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的“教”是条件,学生的“学”才是根本和目的。从教育的本质来看,教学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创新性学习的活动和过程。因此说,摆正“教”与“学”的关系,实现由以“教”为主到以“学”为主的转变,是课堂教学改革成功的前提,更是实现本真教育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一、"以学为主"课堂教学的内涵、结构和原则 (一)"以学为主"的课堂教学的内涵" 以学为主"课堂教学是以主体教育思想为指导,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学生作为主体参与教学过程为特点,以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与能力,促进学生的学习质量整体提高为目标,教与学有机结合、同步发展的教学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3.
现代教学理论告诉我们,课堂上学生必须真正深入地参与教学过程,才能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本文就是在这一背景下,理论联系实际,从树立新的教育理念、遵循新的教学原则、创设新的教学环境等方面,探究"以学为主"型课堂教学的目标定位和学生主体意识与行为表现、"以学为主"型课堂教学的原则和结构,并浅谈此课型研究与实践的具体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4.
学习任务群是新的教学组织形式,课标修订组组长王宁教授说:学习任务群就是一种课堂教学,不过是转变了一下内在的主体,把以教为主变成了以学为主。随着新课标的颁布、新教材的实施,一线教师以极大的热情积极探索学习任务群教学,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实现了从以教为主转向以学为主的转变。  相似文献   

5.
语文新课程的实施要以"学"为主,要把实施的重心由教师的"教"转移到学生的"学"上,为此,语文教学要注重向生活的回归,重视学生的体验,解放学生的心灵,启迪学生的智慧,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转变教育观念是先决 创新人才的培养取决于具有创新观念和创新能力的教师。要教学生学会学习,教师的教育观念必须实现三个转变:一是从传统的传授知识为主向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和创造为主的转变;二是从一次性学校教育向学生获得持续发展能力的终身教育转变;三是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主动发展为中心,实现由教到学,教对学适应的转变。实现这三个转变,是教学生学会学习的起点和归宿。  相似文献   

7.
洋泾中学课堂教学改革的主题是变"以教定练"为"以学定教",变"先教后练"为"先学后教",变"以教为主"为"以学为主"。以学定教就是以学生的学情来决定教学方式,先学后教的核心是预习,重点是学生的活动,关键是学生如何展示、研讨、训练。基于这样的考虑,洋泾中学确定了课堂教学改革的路径:核心是学生学的行为变革,让学生动起来;前提是教师教学行为的变革,教师的教学行为应该是引起、维持、推进学生的学的行为;课堂教学结构必须调整,预习是关键;如何让预习落到实处,导学案的编制与使用是整个工作的抓手。  相似文献   

8.
主体性教育是一种教育思想,它要求教师把教学活动组织成一个在教师激励和引导下学生自主学习的互动过程。由于课堂教学是人类社会特殊的认识活动,教师和学生所处的位置、所负的职责是完全不同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施教的主体,而学生则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以“导”为主,学生以“学”为主。“教”与“导”的需要是因为“学”的需要。“教”是为“学”而存在,又为“学”服务的。这近乎是朴素的真理,但却一直困扰着我们,摆不正“学为主”的位置。究其原因,是封建社会的等级观念所衍化的师道尊严,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直处于发号施令的…  相似文献   

9.
正"生本教育"是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它突破传统式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方式,是针对旧的以教师为本的教育体系的弊端而提出来的.目前大多数数学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以教为本",教师讲,学生练,学生围绕教师转,学生失去了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学生之间缺乏合作和交流,只是机械地模仿和重复操练,课堂教学沉闷、压抑,学生缺乏主动参与意识,学习枯燥,容易产生厌学情绪.而"生本教育"彻底打破了这种教师讲、学生听为主的教学模式,是完全依靠学  相似文献   

10.
在平常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较多的是教师在唱主角,教师总是讲究教的一招一式,主宰课堂的话语权,把学生变成配角来衬托自己。作为课堂主体的学生却被沦为看客,教师挤占掉了学生本来可以自主阅读、实践探索的空间。这样的教学视角,本末倒置,得不偿失。语文教学的着力点应该由教师的教为主转向于以学生的学为主。以下《水上飞机》的教学设计就尝试着从"教语文"转身到"学语文"。一、直接导入  相似文献   

11.
4月12日至13日,产学合作人才培养与就业高峰论坛暨"IT实训推广工程"2008年会在京举行。"中国的职业教育要以用为主而不是以教为主,教育导向要转变到以求职为目的上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产学合作教席主持人查建中教授在论坛上表示。  相似文献   

