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来,有关中国经济走势的报道再次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中国经济是否回暖,是否出现了经济拐点,各家媒体对此纷纷进行报道。为此,经济新闻理论研究工作者也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了经济走势新闻报道。 即时性报道和预见性报道 经济走势的报道一般可分为即时报道和预见性报道。即时性报道是指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件的报道;具体到  相似文献   

2.
2000年7月,国家统计局公布了我国上半年经济发展状况统计,中国经济在物价指数连续22个月回落之后,呈现出走出低谷的强劲势头。近年来,新闻界对经济走势的报道全面而深入。除了宏观情况的报道外,对于影响经济走势的各种因素,媒介都给予了及时的报道,引起了较好的反响。应该说,在经济报道的领域中,经济走势报道是难度较大的品种之一。在新形势下,记者如何把握、分析经济走势?需要把握什么样的原则和基调?当前报道的困惑与难点是什么?现在已有哪些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如何扬弃西方知名财经媒体的做法?……这些都是需要我们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本刊推出“经济走势报道剖析与对策”专题,目的在于从理论角度探讨这种特殊又影响巨大的报道种类,探索符合中国实际的经济报道思路、视角和方法。 这是一个正在飞速发展中的新闻品种,我们的关注不会就此止步,欢迎新闻界的同行继续来稿,我们期待更有说服力的分析,期待更有力的例证。  相似文献   

3.
经济发展的状况,通常表现为一种动态的、渐进的,具有趋势性特征的形式。人们习惯于将那些已经发生的或正在发生的经济变化,以及可能会发生的经济变化,称为经济走势。 经济走势述评是经济报道中的一种新形式,也是社会公众非常需要和关注的报道类型。及时而准确地报道经济走势,从不同的角度和深刻的层次上对经济走势进行分析、判断,在研究经济走势的基础上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提出大胆的预测,乃至提出尖锐的批评,是新闻记者尤其是从事经济报道的记者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记者  相似文献   

4.
宏观经济走势如何,历来是人们关注的重点。特别是在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人们更是对宏现经济走势影响的复杂性、深刻性有了更真切的认识,对宏观经济走势与个人发展与生活质量的关系有了更真切的认识。因此,今天,关于宏现经济走势的报道的读者群就越来越庞大,人们对之提出的要求与问题就越来越专业,对于报道质量、趋向的评价标准就越来越专业,宏观经济走势报道对人们的信心的影响也就越来越大。正因为信心是现代经济运行的基本要素之一,正因为宏观经济走势报道会深刻地影响人们的投资决策与消费决  相似文献   

5.
作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一家面向全国的综合类经济报纸,《中国经济时报》一直十分重视国内宏现经济走势的报道,这既是我们的基本编辑方针之一,也是本报优势所在。《中国经济时报》通过专家观点、政策导向、记者述评、经济评论等多种新闻体裁,对国内不同发展阶段宏观经济走势进行了全面的立体反映,在广大读者中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 一般来说,我们作宏观经济走势报道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一是日常报道,即对随时发生的重大经济新  相似文献   

6.
陈岩 《新闻前哨》2003,(9):30-31
中国经济刚刚走过了一个不平凡的半年时间,传媒有关经济形势分析的报道便陆续新鲜出炉。这当中既有中央级媒体的分析,像中央电视台的综述《中国经济将呈“U”形走势》、人民日报的上半年经济形势述评《在挑战和考验中快速增长》、经济日报的4篇系列报道《电煤价格走势报道》,也有省级媒体的述评,像湖北日报近期连续推出的7篇《我省上半年经济形  相似文献   

7.
经济报道是新闻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未来的传媒竞争中,经济报道方面的竞争将成为传媒之间竞争的中心和焦点.这是因为,现在的中国百姓,已经从政治人向经济人转变,人们谈论的话题已不再以政坛秘闻、政坛走向、明星逸事等为主,而是转向国家经济政策、经济走势、市场行情等经济方面的内容.人们已逐渐懂得并学会了通过分析现行的经济政策、经济走势来寻找赚钱的机会.因而,反映经济政策、经济事件、经济生活的经济报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8.
都市报过去经济报道主要以捕捉"柴米油盐"类微观经济现象为主。近年来,纷纷有意识地将报道重点放在全局性的经济发展走势、国际国内重大经济事件、重要财经风云人物上。用大财经视角报道财经新闻是都市报的一个新尝试。但是,都市报的财经类新闻也最容易陷入普通人看不太懂,专业人士又不屑于看的境地。  相似文献   

9.
董珺 《新闻传播》2010,(4):29-29
作为新闻报道的新兵,经济报道对我来说是个难点。新闻事件、数字分析、经济走势分析,报道中往往顾了这头忘了那头。深入浅出的解读是难点,而更大的难点是通过一个小事件看到经济发展的动向和当下经济形势的成因。怎样做好经济报道,成为我采访之余思考的重点,在此谈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10.
关于如何改进会议报道的话题,新闻界同行从不同角度进行搜索,就改进电视会议报道方面,新闻界同行也进行了有益实践。  相似文献   

