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夏:禹治水有功,后舜让位给禹。因舜原为夏后氏部落首领,故国名“夏”。商:汤灭夏后,因为他们的始祖曾居住在商(今河南商丘),便以“商”为国名。周:周武王灭商,因周文王曾居于岐山下的周原,故以“周”为国名。秦:秦始皇的祖先是周考王的马夫,因养御马有功,被赐“嬴”姓,封地在甘  相似文献   

2.
飞翔的猜想     
最近,一位叫苏三的文化学者发现惊人之言:三星堆文明属于古犹太文明,中华文明实际上是一种“转载”文明,它的真正源头在中东。来到中国的以色列人主要构成了中国的夏,商,周文化,中国文明脱胎于红海文明,而古犹太人是中国人的祖先——这一惊世骇欲论调已经引起了业界“地震”。  相似文献   

3.
古代官箴文献是我国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应予以批判的继承。我们曾对它作过一番清理,觉得很有进一步整理研究的必要。兹将初步认识公诸同好,以作引玉之砖。隋唐之前的官葴商周之际,是我国历史上一大剧变时期,作为小邦的周居然夺取了商的天下。当时许多人都不理解这个事变。商亡国之君纣王面对周邦的迅速崛起,还自信天命在身:认为"我生不有命在天!"灭商的周武王"克殷后二年",还曾  相似文献   

4.
在信仰与精神上长久不懈的准备是周灭商的必要前提。利用商国的信仰与精神空白,使其中坚力量思想多元化,进一步瓦解其统治,为植入周国信仰做准备,“散鹿台之财,发巨桥之粟,以振贫弱萌隶”瓦解基层人民的国家信仰。  相似文献   

5.
人们常用“一窝蜂”形容许多人乱哄哄地同时说话或行动。其实,“一窝蜂”最初是一个人的绰号。南宋建炎年间爆发过一次农民起义,有一支起义队伍的领袖叫张迂,他的绰号就叫“一窝蜂”。南宋著名诗人陆游在《入蜀记》中就曾记述过:“建炎中,张迂号一窝蜂,拥兵过庙下……”。  相似文献   

6.
<正>据《汉书·郊祀志》载:"泰皇铸神鼎一,黄帝作宝鼎三,禹铸九鼎,象九州。"所作之鼎用来上享上帝鬼神。泰皇神鼎与黄帝宝鼎之下落皆已不可考,但禹铸之九鼎据史载在夏亡之后被商朝作为国家权力的象征继承下来,周武王灭商,九鼎入周,仍被作为周朝之传国宝器。据《左传》宪公三年载:楚王曾经恃势问周之王孙满"鼎之大小轻重焉"。由此可见,周王室确实有鼎,而且所问之鼎即禹之九鼎。因周王室势衰,对全国的统治早已尾大不掉,楚王问鼎之举,表明楚王已有取代周王的用意,故引起后人对楚王的非议。秦国灭亡西周(此乃战国时期周王朝所  相似文献   

7.
飞翔的猜想     
金元浦 《出版参考》2005,(11):27-28
最近,一位叫苏三的文化学者发出惊人之言:三星堆文明属于古犹太文明,中华文明实际上是一种"转载"文明,它的真正源头在中东.来到中国的以色列人主要构成了中国的夏、商、周文化,中国文明脱胎于红海文明,而古犹太人是中国人的祖先-这一惊世骇俗论调已经引起了业界"地震".  相似文献   

8.
发生在种子公司的门前(二等奖) 这位正往兜里掖钱的种子商背后,是山东枣庄市薛城区一家国有利子公司。正在抢种玉米的节骨眼上,这家公司却因售量不大而断售一周。从四下赶来的农民,只好在店外以高出公司一倍的价格买私人的“掖单2号”。  相似文献   

9.
人们常把许多人乱哄哄地同时说话或行动叫作“一窝蜂”。“一窝蜂”最初是一个人的绰号。我国南宋建炎年间爆发了农民起义,有一支起义队伍领袖名叫张迂,他的绰号就叫“一窝蜂”。南宋著名诗人陆游在《入蜀记》中就曾记述道:“建炎中,张迂号一窝蜂,  相似文献   

10.
“皇家一号”从诞生到覆灭,不过一年有余。这个号称中原第一大娱乐会所,曾盛极一时在物质与欲望的交相辉映中创造了巨额财富。但一次突袭搜查后,不仅“皇家一号”自此关门还有数名警界、政界人士应声倒台,这背后究竟存在着怎样复杂的政商、警商关系。  相似文献   

