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蔡锷(1882——1916),又名艮寅,字松坡,湖南邵阳人,中国近代史上杰出的民主革命家,军事家和爱国主义者。他在海内外都享有崇高的威望。在他1904年至1916年的政治、军事生涯中,做出了辉煌大事,一是在辛亥革命时期,领导了云南的反清武装起义;二是在1915年发动和指挥了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护国战争,其光辉业绩彪炳史册。同时他还写了不少优秀军  相似文献   

2.
蔡锷的人格是崇高的、伟大的,他不依附干权势,不拜倒干金钱,不做困苦的奴隶,也不怕死亡的威胁,他只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亲情,忠于真理和正义。一定的文化氛围,是蔡锷崇高人格形成的沃土;蔡锷主动顺应时代潮流,不断与时俱进,既志存高远,又严于律己,是他崇高人格形成的根本原因。蔡锷崇高人格的形成给我们理想人格的塑造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蔡锷将军(1882—1916)一生短暂,但他不仅留下了许多传奇故事,而且留下许多克已奉公、清正廉洁的事迹。 1904年8月,蔡锷担任广西新军总参谋。为了表明自己廉洁奉公的心迹,他在寓所门口书联自警:“淡泊明志,夙夜在公。”自此至1910年,蔡锷在广西6年,身兼数职,为训练新军殚精竭虑,煞费苦心,最终才有积  相似文献   

4.
蔡锷是我国近代杰出的爱国主义者.他生于1882年12月18日,卒于1916年11月8日,享年不满34年.其人生之旅虽然很  相似文献   

5.
1916年2月,担任云南护国军总司令重任的蔡锷将军,不顾自己身体虚弱有病,亲赴川南纳溪前线指挥战斗,与士卒同生死,共甘苦。他与参谋长日夜运筹,准备问袁军发动总攻。战况十分激烈,多次短兵相接,展开肉搏战,对纳溪进行反复争夺。在蔡锷直接指挥下的朱德支队长  相似文献   

6.
朱熹作为南宋儒学的一代宗师,世人多被他理学家的光芒所吸引,而未能全面发现其崇高的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朱熹生活在宋金对峙的时代,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贯穿他生命的始终。朱熹集政治家、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于一身,从他大量的奏章策论、诗赋文章、言谈议论中,表现出崇高的民族气节,流露出深沉的爱国情感。朱熹爱国精神形成的原因,一是理学家内在的修身要求;二是抗金的现实需要;三是儒家士大夫责任担当意识的自然流露。  相似文献   

7.
蔡锷(1882~1916),字松坡,又名艮寅,湖南邵阳人,中国近现代史上著名的民主革命家和杰出的爱国主义军事家。他生长在外国列强屡屡侵犯中国领土和国家主权,而中国则连战连败,屈辱投降,割地赔款的时代。他亲睹了中日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犯中国的惨状,因而激起了强烈的爱国之情,并立下了舍生救国之志。他的“爱国尚武”思想,比较集中地体现在1902年留学于日本时所作的《军国民篇》一文之中,现从以下几方面谈点浅见。  相似文献   

8.
萧友梅是我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家。他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音乐人之一,同时又是作曲家、音乐理论家。他所有的音乐经历和活动都与教育紧密相关,他的创作风格、教学理念和音乐的崇高信念深深地打动着音乐学子。萧友梅怀着满腔爱国精神,为我国培养出大批音乐人才。  相似文献   

9.
蔡锷(1882—1916),原名亘寅,字松坡,湖南邵阳人。因参加辛亥云南重九起义和发动护国战争闻名于世,赢得了人们的尊敬和缅怀。蔡锷不仅是一位军事家,还是一位学兼中西的新型知识分子。  相似文献   

10.
蔡锷在广西     
蔡锷(1882.12.18—1916.11.8),原名艮寅,字松坡,湖南邵阳人,这位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民主革命家和杰出的军事家,在他1904年至1916年暂短的政治军事生涯中,以其1911年领导辛亥云南起义和1915年发动和指挥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护国战争的光辉业绩而彪炳史册。这方面,许多史书都有了较详细的记载和叙述,这是应该的,必要的。但对他在广西任职的五六年(1905年6月至1901年冬)——他政治军事生涯中近一半时间的历史,史书在叙述时,就很单薄了。他为什  相似文献   

