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6 毫秒
1.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实施了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就业工作"全员工程"、就业创业指导"全程工程"、就业指导"服务工程"、创业指导"培训工程"、校企"合作工程"、学生就业"推荐工程"、人才培养"质量工程"等八项工程,保证了毕业生充分就业。  相似文献   

2.
高职高专教育的就业工作模式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结合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实际工作,提出了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高专就业工作模式,包括深化教育和教学改革、实施"2+1"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就业工作评估体系、打造现代化的就业服务平台等方面.  相似文献   

3.
陈士山 《江苏高教》2006,(5):125-126
如何构建高校毕业生就业和择业的绿色通道,为毕业生就业创造良好的条件,事关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的实现,事关高校的生存和发展。本篇以高校为基点,分析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的利与弊,提出了构建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绿色通道的举措和办法。  相似文献   

4.
我院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工作,将其作为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和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认真实施"一把手工程",以"全员、全方位、全过程"为就业工作的指导思想,凭借完备的就业工作领导体系,扎实做好学生毕业就业工作,形成了全员参与、全方位重视、全过程服务指导的就业工作格局。  相似文献   

5.
鹤壁职业技术学院在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工作中,通过组建就业联盟,优化学生就业创业服务工作机制;建设平台,丰富学生就业创业服务工作载体;采取"平台+联盟"、"理想+现实"、"大专业+小细化"、"课程+社团"、"长订单+短订单"、"就业+创业"等工作模式,实施8项"百名"工程,在引导学生高质量就业的同时,强化学生创业指导与服务,鼓励和促进毕业生创业.  相似文献   

6.
上海交通大学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学校立足国家战略需求,围绕学校培养学术大师、产业巨子和政治英才的办学使命,强调就业工作融入学生"学术成长",引导学生"事业发展"。通过就业联动教育教学改革,实施毕业生就业引导工程,树立学生"紧扣我国产业跨越式发展的历史机遇和国际化趋势"职业发展理念,努力推进毕业生积极投身于国民经济建设的主战场。  相似文献   

7.
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坚持以就业为导向,走"跟着铁路转,联合铁路办,帮助铁路干,乘势谋发展"办学特色之路,抓住国家高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城际铁路大发展的战略机遇,把学生就业工作贯穿到学院整体工作中.通过实施"2333就业工程",平均就业率超过了96%,使学校抓住了就业机遇,化解了就业危机.  相似文献   

8.
《中国大学生就业》2009,(23):F0002-F0002
面对高校毕业生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华东师范大学群策群力.开拓创新.积极探索高校学生就业工作的长效机制,加强“1+×就业指导模式”、“就业服务绿色通道”等特色服务品牌的建设。特色工作如下:  相似文献   

9.
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帮扶工作研究,探讨对策建议,是高校突破就业困局、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本文对高校就业帮扶工作背景进行了剖析,分析了当前高校开展就业帮扶工作的现状及特点,提出通过建立人才培养质量全程监控的就业预警体系、实施全员就业工程、加强就业指导与创新创业教育、配备专职就业辅导员等措施,减少就业困难毕业生比例,减...  相似文献   

10.
地方     
《教育》2012,(23):13
北京:大学生就业将纳入本科教学工程近日记者从北京市教委获悉,该市今年将从首都各高校就业工作成果中遴选出基础好、有特色、可推广的项目,继续纳入"本科教学工程"。近几年,北京市教委按照项目化运行方式,把毕业生就业重点工作作为"本科教学工程"子项目进行立项建设,从而不断提高就业质量和工作水平。北京市提出10个高校就业重点建设项目领域,并要求各  相似文献   

11.
我国已形成了一套大学生就业促进法律体系,这对促进大学生就业有一定保障作用,但也存在政策文件多、法律规定少、主体职责不清、规定过于原则等问题。目前,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暂行规定》已不适应形势需要,应该考虑由国务院制定《大学生就业促进条例》。立法中要注意处理好政府责任、高校职责、就业工作转型及大学生就业群体的政策支持等问题,同时在实践中完善配套政策,加强执法检查和政策落实的监督检查。  相似文献   

