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新闻出版业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也是我国报纸出版工作改革创新、奋发有为、报纸出版事业与产业发生深刻巨变的五年.全国报业出版工作按照“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的总要求,加快报纸出版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加快发展报业出版产业,加强对报纸出版产品创作生产的引导,报纸出版业呈现出大改革、大发展、大变化、大跨越态势,初步探索出一条有中国特色报纸出版业科学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
正"十一五"时期是我国新闻出版业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也是我国报纸出版工作改革创新、奋发有为、报纸出版事业与产业发生深刻巨变的五年。全国报业出版工作按照"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的总要求,加快报纸出版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加快发展报业出版产业,加强对报纸出版产品创作生产的引导,报纸出版业呈现出大改革、大发展、大变  相似文献   

3.
解放以来我国报业结构演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报纸全部属于国家所有。报业结构总体上为宝塔状, 上面是中央报纸, 其覆盖下有两个报纸系列: 条式———省级、地方级、县级报纸, 块式———部委级、局级、企业级报纸。这种报业结构是我国计划经济条块分布状况的反映。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报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突出表现是报业内部结构的调整: 由中央报纸与省委机关报占主导地位的报业体系变成了中央、省市、地县、部委厅局企业多级多层办报的报业体系; 由单一的党委机关报发展到今天党委机关报与以服务为主的经济类、科技类、教育类报纸, 以休闲为特点的文化类报纸、游乐类报纸、都市报等并存的局面。实际上50 年来, 我国报业结构的演变阶段大致经历了50—70 年代的全国和省级报纸占主导地位的阶段, 80 年代基层报纸大发展的阶段,90 年代城市报纸崛起的阶段三个时期。我国报业的这种变化, 反映了我国新闻事业发展的内在要求, 也是改革开放以来各项政策促进与社会变化推动的结果, 我国经济模式的变革, 中央与地方、政府与企业与事业机构分权, 报业管理政策的调整, 报社企业化管理, 报纸发行渠道的拓展, 报纸读者群的变化等等都促使报业结构的演变向着市场的方向发展, 并逐渐用市场规律来解决报业发展中的一系列  相似文献   

4.
印刷是报纸发展的支持辅助系统,也是一个产业。做大做强报业集团,就要充分挖掘印刷资源,使之成为报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有效控制和利用印刷资源的必要性1、报业印刷是稳定利润源近年来,中国报业在不断壮大的市场经济中得到了迅速发展,报纸印刷也随之快速成长,成为各报业集团和报  相似文献   

5.
张国洪  王小宁 《青年记者》2007,(14):179-180
续修报业志是一项十分严肃的工作。《报业志》记叙的主要对象是报纸,而报纸本身是一个地方历史发展的见证。除此以外,与报纸有关的事情,如报纸管理体制的变化、报业集团的形成和发展、报纸编辑队伍的发展壮大、报纸的印刷和发行、经营管理和广告收入、报纸的对外交流等等,都需要在志书中有所反映。而且,报业志的编写年限跨度大,需要记述报业媒体十几年的发展动态。因此,续修报业志的严肃性和艰苦性不言自明。  相似文献   

6.
报业集团经营之本是发展报业报业集团姓报。报业集团发展文化产业,最根本的是发展报业。报业是报业集团产业之本。报业同仁为什么吃着报业的饭,却又普遍唱衰报业,普遍感到日子艰难呢?这有认识的误区,有实践的错误,也有现实的原因。说到认识误区,从1992年报业进入市场开始,就有报社提出了报纸消亡论,对发展报业三心二意。所谓实践错误,一是报业的重复建设。新开报纸靠低价倾销,老牌报纸疲于应付,被动挨打。报社的领导者都清楚,市场根本没有这么大的承载力,出路在于整  相似文献   

7.
各位朋友、各位新闻界同行,大家下午好:我今天发言的题目是“中国报业发展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中国报业现在处于一个大发展的转型期。报业积极贯彻科学发展观,逐步确立了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发展思路,同时自身的产业化发展也在不断取得进展。报业内部、报业与电视广播杂志及新兴媒体的争夺与广告竞争也更加激烈,在这一竞争中,报业的体制、理念、机制正逐步向市场经济转变,新报业不断被采用,这些正成为中国报业的主流迹象。中国报业的现状有这么几点,一是关于中国报纸的数量和结构。报纸的总数在稳定增长,中国报业走向市场,从事产业化经…  相似文献   

8.
张保安  李大连  宋岩  王红 《传媒》2008,(3):73-74
在我国报业,基于呼叫中心发展起来的、通过电话语音向社会提供综合信息服务的系统已具备雏形。这个系统是报业的新生事物。它与数字报纸、手机报一样,是报业的一个崭新的媒体形式,也是一个大有发展空间和前途的新媒体。  相似文献   

9.
在这个有着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信息中心地位的大都市,从表面看,报业的发达几乎到了报刊过剩的境地,无论报纸的种类还是版面厚度,都是今天内地的报纸无法企及的。研究香港报业所经历过的一次次洗牌重组,一次次优胜劣汰,以及香港报业在白热化竞争中采取的应对策略,对我们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作用。一、大众传媒数量多、生存压力大。有着东方之珠美誉的香港面积不大,却有49份日报、多份电子报章和722  相似文献   

