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阎勤 《江苏教育》2008,(14):16-16
一、教法与儿童的认知规律相统一 儿童的认识规律通常是:从直接感知——表象——概念——概念系统。从这一规律出发,要让学生理解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必须具有丰富的感性材料作支撑。在教学中,学生的感性材料主要是在直观的教学形式下,通过感知等心理活动而获得的。因此直观教学是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感性材料的一种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1使用学具,可促进学生数学概念的形成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认识规律是“感知——表象——概念”,而操作学具符合这一规律,它能变学生被动地听为主动地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去感知大量直观形象的事物,获得感性知识,形成知识的表象,并诱发学生积极探索,从事物的表象中概括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形成科学的概念。  相似文献   

3.
重视和加强概念教学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而儿童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是:动作——表象——概念——系统——扩展——深化——应用。再到动作——表象——……这样一个从具体到抽象,又从抽象到具体,从感性到理性,再从理性到感性的往复循环的过程。因此操作是概念教学的重要内容,下面就如何优化操作程序,促进概念教学谈谈我们的体会。 一、模仿直观操作,创设情景,引入概念。 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是学生积极探索的动力。而概念教学一般比较抽象、空洞,学生容易感到枯燥。因此在引入概念时,我们应当充分应用感性材料(直观教具、学具)来创设情境,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自觉地开动脑筋,主动获取知识。 比如在引进“体积”的概念时,老师可以先在量筒里盛半筒清水,然后放进一块小石块,学生看到量筒里的水面升高了一些,记下升高的高度。取出小石块,水  相似文献   

4.
一切数学公式、法则、规律的得出都离不开概念。概念是对感性材料的综合,是对事物内在本质的反映,是由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因此,优化概念教学对提高小学教学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下面就如何搞好概念教学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在引入概念时,选例要典型。概念的引入,是概念教学的第一步。学生能否形成准确的概念,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首次感知时所接触的材料。第一次没有感知准确的事物,以后即使重复多次,也难以消除已经造成的错误印象。所以,学习一个新概念,教师的选例越典型,儿童就越容易感知。所谓典型,一是要求例子具有一…  相似文献   

5.
一、加强学具操作,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1.在操作中充分感知形成概念。在概念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观察操作,让学生充分感知有关形成概念的具体材料,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有利于促进概念形成。 2.在操作中观察比较探索规律。数学法则、公式具有高度的抽象性,教学时不能仅仅注意法则公  相似文献   

6.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很多时候是利用感性材料来帮助学生抽象、概括出数和形的概念。怎样提供给学生进行抽象和概括的感性材料呢?我们认为应根据教学目的、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识规律,选用恰当的方法。其中“变式”是我们常用的一种。“变式”是心理学上的词语,其含义是变换感性材料出现的形式。在教学中,体现数和形的概念、性质,规律等除包含其具有的本质属性外,还附上另一些非本质属性。由于小学生知识少,经验少,他们常常把重复感知的事物特点也当作本质属性。为了避免或克服这种现象,教师在提供感性材料  相似文献   

7.
从儿童心理学的观点看,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正处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儿童的认识规律一般是动作感知——表象——抽象——概念。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充分重视学生各自能力的培养,尤其是思维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8.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按照儿童的认知规律,使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气氛中去探索数学知识的奥秘呢?数年的实践,我的体会是:一、提供丰富多彩的感性材料,唤起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心。感知,是儿童获得初步知识的重要渠道,当他们获得各种知识时,又是以具体的实物形象进行思维活动。因此,在教学中要根据儿童  相似文献   

9.
由于小学生的思维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其认识规律一般为“初步感知——形成表象——建立概念一一形成概念系统”。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和认识规律,注重直观教学,充分利用表象的中介作用,促进学生的形象思维向抽象  相似文献   

10.
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进行四则运算,解答应用题,建立空间观念,形成基本技能等,都离不开数学概念。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应按照儿童认识规津进行,既要重视学生记忆概念的表述,又要重视概念形成过程的教学。为了让学生在参与中形成和掌握概念,教学时应抓好以下四个重要环节:一、充分提供感知与形成概念的有关材料,帮助学生建立表象在概念教学中,首先要使学生对事物的个别属性以及它们的联系在头脑中有一初步反映,在感知的基础上,建立起某一事物的感性形象(表象),这是学生形成数学概念的基础。因此,进行概念教学时,采用教具演示,…  相似文献   

11.
形象思维是人的头脑中运用形象(表象)进行的思维。思维是智力的核心,是人的智力活动的最高形式。小学生由于年龄特点,其思维带有很大的具体形象性,在教学中,要遵循儿童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形象,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外化、物化,逐步引导到抽象,逐步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一、加强操作,诱发思维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儿童一般是用形状、声音、色彩和触觉来思维的;因此,直观教学对儿童来说是必须的,这种教学并不建筑在抽象的概念和词汇上,而是建筑在儿童直接感受到的形象上。这就是说,思维必须以丰富的感知材料为…  相似文献   

