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该用句号却用了逗号例:中国领导人决心防止“非典”的再次爆发,卫生部部长吴仪表示愿意改革中国的卫生保健体系,这给国际卫生官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辨析]这段话说了两个意思,是两个句子,第一个逗号应改为句号。须明白整段大意,切忌一“逗”到底。二、非疑问句却用了问号例:①是否引导学生攻读原著?是当前大学人文基础学科(文、史、哲)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问题。②请你去问问他在哪儿工作?[辨析]以上两例中,“是否引导学生攻读原著”、“他在哪儿工作”都不是独立的句子,只是在整个句子中充当句子成分,整个句子看似疑问句,实际上却是陈述…  相似文献   

2.
[作文欢乐行]长城、颐和园、秦兵马俑……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我们来写写介绍“世界文化遗产”的导游词。[写作斑马线]先确定自己要介绍哪一处“世界文化遗产”,然后选取最有特色的内容向大家介绍。可以讲景点风光,也可以讲与景  相似文献   

3.
[习作要求] 六年的小学生活多么难忘,许多事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选择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写一篇文章。[佳作示例] 零的突破 “天天,告诉你一个好消息,你写的作文登上报纸——发表啦!”晚上,妈妈刚进家门,就高喊着。“什么?妈妈,你说什么?”正埋头写作业的我一跃而起,不敢相信。 “怎  相似文献   

4.
《将相和》     
[重点点击]《将相和》一文中,“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3个小故事的内在联系是什么?[解决方案]《将相和》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3个小故事组成。每个故事都有矛盾的发生、发展和结果。它们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彼此紧密联系。“完璧归赵”的结果是蔺相如被封为上大夫,这是他在“渑池之会”后晋升为上卿的前提;而蔺相如晋升为上卿,是将相产生矛盾的直接原因;有了将相之间的矛盾,才有了解决矛盾的“负荆请罪”。[疑点揭秘]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解决方案]本文不但以鲜明的人物形象、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  相似文献   

5.
片断一: 师: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朗读方式再读一读课文,看看文中哪句话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边读边把它画下来。 (生读文。有的大声朗读,有的同桌轮读,有的小声读……) [评:这一环节充分休现出一个“放”字,把学习的权利还给了学生,学生兴趣盎然,这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 生:“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为它在文中出现了三次。 师:大家同意吗?  相似文献   

6.
六年的小学生话多么难忘,许多人和事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选择印象最深的一个人、一件事或一堂课,写一篇日记,题目可以用“难忘的……”,也可以根据所写的内容拟定。写完后认真修改,使日记的内容具体,语句通顺,叙述有一定的顺序。[编按]  相似文献   

7.
[原著简介] 《鲁滨孙漂流记》是被誉为“英国和欧洲小说之父”的著名作家笛福的代表作。书中写到英国青年航海家鲁滨孙为了实现航海梦想,不顾父母的劝阻,毅然踏上征途。在一次海难中,他被巨浪送到了一座荒岛上,从此开始了艰辛而漫长的孤岛生涯。不过,他并没有被困难吓倒,  相似文献   

8.
[重点点击]这篇课文表现了诺贝尔什么样的优秀品质?[解决方案]仔细阅读课文,我们不难发现,文章重点记叙了诺贝尔的两件事:一是晚年将自己的巨额财产捐助祖国的医学事业;二是设立诺贝尔奖。诺贝尔晚年对自己巨额财产的分配充分反映了他爱科学、爱祖国、爱人类的博大胸怀和无私奉献精神,赞扬了诺贝尔一心为人类科学和文明进步着想的崇高思想。[难点提示]“最后的辉煌”指的是什么?[解决方案]“最后的辉煌”指的是诺贝尔晚年所做的轰轰烈烈的两件大事。第一件事是第二件事的基础,第二件事是诺贝尔思想感情的进一步发展,是诺贝尔无私奉献精神的…  相似文献   