10.
《军事记者》2001,(11):23-23
报业集团是报业经济高度发展的组织形式,也是市场经济强化报社的企业属性的必然结果。因此,红建报业集团不能一哄而上,须具备报业集团的基本条件。 1、报业集团必须姓“报”。报业集团与其他企业集团的根本区别,在于它是从报纸起步并发展壮大,同时始终以办报为中心,以政治影响力强、普遍受到读者欢迎的报纸为龙头产品。即使报业经济多元化发展,非报纸收入超过报纸收入后,也不能对办好报纸稍有分心。 2、报业集团必须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正确舆论导向。 3、报业集团必须拥有比较雄厚的经济实力。 4、报业集团必须拥有多家媒…  相似文献   

11.
从喧闹归于平静,从倾轧转向内省。从表面看上去,经过10年市场风雨的洗刷,都市类报纸进入了一种各归其位的稳定。现在各大中城市报业市场的领跑者一般不超过两家,即便像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大都市,也不外三四家,而且发行和广告格局在近期尚看不出打破顺序的可能。是什么使曾经硝烟弥漫的报业市场显得云淡风清?作为报业市场竞争最活跃角色的都市类报纸正发生着怎样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谭虹 《记者摇篮》2007,(5):37-39
报纸广告是报纸企业的主要收入来源,也是报业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经济支柱。随着报业广告市场竞争的加剧,报业企业广告财务管理  相似文献   

13.
美国老百姓平时接触最多的是他们身边的社区报纸。无论是在繁华喧嚣的国际大都市还是在边远偏僻的小山村,都能找到社区报纸的身影。无论是参照国外社区报发展经验,还是从国内报业竞争环境形势上看,国内发展社区版(报)已到了必须被重视的阶段了。  相似文献   

14.
无论人们是否注意到,当今中国的报纸,正悄然出现一种新的现象,即:报纸向都市化趋势发展。我以为,这是中国报业的历史性进步,不仅对报业而且对中国整个传媒业的生存和发展,都有重大的意义。 什么是报纸的都市化趋势呢?笔者以为,它是指大中心城市的报纸,其老面孔越来越模糊、都市味越来越浓厚、影响越来越扩大、优势越来越明显、效益越来越看好,从而形成对全国性、区域性和行业性报纸更严峻的挑战及更大的压力,促使整个报业不得不把目光更多地转向大中心城市的报业新现象。  相似文献   

15.
品牌化运作已经日益成为晚报、都市报在报业竞争中胜出的有力武器。专家指出,21世纪是注意力经济时代,也称眼球经济。在注意力经济的大背景下,报业取得发展优势的关键是铸造良好品牌,良好的品牌可以加强读者对于报纸的忠诚度,增强市场影响力,推动报业经济发展。具体来说,这种发展优势主要集中在媒体的内容方面,包括媒体的舆论影响力,宣传的品牌效应等。一旦报纸读者心目中形成良好形象,必然会获得心理认同,扩大报纸发行面与发行量,  相似文献   

16.
熊激文 《声屏世界》2012,(11):50-51
报纸不仅是一张报纸,更是一家制造文化、新闻、消费资讯的工厂,这家工厂,不仅要有纸质平台,还应该有多元化经营。目前报业面临两大挑战:一是阅读方式的多元化;二是消费者购买方式的转变。这使都市类报纸的发展格局出现了许多新的困难与命题,例如广告商会比读者先离开。报业竞争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既有报纸与报纸之  相似文献   

17.
武汉报业市场是全国竞争比较激烈的区域性报业市场之一。在我国,同时拥有两家报业集团的城市不是太多,武汉就是其中的一个,包括湖北日报报业集团和长江日报报业集团。该市目前有报纸67种,但是参与市场竞争的报纸并不多,主要集中在两家报业集团的报纸之间,特别是两家报业集团之间都市生活类报纸之间的竞争,可以说,都市生活类报纸之间的竞争基本上代表了武汉报业的竞争水平。近十年来,武汉报业发展速度迅猛,竞争也日益激烈,竞争模式也逐渐由比较单一的模式转为多元化的模式。报业竞争模式的转型使报业经营与发展更具有活力,报业结构逐步趋于合理,经营风险降低,逐渐摆脱多报一面的状况,形成各报的个性和特色。[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近代随着社会转型、中西文化的交汇等原因促使城市化进程的步伐加快,出现了许多大都市.报纸杂志既是城市化进程的产物也是见证者,报业的繁荣也带来了报业的竞争.本文以民国时期的<北洋画报>为例,说明近代城市报业在竞争中的经营与发展策略也是可圈可点的.  相似文献   

19.
彭森 《新闻记者》2000,(7):56-58
报业市场面临的两大问题 自1978年底《人民日报》等首都八家报纸尝试“事业单位,企业管理”后,多数报社相继实行了面向市场的具有产业化雏形的运作方法,我国的报业经济切身感受到了来自市场的活力与动力,报业经营呈现出空前繁荣的局面。但与此同时,尚处在生长发育阶段的我国报业市场也暴露出日益严重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报业的规模扩张与广告收入的非均衡发展。据新闻出版署的统计,截至1996年底,全国公开出版发行的报纸共有2163种,平均期印数1787万份,这是1978年改革开放之初报纸种数的11.6…  相似文献   

20.
核心阅读:数字化转型已被视作行业拯救与发展的一剂良方,并为许多报业机构所采用。但因纸媒仍有其发展空间,许多报纸仍采取"两条腿"走路。然而,处于转型期的报纸因为读者流失、广告收入大幅下滑、成本上升等,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成本压力。如何应对?美国和欧洲报业其遭遇发展危机与困境较我国更早,其如何应对,调整和应对之策对我国报业发展具有借鉴意义。然而,因为各国报业成本结构不同,欧美应对报业危机的手段既有可借鉴处,也需认识到国内报业所处的不同经营环境。本文结合欧美与我国实际情况,对报业节流手段及其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