时代背景下,回归中国武术的文化"主体"立场,成为了新时代中国武术发展的必要选择。运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从过度"学习"与坚守"主体"两种不同文化立场的发展终局开始论述,论证了只有坚持文化"主体"的发展,才能实现真正的中华文化繁荣;从中国武术近代发展的历程进行梳理,证实中国武术一直处在过度学习"体育"的立场当中。研究最后认为:中国武术的发展立场回归文化"主体",才能更好地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承担在新时代中助推中国梦实现的重大责任。  相似文献   

15.
姜寿海 《武当》2011,(6):33-34
(接上期) (二)成型期,春秋战国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公元前221年)为我国历史上极为重要的时代。在武术与道学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审视,发展到春秋战国时期,已初步形成,或者说有了雏形。这一时期,中国武术的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武术社会功能向多面性发展;二是武术技艺(器械与徒手)向多样化发展;三是武术意识向自觉性、理论性发展。综述这三个方面,使中国武术开始成为独具特  相似文献   

16.
中国武术职业联赛开创了中国武术联赛的先河,是第一个真正属于中国本土的职业赛事,也是一次真正意义上使传统武术从产业体制方面发生根本性变革的历史超越。但是本次职业联赛也暴露出了很多问题,致使人们的质疑声频频出现,面对这些质疑,中国武术职业联赛将以怎样的面貌面对世人显得尤为重要。针对这一问题,文章进行了浅要的分析并提出合理的建议,以利于推动中国武术职业联赛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对人类搏击行为展开历史学与人类学的考察。研究发现,搏击作为表征人类暴力的身体文化实践形式,在其走向现代化发展历程中,以暴力规训而实现“生活化转向”是历史的必然选择和重要枢机。具体表现为:对身体暴力“弱化”的规训,使搏击体育化为一种运动,而参与人们运动与健康生活方式的建构;对身体暴力“泛化”的规训,使得搏击审美化为艺术形式,而参与人们艺术与审美生活方式的建构;对身体暴力“虚化”规训,使得搏击升华、抽象化为一种奋斗拼搏的生活哲学,而参与人们的精神生活方式建构。人类搏击的“生活化转向”,对中国武术的当代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为新时代中国武术现代化发展、中国武术话语体系建构以及国际化传播,带来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运用文献资料法,在文化全球化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下,对民族国家、民族主义与中国武术几个概念作了反思性的解读.结论认为:中国武术在寻求文化认同的过程中,并不能完全离开一个"他者"文化.不能为了认同自己、寻求"本真性",而把自己民族性标准无条件地凌驾于其他价值标准之上,应当提倡一种流动性的文化认同概念.中国武术文化认同的策略应是:需要发出自己的声音,需要有自己的一套话语系统,从而能与一切优秀的民族文化进行对话,积极应对文化全球化,而不是怀旧.只有这样才能使武术更好地得到世界的认同,并代表中国民族文化奏响民族体育文化的最强音.  相似文献   

19.
王岗 《搏击·武术科学》2010,7(6):F0002-F0002
中国武术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文化体系,不论是技术层面,还是制度层面、精神层面,中国武术的核心价值观都始终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相吻合。张扬着“厚德栽物”、“刚健有为”的民族精神,践行着“道德至上”的行为特征,早已超越简单的实用技艺层面,而内化和提升为一种教化之学。由此,面对中国武术的发展困境,重提中国武术是一门教化之学,对我们正确理解中国武术的价值和作用,制订文化和教育层面的中国武术发展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法等方法,以"武术表演"为主线,梳理不同历史时期中国武术表演的艺术特征,指出当前武术的军事价值和功效已经逐渐被其它诸如健身、娱乐、文化、艺术等功能所替代,而作为一种能够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艺术、文化产品,其自古代以来就具有的艺术特征和审美功效便成为其在当代社会中得以延续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中国武术"表演化"和"艺术化"的发展道路不仅成为肩负起传播中国武术、传承武术精神、弘扬中国文化,彰显中国精神的重要方式和途径,还成为中国武术在当代社会中广泛普及与发展的新形式和新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