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意象独特的人物塑造是刘震云小说创作的突出特点,他的“故乡系列”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体现出来的是一种群体意象,主要表现在奴性化人物、符号化人物、非人化人物、戏剧化人物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月亮"是张爱玲小说中一个频繁出现的意象.解析这个意象,对于了解张爱玲小说的题旨及人物的心理和作家的悲剧意识,从而深刻地把握张爱玲小说的艺术特征都是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3.
从美学意义上来说,意象就是作品艺术形象中具有特殊意蕴的那一部分。在一般作家的笔下,人物是被当作小说中的形象加以塑造的,而到了余华这里,很多人物已不再是单纯的形象,具有特殊的意蕴。论文主要论述了余华小说中的几类人物意象:符号化的人物意象、儿童意象、非正常人意象、父亲意象、女性意象。  相似文献   

4.
景物描写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的小说文学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分析《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着墨不多的雪意象描写的作用,来揭示雪意象与小说情节发展、塑造人物、小说主题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吴组缃小说<菉竹山房>在叙述人物悲情命运时,摒弃了人物对话和复杂曲折的情节,运用了多种意象,通过意象所指的内蕴,塑造了一个既让人怜又让人恨的"二姑姑"的形象.对小说意象内蕴进行解析,并与<简爱>中被囚禁的"疯女人"进行对比,能够揭示其悲剧命运的根由.  相似文献   

6.
黎保荣  程舒超 《天中学刊》2013,28(3):101-103
《妻妾成群》中塑造的"庭院"意象,以中国古代传统建筑的形象,折射了人物的内在情感。陈家大院既是封建礼教的牢笼,亦是死亡的刑场,更是陈家一切痛苦的衍生地。"庭院"意象是千百年来中国男权文化的映射,同时,这一意象亦赋予了小说多方面的叙事功能。  相似文献   

7.
将景物意象的描写贯穿于小说的叙事之中,通过关注意象的转换,把握作品的叙事艺术,是阅读古典小说的手段之一。本文以《水浒传》为背景,从贯穿全文的雪意象入手,揭示了意象描写与小说情节发展、人物塑造及结构布局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8.
意象作为可感性语词,作为外壳的主客观的复合体,在小说的构成部分:情节、人物塑造、背景中,构成背景的一部分。在同一作品中,一个意象如果反复出现,就会不断积累起自身的象征意义的分量。笔者认为《包法利夫人》中的"月亮"意象,象征着爱玛一生。  相似文献   

9.
曾麒霖 《文教资料》2012,(18):20-24
郁达夫在小说经常用"月"的意象来塑造人物形象、表达情感等,"月"在郁达夫的小说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传统文化中"月"意象的塑造、异国文化与自身成长环境的影响等,使郁达夫在小说的构建中对"月"情有独钟。  相似文献   

10.
受古今中外文学创作方式的影响,苏童爱在文中使用大量的意象,借以塑造人物形象、烘托文本气氛、传达他的多元话语。他的《红粉》小说,运用了"旗袍"、"高跟鞋"、"丝袜"、"内裤"等意象,通过人物力争平凡的行为试图做到解构崇高的目的;运用"胭脂盒"、"桃花"和"伞"等意象,展现人物封存现实,磨灭理想的思考;运用"卡车"、"麻袋""枪"等意象,作为架设作者多元历史的符号,起到掏空妇女改造的作用。这些意象的使用,使得《红粉》有别于其它新历史小说,成为新历史小说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11.
斯坦贝克小说《人鼠之间》中出现了很多动物意象,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这些动物意象和象征在塑造人物和深化主题方面有重要作用,增强了小说的艺术感染力。通过对小说中主要的动物意象及其象征意义的探讨,揭示出小说的主旨即人类在命运和不公正的社会制度面前的无能为力。  相似文献   

12.
苏童的小说《红粉》在当代文学中产生了重要影响。小说中的意象使用、语言描写、人物塑造取得了很高的审美价值;同时,小说人物身上蕴涵了对道德的诉求,彰显了道德价值。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和道德价值,使其作品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13.
张爱玲小说中"苍凉"的基调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意象描写来体现的,这些意象并非只是作为小说画面必不可少的组成而被刻画,它们同时起着烘托气氛,反映人物心理,象征人物命运的作用。此文试从纵向角度梳理张爱玲小说中的几个典型意象,归纳分析这些意象的内容和意义,并从其散文和生平中探讨这些意象的获得。  相似文献   

14.
正小说是综合运用语言艺术的各种表现手法塑造人物形象或表现人物心理,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人物、环境、情节是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是小说描写的主要对象,是小说构思和结构的轴心。分析人物形象是小说教学的中心任务。鲁迅的小说《祝福》塑造了"祥林嫂"这一劳动妇女的悲惨形象,揭示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分析"祥林嫂"这一人物形象呢?一、通过典型环境关照人物性格  相似文献   

15.
<汤姆·索亚历险记>和<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是马克·吐温的"历险故事姊妹篇".该文对比了两部历险记,认为两部小说中的主人公汤姆·索亚和哈克贝利·费恩其实是一个人物的两个侧面,即作者对自我理想人格的塑造.这两个人物是"合二为一"的,由此也能发掘出两部小说的主题思想存在着从"自度"到"度他"的转换.  相似文献   

16.
在新课程理念下,初中小说教学因材(不同的小说篇章、不同的学生群体)施教,对小说三要素的学习各有侧重.但人物形象的塑造是小说的中心,因而无论如何,有效的小说教学都要围绕着人物来开展.那应如何引导学生透过作者描写的人物的外在形象去探得人物深层次的思想和性格特征,进而探得作品的底蕴?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和课堂实例.对有效的小说阅读教学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7.
花园是元明以来在戏曲小说中频繁出现的场所。本文主要从叙事空间背景的设置、意境的营造及塑造人物、烘托主题等四个方面探讨该意象的叙事功能。  相似文献   

18.
本文试从意象建构、人物塑造、叙事艺术等方面考察苏童小说创作,对其作品中独特的生命意识作整体把握并探求其表现手法及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19.
《玻璃船》是韩国女性作家全镜潾创作的一部介于严肃文学与通俗文学的小说,讲述主人公金恩玲、文友庆、李振之间的情感纠葛,意象鲜明。小说借植物意象群表征人物的"自缚"特性,营造"星"意境作为命运"沉沦"走向之隐喻,采取意象复现策略凸显主题悲情状态,充分展示意象的叙事功能与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小说的基本特征是塑造人物形象、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描写具体的环境,高考命题人设题离不开小说"三要素",自然,这也是阅读小说时必须关注的重点。考生需要知道的是,环境、情节常常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塑造人物形象又是为了表达主题的。那么,关于环境的鉴赏方法又是什么呢?环境是人物活动的舞台,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小说的环境描写和人物的塑造与表现主旨有极其重要的关系。阅读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