12.
<正>一、使用学具,可促进学生数学概念的形成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认识规律是"感知——表象——概念",而操作学具符合这一规律,能变学生被动地听为主动地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去感知大  相似文献   

13.
人们认识客观事物是从感觉与知觉开始的,感知虽属于认识的低级阶段,但一切复杂的心理过程都来源于感知。没有正确的感知,就不可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没有感知,就不可能获得任何知识。只有掌握了一定的感性材料,才能根据这些材料做出正确的概念、判断和推理,进而上升到理论。基于感知的重要性,了解感知的基本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展开相应的教学就显得尤为必要了。本文就试谈感知规律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一、感知的理解性规律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感知的理解性规律在语文教学中有十分明显的体现。以写作教学为例,作文写得较好的同学,几乎无一例外都是非常重视阅读,并且涉猎较广泛的。显然,感知的理解性规律在其中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语文学习非常重视知识的积累,而这一点与学生的感知能力密切相关,感知的第一过程就是进行大量的阅读。阅读活动是一种长期性的复杂活动,长期坚持阅读可以在无形中增加学生的感性积累,从而在实际操作中再现。有广泛阅读经验的学生对文章内容及艺术手法的领悟力和感受力明显比其他学生高一筹。所以语文教学面对学生参差不齐的状况,不应局限于课本范文的讲解,而应在范文基础上大胆超越,结合每一单元文章的特点,多给学生介绍一些与之相关或类似的文章,来...  相似文献   

14.
化学概念的形成和发展,对学生来说是复杂的认识过程。在教学中给学生形成化学概念,无论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或者从一般到特殊的认识过程,都是以感性经验为依据的。只有感性经验比较丰富,合乎实际,才能根据这些材料给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虽然有时候学生不能从直接的感知形成概念,但是从间接的经验,如教科书的叙述、教师的讲解,也能给学生形成概念。  相似文献   

15.
一、概念教学中巧用变式,凸显本质,准确掌握小学数学中概念描述较抽象,缺乏生动性,学生学习时难以理解。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为学生提供不同形式的直观感性材料,通过对大量直观的感性材料和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材料来让学生理性感知,建立正确的表象,提炼、抽象出概念。这样,学生就能更好地理解概念,从而准确、牢固地掌握数学概念。  相似文献   

16.
数学概念的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概念的形成,离不开对感性材料的分析、抽象和概括。而感性材料的呈现方式不同,将影响着学生对概念的掌握。心理学研究表明:凡是在空间上接近、时间上连续、形式上相同或颜色上一致的事物,容易构成一个系统或整体,容易被学习者清晰地感知。因此根据感知规律,科学地设计板书,将有助于学生掌握概念的本质特征。以质数、合数概念的教学为例:教材是按顺序呈现1—12这12个数的约数的,这种呈现方式不利于学生清楚地观察到约数的特点。根据上述心理学的研究结果,我们教学时,可这样设计…  相似文献   

17.
现代教学论认为 ,儿童具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以我为中心的探索性学习方式 ,有意义的教学应是儿童以一种积极的心态 ,调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 ,认识新问题 ,同化新知识 ,并构建他们自己的知识结构。根据这一理论 ,笔者在数学教学中 ,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基础出发 ,给学生提供恰如其分且丰富多彩的感性材料 ,激发儿童强烈的学习兴趣 ,在此基础上 ,因势利导 ,引导儿童从感性材料中去发现问题 ,并主动积极寻求和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和规律 ,从而得出新的结论。这样不仅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而且有助于学生创新意…  相似文献   

18.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认识规律一般遵循“感知-表象-概念”的模式。而操作学具符合这一规律.能变学生被动地听为主动地学.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去感知大量直观形象的事物,获得感性知识,形成知识的表象,并诱发学生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19.
学生只有掌握了物理概念,才能学习好物理学,所以在物理教学中要重视物理概念的教学。在物理概念教学中要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重视感性材料的作用,并引导学生对感性材料进行理性加工,使学生在探索、应用的过程中循序渐进地掌握物理概念。  相似文献   

20.
数学概念是数学思维的细胞,建立清晰的数学概念需要有一个感知、记忆、想象与思维的心理过程。因此,在教学“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时,要切实把握抽象的原则。抓好概念的引入、理解、应用三个环节。 1.丰富感性材料——引入概念。每一个概念都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求感性材料十分丰富,防止概念与实际脱节。因此,在引入“比的意义”时,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选择最熟悉的事物来丰富感性材料。例子可以出自教师,更应来自学生。既要有同类量的比,也要有不同类量的比。例如,糖水中糖和水的比;哥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