11.
屈原虽九死其犹未悔的爱国精神,不仅已超越其自我本体而升华为一种文化精神现象,而且还成为中华民族爱国精神的象征和道德人格的楷模.从这个意义上说,任何贬损屈原的言行,都是对民族尊严的伤害和对民族精神的践踏.然而,今天却仍然有人敢于强加给屈原以种种莫须有的罪名,企图以此来丑化他崇高的人格形象和否定他的爱国精神.对此,我们将予以破释与批评.  相似文献   

12.
亚洲球王李惠堂,在长达四分之一世纪的漫长岁月中称雄亚洲足坛,他以自己精湛球艺和高尚思想在绿茵场上雪了民族耻,扬了民族威,堪称为足坛上的民族英雄。他的诗歌表现了他崇高的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  相似文献   

13.
滕大春(1909~2002),北京市通县堰上村人,我国外国教育史学科的奠基者,在教育史学界享有崇高的声誉.1929年,他考入北京大学教育系,受到北大爱国精神和严谨治学传统的影响,在做人和求学的志趣上深受启发,并于1932年荣获北京大学首届优秀生甲等奖学金,颇得师生赞誉.  相似文献   

14.
《爱国学者顾炎武》是吴晗同志根据丰富而确凿的史料写的一篇人物传记。文章通过记述顾炎武饱经忧患、致力抗清、严谨治学的一生,歌颂了他崇高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赞扬了他一丝不苟、虚心勤勉的治学态度和治学方法.讲授本文,教学目的可确定为:1、了解顾炎武的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学习其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勤勉的治学方法;  相似文献   

15.
利用邓缵先在新疆戍边安民时所写的诗词及当地方志对其事迹的记载,分析了邓缵先对家乡、家人、故友的情感与在新疆的贡献。邓缵先在家与国之间的选择反映的正是他那崇高的舍家爱国精神。  相似文献   

16.
王献唐处于时代剧烈变动的进程之中,他积极参与20世纪前半期的学术潮流,自觉地推进学术研究和图书馆、博物馆事业的近代化趋势,贡献巨大,被誉为"山东省近几百年来罕见的学者"。尤其是,他长期担任山东省图书馆馆长,有卓越的领导能力,更有先进的办馆指导思想,因而使山东省图书馆在全国省立图书馆中首屈一指。在日寇侵华,中国文物面临浩劫的时刻,他历尽艰辛,成功地保存了大批文物珍品,表现出崇高的爱国精神和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  相似文献   

17.
(一)《诗》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国外学者关于中国学术的议论,是我们认识自身文化的良好借鉴。丁韪良所著《汉学菁华——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及其影响力》就是这样的一本好书。丁韪良(William Martin,1827-1916),美国北长老会派至中国的传教士,在中国生活了62年(1850-1916,其间有四年时间不在中国)。他为中国带来了两种最宝贵的东西,从而有助于中国人和平地打开沟通世界的窗户:一是翻译《万国公法》,  相似文献   

18.
王献唐处于时代剧烈变动的进程之中,他积极参与20世纪前半期的学术潮流,自觉地推进学术研究和图书馆、博物馆事业的近代化趋势,贡献巨大,被誉为“山东省近几百年来罕见的学者”。尤其是,他长期担任山东省图书馆馆长,有卓越的领导能力,更有先进的办馆指导思想,因而使山东省图书馆在全国省立图书馆中首屈一指。在日寇侵华,中国文物面临浩劫的时刻,他历尽艰辛,成功地保存了大批文物珍品,表现出崇高的爱国精神和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  相似文献   

19.
<正>京师大学堂——即今天的北大——的第一任校长丁韪良(William Alexander Parsons Martin,1827-1916),是美国北长老会派至中国的传教士,从1850年来到中国直至去世,只有四年时间不在中国,总计在中国生活了62年。他精通中国语言、文学、哲学,是清末在华外国学者中首屈一指的"中国  相似文献   

20.
孙中山法律思想的基本特征与历史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中山法律思想极富革命气息,具有中西合璧色彩、维护国家主权和人民利益的爱国精神。他率先提出政党要在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和“主权在民”的重要原则,创立了完备的“五权宪法”理论,首倡对外“开放主义”,坚持用法律手段维护中国主权等等。孙中山法律思想的这些特点和成就,使它成为中国共产党出世前最先进的法律思想,享有崇高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