11.
先商文化是指汤灭夏以前以商族为主体所创造的物质文化遗存,即《殷本纪》所载契至汤十四位商族先公为代表的商族活动踪迹。先商文化的发掘与研究,对我们认识商族起源和商族先公活动区域提供了帮助,因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先商文化是指汤灭夏以前以商族为主体所创造的物质文化遗存,即《殷本纪》所载契至汤十四位商族先公为代表的商族活动踪迹.先商文化的发掘与研究,对我们认识商族起源和商族先公活动区域提供了帮助,因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李嘉伟 《大观周刊》2011,(48):18-18
儒家思想指的是儒家学派的思想,由春秋末期思想家孔子所创立。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在总结、概括和继承了夏、商、周三代尊尊亲亲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说:“孔子乃因史记作春秋,上至隐公,下讫哀公十四年,十二公。据鲁,亲周,故殷,运之三代。”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说过:“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论语·述而》)是自己的思想本色。儒家思想基本分为“内圣”与“外王”,即个人修养与政治主张两类。随着学科的细分,主要从以下角度对其进行解析。  相似文献   

14.
谷林 《出版史料》2001,(1):51-51
聂绀弩有《重禹六十》诗,作于1982年。重禹即舒芜,出生于1922年,至此“周甲”,聂作诗三首寿之。以后并致信舒芜说:“我觉兄有大悲。以致我把庆诗写成吊诗……盖兄应有极大成就,偶因一挫而毁,真我辈之不幸也。”这“一挫而毁”,所指乃关于胡风一案的纠葛,是发生在1955年的一件大事。先是胡风向党中央提交了一份《关于几年来文艺实践状况的报告》,即所谓“三十万言书”,接着引  相似文献   

15.
正在远古的夏、商、周时期,有一种独特的档案书写方式———用铸刻的方式将文字记录在或厚重或精巧的青铜器物上。人们把上面的文字称为"金文"。金文,是"吉金文"的简称。另一个名称叫"钟鼎文",是因为很多的金文都铭刻在钟和鼎上的缘故。中国古代以青铜器(钟、鼎、盘、盂等)为载体的书史铭文,盛行于殷商末期及两周。商、周时期,中国古代的青铜冶铸工艺达到了全盛阶段,由于礼乐制度的发展,钟鼎等青铜器物不仅演变为奴隶主贵族和封建地主阶级贮存于宗庙的礼器,青铜器上的铭文也发展为记录当时社会重大史实的历史文献。并  相似文献   

16.
他叫李付华,原是临泉县老集镇张大郢行政村的村支书,曾召集上千号村民打砸过镇政府和派出所,被当地群众称作“东霸天”。  相似文献   

17.
“刑不上大夫”的意思究竟是什么呢?根据古人的解释,有以下含义: 其一,“刑不上大夫者,据礼无大夫刑。”(班固:《白虎通·德论》)在儒家的眼里,奴隶制时期,大夫之类的贵族、高官,重礼知法,不会触犯法律中所规定的刑罚,因此,刑法中没有关于惩罚大夫犯罪的条款。这种说法已为商、周两朝的历史实际所驳倒。殷纣王曾醢九侯,脯鄂侯,剖比干之心;周公也曾杀掉兴兵作乱的管叔和蔡叔。《周礼·夏官·司马》中说:“放弑其君则残之”,即对于破坏宗法等级秩序、“犯上作乱”者,处以割裂身体的酷刑。这  相似文献   

18.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中牺牲的二十九军副军长佟麟阁、一三二师师长赵登禹,是抗日战争中较早殉国的将军。不过,早在他们之前黑龙江省的江桥抗战中,就有一位将军为祖国献出了生命,他的名字叫韩家麟。  相似文献   

19.
自公元前1000年初以来就未曾中断的文本记录,作为文化和政治的正统来源享有很高的威望,字里行间似乎容纳了中国早期历史进程的清晰画卷。首先出现的是许多独特的文化英雄般的统治者,像大禹一样的人类恩公,他制服了中国大河中难以驾驭的洪水,而其他人发明了文明生活的必须品(衣服、房屋、农业,最重要的是文字书写)。在历史进程中,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或统治家族是夏(传统的纪年为前2205—前1818),它被商王朝(前1500—前1050)所灭,之后周王朝(前1050—前256)又颠覆了商。在周的统治下,为了使他们的统治合法  相似文献   

20.
河南名碑     
︽大唐嵩阳观圣德感应颂碑︾河南地处中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不仅有壮丽的河山,更具有光辉灿烂的文化。有人说“不到河南不知中华民族历史的悠久,不进中原不知中国文化底蕴的深厚。”河南是中国历史的缩影,是华夏文明的体现。从三皇五帝到夏、商、周,从三国到唐、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