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短语构成的比喻,是指比喻的变式。一是指偏正关系的名词短语构成的修饰喻,一是指由复指短语构成的同位喻。所谓修饰喻就是把一个比喻压缩在一个偏正式的名词短语之中,格式是“本体”的“喻体”,或者“喻体”“的”“本体”,是用修饰语和中心词构成的比喻,本体和喻体演化成了定语和中心词的关系。常见的是本体以修饰语的形式出现,喻体以中  相似文献   

2.
什么是“倒喻”?比喻都是借用一种事物来比喻另一种事物,前者称为喻体,后者称为本体。通常本体在前,喻体在后,如“美女如花”;如果有意颠倒次序,把喻体移置在本体的前面,说成“花似美女”,那就是“倒喻”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奇喻、怪喻,自然也是比喻。构成比喻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本体,一是喻体。本体是眼前所见或亲身经历过的,要加以说明的事物;喻体是脑子里所想到的,是用来说明本体的事物。喻体必须是一般人都见过  相似文献   

4.
综观近几年的高考语文试题和各类复习题,比喻考查题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一、直接考查比喻知识。例1:(文段)刘向《说苑·善说》记惠子论“譬”,说“弹之状如弹”则“未喻”。皇甫溰根据“岂可以弹喻弹”的意思,总括出比喻的原则:一方面“凡喻必非类”,另一方面“凡比必于其伦”。(题目)皇甫溰总结出比喻的两个原则,这两个原则,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一、   ;二、   。(每空不超过15字)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喻体和比喻词构成,要构成比喻必须做到:本体和喻体是不同性质的事物;本体和喻体之间有相似点,具有相似…  相似文献   

5.
什么是"倒喻"?比喻都是借用一种事物来比喻另一种事物,前者称为喻体,后者称为本体。通常本体在前,喻体在后,如"美女如花";如果有意颠倒次序,把喻体移置在本体的前面,说成"花似美女",那就是"倒喻"了。  相似文献   

6.
比喻是常用修辞法,用于记叙文、散文一般称“比喻”,用于说明文一般称“打比方”,用于议论文论证时一般称“比喻论证法”。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对比喻有几个常见理解误区,下面略作分析。常见误区之一:比喻的本体、喻体都是名词或名词短语比喻的三种常见类型(明喻、暗喻、借喻),本体、喻体一般是名词或名词短语,鲜有例外。如:《荷塘月色》中“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是明喻,本体是“白花”,喻体是“明珠、星星”;《十里长街送总理》中“霎时间,东西长安街成了喧腾的大海”是暗喻,本体是“长安街”,喻体是“大海”;《故乡》中“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是借喻,喻体是“厚障壁”。不过,比喻还根据本体、喻体、比喻词的结合情况,衍生出另外一些变化形式,如博喻、倒喻、反喻、缩喻、扩喻等。其中有一些比喻的喻体,不是名词或名词短语,而是句子。如,扩喻就是本体、喻体互为平行的句子的一种扩大形式的比喻。“我爱你,就像老鼠爱大米”这句歌词,用“老鼠爱大米”来比“我爱你”就是这一类。这类比喻有时本体在前,有时喻体在前,比喻词常被省略,两个句子的结构可相同也可不同。荀子的《劝学》,用“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  相似文献   

7.
对于比喻,同学们一般都比较熟悉,现就你们不太注意的几种变式加以例析。一、倒喻,就是本体和喻体颠倒次序的比喻。倒喻与一般比喻"本体像(是)喻体"的格式相反,是喻体在前,本体在后,构成"喻体像(是)本体"的形式,这又有两种格式。甲式为"喻体像(是)本体"。如:  相似文献   

8.
9.逆喻:本体与喻体呈逆向形式的比喻。逆喻与倒喻的异同:相同之处都是喻体在前,本体在后;不同的是,倒喻的本体与喻体次序颠倒,二者有修饰或限制关系,而逆喻是本体作喻体,喻体作本体,二者无修饰或限制关系。逆喻分三类:一,把“A像B”说成“B像A”;二,把“A是B”说成“B是A”;三,在诗歌中喻体与本体并列。例如:  相似文献   

9.
比喻中除了有明喻、暗喻、借喻,还有多种变化形式,本文通过朱自清先生的散文精品《绿》作一些介绍。一、缩喻喻体与本体直接结合成定语 中心语的偏正短语(不用比喻词),叫“缩喻”。例如:“抬起头,镶在两条湿湿的黑边儿里的,一带白而发  相似文献   

10.
<正>什么是"倒喻"?比喻都是借用一种事物来比喻另一种事物,前者称为喻体,后者称为本体。通常本体在前,喻体在后,如"美女如花";如果有意颠倒次序,把喻体移置在本体的前面,说成"花似美女",那就是"倒喻"了。以白居易《长恨歌》为例:歌的末段写杨贵妃在仙山中会见天子使者时泪流满面的情景,说是"玉容  相似文献   

11.
    
