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贵州省人民政府参事、贵州日报报业集团高级编辑葛诗畅先生的“地方新闻写作实战精粹集成”——《三堂通言》(新闻言论选集)、《三歌壮行》(新闻报道选集)、《三乡拾荒》(文艺副刊选集),即将由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托我为其中的《三堂通言》作序。我与诗畅先生是相知多年的同事、朋友和兄弟,  相似文献   

2.
新华社主任编辑刘刚所著《新闻价值判断与表现》,已由新华出版社出版。该书分为七章,分别论述了新闻价值与新闻价值观、新闻价值的发现、发现新闻价值的突破口、采访领域中的新闻价值判断、特殊形态的新闻价值判断、编辑策划中的新闻价值判断、新闻价值的表现。作者在“后记”中说,“新闻采访是门实践艺术,要想当一名记者就不能不思考‘新闻价值’概念在实践当中所具有的丰富内涵”,“写‘社会需要的新闻’,成为记者思考新闻价值这一永恒命题的先决条件”。此书是“新闻入门丛书”中的一册。《新闻价值判断与表现》@薛远  相似文献   

3.
读《新闻与写怍》1989年8期上刊载蓝鸿文同志文章《从文言新闻到白话新闻》,其文说“1815年出版的《察世俗每月统记传》标志着我国近代报刊的开始”。这引起了我对中国近代报刊起始的思考。怎样认识中国近代报刊的起始呢?是以中国社会的发展形态来决定呢?还是以历史上最先找到的某种正式出版报刊来决定呢?这是一个应如何认识、  相似文献   

4.
36万字的《新闻真实论》、47万字的《新闻活动论》,同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杨保军出版于今年上半年的新作。此前,他还先后出版了《新闻事实论》(2001年)、《新闻价值论》(2003年)和《新闻理论教程》(2005年)。上述“四论一教程”共5  相似文献   

5.
苏联“思想”出版社于1980年出版的《资产阶级的新闻理论(批判性分析)》。该书由莫斯科大学新闻系外国新闻和文学史教研室集体编写。主编是该系系主任、语文学博士、教授扎苏尔斯基。该书是1976年出版的《资产阶级社会中的新闻》和1977年出版的《为垄断组织服务》两书的续篇。  相似文献   

6.
本刊讯刘保全报道:由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主持评选的第三届“新闻核心期刊”,5月28日通过专家评审鉴定,《新闻与成才》再次榜上有名。“新闻核心期刊”是“中文核心期刊”的一部分。它覆盖了新闻传播学的整个学科即新闻、传播、广播、电视、出版等。在各学科评选的基础上.汇编成《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一书出版,旨在向订阅单位和个人推荐优秀的、高质量的期刊,供大家选订。为使评选客观、公正、准确,这次评选仍旧不通知被评选期刊的单位,也不收取任何费用,完全根据《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社会文献科学题录》、…  相似文献   

7.
司马长风 《传媒》2003,(8):52-53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改革开放中的中国新闻出版业百废俱兴。1983年6日,中央“两办”文件《关于加强出版工作的决定》如一场“及时雨”。规定着回归正途的中国新闻出版业前进方向。《决定》中首次使用了出版的“社会效果”和“经济效果”的提法,最后在2002年2月正式施行的国务院法规《出版管理条例》中定格为“从事出版活动,应当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做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20年来,两个效益问题在新闻出版工作中如影随形,成为出版人的一个情结……  相似文献   

8.
由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主持评选的第三届“新闻核心期刊”,5月28日通过专家评审鉴定,《中国记者》再次名列榜首。 “新闻核心期刊”是“中文核心期刊”的一部分。它覆盖了新闻传播学的整个学科即新闻、传播、广播、电视、出版等。在各学科评选的基础上,汇编成《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一书出版,旨在向订阅单位和个人推荐优秀的、高质量的期刊。 为了使评选做到客观、公正、准确,这次评选同以往一样,仍旧不通知被评选期刊的单位,也不收取任何费用,完全根据《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社会文献科学题录》、《全国报刊索引》上的“被索量”、  相似文献   

9.
晓月 《新闻记者》2006,(10):14-14
由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蔡雯负责并主讲的新闻传播学专业核心课程“新闻编辑”,是我国新闻编辑学唯一的一门国家级精品课程。近日,该课程的配套教材《新闻编辑学》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随教材附送的还有这门“全国精品课”的全套教学资料光盘,包括蔡雯教授的多媒体教学演示片、课程教学大纲、思考练习题和教学参考书目等。  相似文献   

10.
本刊讯 由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主持评选的第三届“新闻核心期刊”,5月28日通过专家评审鉴定,《现代传播》再次当选。“新闻核心期刊”是“中文核心期刊”的一部分.它覆盖了新闻传播学的整个学科即新闻、传播、广播、电视、出版等。为了使评选做到客观、公正、准确,这次评选同以往一样,仍旧不通知被评选期刊的单位,也不收取任何费用,完全根据《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社会文献科学题录》、《全国报刊索引》上的“被索量”、“被摘量”、“被引量”及“载文量”、“被摘率”等统计数据进行筛选。这次评选出来的20家…  相似文献   

11.
赵振宇,华中科技大学新闻评论研究中心主任、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武汉市社会学会副会长、武汉市政府咨询委员会特邀研究员。曾任《长江日报》评论理论部主任、《文化报》总编辑,高级编辑。媒体从业19年后,于2001年起任教于华中科技大学,已出版新闻著作《新闻公关艺术》《应用新闻论》《现代新闻评论》《与灵魂对话》《新闻报道策划》等,其中《现代新闻评论》和《新闻报道策划》列入全国高校“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教学之余,应邀在大陆、香港及台湾地区的大学和新闻单位讲学。  相似文献   

