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审美情感是人所特有的本性”。但学生的审美情感是自然地形成的,在语文教学中,必须发挥教材的潜在因素,有机地渗透美的教育。散文《小站》结构精巧,文笔质扑,意境优美,教学中应贯串美感这一红线,把学生带进如画的意境,从而使他们产生深刻的审美体验,净化自己的心灵。一、引导学生感知形象美  相似文献   

2.
深化数学美的研究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芳 《教育探索》2002,(5):72-73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化数学美的研究,深入挖掘数学美的内涵,掌握数学具有和谐美、简单美、对称美、奇异美和逻辑美的特点,从而培养和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3.
美术课的教学过程是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艺术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发现美、表现美的能力。我在美术教学实践中,根据大纲要求,针对审美这一课题,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尝试。  一、激发兴趣,引导审美  兴趣是做好事情的动力,是求知和成才的起点,教师要充分利用美术教学内容所具有的优美情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感受美、欣赏美,提高审美能力。  1.通过感受美,培养审美兴趣  在美术教学中,要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获得对审美对象美的感受。如讲授九年义务教育美术教材第四册《小鸟的乐园》一…  相似文献   

4.
<正>《山居秋暝》形象鲜明,色彩艳丽,构图精美,富于空间层次感,诗情、画意非常浓郁。诗人以独特的审美视角,简约的勾画了雨后山村幽美如画的晚景,沁透着乡村令人眷恋的风景美、人情美、风俗美。在教学中,从审美入手,披文入理,抓住体现形式美、内容美的关键字句,唤醒学生的审美意识,引领学生体验、感悟诗中的风景美、人情美、风俗美,从中受到美的感染熏陶。一被誉为"诗佛"之称的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在文学史  相似文献   

5.
严卫强 《学苑教育》2019,(11):30-31
教育本身就是一项美的活动,而臻美课堂就基于教育美的本质,唤醒美的元素,引导学生体验美和创造美作为中心思想的一种课堂教育形式,其核心内容在于重视和强化审美教育,让小学语文与审美教育完美融合,促进学生日臻完美,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日臻完善。在臻美课堂的引导之下,小学语文教学要响应课程改革要求,重视审美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改革语文教学方法,顺应学生的本性需要。下面将重点就臻美课堂视角下如何有效推进小学语文教学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美是人类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时刻都在影响和引导着人们生活走向的重要元素。思政课教学内容的揭示、教学形式和方法的采用需要美的创造,以使学生在审美过程中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真心喜爱这门课程。思政课教师把对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坚定信念和深切热爱,化为对思政课美的形式、美的内容、美的方法的把握与创造,是提高思政课实效性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7.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做为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美,引导学生体验数学知识的奇异美、和谐美、简洁美、对称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力,并不断地去表现数学的美,以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训练解题的灵活性,促进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激发学生感受语言的韵律美,引导学生体验课文中的意境美,提高学生鉴赏美的能力和水平,创造和再造学生的现实美四个角度阐述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审美情感的培养.  相似文献   

9.
小语教学中的美育是针对儿童思维特点及语文学科特点在教学中进行的审美教育。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蕴含在教材之中。作者寓课文中客观事物的美,能唤起学生美的情趣,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那么,如何在挖掘教材中美的同时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呢?我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各种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创设情境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感知美、创造美。一、创设图画情境,引导学生感知课文的意境美图画的直观、形象的鲜明,能给人以美感和愉悦,尤其能再现作品的深邃意境,使学生感知课文的意境美。如: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  相似文献   

10.
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也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目标,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突出审美活动具有深远的意义.和现实世界一样,数学中的美也以千差万别的形式让人们去感受,如曲线和图形的对称美,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的简单美和奇异芙,诸多数学对象之间的和谐统一美等.要使学生真正成为美的鉴赏、发现和创造者,首先必须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审美感知能力.因此,数学审美活动中必须重视审美感知的作用,要正确把握审美感知的多层次性,即感受、行为和要求,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本文结合…  相似文献   

