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起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栏目,许多观众立刻会联想起一种新闻报道方式——调查性报道。诚然,《新闻调查》中的一些节目确实属于调查性报道的范畴,而且它以科学、严谨、理性的调查风格使自己成为了中国调查类节目的榜样和标杆,强烈地吸引着千万人的眼球。但是,实事求是地说,《新闻调查》中的许多节目并不是调查性报道,而且,笔者认为《新闻调查》正和调查性报道渐行渐远。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框架理论,对中央电视台深度调查类节目《新闻调查》2009年至2014年关于未成年人的报道进行内容分析,发现《新闻调查》在未成年人报道中存在刻板印象,其报道内容与特定时期社会议题相关。  相似文献   

3.
邓晓静 《新闻世界》2011,(9):194-196
1996年5月17日,(《新闻调查》栏目在央视开播,标志着中国电视界走上了调查性报道的道路。作为中央电视台唯一一档深度调查类节目,《新闻调查》15年间吸引了众多学者和业界人士的目光,研究丈献层出不穷,已形成一定的研究规模。笔者将1997年到2011年间对《新闻调查》的研究文献分学界和业界两个领域,从宏观和微观视角进行丈献综述,以一窥《新闻调查》的学术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4.
李鸿谷 《青年记者》2006,(15):49-51
“亮出你的额头来!”进入北京羊坊店西路,那个被央视新闻评论部称为南院的三楼《新闻调查》办公室,在这里呆了有些年头的“老人”庄永志望着柴静,直截了当地说:能不能变变你的发型?这是柴静《新闻调查》生涯的第一天。“非典”来了柴静进入《新闻调查》的第一天,制片人张洁在权  相似文献   

5.
张晓明 《视听界》2011,(6):42-44
说起电视新闻中的调查类节目,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央视名牌栏目《新闻调查》。该栏目自1996年开播以来,对某些新闻热点问题和社会敏感问题进行调查取证、分析和透视,资深的记者队伍,娴熟的电视手法,使其一度成为国内电视新闻调查节目的一面旗帜。不过,电视新闻调查并非只有这一种模式。在日常生活中,社会热点、新闻事件不断出现,需要媒体,特别是城市台、地面频道电视民生新闻栏目快速反应,迅速解读,深挖观众需要的内容,为受众提供“快消品”。相对于央视的《新闻调查》  相似文献   

6.
王猛 《新闻前哨》2007,(7):65-67
《新闻调查》是中央电视台最具深度的调查类栏目,栏目创立十多年来,创优创新、不断探索。《新闻调查》在过去十多年的历程中,逐步形成了自己具有独特实践风格的“电视新闻理念”。  相似文献   

7.
今年是中央电视台著名栏目《新闻调查》开播十周年。前不久,中央电视台举行了一个别开生面的纪念活动,《新闻调查》的新老人物欢聚一起,对十年的电视新闻调查之路作了一次追忆和清理。在这十年的关节点上,关于《新闻调查》,我们可能有很多的问题需要思考,但最需要思考的是:《新闻调查》给中国电视新闻带来了什么?它的意义究竟何在?我们为什么需要《新闻调查》?《新闻调查》将如何走下去?把这些问题考虑清楚了,不但对《新闻调查》的未来发展有利。对中国电视调查报道的前程,也就可能有了方向感。  相似文献   

8.
电视新闻调查节目不断发展,在肯定成就的同时,有学者指出,新闻调查类节目的镜头应该属于“有限的叙述者”,节目本身也应该是“一个论辩、探究型的空间”,而不是“一清二白的正义/非正义的过分明晰的结构”。然而,目前“大多数电视叙述者都表现出很大程度上的全知全能”。  相似文献   

9.
国内外一些著名的新闻记者和主持人都把如何生动地告诉观众一个吸引人的新闻故事看作是自己毕生的工作和追求。作为调查性电视新闻节目自然也不例外,在调查新闻真相的基础上,如何绘声绘色地讲个故事,也是节目所倡导的。目前,我国电视新闻界比较著名的栏目,如《焦点访谈》、《新闻调查》等电视调查性新闻报道都借鉴了国外电视新闻报道节目的故事性手法。例如,在《新闻调查》开播初期,有过这样的定位口号:“三性”,即新闻性、故事性和调查性,一个《新闻调查》的选题,应该同时具备这“三性”。正是因为这样的定位,  相似文献   

