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这是一篇事件性通讯,它通过西丰县印刷厂非法印发“阴票”这一让人啼笑皆非的新闻事实,深刻地揭示了该厂负责人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认识上产生的偏颇和困惑,在行动上的荒唐可笑。 这篇通讯是按照事物的发展顺序安排材料的。这是记叙性通讯常用的一种形式。 这篇通讯是批评性报道,它的特点是,让被批评对象自己出来“亮相”。揭露、批评厂长非法印制“阴票”的荒谬、困惑,不是记者直接抛面;而是让  相似文献   

2.
刊登在《科技日报》2003年8月9日头版上的通讯《这是宣扬一种什么化?》一稿,在第14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被评为通讯二等奖。从写作上来看,这篇获奖通讯有以下几点特色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刊登在《科技日报》2003年8月9日头版上的通讯《这是在宣扬一种什么文化?》一稿,在第14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被评为通讯二等奖。从写作上来看,这篇获奖通讯有以下几点特色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刊登在<科技日报>2003年8月9日头版上的通讯<这是在宣扬一种什么文化?>一稿,在第14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被评为通讯二等奖.从写作上来看,这篇获奖通讯有以下几点特色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张东身案]:2000年6月22日午夜时分,在河北省邯郸县第四中学的女生宿舍内发生一起凶杀案。17岁的初三学生张丽娟在睡梦中被人连砍3刀.当场死亡。2000年7月4日,一个爆炸性消息在四中校园传出:张丽娟所在的初三87班班主任张东身因被疑为这起惨案的元凶,而被邯郸县公安局采取强制措施。2000年7月25日.邯郸市一家媒体刊登了一篇题为《践踏了“花季少女”还要灭口这个“园丁”忒残忍》的通讯。这篇由邯郸县公安局一位工作人员撰写的通讯.不仅详细介绍了警方的侦破过程和案情.更对张东身进行了强烈讨伐和鞭挞:  相似文献   

6.
我恋上“爬格于”这一行,已经有20多年了、1962年.我从师范学校毕业后,回到了生我、育我的家乡──未央区草滩镇东兴隆村。回村后.我利用工余时间搞宣传工作,并办起了油印小报《东兴通讯》。我们办小报得到了当时下乡记者张扬(现西安日报政法农财部副主任)的亲自指导,他教我们如何写稿、编稿、办小报,如何写新闻报道。张扬同志是我第一个老师,我的第一篇上报稿子《铁人队长》是他帮助我反复修改后上了西安日报。这大大激发了我的写稿热情.接着有几篇稿也见报了。1984年3月13日,我被调入未央区委宣传部担任通讯干事,从此,跃入…  相似文献   

7.
日前,在《贵州日报》三版读到一篇题为《中国未来的“马拉多纳”》的通讯。看到标题,我这个球迷好不高兴,中国出了个未来的“马拉多纳”,这无疑给在几次世界大赛中受挫的中国足球带来了新的希望。但读罢全文,我高兴之情已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倒是有点受骗的感觉。通讯写的是武汉市一位叫张贞杰的十岁儿童在一次全国性儿童足球赛上崭露头角的事。通讯称他  相似文献   

8.
《今传媒》1999,(2)
近日,拜读董小玉女士著的《新闻采写艺术》一书,受益非浅,很为董女士独特的见解和广泛的中外实例而折服。但,笔者发现书中的“通讯”二字近一半为“通迅”,而且其中之一为小节标题。我认为这是错误的。通讯,是新闻工作者常用的一种文学体裁。辞书上对“通讯”的注释...  相似文献   

9.
2006年11月7日,《光明日报》在头版头条位置刊登了我采写的长篇通讯《“马铃薯博士”的马铃薯“情结”》。这对我来说,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我并不认为,这篇通讯就算写得好了;这篇通讯,也不是我自己最满意的一篇。  相似文献   

10.
什么是通讯式的消息?顾名思义,就是看起来像通讯的消息,也可以说是用写通讯的形式写的消息。通讯式的消息,我有时也叫它消息式的通讯,也就是用写消息的办法写通讯,这种通讯看起来很似消息。这就是我对这种新闻体裁的“土解释”、“土定义”。在新闻理论研究方面颇有造诣的白庆祥同志在一篇文章中这样来概括通讯式的消息:“总而言之,它是用消息和通讯的两种文体交叉的写法写作的新闻文体。它既有消息主题的客观性、严肃性,又有通讯的灵活多样、丰富多彩性。”他还称赞说,这是我在新闻体裁写作方面的突破和创新。这种赞扬让我有些汗颜,因为这…  相似文献   