12.
《中国记者》2016,(3):11-11
《新闻演讲录》出版 工人日报社社长孙德宏的新著《新闻演讲录》日前出版。该书集纳了孙德宏在一些大学的学术讲座和报社业务研讨会上的演讲和讲话,表达了作者对新闻传播、办报理念及其具体操作的一些想法和追求,体现了作者对新闻的审美传播和优秀新闻作品的一贯研究和关注。该书包括《哲学美学视域下的“报纸存亡”》《新闻必须实现审美传播》《中国新时期新闻传播审美取向的流变》《〈寻找时传祥〉采编背后的故事》《“精致大报”与名编辑名记者》《这组“特别报道”应该是个什么样子》《客观与想象中洋溢着对生命的热爱和关怀》《总编辑评报备忘录》等篇章。  相似文献   

13.
集40年对社会发展热忱关注,以50万言就社会问题纵横论说,湖北省老新闻工作者陈修诚的作品集《城市话语》上、下卷,近日由武汉出版社出版。陈修诚1961年从复旦大学毕业后,在武汉从事新闻工作,历任长江日报社副总编辑、武汉市记协副主席等职,并被聘为华中理工大学、江汉大学教授。他在主持编务的同时,开设《陈修诚专栏》、《开放务实谈》等,从老百姓关注的角度,发表大量评论文章和杂文作品,引起较广泛的社会反响。《城市话语》由“武汉议题”、“社会点墨”、“新闻留痕”、“世界都市”等七个专辑构成,从中显现出作者具有个性特色的写作风格…  相似文献   

14.
关于新闻和新闻价值定义问题——与陈瑞苗同志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读了《新闻大学》上期发表的陈瑞苗同志的文章——《关于新闻若干问题的哲学思考》,笔者有些不同看法,提出商榷。陈文中“对新闻价值的哲学思考”一段,涉及到新闻和新闻价值的定义问题,我想谈谈由此“思考”引起的思考。首先是新闻的定义问题,陈文列举了现在见之于一些论著中的四种表述:1、新闻“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2、“新闻就是及时公开传播的非指令性信息”  相似文献   

15.
《新闻传播》2007,(11):70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新闻学科责任教授、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郑保卫教授所著《新闻理论新编》一书,最近已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此书是经教育部确定的“十一五”国家重点教材。  相似文献   

16.
任剑乔  邓开锋 《出版视野》2009,(1):F0002-F0002
经过近五年的不断努力,国家“十一五”重大文化出版工程项目《域外汉籍珍本文库》(下简称《珍本文库》)由西南师大出版神和人民出版社联合出版,并于2008年10月下旬顺利推出第一辑(共20册)。2008年11月26日下午,西南师大出版社、人民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中国历史研究所共同举办了“汉籍之路”学术座谈会暨《珍本文库》编纂出版工作新闻发布会。  相似文献   

17.
梁衡的新闻三部曲之一《没有新闻的角落──一个记者的内心独白》人民出版社出版,另外两部是《新闻绿叶的脉络》、《新闻原理的思考》出版已有8年,凡是读过该书的人皆会留下深刻的印象,并获得若干启示。这是一本体例独特的书,它不是一般的新闻作品结集,也不是新闻理论文集,而是以“新闻作品+独白”的方式,把自己在改革开放最初10年的作品遴选而出,又把写作这些作品的背景、经过、体验、感悟一一道来。同时还有论述新闻写作、文学写作的理论文章。这样的结集,表面看似有点杂,但细读全书,你会发现它如同散文的“形散神聚”结…  相似文献   

18.
通讯员郭君兴报道:由省委、省政府设立的全省新闻出版最高奖——第二届“湖北新闻出版名人佳作奖”评选结果近日在汉揭晓。雷刚、胡勋璧等19人分别获得“湖北新闻名人”、“湖北出版名人”奖;蔡祥斌、冯芳华等13人分别获得“湖北新闻名人”、“湖北出版名人”提名奖。《由“邯钢”经验引出的话题》等24篇作品获“湖北新闻佳作奖”。  相似文献   

19.
我们在这里所说的“社会新闻”,是新闻分类上的一个概念。它是新闻中区别于政治新闻、经济新闻、文教新闻、科技新闻、外事新闻等等的一个独具特色的品种。早在延安时期,我们的党报——《解放日报》,就发表过一些有影响的社会新闻。解放后,社会新闻曾一度得到健康的发展,出现了《上海把最后两辆人力车送交博物馆》、《“梁山伯”结婚了》、《被旧社会遗弃的人》等一批优秀的社会新闻。但是由于“左”的思想影响,反右派时对社会新闻进行了批判。特别是到了林彪、“四人帮”大搞精神禁锢的年代,  相似文献   

20.
我国当前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的改革,为新闻摄影工作者提供了广阔的用武之地。一批优秀的中青年摄影记者已脱颖而出。从他们的作品中,表现出对新闻摄影改革的深沉思考。经济日报邓维的《在窗口前思考》,新华社李锦的《贫穷落后,令人不安》,中国青年报郑鸣的《生者与死者》,中国妇女报陈炼的《沈阳——试点中的热点》等摄影报道,触及到改革中的“难点”、“热点”,产生了不同凡响的效果,受到新闻摄影界的普通关注。新闻摄影的创新之风也已吹到边疆。新疆日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