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秦志宏 《广西教育》2007,(12B):10-11
随着《新课程标准》实施,课程内容适度强化文言文的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性日益突出。然而,长期的应试习惯、社会时尚文化的功利特点助长了师生们的功利心态,使得文言文基本的教学模式始终是老师逐字逐句串讲,加上一点古汉语知识的介绍;学生则忙于记词义、记译文。“八字真经”——字字落实,  相似文献   

2.
新课标中初中文言文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诵读古代诗词和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然而就当前初中语文教学而言,教师串讲,"字字落实,句句清楚",学生记词义、记译文,考试考翻译和字词,学生对这种"满堂灌"的文言文学习感到厌倦,使文言文的教学跟素质教育相距甚远。而我们学校有不少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这种问题就更为凸显。如何让学生摆脱文言文的束缚,本文以《核舟记》为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挖掘文言文中的有利因素,通过趣味古文、古字分析、画画学古文等形式吸引学生读古文,诵古文,记古文。希望能为古文教学提供新的学习范例。  相似文献   

3.
根据一次文言文检查背诵学生反映出的多种情况,特别是学生对文言文的厌学情绪,更不要说花时间去背诵文言文,而这种现象在多数学校存在,引起了反思:文言文教学具有的功能;文言文的"言文"脱节使学生认为学它没用;文言文教学的事倍功半,以及强烈的功利心理,使学生觉得文言文学习中的投入与产出成反比例。  相似文献   

4.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试验)》"课程目标"第九条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可现实是,一方面大部分学生不喜欢文言文,一学习文言文就眉头紧锁,痛苦万分,甚至有学生说:"老师,你讲吧,我们都记着呢!"记,成了学生学  相似文献   

5.
文言文一直为教师所爱、学生所厌,究其缘由,教师所爱是因为觉得文言文不需要太多的备课,拿起来串讲就行,而且文言文很有"嚼头",很有东西可讲,教师觉得学生能从中掌握前所未有的知识点,很实在,很有意义;而另一方面学生却深受文言文之苦,要记的字词句基础知识多如  相似文献   

6.
文言文是古代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但当今的文言文教学不尽人意,大多是教师一人在唱独角戏,整堂课下来,学生除了能机械地背记一些字词语段外,别无所获。怎样才能使文言文课堂教学"活"起来呢?笔者以《〈论语〉六则》为例,略谈如何激活文言文  相似文献   

7.
<正>《普通高中语文新课标》中对文言文教学的要求是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目标定位在"读懂","重在提高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以及文言文实际阅读能力"。而在实际的学习中,不少学生在文言学习能力上存在欠缺,考试中文言翻译这一考点上得分尤其低。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对文言学习不感兴趣,认为文言现在根本用不上那个,就没有必要学了,具有较强的功利色彩。作为教师,认真思考一下这个问题。毫无疑问,学  相似文献   

8.
<正>长期以来,在语文教学的园地中,相对于"现代文"和"写作",文言文的教学改革显得沉寂冷清,绿意难寻。"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即使在语文教学改革很火红的时代,文言文教学这块‘世袭领地’上仍然是‘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荒凉景色。"钱梦龙先生多年前的感叹,今天听起来,还是让人心有戚戚。"多少年来,基本的教学模式始终是老师逐句串讲,加上一点古汉语知识的介绍,学生则忙于记词意、记译文。"这"字  相似文献   

9.
正文言文翻译是考查学生文言文综合能力的有效手段自推行新课标以来,文言文翻译不仅是高考的重要考点还同时是高考的难点,每年这片的失分点都较多。对于言文的翻译,一直以来都是坚持将直译作为主要手段,时辅以意译。文言文直译最重要的原则就是"字字落实我们通常把它概括为七个字:留、删、换、调、补、选、固。一、留国名、年号(干支纪年、纪月)、人名、地名、官名、年号庙号、特定称谓等。例如:至和元年(年号)七月某日(间),临川(地名)王某(人名)记。(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句除了"记"余下的皆可保留。  相似文献   

10.
对于现在的初中学生来说,文言文是一种非常陌生的语言,针对文言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学生忙于记词义、记译文、背考点。整堂课学生都处于被动地位,毫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所以必须优化教学形式,提高学生课堂效率。  相似文献   

