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海豫园位于上海老城厢东北部,北靠福佑路,东临安仁街,西南与老城隍庙、豫园商城相连。它是老城厢仅存的明代园林。园内楼阁参差,山石峥嵘,湖光潋滟,素有"奇秀甲江南"之誉。豫园始建于明嘉靖38年(公元1559年),原系明代四川布政使潘允端的私家花园,距今已有四百余年历史。  相似文献   

2.
上海老城厢的路政系统较早的经受了由旧式道路到近代路政发展的过程.然而不同于许多城市,上海老城厢在城市快速现代化的洪流中维持了良好的人与空间的关系.本文意在以人的感官为依据,从街道与行人运动速度,与人的感官尺度两个方面形成更为客观的关于上海老域厢街道空间意义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上海教育》2012,(Z2):38-39
我们打开上海地图可以看到东南角有一块地理位置很有特点的区域,它被两条名为中华路、人民路的马路首尾相接,环形包围,这就是上海文化称谓"老城厢"的地区。中华路第三小学就坐落于上海市老城厢。老城厢是椭圆形,似"园",这里名园、名人故居等文化"矿藏"资源相当丰富,宛如一个"百草园"。学校置身其中,有取之不尽的民族历史资源、现代文化资源,当我们将这些资源挖掘出来后,就形成了学校富有特色的"百草园"课程模式。我们的"百草园课程"在历经九年建设后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并得到了教育同行的认可。但在课程改革深入推进的今天,学校如何作为主体去积极地、创造性地落实课程改革的系列新要求,更好地把握课程计划的要求与课程校本化实施之间的关系;如何落实新黄浦区基础教育发展的要求,将学校的发展与今天的社会需求相匹配;如何更好地将社区、家  相似文献   

4.
游城隍庙     
今年暑期,我们全家去了上海老城隍庙。 老城隍庙里热闹非凡。不管是老建筑还是新建筑都古色古香,极富老城厢的风味。鳞次栉比的商铺里商品琳琅满目,而且都具有中国的民族特色。当然更多的是城隍庙里的人,男女老少就不用说了.还有许多高鼻子、蓝眼睛、黄头发的外国游客。他们三五成群.左顾右盼,一个个都显得那么兴奋、那么好奇……他们肯定没有想到他们已经成了老城厢的一道风景。  相似文献   

5.
上海市实验小学位于上海老城厢露香园路242号,创立于1911年2月,原名万竹小学。因学校注重训练、严谨治教、教育质量高,被誉为“上海小学之最优者”。1949年,改名为上海市邑庙区中心小学。1956年由上海市人民政府命名为上海市实验小学,曾是国家教育部在上海的唯一一所部属重点小学,声名远扬。  相似文献   

6.
《当代学生》2012,(Z4):85-87
独脚戏又称"滑稽戏",是上海富有地方特色的曲艺形式,它以滑稽娱人为主要审美功能,演出均使用方言。1920年前后,艺人王无能首次单独进行滑稽表演,因一人饰演多种角色,故而取名独脚戏。它分布流行于上海、江苏、浙江,特别是上海市黄浦区的老城厢一带,形成了一个高达千百万人口的沪语语系曲艺文化圈。2008年6月,上海独脚戏被正式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7.
《上海教育》2012,(7):50
学校坐落于上海文化发祥地之一的"老城厢"。坚持九年,学校找到一种发掘"在地资源"、活化"学校课程"的形式——"百草园"。学校依据自身的实际现况,努力实施课程变革,深化"百草园"课程。具体说就是努力让三类课程之间做到无  相似文献   

8.
我的童年在上海老城厢的石库门度过,从我家到四明公所:2分钟;大境路古城墙:1分钟;城隍庙:1 5分钟;白云观:1 5分钟;文庙:1 5分钟。老城厢那九曲回肠般的小弄,高墙后隐隐传来的小贩叫卖声,还有那1 1路无轨电车拖着辫子缓缓行驶的景象深深印在儿时的记忆中。当我选择这个专业,拿起这个课题时,思绪不免飞回老城那凹凸不平的街道间……“历史文化资源开发”是近些年兴起的词语,以前我们常听到的是“文物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民俗旅游”“旅游开发”之类相关的词语。迄今对于“历史文化资源开发”的系统性论述尚不成熟,很多问题只有我们自…  相似文献   

9.
园区规划之选址 上海世博会选址位于黄浦江上游,处于陆家嘴和老外滩的南延伸段上,卢浦大桥与南浦大桥之间的滨水区,规划控制面积为6.68平方千米。会址北侧的老城厢历史风貌保护区,可以让人感受到中国江南城市的遗韵;与之毗邻的外滩,显示了上海在20世纪初至中叶的城市风貌;而与外滩隔岸相望的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则是20世纪90年代上海崛起和繁荣的象征。  相似文献   

10.
位于上海老城厢的敬业中学创建于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至今已经有255年的历史了,是上海办学历史最悠久的名校之一。作为一所历史名校,敬业的传统文化和教育资源的积淀是得天独厚的,同时敬业有着悠久的办学传统,为中华民族培养了一批杰出人才,享有很高的社会声誉。在人才培养和办学治校方面创出了自己的品牌。所有这些对我们后人来说,既是宝贵的财富,更是鞭策我们再创辉煌的动力。  相似文献   