12.
郏宝红 《天中学刊》2002,17(5):117-117
在过去 ,许多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法基本上是传统的讲授法 ,而学生主要是对这些知识的接受、领会、记忆和巩固 ,教学过程中常常重教知识而轻教思维 ,重教“学会”而轻教“会学”,其实质是“以教论学”的教育论 .随着现代教育观念的转变和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化 ,传统的“以教论学”已不适应培养现代人才的需要 ,要改变这种状况 ,就要更新教育观念 ,在教学思想上变“以教论学”为“以学论教”,即在教学过程中既重教法 ,又重学法 ,既教学生“学会”,又教学生“会学”的现代教学论 .近几年来 ,我们结合生物化学的特点 ,把“以学论教”,指导学生“会学…  相似文献   

13.
学生评教与以学评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育评价是20世纪30年代在美国兴起,60年代兴盛于西方世界并传入我国。这些学科虽然在我国发展已有20余年,但理论研究的进展不大,学科的成熟度不高,与我国广泛开展的教育评价活动很不适应,教育的本质决定了师生关系的最基本方面只能是教师教,学生学。说学生是主体,那是说学生是学的主体,是自我教育、自我体验、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主体,而不是说学生是教的主体。教学须调动学生的能动性,考虑学生的兴趣,都不意味着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应该实行以学评教为主,即以测验学生的成绩高低来评价教师教得好不好。  相似文献   

14.
“教学”包括“教”和“学”两个方面,“教”必须通过“学”起作用。以前,由于不懂这一浅显道理,“呆教”、“死学”现象严重。后来,我们以复习、练习、自学等学生学习活动为主,教师在关键处稍作点拨,使教学收到了良好效果,其主要过程如下:一、铺垫。教师发油印题给学生练习。1.在括号内写出该组数的最小公倍数:6和8( ),5和7( ),54和18( );  相似文献   

15.
传统地理教学着眼于教材的内容是否讲完、讲清楚、讲生动,形成了“教师教、学生学”的环境。而现代的教学思想、教育观念要求教师在教学中, 以“导”为主,着重考虑和研究怎样使学生学懂、学会、会学,即学生接收、处理、贮存、输出信息的过程。关于教师的“导”与学生“学”的相互关系及处理方法我的体会是:1.地理教学应反映教师的“导”与学生的“学”。教学系统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学生、二是环境。学生是知识信息的接收者、处理者,环境则是保证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条件———学习环境。作为教学系统中的环境,其功能在于促进、控制学生…  相似文献   

16.
现代教育理念指出:教师的"教"是实现学生的"学"的一种手段,学生的"学"才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因而主张"先做后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最后实现"不教而教"的目标。而生本教育就是让学生事先有准备的教育,其中"学习单"就是这一重要的体现。  相似文献   

17.
范万娜 《时代教育》2009,(8):206-206
本文主要通过比较语文教师和学生在以前和现在"以学为主"教学模式中所起的不同作用以及所取得的不同的教学效果,来谈语文教师在"以学为主"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课程思政实施效果评价是检验课程思政效果和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以导游业务课程为例,构建学生、教师和专家三位一体的课程思政实施效果评价指标体系,从学生"学"和教师"教"两个方面检验德育目标的达成程度.教师从学生内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外在的行为表现两个方面评价学生"学"的效果;学生从对"课程思政"满意度和自我认知的教育效果两个方面评价教师"教"的效果;专家考核课程思政实施全过程,以评价教师"教"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教学发展的历史中曾提出"三中心"的观点,即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因此在教学中强调教师的责任,忽视教师的生命价值;强调教师的权威,忽视教师和学生的合作关系;强调教师的基本功,忽视教师的创造性.在此理念的指引下,作为教学重要环节的教学设计,也注重以"教"为中心,从而忽视了教学的实质是学生"学"的过程,并在此过程中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和基本的解题技能,在思考和实践的基础上实现数学教学的基本任务.因此以"三中心"为理论的教学设计已不适应新课改的理念,而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理论便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20.
文章依据"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遵循"学教并重"的原则,通过网络技术将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与新型的"以学生为主"的两种课程教学模式有机结合在一起,探索出"自主实践-课堂教学-组织实践"的课程教学模式,并依据该模式对中央电大开放教育试点本科<数据库系统概论>课程作了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