11.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认真传授语文知识,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而且要高度重视美的熏陶,努力实施美的教育。语文课是最具审美价值的课,它激发学生的审美热情,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应是对学生进行的一次美的洗礼,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学习中逐步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  相似文献   

12.
数学的美是一种化美,有简洁美,对称美、统一美,奇异美等,在数学课中进行美的教育,是培养广大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因此,教师必须有数学美的意识,在教学中,用心进行设计,提示数学美的特征,唤起学生审美意识,激发其审美情感。  相似文献   

13.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对文本的解读获得情感的历练。这种历练过程,包括对美的感悟与品味。语文阅读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开启学生感受美、领悟美、体验美的眼睛,从而唤醒学生的个体审美,提升审美素质。创设情境感知美。教学中,教师要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感知美、创造美。音乐和图画是一种特殊的语言,通过音乐和图画创设情境能使学生  相似文献   

14.
马丽萍 《山东教育》2002,(16):61-61
美术课是引导学生认识美、体验美、追求美的教学活动,其中学生的心理活动十分丰富。因此,美术教师在教学设计中,需充分研究学生的心理,使学生在乐中学,在乐中用。一、使学生在好奇中体验美好奇心是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开发和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创造特定的情境,激发和利用他们的好奇心理,并以好奇心为动力,推动学习活动的进程。如二年级的《刀刮蜡笔画》一课,教师可以问,用刀代笔作画你们看过吗?用刀做出来的画又会怎样呢?学生顿时对画法产生了好奇,教师就此拿出刮画,让学生欣赏。然后,再分析总结出刮画是一…  相似文献   

15.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中提出提高中职学生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实施审美教育。语文课程成为审美教育的最佳途径,但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误区。我个人认为,审美教育不应仅是教学手段的艺术化或者把培养学生认识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等同于审美教育。而是要让学生通过欣赏、感悟作品的意蕴美,体验作者美的情怀,让学生与作品、作者三者之间交流沟通,反观自我,检查自我,从而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生命体验,逐步使自己进入美的境界。  相似文献   

16.
一、审美感知与美术课教学培养审美感知力的重要途径就是引导中学生去体验和感受世界、积累审美经验,使自己的感觉活动逐步认识到世界中对称、均衡、节奏有机统一等等美的模式,并逐步培养对美的敏锐选择能力和洞察能力。美术课教学就是从这一点上充分调动学生的感知能力...  相似文献   

17.
对低年级的学生进行美的教育,主要不是靠灌输,而是将小学生引入美的教学意境之中,激发他们的情感,使小学生不断受到陶冶,真正“理解自然和社会的美”,从而“培养艺术上的美的创造力”。一、引导小学生认识美在小学生生活的周围,有许许多多美好的事物,如自然界各种形态的美,人们创造的各种艺术美,还有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美等等。例如,教学九义新教材一册第一课《美丽的大自然》时,教者要精心设计,上好第一课,尤其要教会学生仔细观察课本插图,引导  相似文献   

18.
在教材的诸多文体中,写景状物类的课文洋溢着美的气息,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学的优秀范例。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感官,感受文中描写的事物之美;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言语形式,品味语言文字之美。让学生在多层的审美体验中获得美的陶冶,形成语文的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9.
数学作为科学美的一种形态,是一种自然真实的美。在数学教学中,从数学美的主要表现特征:简洁、对称、和谐、奇异四方面着手,揭示数学美,寓美于教,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20.
《小镇的早晨》是一篇质兼美的写景散。课抓住小镇早晨的“恬静”、“热闹”、“紧张”三个方面的特点写出了它的美丽。章词如珠、语如诗、景如画、情亦真,字里行间跳跃着“美”的音符.绽放着“情”的花朵,真是中有“画”,“画”中有情,是一篇加强审美教学和情感熏陶的好教材。为此。我以“美”为核心,以“画”为线索组织教学,让学生在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过程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提高语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