11.
赵锋 《上海教育》2002,(24):41-42
“大楼中学、弄堂小学、石库门幼儿园、马路操场”,黄浦区教育局局长姚仲明向记者所描述的这番老城厢的教育景象只能从历史资料和老城厢人的记忆中去寻找了。现在,像上海市第六中学总投资两亿多元迁址新建的学校在黄浦区正形成规模。姚仲明局长告诉记者,打造“精、特、优”的精品教育,是黄浦教育的战略发展目标,而“达标工程”则是要为“精品”战略打下扎实的根基。黄浦区作为上海市的中心城区, 首先要具有自己鲜明  相似文献   

12.
以文立校,活动育人。这是我校校园文化的突出特色。本学期学校第三届体育文化节刚刚降下帷幕,“寻‘五四’之根,铸爱国之魂,塑学子形象”主题系列活动又接踵而至。学校文化不断呈现亮丽风采。用健康向上的文化占领校园。我校地处上海市老城厢地区,前身是裨文女塾,建于1850年4月15日(清道光三十年),是上海最早设立的女校,已故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的母亲倪桂珍曾于1883~1886年就读于我校。经过  相似文献   

13.
一等奖《老城厢的孩子们》陆芙蕾复旦大学(奖品:尼康F55相机一 二等奖 《祈福》 洁云华东理工大学 《丰收乐》 赖丹丹浙江省遂昌中学 (奖品:尼康ZM自动相机一台) 三等奖 《书法》 云天 北京大学 《快乐的童年》 章春杰浙江大学 《上海早晨》 周佳佳上海建桥学院 《中国红》 范文成上海市甘泉中学 (奖品:尼康公文包一只) 请所有获奖者于2004年11月30日之前至《当代学生》编辑部领奖。(地址:上海市长宁路491弄36号三楼,联系电话:62525555—341)“尼康杯”当代学生摄影比赛下半年度获奖名单…  相似文献   

14.
简介黄浦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创建于1960年,是黄浦区教育局的业务中介机构。中心在区教育局直接领导下,以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为理念,以追求“精、特、优”都市型精品教育为目标,以实施二期课改为契机,站在教育改革的前沿,积极探索,勇于实践,拓展学生校外活动大空间,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搭建丰富多彩、展示才艺的教育平台。中心总部位于上海的文化街福州路上,分部位于上海老城厢文庙路上。中心主要以中小学生为对象,开展海陆空模型、电子、摄影、计算机、业余电台、机器人、创造发明、头脑奥林匹克、科技英语以及声乐、器乐、舞蹈、戏剧、工艺、美术、书法、茶艺、武术、故事等30余个科技、艺术项目的培训和科普、艺术及少先队教育活动。中心内设有影剧场、多功能厅、游艺厅等多个活  相似文献   

15.
上海市大同中学创建于1912年,地处上海老城厢,校园近60亩。现有班级31个,学生1102人。教工百余人,其中特级教师5人,高级教师54人,党支部有党员61人,是一所师资优良、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上海市重点中学。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该校师生发扬大同爱国传统和办学特色,勇于改革,开拓奋进,坚持以德育为核心,推动和促进学校各项工作。学校是上海市第一期、第二期课程教改实验基地,曾率先在全市开展课程结构整体改革和高中学分制改革实验。学校坚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德智体美诸育相互渗透、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上海市黄浦区回民小学位于文庙路81号,地处上海老城厢。该校于1994年由原南市区回民第一小学与原南市区回民第二小学合并而成,至今已有七十余年历史。南市区回民一小的前身为私立敦化小学,1931年由中国回教协会干事马晋卿投资创建,沙善余担任义务校长。抗战爆发,学校迁至南阳桥,易名敦和小学。1940年收回原校舍恢复上课,称正明小学。抗战胜利后,恢复敦化原名。1956年改为公立,更名邑庙区回民小学,1959年启用南市区回民一小校名。1987年学校被评为上海市小学教育先进单位,1990年荣获全国红旗大队称…  相似文献   

17.
一等奖 《祈福》洁云(奖品:ZH一0201型三角架一副)二等奖 《老城厢的孩引门》陆芙蕾复旦大学 (快乐的童年》章春杰浙江大学(奖品:尼康摄影背心一件)三等奖 (书法》云天北京大学 《中国红》(组照)范文成上海市甘泉中学 (丰收乐》赖丹丹浙江省遂昌中学(奖品:尼康高级相机背带一根)优秀奖 《金色年华》薛冬蕊北京市广渠门中学 《我自有我乐》陈敬德厦门大学 《年年有鱼》郑梦田上海市第十中学 《水乡游》周佳佳上海建桥学院 《时尚)孔昭杰上海市蓬莱二小 《这里静悄俏》崔文洁上海市延安中学 《艳姿》王世伟河南省洛阳新艺学院 《新年夜》李荣…  相似文献   

18.
语言是发展变化的,既有历时变化,又有共时差异;语言不是自给自足的,在语言接触中会相互影响.上海方言来源广泛,变化迅速,领先创新,并有向普通话靠拢的趋势.本文试从社会语言学角度,依据上海方言的历史发展进程以及方言和普通话的关系,分析上海方言的发展变化,从而得出如下结论:上海方言在变化,但不会消失,我们应努力营造多语并存,和谐发展的语言环境.  相似文献   

19.
范敬宜 《科技文萃》2000,(10):157-158
从上海出差回北京,"上海老乡"总爱问一问:上海这几年变化真那么大吗?我告诉他们, 上海确实变得连我这个"老上海"都认不得了,不过我觉得最新鲜的,还不仅是城市面貌的大改观,而是上海人"脾气"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申报》是近代上海影响深远的中文报刊之一,它的内容丰富多彩,折射着上海社会的面貌和变化趋向。通过对19世纪70年代《申报》的分析和解读,可以发现当时上海社会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发生的明显变化——现代与传统、落后与进步相互胶着,又相互碰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