11.
《幽默精辟妙谈“三个代表”》(原载《羊城晚报》2002年11月11日)一稿,在第13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荣获通讯二等奖。从写作上来说,这篇通讯有如下几个特点值得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从理论上说,报告文学和通讯是有本质区别的。报告文学这个词儿的主语是文学,报告只是它的定语;而通讯不折不扣地是新闻。既然报告文学是文学,这就决定了它允许想像,因为想像是文学的翅膀,不允许想像是谁也写不出文学来的,不管是什么文学。也就是说,报告文学允许在细节上虚构;而通讯必须绝对真实。如此说来,报告文学和通讯之间的界限是很清楚的,可谓泾渭分明。可在实际上,在写作实践中要把二者严格区别开来并不那么容易。首先,报告  相似文献   

13.
发表在2月28日中国青年报上的“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是一篇出色的通讯。作者通过抢救六十一个中毒民工的事件,纵情歌颂了党和我们美好的社会主义社会,热烈地赞美了我国人民的伟大的阶级友爱精神和高尚的共产主义風格。每一个读过这篇通讯的人,都受到很深的感动。正像作者在文中指出的:“我们每个人都有两次生命,党用它思想的阳光,帮助我们消除旧时代遗留给我们的思想毒菌,撫育我们成为全新的人。”这一主题,在通讯中,得到了鲜明、充分的表现。因此,我们研究一下这篇通讯在写作上的优点和特点,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4.
现在,无论是中国好新闻还是河南好新闻的评比,30年来都是沿袭着按体裁(即按形式)而不是按题材(即按内容)划分的办法。主要分三大类,即消息、通讯和评论。涉及通讯写作的问题很多,限于时间问题,我们今天所讨论的,只能限制在通讯写作最基本的问题上。那么,什么是通讯写作最基  相似文献   

15.
那丽 《记者摇篮》2005,(4):10-11
散文与通讯.一个是文学宝库中的精萃.一个是新闻体系中的精华。因为文体的隶属关系,这两者看上去就像银河两岸不搭界的“星星”.在各自的体系内发着璀璨的光芒。可就是这行走于两个轨道上的“星星”在相遇之后.就诞生了一种被现代人称之“散文式通讯”的新产物。因此有人说,散文式通讯是文学与新闻体裁嫁接出的珍贵品种.这是关于散文式通讯的“嫁接”说。  相似文献   

16.
董强 《军事记者》2012,(3):54-55
第21届中国新闻奖评选,《解放军报》推荐的通讯《雪山上,好大一棵“英雄树”》获二等奖。这篇不足3000字的通讯,刊登在2010年11月16日一版头条位置.以“英雄树”为喻,精选感人故事,采用细节与白描相结合的手法.再现“生命禁区”钢铁工兵的军人风骨.以独特的哲理传达和美文化表述.讴歌这个英雄群体特有的家国情怀。  相似文献   

17.
<正>现在,无论是中国好新闻还是河南好新闻的评比,30年来都是沿袭着按体裁(即按形式)而不是按题材(即按内容)划分的办法。主要分三大类,即消息、通讯和评论。涉及通讯写作的问题很多,限于时间问题,我们今天所讨论的,只能限制在通讯写作最基本的问题上。那么,什么是通讯写作最基  相似文献   

18.
刊登在《科技日报》2003年8月9日头版上的通讯《这是在宣扬一种什么文化?——走进“京西灵水第二届举人金榜文化节”》,在第十四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被评为通讯二等奖。从写作上来看,这篇获奖通讯有以下几点特色值得学习和借鉴。——疑问式标题,极具吸引力。这篇通讯的大、小标  相似文献   

19.
李金春 《军事记者》2004,(11):64-64
去年十二月,部里订报刊时.我把科长列出的报刊订阅清单.送给政委审定时.政委仔细看了一遍说:“怎么没订《军事记》?它可是及时引领我们掌握军队报道动态的良师益友啊.作为通讯报道员,你更应该精心研读它。”说完政委在订单上补订了一份《军事记》。  相似文献   

20.
仇志琼 《大观周刊》2011,(16):29-29
信息是一种特殊的资源.已成为当今生产力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样也是发展人民自身素质的一种体现。通过开设信息技术教育.目的在于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并初步具有收集及加工、传输及处理、应用现代科技信息技术的能力:具有应用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进行学习、工作的能力。在这正处在飞速发展的信息社会的今天.随着微电子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