12.
社会转型期大学生就业环境分析及促进就业的对策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正处于社会结构转型和经济体制转轨时期,转型期的社会环境对大学生就业产生很大的影响。文章重点对影响当前大学生就业的观念环境、经济环境、体制环境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就业权益保障问题一直困扰着政府和专家学者们。对此,阿马蒂亚.森自由发展观给出了很好的回应。它包含了对就业权利保障的详细诠释、解读与设计,这对当前我国解决大学生就业难并保障大学生就业权益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在阿马蒂亚.森自由发展观之下审视我国当前大学生就业权益保障的缺失,以有针对性的提出一系列可行的应对战略。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对政策有效性的感知应成为评价大学生就业政策实效的一个重要参数。因为不同性别、生源地和家庭背景的大学生群体在对拓宽就业渠道的政策、完善就业市场体系的政策以及其他配套政策实效的感知上都存在着一些显著性的差异。在拓宽就业渠道和相关配套政策中,男生比女生、农村比城镇的高校毕业生更倾向于认为西部和基层就业政策对就业有帮助。在政府完善就业劳动力市场体系的政策中,家庭资本和社会资本相对缺乏的毕业生认为"整顿就业市场秩序"和"建立就业网"对他们就业的帮助更大。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扩招,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同时因为性别歧视等原因,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突出,并由此引发出一系列的心理问题。本研究以状态—特质焦虑量表为研究工具,对南京大学应届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焦虑现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南京大学学生普遍存在就业焦虑现象,并且女大学生的就业焦虑水平高于男生。根据问卷调查和对女大学生的访谈结果探究女大学生就业焦虑的原因和对策。  相似文献   

16.
当前异常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形势将长期存在,大学生就业的主体意识普遍缺乏,部分高校对就业教育重视不够、认识不足,教育理念封闭滞后,就业教育方式单一,缺乏与社会结合,不能适应社会需求等不足,就业教育效果不尽人意,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进一步加大。绵阳师范学院通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不断完善就业教育的内容体系、实施途径与保障机制,大大提升了教育效果,为高校创新了就业教育体系构建了值得借鉴的"大就业教育"新模式。  相似文献   

17.
女大学生就业焦虑现状调查及教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大学毕业生择业期焦虑水平的调查,侧重考察女大学生就业焦虑的现状。结果表明:大学毕业生出现一定群体性焦虑,女大学生就业焦虑水平显著高于男生。其焦虑的形成主要来源于不利于女生就业的社会环境因素及其职业价值观、认知风格、情绪管理模式、就业期望值、职业选择、生理和体质特征等内在因素。积极的应对方式有利于缓解焦虑,同时提出...  相似文献   

18.
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已成为社会评价一所高校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声誉、地位,甚至生存和发展。根据集美大学在全国范围内对历届毕业生就业情况跟踪调查结果的分析,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就业指导工作体系,不断增强学生的社会竞争力;立足服务,进一步强化毕业生就业的服务体系;加强调研工作,不断提高就业指导工作水平的工作对策。  相似文献   

19.
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国际大学调查问卷》和《就业压力量表》对442名大学毕业生进行调查研究,探讨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①男女生在主观幸福感及其各维度上不存在差异,在就业压力上存在显著差异(t=-1.687,p〈0.05);②二本院校的大学毕业生在求职竞争压力(t=-3.370,p〈0.01)和专业供求矛盾(t=-2.839,p〈0.01)这两个维度上与一本院校的毕业生存在显著差异;③就业压力和主观幸福感各维度存在显著的相关(p〈0.01),并对其有一定的预测作用(R2=0.166,p〈0.01)。  相似文献   

20.
以就业为导向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高职教育,因发展快速导致就业形势日趋严峻。本文从高职教育的办学特征出发,提出"无缝隙"就业理念,探讨"无缝隙"就业的特征和实现途径,使学业与就业有机结合,建立预先就业通道,实现就业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