“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 兄弟姐妹都很多,景色也不错……”每当我听到这首歌,就会想起我们班这个温馨的“家”。我们这个“家”由四十一名成员组成,其中有三十九名学员,两名“家长”。在我们这个“家”里,处处都充满了爱与温馨。我们这个家中的学员可算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相似文献   

12.
修辞格比喻,又叫“打比方”,指利用两种本质不同的事物之间的相似点,借这一事物来描写或说明另一事物的语言现象。比喻有四个要素: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比喻词(标明比喻的词)、相似点(本体与喻体共有的特点)。有时本体和相似点不明显,需要结合上下文才能确定。根据这四要素在内容和形式上的不同特征,比喻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基本类型及其若干种变式,后者常见的有博喻、连喻、引喻、缩喻、倒喻、逆喻、进喻、派生喻、类喻和较喻共十种。下面结合中学语文教学实际——介绍。 1.明喻:明显地打比方。明喻的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比喻词常用表相似关系的“像”、“好像”、“如”、“比如”、  相似文献   

13.
所谓“互喻”,就是互相比喻,即在一定的语言环境和范围中,比喻的一对本体和喻体互易,也就是第一比喻分句的本体(喻体)是第二比喻分句的喻体(本体),两个事物互相做比,从而达到一种较深的修辞效果。如:  相似文献   

14.
判断一个句子是不是运用了比喻修辞格有四种方法,掌握了它们,不但可以加深对比喻的认识,还有助于了解比喻与借代、比拟、比喻义、比较的区别。1.构成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这是区别借喻和借代的关键。例如:①离开这个阎王殿!就是饿死也比在这里强。②远处来了两个红领巾。句①中,地主的家和“阎王殿”之间有相似点,所以属于比喻中的借喻。句②中“红领巾”和它所代本体“少先队员”之间没有相似点,“红领巾”只是“少先队员”的特征,用特征代替本体,是借代。另外,正因为本体和喻体之间有相似点,所以,凡是借喻只要加上本体和喻…  相似文献   

15.
徐岳的短篇小说《数学权威和他的宝贝儿子》中有这样的话: (1)雪睛啊,人生象一道数学题,又不象一道数学题。题解错了,还可以重演,人生是不能重演的。“人生象一道数学题”,用的是比喻,是肯定形式的比喻;人生“又不象一道数学题”,用的也是比喻,只是否定形式的比喻罢了。为了区别起见,我们把前者叫做正喻,把后者叫做反喻。作为比喻,二者具有共同点,即都由本体和喻体构成,而且本体和喻体有本质的区  相似文献   

16.
谈古书不能不懂修辞,懂修辞尤应弄懂比喻。本文想就古汉语的“三喻”、借喻和借代、比喻和比拟等三个问题,谈一些粗浅看法。 一、明喻、隐喻、借喻 一般说,比喻是由被比喻事物(本体),比喻事物(喻体)和喻词(联结本体和喻体的词语)三个成分构成的。按照这三个成分在句子中的隐现情况,古汉语的比喻主要有明喻、隐喻、借喻三个基本形式。 明喻是一种本体、喻体和喻词都出现的比喻,其一般格式(又叫详式)是“本体(甲)象喻体(  相似文献   

17.
比喻,根据本体、喻体和喻词的出现情况,常分为明喻、暗喻、借喻等类别。如果从喻体的语法功能来看,比喻又可分为这样几种类别。(1)宾语喻体式。在这种句子中,宾语是喻体。如:“枯草支支直立,有如铜丝。”(《药》)“铜丝”是喻体,作宾语。(2)状语喻体式。在该句中,状语是喻体。如:“她像是受了炮烙似的缩手。”(《祝福》)“受炮烙似的”是喻体,作“缩手”的状语。(3)定语喻体式。在这种句子中,定语是喻体。如“在我们的母亲  相似文献   

18.
比喻的基本格式是明喻、暗喻、借喻三种,但比喻还有其他变化形式,如博喻、连喻、接喻、扩喻、缩喻、引喻、互喻、较喻、倒喻、反喻、讽喻等。一、博喻用几个喻体反复说明一个本体,例如:“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  相似文献   

19.
联喻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互相依存的比喻连接成为整体的比喻群。联喻有两个特征:一是相关性,本体之间、喻体之间都有某种关系;二是呼应性,前后比喻之间往往互为条件,孤立地看其中一个比喻似乎十分平常,但将几个比喻联系起来着眼于它们的呼应关系,会感到贴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尝试用"三个平面"、"小句中枢说""篇章语言学"等语法学理论及相关研究方法考察、分析修辞学中的比喻辞格,归纳、概括比喻各要素的"条理"并就相关问题进行讨论。从认知或语义上说,比喻的各要素都是不可缺少的,但在句法表现上,除了喻体,其它三者均可隐可现。就构成材料看,本体和喻体趋向一致;就句法功能看,二者常常成对出现。就语法性质而言,喻词有动词、助词,有的正在介词化中。另外,本文还对比喻进行了另类划分,如根据本体和喻体的性质或者说构成材料,把比喻分为"物喻"和"事喻";根据喻词的使用和隐现,把比喻分为全喻词比喻、准喻词比喻和零喻词比喻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