11.
我怎样写经济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建设成为全国的中心任务以后,在我们的新闻媒介工作中,经济报道地位也就自然随之上升了。“经济建设为中心”虽然在新闻工作中不能简单化为“经济报道为中心”,但无疑,它是新闻工作中头等重要的任务。也正是这样,如何搞好经济报道,便成为近年来新闻界同行热衷研究的课题。 经济新闻,在所有的新闻报道中,被认为是比较难以驾驭的一种题材。 对经济报道的难度,人们常说这样的一句话:经济报道往往写得“内行不愿看,外行看不懂”。这句很普通的话,实际上包含着经济报道工作中几乎全部的矛眉。  相似文献   

12.
区域报道持续升温 一段时间以来,区域经济报道成为一个热点。描述一个城市经济走势、分析一个区域经济发展的报道,日益受到媒体的重视。 许多媒体围绕区域报道主题,相继推出专门的载体,如《人民日报》在华东版、华南版的基础上,先后新创了《长三角》专刊、《珠三角》专刊,《国  相似文献   

13.
受众对经济报道的基本诉求在于有用,希望通过看经济报道增强决策理性,把握经济形势和市场机会。经济报道的受众十分广泛,他们主要借助政策解读、走势判断、问题分析等方面的经济报道进行经济决策。受众对经济报道的品质要求是专业化水准、通俗化表达。两者结合得好,才能有效地服务于广大受众的经济决策。积极应对有用性需求,提高经济报道的有用性,有利于媒体增强影响力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一)大约一年前,七届人大与七届政协一次会议的报道在“新闻圈”中掀起一股不小的波澜。人们为报纸竟能有如此大的作为惊讶不已,“两会”报道的参与者也纷纷撰文向同行们推荐观感,仿佛新闻改革已射出一缕光芒。就在这样的场面中,一位同事向我说道:“热闹过后,一切照旧。”我当时觉得这断言未免老于世故,因为尽管新闻改革步履维艰,总还是缓缓前行,可是,今天时局的走势竟然应了这断言。兴高彩烈的  相似文献   

15.
人民日报国际部近年来就如何在新形势下做好世界经济报道作了积极的探索,主要做法是:①世界经济报道要为国内经济建设中心服务,积极配合,介绍可资借鉴的做法与思路;②紧紧抓住读者高度关注的世界经济“热点”问题,高屋建瓴,释疑解惑;③密切跟踪世界经济的走势,及时传递经济信息,正确把握经济形势,准确分析经济现象,提高报道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6.
当今世界,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与综合国力的竞争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发展状况与相互关系。如何把握住经济活动国际化的特点,搞好经济报道,就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英国的《经济学家》周刊的经济报道独具特色:利用数字图表进行理性分析,基于事实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分析和对中长期经济走势的预测常常高人一筹。本文试图通过分析,为国内的经济报道提供一些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新世纪之初,我国经济步入了崭新的发展时期:市场经济体制初步确立,经济体制改革进入全面深化、综合配套的新阶段;国企改革取得明显成效,进一步深化改革,已成了一个非闯不可、也绕不过去的关口;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将使我国在更大的范围内和更深的程度上参与经济全球化.面对经济发展的新形势,经济报道应如何继续与改革、发展同行,谱写新的篇章?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经济报道必须看得远一些,想得深一些.在新的形势下,前瞻性已成为经济报道不得不遵循的原则.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优势和困难相互交织,尤其需要做好相关宣传,引导大家认清大势、看清走势、把握趋势,增强信心和底气,凝聚共同奋斗的合力。行业作为中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报道的重点和富矿,本文以经济日报的高铁报道为例,剖析行业报道如何做好“超前引导”,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  相似文献   

19.
“会议报道太多”、“会议报道没写头、没看头”,这是新闻界同行和广大读者(听众、观众)对当前某些会议报道质量不高的评价。 如何改进会议报道,提高宣传效果呢?这几年不少新闻单位的记者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写出了不少会议报道的成功之作,受到了广大读者的赞誉。本刊以前也曾介绍过一些记者的成功经验,这期再推出三篇,仅供大家借鉴。 解决会议报道的诸多问题,由于各种原因,新闻单位还一时难以办到。但是,把会议报道写活,增强指导性、可读性,就看记者的真本事了。愿同行们施展才华,运用妙笔,把精采的会议报道奉献给广大读者。同时,本刊也欢迎同行们对改进会议报道各抒己见。  相似文献   

20.
“经济报道难写活。”“写出的经济报道枯燥乏味,自己写着没劲,别人看了头疼。”这几乎成了新闻同行的共同苦衷。故此,报社领导要求“把经济报道写活”。广大读者呼吁“活生生的经济报道”。看来,越是难写活的恰恰最需要写活。而写活的关键还不仅在于“怎么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