10.
任晓润 《视听界》2005,(1):70-72
十二年前,在中国电视新闻走向蓬勃发展的起步期,深度报道以其不同凡响的超越为观众瞩目,也成为电视新闻从业人员心中的事业殿堂,当深度报道所涵盖的理念对中国电视新闻事业产生质的飞跃时,曾经作为深度报道代表性载体的央视《焦点访谈》、《新闻调查》却遭遇到来自受众的“寒流”。《江苏新时空》、《南京零距离》、《直播南京》、《法治现场》、《第一时间》、《西安零距离》、《成都全接触》等等“新闻超市”①类栏目如星星之火在全国呈燎原之势,其受观众欢迎程度甚至超过了创办者当初的期待。有学者认为此“新闻超市”类栏目以其“民生”特质而堪称“十年来中国电视新闻的第三次革命”;②也有学者认为此类节目过于媚俗,降低了新闻性栏目的品位。③本文从“主体意识”的角度来探讨两者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好新闻作品有什么标准?央视《新闻调查》中著名的大眼睛记者柴静说:“好的新闻是有人情味的。”  相似文献   

12.
安百杰 《青年记者》2007,(12):100-102
在电视新闻采访和电视节目制作中,现场的重要性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比如,央视《新闻调查》把“接近真相,从现场开始”作为自己的定位理念,除此之外,江苏电视台《江苏新时空》栏目开办了一个子栏目《正在现场》,而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则把《南京零距离》的另一档姊妹新闻栏目命名为《绝对现场》。作为中国电视新闻的旗舰,央视新闻频道更是把“第一现场”当作自己频道的追求境界。[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安百杰 《青年记者》2007,(12):100-102
在电视新闻采访和电视节目制作中,现场的重要性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比如,央视《新闻调查》把“接近真相,从现场开始”作为自己的定位理念,除此之外,江苏电视台《江苏新时空》栏目开办了一个子栏目《正在现场》,而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则把《南京零距离》的另一档姊妹新闻栏目命名为《绝对现场》。作为中国电视新闻的旗舰,央视新闻频道更是把“第一现场”当作自己频道的追求境界。  相似文献   

14.
在中央电视台的网站上有一张《新闻调查》栏目组的“全家福”,照片上人人都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可是他们手中写有“2005坚持就是胜利”的横幅却增加了些许凝重。从中不难看出,制作新闻调查性节目背后的艰辛,而正是他们对于信念的坚守,构建了《新闻调查》特有的媒介品质。为客观原  相似文献   

15.
李昌平 《新闻前哨》2005,(10):47-48
创新是推进新闻事业发展的一种必然要求,是新闻的生命之源。中国的电视新闻,相比较而言,恐怕没有哪一个时期像现在这样--创新步伐如此之快。当理论界还在不知疲倦地研究《焦点访谈》、《新闻调查》等访谈类节目,还在多层面回味“伊拉克战事直播”的时候,新生代的、以江苏台《南京零距离》为代表的大型民生新闻栏目正如火如荼地风靡全国。在湖北,一场民生新闻的硝烟也开始点燃。2004年11月8号,湖北电视台推出了《现在直播》、同年12月18号,湖北经视推出了《经视直播》,2005年9月6号,武汉电视台也推出了一档一个小时题为《百姓连线》的大型民生新闻栏目。这些新闻栏目以一种崭新的播报形式和没有任何条条框框的羁绊为电视新闻的创新之路树起“标杆”。  相似文献   

16.
《新闻调查》是中央电视台的一档大型新闻评论性栏目,其栏目定位为“社会性,故事性,调查性”,属于电视新闻深度报道。在中央电视台众多栏目中。《新闻调查》节目中记者的采访占有很重要的位置,调查者辛辣  相似文献   

17.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在电视学术界,有人将《焦点访谈》《新闻调查》等节目划出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的范畴,有的省市在年终选评好节目时,竟把这类访谈类节目打入评论类之外的另册。这真是说者糊糊涂涂,听者懵懵懂懂。  相似文献   

18.
刘擎 《新闻记者》2005,(10):42-42
《新闻调查》、《1/7》以及其他节目特别有意艾。因为这联系到一个大的背景:在中国目前的转型当中公民文化的重建。我们都知道,我们的社会不希望落入一个混乱(chaotic),那样极度混乱的动荡变迁.也不应当完全保守的故步自封,我们需要一种健康积极的公民精神和公民文化,来推动社会的变革。  相似文献   

19.
陈栋  王丽明 《新闻窗》2006,(5):110-110
如今,除了央视一套的《焦点访谈》、《新闻调查》、《面对面》等典型评论节目外,新闻频道也纷纷推出了《新闻会客厅》等评论节目,山西电视台的《记者调查》、四川电视台的《今晚10分》、湖北电视台的《沟通》等,都是一些颇具特色的电视评论节目。可以说,电视新闻评论受到了社会的高度关注。但从总体上看,相比于平面媒体,电视的新闻评论力度与其媒体地位难以匹配。  相似文献   

20.
亦杰 《今传媒》2006,(8X):25-25
我爱看央视的“新闻调查”栏目,记王志、董倩、杨春、柴静等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很赞同《中国青年报》“冰点”主编李大同的评价:“新闻调查”的记显现出职业化特征,这表现在对采访现场的控制和采访对象的交流上。在提问的水平上。“新闻调查”的记越来越表现出个性,这会让观众对他产生出信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