9.
[案例]   <鲁滨孙漂流记>是英国小说家笛福的代表作,是一部流传很广,影响很大的文学名著.作品主要叙述了鲁滨孙从小就向往航海,成年后多次出海经商.在一次航海途中,船只遭到飓风袭击,鲁滨孙流落到南美洲的某个荒岛.在岛上,他造房子,种粮食、水果,驯养野生动物,烧制陶器,制造工具,给自己创建一个美好的家园.彻底改变了无衣无食的苦难命运.他还从野人的屠刀下救出了一个人,取名叫“星期五“.二十八年后,他帮助一艘在小岛靠岸的大船平息叛乱,并搭这艘船重返故乡的故事.……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近代史学始建于20世纪初期,恰逢西方学界对过去半个多世纪中史学在研究内容、方法与手段方面的最新进展进行总结。这个总结以鲁滨孙的《新史学》为标志。从某种意义上说,该书体现了20世纪初期史学的“国际前沿”。在此同时,以梁启超、王国维和陈寅恪为代表的清代学派,也对中国史学在过去半个世纪的深刻变化以及所亟欲解决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对比他们和鲁滨孙的见解,可以看到他们在“研究什么“和“怎样研究”这两个史学的根本问题上确实站到了当时的“国际前沿”。  相似文献   

11.
前几天,我们有幸聆听了江苏省丹阳师范附小校长、特级教师孙双金老师所授的《落花生》一课,耳目为之一新。我们深深地被他那精湛的教学艺术所折服,感慨颇多。孙老师开放型的课堂教学,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2.
王春平 《考试周刊》2013,(86):14-15
“星期五”在《鲁滨孙漂流记》一书中虽然只是一个“小人物”却体现了“大内容”。文章从“星期五”这一角色出发,解读《鲁滨孙漂流记》一书中的种族歧视、人的社会性、殖民主义、宗教文化殖民、语言的重要性.从而揭示出“星期五”在小说中的存在意义。  相似文献   

13.
《荒岛余生》节选自世界名著《鲁滨孙漂流记》。在许多国家,这部作品一直被当作儿童的必读“生活教科书”,是教育儿童及青少年的好材料。人们之所以这样评价它,主要原因就在于这部作品能够启发人们去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荒岛余生》这篇课文,没有多少故事情节,主要写鲁滨孙遭遇海难后初陷荒岛时由于孤独绝望而产生的内心矛盾以及最后战胜自我、获得新生的过程。节选内容大都围绕鲁滨孙落难之初的心理活动展开叙述。课文呈现给我们的就是鲁滨孙在这一段时间里的心态变化过程。在大力倡导培养创新思维、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今天,如何使学生在…  相似文献   

14.
[案例]这是一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的公开课,教者设计了这样一个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教学环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将教学片段摘录如下:  相似文献   

15.
在法国学习期间,“砸核桃”科学活动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原本一锤子下去就能砸碎核桃,可是法国老师却带领一群六岁左右的孩子进行了至少包含三个活动在内的一系列细腻而富有逻辑性的探索。这使我们领略到了法国儿童科学教育的深刻与严谨。“砸核桃”包含以下三个由浅入深的活动。  相似文献   

16.
东北师大二附小的修丽波老师执教的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识字3》,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案例] 前两天,我到文溪小学听课.其中,一年级的徐进老师上课时指导学生写字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8.
干在军 《辅导员》2009,(2):58-59
自我校开展“三省”教育以来,我们班发生了很多“三省”小故事,其中“一个小时”和“一个十分钟”两个故事,给我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  相似文献   

19.
《中国高校招生》2007,(8):33-34
鞋类设计与工艺技术专业 “灰姑娘终于穿上了那只被王子捡到的水晶鞋,一切都变得如此完美,从此他们过着幸福的生活……”这是人们耳熟能详的童话结局。虽然是虚构的故事,但是那双梦幻的水晶鞋却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笔者曾有幸聆听了一位特级教师执教的观摩课“百分数的意义”,该课处处充溢着对学生真挚的人文关怀,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择一片段,谈谈自己的一管之见。 [教学片段] 课堂上,教师让学生交流自己搜集的百分数在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