11.
<正>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笔宝贵财富。通过对文言文的学习、探究,我们可以感悟中华文化的博大,吸取民族文化智慧的精华。然而,当前文言文教学的普遍教法侧重于"讲",教师满堂讲,学生听或记。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被动地接受字词句,没有发挥能动作用,难以激发起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也极大影响了文言文的推广,弱化了文言文应有的社会价值和传承意义。针对目前文言文教学的现状,笔  相似文献   

12.
李传鹏 《教学随笔》2015,(Z1):12-17
<正>文言文,一直是学生感到害怕的一部分考试内容,关于课内文言文,只要学生肯下功夫,多读多记,一般都能解决问题,关键是课外文言文,有些学生是"谈虎色变",还没仔细看已是怕上心头,其实课外文言文只是课内文言知识的拓展和延伸,只要掌握一定的技巧,任何问题都能迎刃而解。笔者就做课外文言文谈以下几点:一、阅读文本"读书千遍,其义自见",可见读书的重要性,对于课外文言文更是离不了"读",通过不同方式的"读",由易到难,由整体到局部,由现象到本质地把握文本,领悟主旨,并从中获得启示。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学生经常处于被动地听、记状态中,缺乏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既没有师生间的互动,也不能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学理念.更难说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很多时候,文言文教学受制于有限的课堂活动时间,因此不得已只能采取教师一味讲、学生一味听的"满堂灌"的授课方式.  相似文献   

14.
<正>我在教学文言文时尝试了"读、译、析、背"四步教学法,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一、让美文在唇齿间留香——读起来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方法是"串讲法",即课堂上老师逐字逐句的翻译,学生逐字逐句的记,教师将文质兼美的课文割裂成零散的知识教给学生,这让学生从何谈美感,又怎么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呢?叶圣陶先生说:"学语文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特别是文言文,学生在语言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课堂上应尽可能用多的时间让学生去读书。例如我在教《滕王阁序》时,在布置预习作业时就要求学生借助  相似文献   

15.
《考试》2007,(8)
多少年来,中学文言文教学的基本教学模式始终是老师逐字逐句串讲,加上一点古汉语知识的介绍;学生则忙于记词义、记译文。当然,学文言文需要掌握一些词句的古今差异,并会翻译,但长期按部就班、千篇一律地串讲,就会抑制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搞好文言文教学呢?笔者结合平时的做法,谈谈自己的浅见。  相似文献   

16.
文言文阅读教学具有多元价值。文言文学习的基本价值是学会解读古代典籍,传承中华民族文化。此外,扎实的文言功底对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现代汉语词汇有重要意义;学习文言文还能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从写作素材的角度看,学习文言文更能为学生提供相当丰富的写作材料。再者,从功利的角度看,当然也是为了考试拿高分。  相似文献   

17.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试验)》“课程目标”第九条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可现实是,一方面大部分学生不喜欢文言文,一学习文言文就眉头紧锁,痛苦万分,甚至有学生说:“老师,你讲吧,我们都记着呢!”记,成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唯一途径。  相似文献   

18.
<正>文言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目前的状况是文言文的课堂教学常常呈现出不尽如人意的局面:有的文言文教学片面追求字词句的孤立训练,造成课堂气氛沉闷;有的文言文教学片面追求所谓的人文素养的拓展延伸,造成课程"非语文化"倾向;有的文言文教学贪大求全,似乎想面面俱到,却得不偿失;有的文言文教学纯粹出于功利,脱离  相似文献   

19.
<正>在高考的重压下,出于功利的目的,大多数教师对文言文教学采取的仍然是程式化的填鸭式教学,教学内容侧重于"言",因而古汉语知识的传授成了教学的主要目标。在这种目标的指引下,课堂教学自然就成了古汉语知识的讲堂,将一篇篇饱含思想的美文,变成了"说文解字",缺乏人文性,教学过程枯燥无味,很难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此外,文言文的一些字、词、句式和白话文也相去甚远,难免会让学生感觉晦涩难懂,同时在不经常使用的环境下,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用途更  相似文献   

20.
培养学生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是教学大纲的要求,也是文言文教学的基本任务。传统的文言文教学,基本的教学模式始终是老师逐字逐句串讲,加上一点古汉语知识的介绍;学生则忙于记词义、记译文。这种教法,即所谓的"字字落实,句句清楚"的"八字真经"。因此,教师授课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